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共鉴:中国瓷器传统图案纹样赏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清朝纹路 联合共鉴:中国瓷器传统图案纹样赏析

联合共鉴:中国瓷器传统图案纹样赏析

2023-08-18 18: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宋、元、明、清的瓷器纹样,以植物纹为最多,其次是动物和人物纹,山水纹继唐以后,有所发展,但数量较少。木叶装饰和剪纸贴花,为宋代新创,特色鲜明。

(一)植物纹样

这时期瓷器上的植物纹样,以花卉为主流,其中以牡丹、莲花、梅花、菊花最为常见,其次是各种缠枝纹和花果纹。部分花卉纹常与各种鸟虫、走兽和人物相组合。

牡丹纹。牡丹,亦称“富贵花”、“花中王”、“人间第一香”、“百两金”、“鹿韭”、“鼠姑”。其花大而美,其香浓郁,其色艳丽,其姿雍容华贵,富丽堂皇。花形变化多,花开数十朵、百余朵,甚至有千朵以上的。我国是牡丹花的故乡,至少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已有栽植。牡丹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唐代刘禹锡《赏牡丹》:“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宋代周敦颐《宋滦溪周元公先生集·爱莲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佚名《题牡丹》:“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为此牡丹被誉为“富贵花”、“百花之王”、“天下第一香”,象征富贵吉祥。以牡丹花作装饰,在唐代已有应用。表现在宋、元、明、清瓷器上的牡丹花纹,有写实的,有装饰化的;有折枝、散花、缠枝的;有单独、连续的;有单色和彩色的。不论绘画、刻、划、剔、雕,都显示出牡丹花的特色。尤其在造型变化和表现手法方面,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为这时期花卉纹饰中最具特征、变化最多的装饰图案之一。(图一)其中最富创意、最典型的是缠枝牡丹:缠枝的婉转流利,花叶的俯仰、转折、串插,绰约多姿,自然生动,表现了当时制瓷匠师图案构成上的高度才智。(图二)瓷器中的牡丹纹,宋的朴实精纯,元的粗壮豪放,明的秀丽多姿,清的繁复优美。

图一 牡丹花纹的演变

1.唐代蜡染 2.宋代瓷器 3.元代瓷器 4.明代瓷器 5.清代瓷器

图二 缠枝牡丹纹

1.宋代瓷瓶 2.元代瓷器

莲花纹。在东周铜器上已作装饰,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以莲花作为佛教的表号,盛行一时,至宋代逐渐脱却佛教涵义,在日用瓷器皿上广泛应用。宋以前,莲花纹大多构成俯视状的圆形,中有莲心,缺少变化,较单调。宋代莲花常与荷叶、莲蓬等组成侧面形,变化丰富,生动活泼。宋时莲花纹具较强装饰性,元代渐向写实过渡,明清时国画形式占主流。(图三)这时期莲花纹都作为主纹,有的和鸟、鱼、鸭、水等组合在一起;有的以荷花、荷叶、莲蓬组成一束,中以彩带相缚,称为“束莲纹”(图四);有的组成缠枝形式,称为“缠枝莲纹”。在这时的瓷瓶、罐、碗等的底部、肩部,常用一种莲瓣纹作装饰。这种花纹,约起始于唐和五代的越瓷,莲瓣较写实,中间画有简单纹饰;宋代莲瓣中间花纹渐多样;元代莲瓣渐趋方宽,中间纹饰变化更繁复,有琛宝、双角、珊瑚、火珠等,章法走向定型化;明代莲瓣更加方宽,有的完全变为方形,莲瓣尖头已不见,成为程式化构成。(图五)明末莲瓣纹渐次减少,清代瓷器上较少见。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寓意廉(莲、廉同音)洁。清廷有一种赏瓷,以青花莲荷为饰,寓意清白廉洁。这与莲花纹的流行,当有一定联系。

