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历史现场,听他们追忆渡江战役始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渡江战役时的情景概括 亲历历史现场,听他们追忆渡江战役始末

亲历历史现场,听他们追忆渡江战役始末

2024-07-02 16: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自古以来,长江就被称为“天险”,除了国民党军的严防死守,对当时北方战士居多的解放军部队来说,想要横渡长江,更是难上加难。

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渡江战役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第15军第44师师长兼政委。他在书里回忆道:“看着面前这么宽的长江和滚滚的长江水,很有顾虑。听老百姓讲,长江里有江猪……搞不好把我们的船都拱翻了……究竟多深我们也搞不清楚,传说是‘江无底海无边,秤砣掉下去要落三天’。还有传说,长江很宽,鸟儿要飞过长江,嘴里含着东西,要在长江中间停一停才能飞过去。”

第15军第44师第130、131团于1949年4月21日在马当要塞以东突破长江后插于黄山和香山上的两面锦旗(渡江胜利纪念馆藏复制件)

正如钱振勤所说,渡江战役之所以能在最短时间内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江防敌军,取得空前的伟大胜利,除了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外,还与广大指战员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分不开。解放军虽然大多不识水性,却不怕一切艰难险阻。

出生于1933年的王德清,渡江战役时任安徽无为县泥汊镇渡江战役儿童团团长。据他回忆,当时的解放军除了用小木船在水塘里学划桨,还用小毛竹扎了一个三角架,然后往脖子上一套,两个胳膊架着,就在塘里学划水。因为有防空顾虑,战士们都是白天隐蔽,晚上练兵,练上船、下船,练掌舵、划船。苦练出精兵,经过一段时间练兵,战士们可以做到不晕船,并且掌握了划船、掌舵,还能在船上做一些简单的工事。

观察长江南岸敌人的江防工事

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传染科副主任医师兼门诊部传染科主任李明烨,渡江战役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第80师第239团第2营第5连卫生员。他在书里回忆:“我们找老百姓捞菱角的木盆,首先坐那个木盆在塘里面,用板子扒……开始坐一下就翻了,我们衣服都湿了,冰冷的。”征来的木船,不能直接都拉到长江边上,他们从长江开了一些水道、河汊子,把船从长江拉到河汊子里隐蔽起来。“国民党的飞机白天侦察,我们的船都隐蔽在那。白天部队都用木盆学水性,晚上的时候,去练上船下船的动作。”

支前工作忙,一只只小船汇成渡江磅礴力量

“车子推,应天响,支援前线运草粮,推了一趟又一趟……”为保障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入支前工作中,筹集粮草、铺路架桥、运送弹药,为战役提供了坚强的后勤支援和物资保障。

为了完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强渡江河进攻战役这一历史任务,首先得保证有船。但是,渡江战役发起前,国民党已将长江北岸能够发现的船只全部拖到长江以南,并将来不及拖到对岸的船只全部沉江。当百万大军到达预定渡江地点时,能够找到的渡船是很少的。

据向守志回忆,作为赖以生存、生活的工具,老百姓想办法把船沉在长江边上一些江汊子里,后来,一听说要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就又把船赶快掀出来,支援解放军过江;不到一个礼拜,就收集了一百多只船,大小不一,小的可以坐一个班,大的可以坐一个排。

“人民群众对渡江作战作了无私的奉献,包括他们献出的船,包括他们送我们子弟兵过大江,夫妻船、父子船、兄妹船,他们全部都支援了我们。”不但如此,船从江汊子里捞出来以后,老百姓还帮助修理;在解放军练习熟悉水性时,老百姓就在旁边教他们:下水不要慌,心里一发慌容易乱,要心平气和,跟站在陆地上一样。

王德清家当时离渡江前线有20多里地,他记得,解放军当年3月二十几号就过来了,就住在群众家里,房子大的人家住一个排,房子小的住一个班。“当时我家也住解放军,他们在我家里开了不少地铺,到晚上用个大锅烧水,部队有个习惯,不管行多少路,晚上要烧一大锅热水烫脚。”

当时的江滩没有人住,王德清还负责告诉解放军走什么地方到前沿阵地去。因为国民党飞机每天都来骚扰,解放军就装成老百姓,看江面有多宽,哪里有孤岛,哪里有敌人暗堡,选择哪个突破口、从哪里登陆,等等。

人民解放军练习水上作战

斗智斗勇,绞断江阴要塞指挥所电话线

1949年4月21日,江阴要塞起义,打开了国民党军长江下游防线的缺口,为解放军成功渡江立下了重要功勋。这场惊心动魄战斗的成功,绝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极其曲折的发展过程。

王征明正是这一事件的亲历者,他曾任华东局社会部情报科科长,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兵团领导下,管理江阴要塞起义工作。接到任务后,王征明首先面临的是如何过江的问题。因为当时是全江封锁,他只能选择晚上出发,那天正好是个小阴天,“朦胧看不清楚,几步以外都看不清楚……”江边的地形很复杂,离岸边几十米之外就要下船蹚水。王征明下船时,水已到他齐腰的地方,4月的江南,春寒料峭,一般人的身体根本吃不消,王征明就这样不断向上爬,两只手全是泥巴。

自制的简易稻草救生圈

相比之下,王刚渡江到江南去要容易一些。1942年,王刚由上海地下党介绍参加新四军苏中地区东南警卫团,渡江战役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第85师第253团第2营副教导员,经组织选派打入江阴要塞内部,策应江阴要塞起义。

为什么会选王刚执行这项任务?原来,王刚在抗战时期就深入敌人内部,和他们打过交道,当时他身边还有在上海的一套身份证。他在书里说道:“我在江北的时候,到敌人据点里面去,跑来跑去,直来直去,很简单,证件拿出来,一看是上海人,‘走走走’,我可以到处跑。”接到任务渡江时,他同样拿出了这套身份证,很顺利地就到了江南,“一路是通的。”

地处长江南岸的江阴素有“江上雄关”之称, 历史上见证过无数刀光剑影、惨烈厮杀,但在渡江战役中,其胜利却来得比较平静。平静,并不意味着没有危险,在《渡江战役亲历者口述史》中,有诸多小细节记录了这场战斗背后的暗流汹涌。

王征明说,他从江北走的时候,拿了一个很简单的小行囊,包括牙膏牙刷等日用品,因为工作需要还领了几个小金戒指,“怎么带呢?用发膏的盒子,我把它放到发膏的盒子里,把发膏烧热,就黏糊到发膏里面去了。”王刚则把时任江阴要塞司令戴戎光在山上所有指挥所的电话线全部绞掉,让他彻底失去联系,变成一个哑巴司令。(记者 王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