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入侵黑龙江:首次和清军交战的2个"入侵者",如何被"团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清军怎么灭的明 沙俄入侵黑龙江:首次和清军交战的2个"入侵者",如何被"团灭"?

沙俄入侵黑龙江:首次和清军交战的2个"入侵者",如何被"团灭"?

2024-07-16 23: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哈巴罗夫在向弗兰茨别科夫请求增援后,不等援兵来到,便于1651年6月12日率领侵略军从雅克萨出发,沿江下犯,在行经头人达萨乌尔的村寨时,纵火烧毁了全村房屋。15日傍晚,哈巴罗夫匪帮窜犯头人桂古达尔的城寨。

达斡尔族人民为了保卫国土,抗击沙俄侵略,事先做了周密的准备。

这个城寨里集中了上千名达斡尔人,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城内分三个防区,四周围以土墙。土墙无门,但有地下出入口。土墙外有两道深沟环绕。

城寨内还修了通向黑龙江岸的坑道,安置妇幼、牲畜、粮食。

在哈巴罗夫到来之前,居民实行坚壁清野,烧掉城寨外的全部村舍,充分表现了达斡尔人民抵抗沙俄侵略的坚定决心。

当哈巴罗夫匪帮窜抵城寨时,头人桂古达尔率众出城,列于江岸,阻止敌人上岸。

哈巴罗夫突然下令开枪,当场打死20名达斡尔人。桂古达尔下令转入城寨固守。哈巴罗夫要求达斡尔人“不战而降”,向沙皇缴纳“毛皮贡赋”。

桂古达尔严正地回答说:

“我们向中国顺治皇帝进贡,哪有给你们的贡品?要我们向你们交贡,除非我们全都死光。”

“我们向中国顺治皇帝进贡,哪有给你们的贡品?要我们向你们交贡,除非我们全都死光。”

达斡尔人万箭齐发,使侵略军无法接近城寨。

哈巴罗夫后来描绘当时的情景说:箭落到“田野里就像长满了庄稼一般”。可见,达斡尔人民的抵抗是何等英勇!

战斗彻夜激烈地进行,沙俄侵略军用大炮轰击一个通宵,才于6月16日凌晨在墙上打开一个豁口,冲入第一防区。

被迫退入第二防区的达斡尔人,在哥萨克枪炮的轰击下,有214人惨遭杀害。最后,他们退入第三防区。哥萨克冲入第三防区后,达斡尔人民宁死不屈,用梭镖抗击敌人的枪炮。沙俄侵略军兽性大发,乱砍乱杀,血洗全城。

他们“把俘虏来的达斡尔人全部砍头”“共杀死大人和小孩661人”。他们还抢走妇女243人,儿童118人,合计1022人,几乎是桂古达尔城寨的全部人数,只有15个人幸免于难。

达斡尔族人民保卫桂古达尔城寨的战斗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反抗侵略,不怕牺牲,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业绩,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纪念。

2、哈巴罗夫的抢掠

沙俄侵略军的屠刀并没有吓倒达斡尔族人民,他们不屈不挠地继续坚持抗俄斗争。哈巴罗夫在桂古达尔城停留的40多天中,派人四出诱降,毫无结果。

达斡尔人民用杀死诱降者的行动作了坚定的回答。

1651年7月30日,哈巴罗夫率众继续沿黑龙江下侵。

哥萨克沿江下行十余天,过杜切尔人聚居的地区,沿途烧杀掳掠,于10月4日窜到松花江口。附近土地肥沃,有杜切尔人的大村屯。沙俄侵略军上岸抢劫,杀死青壮,掳掠妇女,按哥萨克的“习惯”强行“分配”。

他们继续下驶,于10月9日窜抵黑龙江下游宏加力河口。这里的黑龙江左岸有一个房屋鳞次栉比的赫哲人村落。哈巴罗夫决定在这里筑营过冬。

10月15日,哈巴罗夫派一百人外出抢鱼,冬营里只留下106人。赫哲人抓住这一时机,联合杜切尔人于10月18日拂晓前向哈巴罗夫冬营发动进攻。他们带来大量干柴及其他引火物,准备放火烧掉冬营,把沙俄侵略军一网打尽。

