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清朝“洋枪队”推动中国军事初步西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清朝洋枪队军服 为什么说清朝“洋枪队”推动中国军事初步西化?

为什么说清朝“洋枪队”推动中国军事初步西化?

2024-07-13 05: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太平天国时期,清王朝主要依靠两支镇压力量:一支是洋务派领袖李鸿章手中的淮军;另一支则是满清地方官员为镇压太平大国等农民起义,雇募外籍官兵及部分中国人组成的、装备洋枪洋炮的雇佣性武装--“洋枪队”。

清末八旗和绿营腐朽不堪

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集团的主要军队是八旗和绿营。满清入关平定天下至之后二百年间,这两支武装力量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八旗军是努尔哈赤在关外时创立的,起兵之初,女真还处于奴隶社会阶段,经济文化十分落后。而努尔哈赤数次游历北京和内地,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将牛录组织扩大化创立了八旗制度。

入关后,八旗军既要巩固东北、保卫京师,统治范围一下子扩大了许多,兵源严重不足。于是就将明朝降军与各省的军马改编成一支新式军队。以绿色旗帜为标志,因此称之为绿营军。

八旗和绿营均实行薪给制,按年或月发一定的银饷和米粮。武器装备主要有弓、箭、刀、矛等冷兵器,炮、鸟枪、铳枪、抬枪及火箭、火毬、火罐、喷筒等火器,此外还有云梯、藤牌、鹿角等。但是,无论是在薪饷还是武器装备上,八旗兵都优于绿营兵。

平定三藩之乱后,天下归于一统,久无战事;加上官员腐败贪污,克扣朝廷下拨用于后勤保障、打造武器的银两;士兵吸食鸦片,身体素质下降;统治者又怕将领拥兵自重,因而定期调岗;武器落后,清末士兵大多用的都是冷兵器,其中许多都因长时间不维修保养而生锈;八旗兵由于有国家特别待遇,因此均游手好闲,疏于训练,而战斗力的形成要长期训练。

清政府的“权宜之计”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很短时间内,洪秀全在南方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新政权,严重威胁着清王朝的统治。为了扼杀太平天国运动,清王朝调动了全国的武装力量,但效果不大。在与太平军的交战中,绿营和八旗兵均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此时唯一能与太平军相抗衡的,只有曾国藩的湘军。不过,直到1860年左右,湘军在军事上也没能取得很大进展,两军处于相持状态。

于是,朝野上下出现“借师助剿”的呼声,代表人物即为恭亲王奕訢。1860年(清咸丰十年)11月23日,奕訢上奏咸丰帝,正式建议“借师助剿”,认为:“江浙为财赋之区,地方靡烂几遍,兵力不敷剿办,如逆匪一日不平,非独地方不能完善,即欲制御外侮,亦属力有不逮。……如藉夷兵之力驱逐逆贼,则我之元气渐复,而彼胜则不免折损,败则亦足消其莱鸯之气”(《筹办夷务始末》)。但由于各方势力意见不一,此建议没有被采纳。

1860年夏,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率领数万东征大军,从天京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占除上海之外的长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完成了对上海的合围,攻城拔寨指日可待。此时,苏松太常地区的地主乡绅纷纷逃往西洋人和中国富商云集的上海,企求外国列强保护,他们迫切希望能借助洋人的“力量”打回老家去。

同年6月,为了保卫上海,在沪当局和绅商经候选道杨坊、道员吴煦等人的撮合下,美国人华尔雇佣洋人组建“洋枪队”。

华尔(Frederick Townsend Ward)1831年出生于美国麻省萨莱姆,早年学过军事,流浪国外,做过海船大副和陆军雇佣兵,曾在墨西哥及法国投军,因犯了罪于1859年只身来上海,是一个地道的军事流氓。太平军剑指上海时,华尔知道自己的机会来,很快就被由中国官员与富商筹资组建的镖局聘用,率领“孔子号”炮艇沿江巡逻。当时的杨坊觉得华尔是可用之才,还将女儿也嫁给了他,并出资让他招募外国逃兵、水手和浪人,组建“上海外籍军团”,对抗太平军。

华尔担任“洋枪队”“司令”,此外两个美国人白齐文和法尔斯德为副手。“洋枪队”刚创建时仅二三百外籍士兵,设训练营于松江城北的广富林。

实际上,咸丰帝很反对成立“洋枪队”。1860年7月3日,他在一份诏书中说:“至借用夷兵,本非善策,后患何可胜言,该抚(薛焕)已由吴煦雇募吕宋夷人百人,作为夷勇,欲带赴嘉定、太仓、昆山一路会同民团相机进剿,吕宋虽与英法不同,然究系英法党羽,且据劳崇光奏称,英夷由吕宋购买马匹等语,难保吕宋内不无英夷,况夷勇百人亦无济于事,务当量为遣回,勿使夷人得以藉口。(《筹办夷务始末》)”

