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丽:高质量开展区域游戏的实践与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游戏区域资源更新制度规范 刘红丽:高质量开展区域游戏的实践与研究

刘红丽:高质量开展区域游戏的实践与研究

2024-07-01 03: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刘红丽 深圳市南山区机关幼教集团总园长、深圳大学师范学院特聘硕士研究生导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区域游戏是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求以及幼儿教育目标,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专门组织的形式多样化的活动,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活动形式。

区域游戏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是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区域游戏,不仅对培养幼儿好奇心,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主动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园所课程的质量和深度。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方式,提高幼儿区域游戏质量,对于整个幼教事业的推动和发展也极为重要。

一、尝试与探索

1.积极开展区域游戏,明确区域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

幼儿园以幼儿喜欢的材料和感兴趣的活动为依据,打造高质量的室内游戏区域,并进行区域环境设置和游戏材料投放。区域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幼儿喜欢的学习活动形式之一。区域游戏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幼儿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灵活调整各年级的一日生活时间安排,积极开展区域游戏。上午保证小、中、大三个年级各班区域游戏时间每日至少一个小时,持续游戏时间不低于50分钟。

2. 提高组织环节质量,提升幼儿区域游戏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从小班幼儿入园开始,教师首先引导幼儿认识活动区名称、材料。高结构材料做一定游戏示范和玩法介绍,低结构材料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自主创新玩法。引导幼儿制定区域游戏计划并合理表达,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是区域游戏的主体,让幼儿能自由自主地进行各种选择。在幼儿感受到的自主的环境中,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更强烈,主动性自然就会有发展。同时,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是游戏的主体,可以在区域中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以此促进独立性的发展。

结合园所实际情况,幼儿园区域游戏借鉴高宽课程“计划-工作-回顾”模式,对幼儿区域游戏进行了详细的教研,制定“游戏计划-游戏时间-游戏回顾”的基本模式。

表1:幼儿园区域游戏环节

二、改善与调整

1.增强意识,明确教师在区域游戏中的角色定位和指导策略

研究前期,教师对幼儿学习品质缺乏深度认知,对相关游戏活动所涉及的核心经验缺乏系统架构。大部分教师只是了解表面意思,至于某项游戏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对幼儿发展有何重要意义,教师还处于模糊概念,对区域游戏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不够重视,没有对区域游戏进行专门设计和持续性观察,教师的参与表现为零散的游戏指导。教师对利用区域游戏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意识薄弱,教师认为区域游戏中幼儿可以获得积极体验就无需干涉,这使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能获得的发展有限,没有能够凸显区域游戏的深层价值。

只有增强教师对区域游戏的全面认知,明确区域游戏的价值,才能对区域游戏中的幼儿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幼儿园通过大量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明确自身在区域游戏中的角色定位。幼儿教师是幼儿活动中的观察者、引导者,同时也是合作者。观察是指导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到幼儿的游戏状况、游戏程度等,为有针对性的指导奠定基础。教师通过间接指导的方式来影响幼儿区域游戏,如平行式干预,即与幼儿做相似或相同的事情,旨在使幼儿模仿并发挥暗示性指导的左右;交叉式干预,教师作为合作者,促进区域游戏的深入开展。区域游戏是幼儿的自由自主活动,要求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因地制宜,创造性的进行指导。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教师以间接引导和支持为主。当幼儿在获得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问题,需要教师帮助和指导时,教师应以一种隐形的方式加以引导和支持,而非说教的方式干预或终止活动。如改变活动环境、重新投放或调配材料,通过自己的言行吸引和影响幼儿,以游戏活动的身份加入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实现对幼儿的帮助和指导。

2.指导贯穿“计划-工作-回顾”过程,提高幼儿坚持性、专注度、想象与创造性

研究表明,区域游戏的“计划-工作-回顾”的游戏模式可以极大的提高幼儿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计划-工作-回顾”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主要包括指导幼儿制定计划,在活动时适时引导支持,指导幼儿做好整理工作,引导幼儿通过语言、图画等方式对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