图三 莲花纹

1.明代瓷盘 2.元代瓷器 3.明代瓷器 4.清代瓷瓶

图四 束莲纹

1.宋代耀州窑瓷器 2.明代成化瓷瓶

图五 莲瓣纹的演变

1.唐代瓷器 2.宋代瓷器 3.元代瓷器 4.明代瓷器

梅花纹。梅花,古有“春来第一枝”赞誉,故有“报春花”之称。梅花,斗霜雪,抗严寒,冰肌玉骨,傲然挺立,清香沁人,高洁清幽,喻为高尚品格的象征。梅,老干新枝,古人象征不老不衰。梅瓣为五,以示五福一一福、禄、寿、喜、财。唐代黄葬禅师《上堂开示颂》:“不是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宋代王安石《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代释仲仁《华光梅谱》论画梅有十法:“枯梅、新梅、繁梅、山梅、疏梅、野梅、宫梅、江梅、圆梅、盘梅。”其木不同,其法亦异。我国是梅花的故乡,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梅花很早就被应用于装饰,在河南洛阳周公庙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就见有梅花纹饰。宋、元、明、清瓷器上梅花图案较常见。宋元时以折枝较多,表现稀疏;明清时多写实的构成,表现较丰满。(图六)有的梅花纹与松树、竹子组合在一起,组成岁寒三友(松、竹、梅)吉祥图案。

图六 梅花纹

1.宋代吉州窑瓷器 2.元代瓷器 河北保定 3.清代瓷瓶

菊花纹。菊花,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品种很多,为著名观赏花卉,亦称“长寿花”。据传在励县以北河岸上,芳菊丛生,其水颇香。有胡广者得病,常饮此水,病愈,竟长命百岁。传说朱孺子常饮甘菊花和梧桐子泡的水,后成了神仙。古人认为,菊花能益气轻身,令人长寿有徽。宋代周敦颐《宋滦溪周元公先生集·爱莲说》:“晋陶渊明独爱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菊被赞:“霜寒色更鲜。”故菊花常被喻为君子。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菊,一名节华,一名傅公,一名延年,一名白华,一名日精,一名更生,又云阴盛,一名朱赢,一名女华。……节华之名,亦取其应节候也。”《山海经·中山经》:“岷山之首日女儿之山,其草多菊。”宋代刘蒙《菊谱》,录名菊35种。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著菊花275种。清康熙御敕编《广群芳谱》,著录增至316种。现园艺科学日新,菊花品种多得难以计数。历代文人都爱菊,为之赋以多种多样之含意。菊花作为装饰,已有千年历史。宋瓷菊花纹较少见;元瓷有适合、单独等多种形式;明瓷菊花纹逐渐增多,以缠枝、二方连续纹较习见,有图案和写实形两种;清瓷以写生菊花为主,这是受当时国画装饰影响。(图七)在同时期的织物上,亦常见以菊花作装饰,明锦上的缠枝菊,是当时流行纹饰之一。

图七 菊花纹

1.元代瓷器 2.明代瓷器 3.清代瓷壶

过枝花。为清时新创,一般多用于清代瓷盘、碗等作装饰。所谓过枝,即用一枝花纹自内壁画起,一直伸展至外壁。这种技法,行话称“过枝花”。

缠枝花纹。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已极为盛行,至宋、元、明、清,题材内容更为扩大,构成形式更为多样。有缠枝牡丹、莲花、菊花、葡萄、杂花、瓜果、草叶,有的用人物、鸟兽等穿插其间,使之更加生动和具有情趣。尤其几条主干曲线的组合,穿插自然,匀衡适度,律动中富有节奏,自由中具有规律。组织结构舒展、谐和、优美而妥适。这时期缠枝纹在构成上有四个特点:一是主干曲线曲率匀称,具有气势;二是主花突出,宾花(叶)清晰;三是行花趋叶,随枝干动势,穿插回旋,生发自然,重叠交错,富有层次,不露根部;四是与外廓协调、谐和。

