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福建闽南!这位清末怪杰曾名振西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清末怪杰辜鸿铭评价 祖籍福建闽南!这位清末怪杰曾名振西方

祖籍福建闽南!这位清末怪杰曾名振西方

2024-07-16 08: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880年,辜鸿铭学成回到南洋,在新加坡的殖民政府任职。虽然领着丰厚薪水,但他却对自己为英国殖民者效力的现状感到不满,常以“假洋鬼子”自嘲。

直到遇到那个人,辜鸿铭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正是马建忠,使我改变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1882年,辜鸿铭前去拜访由印度回航途经新加坡的马建忠。

马建忠,清末著名的学者和外交家,国学功底深厚又颇通西方文明。这次会谈,让辜鸿铭真正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二人一聊就是三天。

“在新加坡与马建忠的会晤,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正是马建忠,使我改变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辜鸿铭晚年这样回忆此事。

会谈结束后,辜鸿铭立即向新加坡殖民当局提出辞呈,还没得到批准,就乘坐第一班汽船回到马来西亚。他与家人说,他要蓄辫,改穿中国衣服。

辜鸿铭开始从头学习中国文化。为此,他移居香港,并定期回到福建,拜师补习汉语。辜鸿铭每到一处居住,都能把当地方言学说流利。

辜鸿铭通晓多国外语,最看重的却还是汉语。他说,世界上最为伟大的语言有三种,一是汉语,一是希伯来语,一是古希腊语。

一次,在从福建返回香港的船上,他兴致勃勃地给外国人讲解中国文化。流利的英文引起张之洞手下的注意。自此,辜鸿铭进入张之洞幕府,担任张之洞的外交顾问秘书。

张之洞。图片来源:书香上海

在协助张之洞办理洋务之余,辜鸿铭苦读儒家经典。他逐渐相信,不只有西方文明具备优越性,中国文化更是拯救世界的良方。

彼时的中国在西方的侵略和冲击下,从科技、工业、制度甚至文化等各方面向西方学习。在此种背景下,部分国人对西方一味盲从,对自己的老祖宗缺少了尊重。多年欧洲游学的经历让辜鸿铭深知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目睹国人在世界面前丧失文化自信的怪象,他感到格外愤怒。

19世纪末,一阵名为“黄祸论”的逆风袭卷欧洲,称以中国人为代表的黄种人将对欧洲造成威胁。面对“黄祸论”,辜鸿铭义愤填膺,用英文发表了《文明与混乱》一文来正告西方新闻媒介不要混淆是非。

“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翻译并在西方出版的三本中国传统经典《论语》《中庸》《大学》曾轰动西方世界:原来中国还有那么高深和有洞见的哲学!

辜鸿铭翻译的最大特点是会用歌德、席勒等西方名家的言论,来注解中国的儒家经典。林语堂曾这样评价辜鸿铭:“他不只是忠实的翻译它,而是一种创作性的翻译,一种古代经典的光透过一种深的哲学了解的突然注入。他事实上扮演东方观念与西方观念的电镀匠。”

1898年,辜鸿铭将《论语》翻译成英文。图片来源:书香上海

1915年,辜鸿铭出版英文书籍《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他在书中写道:“衡量一种文明的价值,在我看来,我们最终要问的问题,不是看他是否修建或能够修建的城市有多么伟大,建筑有多么豪华……我们必须要追问的要义是:它能造就什么样的人性类型,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

他给出对“中国人的精神”的定义是“温良”:

“中国人的精神第一个就是温良(gentle),温良并不是天性软弱,也不是脆弱屈服,而是没有强硬、苛刻、粗鲁和暴力。”

当时,欧洲正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潭,人们深受战争苦难,对自身文明普遍感到失望。他们从辜鸿铭的书中找到了理想世界的希望。很快,《中国人的精神》被译成德、日、法等多种文字出版,在西方掀起了持续十几年的辜鸿铭热。

那些年里,辜鸿铭成为外国人了解东方的重要窗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诗人泰戈尔,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英国作家毛姆等,都曾来中国拜访辜鸿铭。

一时间,西方人流传着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我留着辫子,是要告诉世人,我是老大中华未了的一个代表”

然而,这位在西方引起轰动的传奇人物,在当时的中国,却被称为顽固守旧的卫道士。

周作人在《北大感旧录》中这样描述他:“他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头上一撮黄头毛,却编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上戴瓜皮小帽。”

晚年辜鸿铭。图片来源:文旅海淀

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的校长,聘请辜鸿铭为文学教授。由于辜鸿铭处处维护帝制,与学生的主流思潮有所冲突,要求解聘他的呼声很早就有。

北大的学生嘲笑他的辫子,辜鸿铭回复道:“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诸位也许笑我痴心于清室,准确来讲,我并非忠于王室,而是忠于中国的政教,忠于中国的文明,我留着辫子,这是一个标记,我是要告诉世人,我是老大中华未了的一个代表。”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辜鸿铭在英文报纸《北华政报》上发表文章,指责北大学生是暴徒,是野蛮人。他的言论使学生们极为不满。随后,辜鸿铭离开了北大。

在最后一堂课上,他对学生讲了这样一段话:“我教诸位学习英文,是希望培养对中国有用的人才,而不是美国化或英国化的洋奴,望诸位同学知我苦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著名学者张中行曾这样评价辜鸿铭:如果说这位怪人还有些贡献,他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在举世都奔向力和利的时候,他肯站在旁边喊:危险!危险!

1928年4月30日,辜鸿铭身患肺炎,久治不愈,生命走到了尽头。临终前,他的床上还放着儒家典籍的讲稿。

他死后,国闻社和《大公报》发了一条简短的报道,最后一句是:

性孤僻,发辫至死犹存。

来源|观八闽 撰稿/黄东仪、实习生卢杨静 参考/《辜鸿铭》(CCTV 10 人物)、《一代怪杰辜鸿铭》(张家康)、《仿若世外桃源!厦⻔有个小村庄,三山拥抱,两溪环绕,满满“古” 味!》(厦门日报)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