可见,咸丰帝之所以如此反对成立“洋枪队”,是因为他认为借师助剿有损大清天朝“威严”,“更使该夷轻视中国”;而且还担心英法会趁机深入,“或勾结逆匪”,“后患无穷”。

当然,也不排除咸丰帝是因为害怕招来更多列强的麻烦。就在前一年大沽口军事冲突后,英法两国开始策划新的侵略,当时英法联军早已在大连湾、芝罘集结,随时准备进攻天津、北京。大战在即,咸丰很不甘心就这样完全接受英法提出的和约条件,又不切实际地幻想着和局。因此,咸丰并不希望因“区区百名夷人”而影响整个大局。

1862年3月31日,清政府发布诏令:“今该洋人与逆匪仇隙已成,情愿助剿,我亦不必重拂其意,自应姑允所请,作为牢宠之计”(《筹办夷务始末》)。至此,在对付太平天国运动问题上,清政府和列强找到了“共同目标”中外反动势力在镇压太平天国问题上正式开始勾结起来,将“洋枪队”改为“常胜军”,归江苏巡抚李鸿章节制。

同年7月初,华尔率领的“常胜军”在松江被太平军击败,潜回上海重新招募洋人、华人,购置洋枪洋炮,抓紧训练,迅速发展至千余人。

9月,华尔奉命率领“常胜军”前往浙江宁波地区镇压太平军,谁知在慈溪被击毙。于是,“常胜军”由美国人白齐文统带,1863年3月又换英国陆军上尉戈登接任,配合淮军进攻苏南,1864年攻占常州后被遣散。

推动中国军事初步西化

“洋枪队”对中国旧式军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冷兵器换为热兵器。当时的清军手中的武器基本就是大刀弓箭之类的冷兵器,尽管也有小部分传统鸟枪和抬枪,但是这些老式枪支杀伤力十分低下。他们非常羡慕洋枪队队员的武器。李鸿章“接管”常胜军后,短时间内淮军就完成了装备更新,基本换装了洋枪。

其次,中国近代炮兵出现雏形。常胜军的炮兵十分强大,编成四个攻城重炮中队和两个野战炮中队,人员编配根据装备火炮的种类而定,一般在144至174人之间。包括正副连长各一名、上尉两名、军曹一名(以上为洋人)、旗手军曹一名、军曹六名、伍长十二名、炮手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名(以上为华人)。

配有二十四磅榴弹炮三门、十二磅过山炮十八门、三十二磅榴弹炮四门、八英寸口径大炮两门、臼炮十二门,火箭筒若干具。

1864年5月,李鸿章得到清政府批准,花十万两白银遣散常胜军,但留下了炮队六百人与洋枪队三百人,全部编入淮军。

再次,催生中国军队“后勤”保障体系。常胜军仿照西方军队的后勤保障体系,不仅设有仓库、病房,还有轮船运送兵力、物资,有修理枪械的管理处,为后来清政府的军队后勤建设提供了模板。

此外,还影响了中国军队的战略战术。华尔、戈登都有一定的现代军事知识与指挥才能。在与太平军作战过程中,基本运用西方军事理论指导作战,特别善于使用汽船、火炮。

其它几支“洋枪队”

常捷军。1862年7月,浙江巡抚左宗棠与驻宁波的法国舰队司令勒伯勒东、宁波海关税务司法国人日意格等人招募千余名中国士兵,组成“常捷军”,由勒伯勒东任统领,装备洋枪洋炮,配合清军与太平军作战。次年1月,常捷军在攻绍兴时,勒伯勒东受伤死去,改任达尔第福和德克碑接管。1864年10月被遣散。

常安军与定胜军。1861年12月,清政府和英国驻宁波领事馆通事郑阿福,招募三百华人,装备洋枪洋炮,由英国人训练,用绿布包头,称“绿头勇”。次年5月,随同英法侵略军及清军攻占宁波后,“绿头勇”扩充至千余人,由科克任统领,下辖“常安军”和“定胜军”,配合湘军在浙东与太平军作战。

天津洋枪队。1861年,署直隶总督、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组织“洋枪队”,起初募士兵千余名,后扩充至3000余人,由英国军官克乃管训。1865年,由英国军官柏郎任领队,在山东烟台、减河北岸配合清军镇压捻军。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在百度知道日报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知道日报的观点或立场,知道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合作及供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