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文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清风茶香书法 茶与文学

茶与文学

2024-07-16 03: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的职业生涯,有过几次跨界。一开始学的是考古,后来没机会干田野转而去了博物馆与古物为伍,这个还算有点沾边;而后来调到大学的茶文化学院教书,不少人就觉得诧异了:无论是考古还是博物,跟“茶”似乎都风马牛不相及。

  我自己是不觉得奇怪的。因为从一开始,自己就是一个文学爱好者,而茶与文学的关联,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密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后来从事与茶文化研究有关的工作,倒还算是回归本源了。

  虽说茶原本只是山野之物,但自从唐代茶圣陆羽著《茶经》之后,茶就被蒙上了一层人文的色彩。到后来,更是出现了“琴棋书画诗酒茶”之说。能和“琴棋书画”这样的文人雅事相提并论,足见茶本身的意蕴之深。茶与文学,渊源不浅。

  茶诗里的清香

  说到茶与文学,首先要谈茶诗。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出现了“茶”的影子:“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荼”就是后来的茶)。屈原《悲回风》中也出现了“荼”字,曰:“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芷幽而独芳。”不过在唐代之前,与茶有关的诗文还不多。

  大量的茶诗文自中唐以后出现。隋唐科学制起,无官不诗。茶助文思,令人思涌神爽,笔下生花。又适逢陆羽《茶经》问世,饮茶之风更炽,茶与诗词两相推波助澜,咏茶佳作遂应运而生。

  诗仙李白豪放不羁,在《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中对茶唱出赞歌:“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仙人掌茶何其有幸,能被写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笔下。

  诗圣杜甫也有诸多关于茶的咏作。其《重过何氏五首》中吟道“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读来潇洒闲适。《进艇》诗中更有“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句,将苦茶与甜蔗相提并论。

  诗画双绝的王维曾留下三首茶诗,其《赠吴官》诗中有“长安客舍热如煮,无个茗靡难御暑”句,可见茶能消暑的功能已被普遍认可。韦应物《喜园中茶生》诗中有“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句,赞美茶有荡涤尘烦、令人忘俗之功能。诗僧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将茶喻比仙药、玉浆,诗中还说:“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说明依靠茶可以清精神甚至得道。

  自号玉川子的唐代诗人卢仝,其名作《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描写饮七碗茶的不同感觉,步步深入:“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在古今茶诗中,无论从意境还是诗的文学性上来说,此诗都可谓茶诗中的扛鼎之作。

  白居易是唐代作茶诗最多的诗人。其《山泉煎茶有怀》诗云:“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另一首《琴茶》诗中的两句被引用甚广:“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以琴茶自娱,反映了他内心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与白居易并称“元白”的元稹也喜好茶,并留下了一首以茶为主题的著名的宝塔诗《赋茶》(一七令):“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金蕊,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与唐代相比,宋代饮茶之风更盛,文人儒者都把以茶入诗看作高雅之事,遂造就了宋代茶诗、茶词之繁荣,如苏轼、陆游、黄庭坚、徐弦、王禹偁、林逋、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梅尧臣、苏辙等,均为既是爱茶之人,又好写茶的诗人。

  北宋斗茶和茶宴盛行,所以茶诗、茶词大多表现以茶会友、相互唱和以及触景生情、抒怀寄兴的内容。如欧阳修的《双井茶》诗:“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即便是那些金戈铁马的将军、大义凛然的文相,在激越的生活中也无法忘怀闲适的茶。唱着“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范仲淹,历史上一直作为儒家杰出代表,他写过一首很长的诗《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共42行,堪称茶诗之最。至于写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谁又会想到,他也写过这样的诗行呢:“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此铸文渊。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

  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以茶为内容的词作也应运而生。大文豪苏轼以才情名震天下,他的茶诗多有佳作,如《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中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常为人引用。其七律《汲江煎茶》为茶诗中翘楚,诗云:“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临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苏东坡在仕途上虽几升几贬,却高唱“大江东去”,游山玩水,煮酒烹茗,只将其作为一件乐事来对待。诗人爱茶,固然因为他们喝茶,但更多是把饮茶当作一种淡泊超脱的生活境界来追求。“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在这首《望江南》词中,享乐与忘却的情绪交替出现,茶,无疑成了忘忧草。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是诗人中茶诗最多者,他一生写了300多首茶诗。他当过茶官,又和陆羽同姓,取了个和陆羽一样的号叫“桑苎翁”,说:“我是江南桑苎翁,汲泉闲品故园诗。”在《秋晚杂兴十二首》中,陆游写道:“置酒何由办咄嗟,清言深愧谈生涯。聊将横浦红丝碨,自作蒙山紫笋茶。”反映了他晚年生活清贫,无钱置酒,只得以茶代酒,自己亲自碾茶的情景。而他的《临安春雨初霁》对宋人品茶的技艺和环境有了更加精确的评价,诗云:“世味年来薄似妙,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晴窗细乳戏分茶”句,历来就是宋代“分茶”技艺的可靠史料,被人家反复引用。

