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募资腰斩、外资撤离、破发成常态,港交所的2023年比以往更寒冷 12月29日是香港股市2023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这天的结束意味着香港资本市场进入至新的一年。不过,港交所的“游戏规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港股适合长期投资吗现在 新股募资腰斩、外资撤离、破发成常态,港交所的2023年比以往更寒冷 12月29日是香港股市2023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这天的结束意味着香港资本市场进入至新的一年。不过,港交所的“游戏规则”... 

新股募资腰斩、外资撤离、破发成常态,港交所的2023年比以往更寒冷 12月29日是香港股市2023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这天的结束意味着香港资本市场进入至新的一年。不过,港交所的“游戏规则”... 

2024-07-17 10: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lPO聚焦,(https://xueqiu.com/6296711786/273550148)

12月29日是香港股市2023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这天的结束意味着香港资本市场进入至新的一年。不过,港交所的“游戏规则”已悄然发生变化,作为投资者的你发现了吗?

01 “冻人”的IPO市场

回顾香港IPO市场,港交所在过去14年有7年居全球IPO集资榜首,2022年则是全球IPO集资总额第三名。

不过,2023年的新股市场却非常“冷淡”。据港交所数据,2023年共有73家公司登陆港交所主板,募资462.95亿港元,其中68家通过IPO上市,2家通过直接介绍上市,以及3家从GEM(创业板)转板至主板上市。上市数量同比减少17家,募资总金额同比缩水55.7%(见下图)。

图为:港交所近20年的IPO融资总额及数目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香港上市的公司共260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31.0万亿港元,同比减少13.0%

更重要的是,按2023年的募资额计算,港交所已跌出全球前五IPO融资市场的位置。排名前五的新股市场分别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纽约证券交易所及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而港交所已跌至第8名

图源:南华早报 ▲

IPO数量及募资额的下滑只是表象,是“游戏规则”变化的延伸。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些变化是什么。

02 港交所不再是外企的首选

据德勤发布的《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2023年回顾与2024年前景展望》显示,2023年内未有海外公司来港上市,而来自中国内地的新股数量比例从去年的89%上升至92%,香港及澳门企业的新股数量上涨至8%。

图源:德勤 ▲

在发掘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之前,我们需要明白,香港一直是有意投资中国大陆的外国投资人的桥头堡,外资进入是因为他们“看多”中国经济的发展。“恒生指数的许多公司主要都是一些赌中国经济成长的公司。”野村证券亚洲股市分析师Chetan Seth表示。

在2023年初,许多投资者认为,在中国放开疫情防控之后,国内的经济将会迅速反弹,并推动股市快速恢复。

不过中国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如他们预想中的乐观,同时,美国持续多轮的加息而导致的中美利差扩大。此时,基金及退休金账户管理员减少在香港的持股,数千亿美元的资金离香港而去,形成了“外资撤离”的现象。

在该等背景下,许多海外企业不再将香港作为首选的融资市场,而港交所转而变为中国大陆企业融资的“快乐老家”。

03 中资机构的地位越来越高

外资撤离不仅表现在无海外公司赴港上市这个现象上,同时还在保荐人、承销商及基石投资者上有所体现。

据IPO聚焦整理,2023年有42家投行参与了港股的IPO保荐工作。其中,排名前十的保荐人:

1. 中金公司,保荐数目达21家,市场份额达到28.8%;

2. 摩根士丹利华泰国际均参与了10家IPO的保荐业务,市场份额为13.7%;

3. 中信建投则以8家位列第三,市场份额为11.0%;

4. 高盛海通国际花旗美林国泰君安均为4家IPO保荐,市场份额为5.5%;

5. 瑞银中信里昂招商香港均为3家IPO保荐,市场份额为4.1%。

制表:IPO聚焦 ▲

中金公司保荐的IPO项目依然排名第一,华泰国际保荐的项目也从2022年的6个增至2023年的10个,排名提升了8位。而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外资投行保荐项目数出现了大幅度下降。整体上看,大型中资投行在港股IPO保荐业务中占据主导地位

而在承销商中,虽然2023年的股权承销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仍由外资投行占据,但前20的榜单的中超过一半(11家)为中资投行(见下图)。

