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人的“天下”观与“国家”概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游戏任务卡设计 浅谈中国古人的“天下”观与“国家”概念

浅谈中国古人的“天下”观与“国家”概念

2023-09-13 04: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成都 610000) 摘要:中国古代典籍和历代大臣给皇帝的上书中,都常常使用“天下”一词,“天下”观是一个具有浓厚特色的文化概念,是中国古人对世界格局的独特认识。“天下”观与“国家”概念之间容易产生混淆,宜准确认知其差异。 关键词:天下;国家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常常可见到“天下”这一词,比如曹操的诗歌《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在历代大臣给皇帝的上书中,我们常常见到大臣使用“天下”一词来指代皇帝统治的疆域。比如贾谊给汉文帝刘恒的一篇奏章《论积贮疏》中有“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宋代宗泽《乞毋割地与金人疏》中说“臣闻天下者,我太祖、太宗肇造一统之天下也,奕世圣人继继相承,增光共贯之天下也。”那么“天下”是否等于“国家”?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关系就值得探讨了。         一、中国古人“天下”观的特点         (一)“天下”是一个整体,是最大的空间概念。         “天下”一词从概念上指“天底下所有的土地”。在《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意即凡是天底下的土地都是统治者的土地。而这片土地上有且仅有一位最高统治者,即“天子”。         (二)“天下”的范围随人类认知而扩大         天底下的土地范围究竟有多宽广,这就受到人类认知能力的客观限制。正所谓“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 霜露所坠”的地方,都是“天下”之内。但人力舟车在最初能到达的范围都是较小的,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人可以走得更远,看到更广阔的世界,那“天下”的范围也就更大了。故而在中国早期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有“芒芒禹迹,化为九州岛。”的记载。“九州”便是早期中国古人对“天下”范围的认识,大致范围为黄河、长江流域。其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将中国古人对“天下”范围的认知拓展到了整个亚洲,甚至欧、亚之间。至明代时利玛窦带来了《山海舆地图》,这幅地图向中国人介绍了近代地理学的成果,让中国人认识到了地球上的广阔土地。“天下”的范围也就更广阔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传统的“天下”观包含有强烈的中心和边缘意识         传统“天下”观还有一个重要特色在于无论“天下”的范围怎样扩展,“天下”的土地始终有着中心地带与边缘地带的差异。北宋石介的《中国论》中说:“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南宋陆九渊的《象山全集》中有言:“中国得天地中和之气,故礼仪之所在”。可见在古代中国人的认知中“中国”是一个文化观念,强调中原区域在“天下”范围的中央地位和正统地位。中原区域文明程度高,而周围区域文明程度低。这与现代政治意义上的有着明确版图疆域的主权国家概念“中国”是不一样的。         二、中国古人的“国家”概念         在《周易•系辞下》中有:“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的说法。另外,在《礼记•中庸》中有:“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的言词。可见,“国家”一词在中国典籍中很早便有记载。但这个“国家”概念与现代政治意义上的主权国家概念也是不同的。《左传》中有“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的记载。中国古人的“国家”观是建立在西周分封制的基础之上,家国同构,治国与治家采用同一套统治策略,故而《礼记•大学》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段话也体现出古人认知中的“家”、“国”、“天下”是有等差之分的,范围与等级完全不同。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人在对世界格局的认识上有“国家”的说法,但并无现代政治意义上的“国家”概念,有的只是“天下”观,且这种“天下”观深深影响着古代中国处理与周边邻邦的关系。由于有中心与边缘的意识,古人认为“天下”由“中国”与“四夷”(东夷、南蛮、北狄、西戎)组成。而“天下”是一个整体,所以“天子”掌握了中心区域的统治权,也就是掌握了“天下”,对待周边“四夷”往往不予过多关注。比如唐代李君球《谏高宗将伐高丽疏》中,他反对讨伐高丽,说“彼高丽者,遐荒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蚕织?”可见在唐代人眼中周边邻邦与“中国”在文化上是不平等的。而以中国为宗主国,周边国家为附属、藩属国的天朝体系的文化自信一直持续到清末。而长久以来的文化优越感和自信心对思考清末的闭关锁国政策以及最终天朝美梦的破碎都有深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杜涌、左羽.历代上皇帝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2]赵汀阳. 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刘欢(1990—),女,四川渠县人,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