不沿海、无地利,天门怎么就成了内陆最大的侨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湖北天门市张凯军 不沿海、无地利,天门怎么就成了内陆最大的侨乡?

不沿海、无地利,天门怎么就成了内陆最大的侨乡?

2024-07-13 05: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天门人从陆路移徙欧洲,比起粤、闽两省华侨出国谋生来,道路更为坎坷曲折和艰难,且富有传奇色彩。他们正是凭着特殊的出国手段、独特的出国组织形式,加上勇敢进取、坚韧不拔的精神,创造了我国人民出国史上的奇迹。

二、南下东南亚

天门人的“南徙”,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沿着长江到达华东地区后,分为两股,一股流向东北,进入俄罗斯和西欧诸国,一股流向福建等省。一部分天门人进入俄国境内后,跨越亚欧大陆,再从欧洲经地中海、红海,辗转抵达印度、缅甸、新加坡到达南洋;一部分经汉川县脉旺嘴至汉口,然后乘船到上海,再取道厦门或直接到香港。

从香港“南徙”的路线主要有7条,一是乘船到海防,再乘火车到河内、定南等城市;二是乘船到胡志明市,继而迁徙到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国;三是乘船到曼谷,定居在“三路一街”(耀华力路、石龙军路、嵩越路和三聘街)一带,或到呵叻、猜纳、碧武里等城市谋生;四是乘船直达印尼加里曼丹的坤甸;五是乘船直达古晋;六是乘船至斯里巴加湾市;七是乘船直达新加坡,并以此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迁徙到坤甸、古晋、山打根、马辰、马来西亚、爪哇、苏门答纳岛、缅甸等地。

少量天门人抵达南洋后,开始是靠扎纸花、玩杂技、行医(中医)、卖草药和制售膏药等谋生,后来绝大多数人学会了镶牙,以镶牙营生。他们艰苦奋斗,节衣缩食,终于积攒了些钱回到故里。他们是有关“南徙”信息的载体,他们的返乡给了在痛苦中挣扎的老乡人一个摆脱困境、拨云见日的启示,指出了一条改变生活方式的新途径。因天灾人祸,这些返乡人不久又到南洋去了,他们再次“南徙”时往往携带一些亲友。如此循环反复,“南徙”的人越来越多。

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南洋的天门人已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他们回抵故里虽不算衣锦还乡,但也属于丰衣足食,而且办起事来在经济上阔绰有余,更引起了乡里人的羡慕。于是尽量利用各种人际关系设法跟随“老客”(原先到过南洋的人)“南徙”。对于愿意“南徙”的亲友,回乡的“老客”也很愿意甚至是不遗余力予以帮助。“一枝舞动百枝舞”,天门人“南徙”逐年升温,渐进高潮。这一期间,在“老客”的帮助下,天门人或单家独户,或两三户甚至六七户联袂同行,络绎不绝地经汉口、上海、厦门、香港、新加坡徙居南洋,形成了如今在东南亚平均10000个华人、华侨中就有20个是天门人的局面。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国内外局势动荡不安,“南徙”热潮消退。随着之后东南亚各国相继独立,各自建立起严格的移民条例,“南徙”基本终止。据统计,天门人“南徙”只历时40年左右,其中大规模“南徙”时间更短,前后只有20年左右。

三、早期生存

《山海经》曾描绘楚国地域内的“九凤鸟”,因为有九个头,又叫“九头凤”,是楚人崇拜的神鸟。头是生命和意志的象征,鸟有九头,意味着生命力的顽强和意志的坚韧,是楚人的特征。正是凭着这种励精图治、刚毅执着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天门人敢为人先,敢闯天下,在世界各地站稳脚跟,挺起腰杆。

初到异地,自力更生的天门人主要靠做纸花、耍三棒鼓等维生。做纸花是天门人的传统手工艺,拿一块约一尺宽、一尺五寸长的木板,将白纸在木板上一张张地用面糊次第粘连,32张一叠,晾干后按照各种花样模型用凿子凿,染上各种颜色,最后再用面糊粘成各种花朵。它最大的特点是花朵能变换形状,变成球形、扇形的花朵,深受各国儿童欢迎。耍三棒鼓是杂耍的一种,在三根约八寸长的小圆木棍中间挖三个比铜钱大一点的小孔,再用铁丝串上两三个铜钱并固定在每个孔内,耍者腹前还挂一只鼓,表演时将三根串有铜钱的木棒在手中轮番转换地抛接,一根抛在空中,两根在手上,不断转换,抛在空中的木棒铜钱撞击发出叮叮咚咚的乐声,另一表演者跟随节奏敲打马锣。两人边表演边唱着天门的民间歌谣,颇能赢得观赏者的称赞喝彩。他们凭着这平凡的小手艺和不畏艰难、敢于奋斗的精神,慢慢开始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生活条件有了改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以镶牙为业的人日益增多。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在东南亚居住的天门人,开始向该地区的闽、粤、桂等外省侨胞学习镶牙技术,随后再将这一技术传给其他天门人。于是,镶牙技术便逐渐在东南亚、南亚的天门人中普及了。镶牙作为诸多在南洋的天门人的过渡型职业,给他们带来了稳定的生活,也为他们以后的事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除了镶牙外,在海外的天门人还从事其他一些职业。如高凤鸣1935年在棉兰市上海街悬壶并开设“海天春”药房;张文明行医兼售牙科材料,往来于槟榔屿与棉兰、甲文也海之间;陈在正的母亲蔡氏在苏门答腊岛先达市南京街行医,专治妇科疾病;杨卓章的父亲杨友廷在巨港行医兼售中草药;杨德全在雅加达市开设“和平旅馆”;刘金枝在苏门答腊岛玩杂技等。