幼儿园在保证幼儿每次区域游戏时间不低于1小时的基础上,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幼儿学习品质发展之中,认识到“计划-工作-回顾”的模式价值,逐步提高幼儿制定计划、回顾的时间和质量(表2)。

表2:游戏计划环节观察指导重点

计划环节可以帮助幼儿把游戏意图细化落实为游戏可参考、可执行的计划,帮助后续游戏回忆,幼儿明白了计划和工作之间的关系,所做计划也更加贴合自身兴趣,带着的任务和目标意识也使幼儿游戏更加的专注与持久。同时,计划工作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计划性”,使“有计划地自主学习”逐渐内化为幼儿自身的学习品质。

在区域游戏中,幼儿运用材料尝试创造性地搭建新的事物,并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幼儿忙于实现制定的计划,在游戏遇到困难时,教师则启发引导,让幼儿既懂得寻求帮助又能够不过分依赖他人,寻求其他小伙伴的帮助,共同开动脑筋,在个性创意的同时发展合作精神。

三、提高与反思

区域游戏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可以围绕师、幼儿、材料三个角度进行,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下一次活动的游戏质量。关注幼儿对材料的选择和兴趣,分析不同结构材料在幼儿游戏中呈现的性能和价值等,并以此为依据对材料投放进行调整,改进教师的指导与支持策略。重视评价主体、内容的多元化,充分发挥评价对区域游戏中幼儿发展的价值以及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1.多元评价主体

区域游戏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为避免评价的片面性,也为了更好地反思、总结、提升经验,评价不应只由教师来进行,而是由幼儿、同伴、家长、教师共评,共同完成。实践中主要运用了幼儿自评、同伴互评、家园共评。

2.多种评价方式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评价采用简单的记录表形式,辅以教师对全班幼儿一天的游戏情况分析,分析区域游戏中幼儿对于游戏的选择,以及班级幼儿的游戏基本情况,梳理游戏区域设置和材料投放。

观察评价:是教师评价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日常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设计观察记录表,以单次游戏观察、连续观察和阶段性观察等多种形式进行。观察评价主要针对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主动性、坚持性、想象与创造性、专注程度、独立性的各项外显行为进行观察和客观记录,如具体语言表现、动作表现、人际交往表现、活动操作表现等等行为情况。观察记录幼儿游戏中的学习与生活情况,有助于帮助教师及时反思、为下一步开展活动提供支持。

作品分析:幼儿区域游戏中的绘画作品、工艺作品、搭建作品、书画作品等任何一幅作品都反映着他们不同的情感倾向、知识范围、能力水平、技能熟练程度。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呈现的不同作品,帮助教师多方面了解幼儿的游戏状况,分析幼儿游戏时的专注度、想象力和创造性、坚持性等发展情况,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多种情况了解儿童的个体差异,以便支持幼儿后续的学习与发展。

学习故事:也称为替代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运用主要是通过教师撰写的学习故事来呈现。它是对幼儿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学习行为的一种叙述观察,通过连续的观察记录幼儿的真实行为来展现他们的学习过程。教师对幼儿区域游戏过程进行观察时,记录幼儿游戏中的关键事件,然后采用解释性的方法对幼儿区域中的行为进行分析、评价和反思,并对幼儿之后的区域游戏进行计划,使得幼儿的在区域游戏中的活动能保持复杂性,促进深度学习。借助这种评价方式,还能帮助教师发现幼儿能做的、感兴趣的事情,也为其他幼儿提供了同类游戏活动的借鉴,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

我们强调幼儿的自主学习,但不论是区域游戏还是幼儿园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教师必须以专业知识作为支撑,避免游戏过于“自主”而导致活动“形散且神散”。区域的布局到材料的投放到游戏的实施,每一步教师都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对游戏的前-中-后进行全盘规划,细致观察,深度反思。既要培养幼儿兴趣和技能,更要引导幼儿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独立思考、富于想象、敢于探究、乐于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从而实现区域游戏的高质量开展。

作者:刘红丽(深圳市南山区机关幼教集团总园长,深圳大学师范学院特聘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

来源:《时代教育》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