  茶名和茶联

  茶与文学的关系,还体现在丰富多彩、诗意盎然的茶名之中。

  茶的形状千姿百态,未饮先迷人:如一旗一枪,迎风招展;六安瓜片,片片可人;顾渚紫笋,破土而出;安化松针,风吹林响;信阳毛尖,小荷初露;上饶白眉,额展寿星;江山牡丹,洛阳花贱;金坛雀舌,小鸟歌醉;汉水银梭,拨浪击崖;遂昌银猴,跳跃山中;彬州碧云,映遍朝霞;蒙顶甘露,沁人心脾;武夷红袍,状元披挂;大佛龙井,木鱼声声;永春佛手,比印说经;涪州玉兔,月宫折桂;君山银针,飞线织锦;冻顶乌龙,喷焰吐雨;南城麻姑,飘海成仙……

  不仅茶的形状给人以许多想象,各种茶的名称也是浸透诗情画意。如洞庭碧螺春、庐山云雾、涌溪火青、老竹大方、休宁松萝、敬亭绿雪、恩施玉露、泉岗辉白、婺州举白、永川秀芽、前峰雪莲、天目青顶、井冈翠绿、龙岩斜背、武夷肉桂、安溪色种、凤凰水仙、温州黄汤、鹤林仙茗、茉莉烘青、靳门团黄、蒙顶石花、北苑先春、巴东真香、生黄翎毛、玉叶长春、小四岘春、雁荡龙湫、富阳宕顶、东阳东白、天柱剑毫、岳西翠兰、千岛玉叶、仙台太白、天湖凤片、桐城小花、瀑布仙茗、九曲红梅、三清碧兰、天红碎叶、诏安八仙、凤凰单枞、大叶奇兰、碧潭飘雪、天女散花……又如铁观音、大红袍、竹叶青、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黄金桂、白牡丹、绿昌明、湘波绿、瑞草魁、白毛猴、九华英、小江园、春风髓、小开卷、石崖白、仙人掌、竹筒香、大红梅、素心兰、金钥匙、不知春……再如峨蕊、韶峰、翠兰、奇兰、碧涧、明月、雨香、东白、仙茗、腊面、横牙、鸟嘴、麦颗、片甲、蝉翼、早春、火前、京铤、石乳、头金、次骨、泥片、来泉、片金、胜金、独行、灵草、开胜、东首、浅山、清口、草子、龙溪、次号、仙芝、福合、禄合、指合、柏岩、火井、思安、孟冬、铁甲、阳坡、骑火、都濡、高株、云脚、紫英、龙焙、天尖、莲芯、和雾、龙舞、羽绒、雨花、龙剑、长冲、牛抵、合箩、月牙……

  这些茶名,虽无一“茶”字,但其形、其态、其情、其韵,无不历历在目,诱人奇想。

  综合来看,茶的命名有四种基本方式:一是以地名之,如著名的蒙顶茶,产于四川雅安蒙山,峨眉茶产于四川峨眉山,其他如青城山茶、武陵茶、泸溪茶、寿阳茶、径山茶、天竺茶、岭南茶、溪山茶、龙井茶等,均以地名冠之。二是以形名之,如著名的仙人掌茶,是一种佛茶,李白在诗中描写过,其形如仙人掌,产于荆州。其他如产于四川雅安蒙山的石花茶,蜀州、眉州产的蝉翼,蜀州产的片甲、麦颗、鸟嘴、横牙、雀舌,产于衡州的月团,产于潭州、邵州的薄片,产于吴地的金饼,莫不如是。三是以形色名之,如著名的紫笋茶,色近紫,形如笋,符合《茶经》中的名茶标准,故倍受推崇,“牡丹花笑金钏动,传奏吴兴紫笋来”,不仅茶美,其名也雅。其他如产于鄂州的协和共同、产于蒙山的鹰嘴芽白茶、产于岳州的黄翎毛等。四是其他命名法,如蒙顶研膏茶、压膏露芽、压膏谷芽,包含着地名、外形和制作特点。