制表:IPO聚焦 ▲

在七十多只新股中有47家有基石参与,其余无基石,整体基石占比约44.5%。基石占比前三的公司分别为来凯医药-B(02105.HK,86.0%)、第四范式(06682.HK,73.75%)、宜明昂科-B(01541.HK,72.81%)。同时,医药保健为基石参与度最高的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石构成方面,政府投资基金为港股基石投资的“主力军”,例如上饶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投资了中旭未来(09890.HK)、贵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渠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投资了德康农牧(02419.HK)、澜沧县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了澜沧古茶(06911.HK)、沧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投资了君圣泰医药(02511.HK)。

图源:财联社 ▲

通过这些方面不难看出,中资机构已在香港资本市场占优,而这种变化不仅与“外资撤离香港”有关,还与2023年的IPO市场的节奏密不可分。

04 中签即赚到的时代已经过去

与往年许多人期待的“中签即赚到”的情况不同,现在通过“打新”来获利越来越难了。在2023年的73只新股中,首日上涨的有40只,平均涨幅16.38%;首日下跌的有25只,平均跌幅18.84%;以发售价收盘的有8只。

制图:IPO聚焦 ▲

其中,新股上市首日收涨率为54.8%,首日收跌率为34.2%。首日跌破发售价的概率超过三分之一,中签已不再保证赚钱。

要深究破发率上升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到今年“小起大落”的市场热度。

回到2023年年初,星空华文(06698.HK)、乐华娱乐(02306.HK)等首日分别大涨70%及50%,这给开年的港交所注入了一波活力,此时的香港资本市场较暖。

好景不长,被称为“中国HR SaaS第一股”的北森控股(09669.HK)上市首日破发跌超30%,原本热度较高的港股市场被泼了一盆冷水。

到了年中,药师帮(09885.HK)、巨星传奇(06683.HK)等首日分别大涨15%及23%,为港交所挽回了些许热度。

但到了下半年,自中旭未来(09890.HK)这个认购超百倍的火热标的后,市场上的新股基本上都是破发的状态。

图源:网络 ▲

从2023年的IPO节奏可以发现,港交所IPO市场的热度是逐步衰减的。据公开资料,2023年恒生指数的成交额仅为2022年的80%

在2019年和2020年的时候,新上市公司的股票都是“被抢购”的对象,而到了2023年,整个IPO市场都是保发行的状态,对于许多赴港上市的中小企业而言,“能上市就好”已经成了共识。

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券商的职责变成上市辅导,主动权来到了投行这边,而中资投行也变成了许多赴港上市企业的选择。同时,新上市公司的估值也变得愈发保守。

05 2024会是春天吗?

KPMG毕马威中国苏州首席合伙人翁澄炜表示:“港股是中国内地和国际对接的窗口,除了市场本身成熟度高与大陆的互联互通机制也代表背后投资者数量众多,这是企业在港挂牌的两大优势,看好未来香港IPO市场往上走。”

据德勤分析,2024年香港新股预期受惠于美国加息见顶、欧美、中东资金或重新部署、多项上市改革等而反弹。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Edward Au表示,将有80个IPO将在港交所筹集1000亿港元(见下图)。

图源:德勤 ▲

其中亮眼的IPO包括:

顺丰控股:预计将在香港筹集33亿美元。

菜鸟智慧物流网络:预计将在香港筹集10亿美元。

美的集团:预计将在香港筹集10亿美元。

而在本月,还将有速腾聚创(02498.HK)、美中嘉和(02453.HK)等热门新股上市。

当然,除了赴港上市的企业外,港交所自身也出台了多项改革以巩固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及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角色(见下图)。

图源:德勤 ▲

此外,于2023年,消费类型的企业开始在港交所陆续上市,例如珍酒李渡(06979.HK)、澜沧古茶(06911.HK)等。或许是这方面监管放松,这将利好2024年消费类型企业赴港上市

据德勤的数据,按行业划分,2023年的新股主要以消费行业为主导,TMT行业紧随其后。从下图可以看出,消费行业的份额较2022年有显著上升,而医疗及医药行业新股比重较2022年减少11个百分点。

图源:德勤 ▲

本月,众多茶饮品牌陆续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或许是消费类IPO企业在给市场传达一种信号:

随着经济的复苏,人们的消费意愿回升至疫情前的水平,而消费市场在回暖的同时,或许头部企业也将重拾IPO的底气。

2024年有望成为港交所修复伤口,重新开始奔跑的一年,就让我们期待今年港交所的表现吧!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