四、创业发展

随着侨居国的独立和形势的变化,旅居海外的天门人为了自身的生存权利,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所在国国籍,渐渐融入到当地社会。政治上,他们把所在国作为效忠对象;经济上,他们逐渐适应当地社会和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文化上,他们东西并蓄,学习国外先进知识,并从祖国辉煌灿烂的文化中汲取营养。他们纷纷在世界政治、经济、卫生、科技等领域施展才华,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政治领域,他们的参政意识增强,认识到必须参加政治活动,进入主流社会,以争取华人的平等权利地位。其间涌现出一批政府官员、议会议员等社会活动家,比如李三春、张德焕、张银庭、龚仲勋、董梅卿等。其中,马来西亚著名华人领袖李三春,作为当今世界华人、华侨范围内响当当的人物,蜚声全国,誉满政坛。他于1959年参加马来西亚独立建国后第一届大选,当选为全国最年轻的国会议员,并蝉联六届。他还进入内阁,先后担任马来西亚劳工部长、交通部长等职。他以马华公会为活动场所,经常举办书法、国画展览和学术交流,培养华人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此外,他还扩建拉曼学院,请政府给拉曼学院毕业的华人50%的出国留学费用。这样,拉曼学院的华人学生从一千人发展到六千人,为华人后代掌握祖国文化和出国深造创造了机会。

在经济领域,他们从事的行业由少变多,规模由小变大,出现了一些企业集团和跨国经营公司,为所在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农牧业方面,黄春生从事丁香种植,成为印尼有名的丁香园主;董梅卿投资棕榈种植业,担任“柔佛州油棕小园主合作社”主席;鄢丙林经营橡胶园,成为著名的橡胶园主。商业及对外贸易方面,张麒麟创办麒麟商业有限公司、华夏有限公司、麒麟国际投资项目咨询暨管理有限公司,并为马来西亚湖北同乡会作出重大贡献;刘百尚开设中国建材(高棉)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将中国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销往国外。工业与交通运输业方面,熊应昌成立丰泰印尼企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旅游鞋,热销美国和非洲;汪云彩投资经营海运,往来于印尼、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之间。房地产建筑业方面,马来西亚拿督张银庭兴建现代化住宅区“谦花园”,既改善了木屋居民的居住环境,也改善了巴生港口的市容;吴沫从以镶牙为业变为经营房地产和钟表,事业颇有成就。旅游服务业方面,陈少占在印度孟买开办金陵饭店,还在加拿大多伦多创办百老汇洗衣店。财税金融业方面,杨承南主修经济与会计,先后在新加坡财政经济策划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荷兰飞利浦公司等单位担任重要职务,后成立特许会计咨询管理公司。企业集团与跨国公司方面,实业巨子龚仲勋成立澳洲联合投资有限公司UOA,先后在新加坡承建高质量豪华旅馆、在吉隆坡修建豪华公寓大厦并建立雄伟的UOV中心。

在文教卫生领域,不少天门人成为了著名的医生、教师和新闻工作者等。如张得保在森美兰州开办张氏齿科中心;余华英在法国从事文教专业;曾三清在印尼担任华语广播员,对太平洋及东南亚地区用华语进行广播;鄢润才担任《海峡时报》记者等。

在科技领域,一大批华人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工作,为世界科技事业进步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联合国第一个华人官员鲁超,作为世界著名药理毒理学家,潜心致力于毒理学研究,提出在食品添加剂和农药的安全评估中应用“每日容许摄入量”办法,作出突出贡献,先后荣获“世界科学成就奖”和“国际成就奖”等;高级生化学家卢业竑,发表极具权威性的生化、药物、毒理等方面论文200多篇,被美国卫生部授予两年一度的“美国最高医学奖”;祖籍马湾镇的杨文华,发明举世瞩目的“立体电视辅助胸腔检查冠状动脉搭桥心脏手术”,震惊世界心脏外科界,为患者带来“不用承受开刀手术痛苦”的福音。

悠悠故乡情,拳拳赤子心。天门在外华人华侨同是华夏儿女,他们时刻关心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牵挂着家乡亲人的冷暖安危,筹募义款,赈济家乡受灾同胞;他们回国观光讲学,回到家乡兴办实业,为祖国的建设发展贡献才智和力量;他们积极传播东方文明,弘扬中国文化,对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据《天门人旅居海外史》、《湖北天门人移居南洋史》

本期编辑|尹芳

天门发布原创作品,转载注明来源作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