这时期缠枝纹除在瓷器(图八)上应用较多外,在锦缎、刺绣和建筑装饰等方面亦甚流行。

图八 缠枝花纹(右:骨式图)

1.宋代瓷器 2.明代瓷器 3.清代瓷器

果品纹。以果品作纹饰,最早见于新疆民丰出土的汉代鸟兽葡萄纹绮,以后唐代有鸟兽葡萄纹镜,但数量较少。至明清时,在瓷器上以果品作装饰逐渐增多,题材有桃子石榴、佛手、葡萄和瓜果等。有的作主纹,有的作边饰。多数应用国画形式。(图九)

图九 果品纹

1.明代瓷盘 2.清代瓷瓶

(二)动物纹样

宋、元、明、清陶瓷上的动物纹样,主要有鱼、鸟、龙、凤等。鱼纹。在新石器时代半坡型彩陶上,就见有鱼形纹样,以后历代都有。发展至宋、元、明、清的瓷器上,鱼纹都作为主题图案。宋瓷鱼纹,都具有浓郁的装饰情趣,常与荷花相组合;元、明、清时期,鱼纹都较写实,常用水藻等作点缀。北京西绦胡同元代遗址出土一件元代瓷盘,中绘一鱼,大眼、大尾,四周以斜弧线作旋形形式,形成较强动感,像鱼游水中,为元瓷之珍品。这时期的鱼纹,常见的有鲤、站、鳅、鲫等,有的合绘于一起。(图一O)

图一0 鱼纹

1.宋代瓷器 2.元代瓷盘 北京西绦胡同出土 3.清代瓷盘

鸟纹。这时期的瓷器上,流行以各种鸟纹作装饰。宋元鸟纹,都带有装饰性,明清时多写实的国画形。常见的有鸳鸯、白头、大雁、喜鹊、画眉、寿带、百哥、鹦鹉、鹤、鸭等。鸳鸯、白头,都成双成对,大雁多成行的描写。鸳鸯雌雄偶居不离,古人以之比喻夫妇。《诗·小雅·甫田之什·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白头鸟,老则白头,又名白头翁,喻白发老人。白头成双,寓意夫妇白头偕老。雁,候鸟,每年春分后飞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飞时以序成行。这都是以民风习俗和鸟的习性来组合描绘。各种鸟纹,一般常和种种花草、水纹等构成一幅画面,如鸳鸯戏水、荷塘双鸭、祥云飞鹤和春花双禽等,画意浓郁,情趣盎然。纹饰多平衡式构成,生动活泼。在突出主题、情节处理、虚实照应等方面,都具有一定法度,妥适完整。(图一一)

图一一 鸟纹

1.宋代耀州窑瓷器 2.元代瓷罐 3.明代万历瓷碗外壁花纹 4.清代乾隆瓷碗外壁花纹

龙纹。龙,在六七千年前即被尊为神灵,封建社会,作为帝德的标志,是最高的祥瑞。龙纹,随着时代的变更,有种种不同的表现。新石器和商周时期的龙纹,形似蛇,有的有角,有的有足;汉代,有的似兽,有的蛇身,四足、有爪、有角、长尾,生有双翼;唐代龙纹张嘴伸舌,角似鹿角,作伸爪腾舞状;宋元时,伸须,吐舌,三爪居多;明清时期,张牙舞爪,呆板繁琐,多五爪龙。在宋、元、明、清的瓷器上,以龙作装饰的甚多,有行龙、双龙和盘龙等多种构成。大多作为主纹,装饰于瓶、盘、碗等突出部位,并常和祥云、宝珠、海涛和凤鸟等组合在一起,构成云龙、二龙戏珠、江牙行龙和龙凤呈祥等各种寓意性图案。这些纹饰,大多为这一时期所新创。(图一二)