  除了诗意盎然的茶名,过去茶馆的茶联也颇富文学意蕴。在城乡各地的茶馆、茶楼、茶室、茶叶店、茶座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艺、茶礼表演的厅堂墙壁上,甚至在茶人的起居室内,时或可以见到悬挂着的或镌刻着的茶联。这些茶联意蕴丰富,又兼多请名书家书写,常给人以古朴高雅之美,也常予人以正气睿智之感,发人遐思,增进品茗情直。

  据《杭俗遗风》记载,昔时杭州西湖藕香居茶室门口曾挂有一联,系集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和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诗中各一句而成,堪称绝对:“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这一联屡屡为人称引。

  茶馆悬挂茶联,主要起到广告的作用。旧时广东羊城著名的茶楼“陶陶居”,店主为了扩大影响,招揽生意,用“陶”字分别为上联和下联的开端,出重金征茶联一副。最终得一联:“陶潜喜饮,易牙喜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该联用了四个人名,即陶潜、易牙、陶侃和夏禹,又用了四个典故,即陶潜喜饮、易牙喜烹有度及陶侃惜分和夏禹惜寸,不但把“陶陶”两字分别嵌于每句之首,自然、流畅,而且还巧妙地把茶楼饮茶技术和经营特色恰如其分地表露出来,理所当然地受到店主和茶人的欢迎和传诵。

  蜀地早年有家茶馆,兼营酒业,但因经营不善,生意清淡。后来,店主请一位当地才子撰写了一副茶酒联,刻于大门两边:“为名忙,为利记,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此联对追名求利者不但未加褒贬,反而劝人要呵护身体,潇洒人生,让人颇多感悟,既奇特又贴切,雅俗共赏,人们交口相传。

  明清时期茶馆业大盛,因之茶联也极为丰富,不少名家都厕身其中。清杭世骏撰写并以行草书录一联:“作客思秋议图赤脚婢,品茶入室为仿长须奴。”江洵撰写并以隶书录:“几净双钩摹古帖,瓯香细乳试新茶。”郑板桥为扬州青莲斋题书:“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何绍基为成都望江楼题书:“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杭州西湖龙井处有一名叫“秀翠楼”的茶堂,门前挂有一联,自明人陈继儒《试茶》一诗中来:“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该联把龙井所特有的茶、泉、情、味点化其中,奇妙无比。扬州有一家富春茶社的茶联也很有意思,直言:“佳肴无肉亦可,雅谈离我难成。”虽未出现“茶”字,但明眼人一看便知。福建泉州有一家小而雅的茶室,其茶联曰:“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此联上下纵联,谈古论今,既朴实又现实,令人叫绝。

  北京前门的老舍茶馆,门楼两旁挂有这样一副对联:“大碗茶广交九州宾客,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大碗茶”和“老二分”都是老舍茶馆当年创立时的基业,以此入联,不仅刻画了茶馆“以茶联谊”的本色,而且还进一步阐明了茶馆的经营宗旨。

  有许多民间茶联撰者无名,但却闻名天下。旧时绍兴驻跸岭茶亭曾挂过一副茶联:“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洗热客,两头岭路须将危险话行人。”此联寓意深刻,既有甘泉香茗给行路人带来的一份惬意,也有人生旅途的几分艰辛。福州南门外茶亭悬挂一联:“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教人淡泊名利,陶冶情操。贵阳市图云关茶亭有一副对联:“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道;一亭俯着群山,站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既明白如话,又激人奋进。

  目前有记载而且数量又比较多的茶联,出自清代,留有姓名的,以郑板桥为最。郑板桥能诗会画,又懂茶喜品茗,他一生写过许多茶联,其中一联曰:“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这种粗茶菜根的清淡生活,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写照,既贴近生活,又富有情趣。

  十年前我调到大学茶文化学院工作,开始矢志研究茶文化。有朋友戏撰一联赠我:“看山谈水指月,吃饭睡觉喝茶。”我把它挂在办公室墙上,朝夕唔对,也别有趣味。

  (作者系民进浙江省委委员)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