图一二 龙纹的演变

1.商代铜器 2.汉代帛画 3.唐代铜镜 4.元代瓷瓶 5.明代瓷罐 6.清代瓷器

凤纹。凤鸟,被尊为百鸟之王,象征祥瑞。历代均有凤纹装饰,代代有所不同。商周凤纹,长尾一足,有冠,多静态状;战国、秦汉,变为二足,尾上举,多动态的刻画;隋唐时期,头冠作朵云状,尾羽卷曲,形似花瓣;宋、元、明、清风纹,鸡头鹰嘴,鳞身,长尾,尾羽增多,多数为五歧,少数三歧或七歧,多单数,双数罕见,构成具有较强装饰性,明显表现出与前期不同的风格。在这时期的瓷器上,凤纹为流行纹饰之一,构成多样,题材扩大,一般都作为主纹,装饰于主要位置。多单位纹的组合,少数亦有组成二方连续纹的。常见和祥云龙、花卉纹等组合成云凤、龙凤和凤戏牡丹等寓意性图案。这些寓意纹饰,大多为这时期的创新之作。(图一三)

图一三 凤纹的演变

1.商周铜器 2.战国帛画 3.汉代石刻 4.唐代铜镜 5.宋代瓷器 6.元代瓷器 7.明代瓷器 8.清代瓷器

(三)人物纹样

在南北朝、隋唐时期流行的佛教内容的人物装饰,至宋、元、明、清时期,已不多见,以描写儿童、仕女、神仙、寓意纹和戏曲故事的题材较为常见。人物纹样,都作为主题图案。宋瓷主要为各种婴戏图纹,有蹴鞠、马戏、放风筝、耍木偶、荷塘赶鸭等,都画得活泼天真,极富童趣。元瓷有不少反映戏曲故事的图纹,如1973年广东博物馆瓷器展览,陈列一件元代磁州窑瓷枕,画有孙悟空、猪八戒等,是“西游记”戏曲画;南京出土有“萧何追韩信”元代戏曲画瓷瓶;江西丰城出土有元代瓷枕,刻画有四幅戏曲故事图纹。这些戏曲人物纹,反映出当时元杂剧的兴盛,同时也表现了以戏曲故事为内容的瓷器装饰,在元代已相当流行。明清时期,寓意图案.戏曲画更为盛行。以人物组成的寓意纹样有八仙、百子、寿星、渔樵耕读和东方朔等,戏曲故事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和“红楼梦”等。同时亦产生一些风俗画和时装美女画,作风近似当时的木版年画。明瓷人物画,工笔仿仇英,粗笔仿吴小仙。清瓷人物画多细笔,类似明代的唐寅、仇英、陈老莲三家。清代以康熙、乾隆时期的瓷器人物画较精致。(图一四)

图一四 人物纹样

1.宋代瓷器 2.元代瓷器 3.明代瓷器 4.清代瓷瓶

(四)山水纹样

宋、元、明、清瓷器装饰,山水纹饰渐次兴起,以纯国画形式较常见,都作主题图案。明清时多仿当时名人手笔。题材有携琴访友、深山古寺、临江远眺、春水泛舟、柳岸苏堤等。新意迭出,颇富情趣。宋元瓷,山水纹作风旷达、疏朗、质朴。明瓷多北宋画法,笔法洒脱、率真、简略。清瓷多摹王石谷、吴墨井,有的较粗放;有的较繁缚,工而少韵。(图一五)

图一五 山水纹

1.宋代磁州窑瓷枕 2.明代宣德瓷盘 3.清代瓷尊

(五)木叶装饰和剪纸贴花

宋代吉州窑句瓷器,匠师们新创有两种装饰技艺:木叶纹和剪纸贴花。木叶纹,用天然木叶加工处理,贴于胎体,上釉烧成。剪纸贴花,将剪花贴于瓷胎,施釉烧制而成。内容有梅竹、芍药、海棠、凤鸟、鹿和蝶等,以梅竹和凤纹运用最多。(图一六)产品极具民间艺术特色,新颖别致,名扬一时。宋以后,木叶纹和剪纸贴花装饰较罕见或不见。

图一六 凤纹剪纸贴花 宋代吉州窑瓷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