哥萨克从睡梦中惊醒,凭借有利的地形和优势火力进行顽抗。手持弓箭的赫哲人和杜切尔人经过激烈搏战,因伤亡过重,被迫退却。

两天后,外出抢鱼的哥萨克满载着抢来的干鱼回到“阿枪斯克”。他们有了过冬食物,加固了冬营的工事。整个冬天,他们不断从“阿枪斯克”出发,袭击附近村庄,绑架“人质”,掠夺毛皮,到处骚扰,无恶不作。

赫哲和杜切尔族人民攻打哈巴罗夫的冬营失利后,决定请求政府给予支援。

3、乌札拉村之战

这次战斗发生后不久,当地居民即派人到宁古塔向清朝驻宁古塔章京海色报告哈巴罗夫匪帮在黑龙江烧杀淫掠的情况,请求派兵剿灭。

海色据以上报。清政府于是命令海色“率所部击之(即沙俄侵略军),战于乌札拉村”。

1652年4月3日拂晓,海色率军突袭沙俄侵略军巢穴阿枪斯克。达斡尔、杜切尔、费雅喀、赫哲等族人民纷纷前来协助正规军作战。哥萨克从睡梦中惊醒,恐慌万状,逃跑不及,被清军打死10名,打伤78名(包括哈巴罗夫)。

中国的大炮将围墙打塌3处,士卒们奋勇争先,以势如破竹之势突入敌人堡寨。

丧魂失魄的沙俄匪军,这时纷纷祈求上帝救命。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海色却犯了严重错误。他不是号召部下乘胜狠狠地打击敌人,消灭仍在负隅顽抗的敌人有生力量,而是麻痹轻敌,下令“不许放火(烧城),不许杀哥萨克,要抓活的!”

在这个错误方针的指导下,清军不能给敌人以杀伤,并使惊魂未定的敌人得到喘息和反扑的机会。狡诈多端的哈巴罗夫乘机下令拉来大炮,向正在冲入堡寨的密集的清军猛轰,使清军遭受重大伤亡,最后被迫撤围。

乌札拉村之战是中国正规军对沙俄入侵者的第一次作战。它揭开了中国军民联合进行抗俄斗争的序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战斗虽然未能全歼敌人,但给予入侵者以极沉重的打击,表现了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正如戈尔德所说,乌札拉村之战“抑制了俄国人的放肆行为,使他们惶惶不可终日”。

1652年5月2日,哈巴罗夫害怕中国军队再来讨伐,装备了6只木船,扔下“阿枪斯克”冬营往黑龙江上游逃跑。清政府组织军民在松花江口进行堵击。由于得风势之便,哈巴罗夫混过了松花江口,继续上逃。

4、哈巴罗夫的落魄

在这以前,契奇金带领的136名侵略军已经到达黑龙江。1652年5月15日,契奇金派哥萨克纳吉巴带领26人从班布赖村寨出发,顺流而下,去寻找哈巴罗夫。纳吉巴沿途每经一岛,都留下特殊标记。

但哈巴罗夫只顾往上游逃跑,没有发现这些标记,因此两股侵略军走岔了路。纳吉巴继续下行直到黑龙江口,沿途遭到中国居民的沉重打击。同波雅科夫一样,他们不敢从原路返回,只好经海上逃回雅库次克。

哈巴罗夫一伙在上逃途中遇见契奇金的百多名援军,人数突增。但风闻中国“要开一万大军”来消灭他们,仍然惊慌不安,一口气逃到精奇里江口。

这时,哈巴罗夫侵略军乱成一团,部下发生哗变,有136人带走3只船窜往黑龙江下游。哈巴罗夫率众追赶到黑龙江下游,攻克并平毁了哗变者的冬营,另筑冬营,在那里度过了1652一1653年的冬天。

他的处境越是绝望,兽性越加发作。例如,在一次袭击费雅喀村落失败后,他竟然将绑架来的费雅喀头人明加尔恰“劈为两半”。

1653年春,哈巴罗夫再一次上溯黑龙江,肆意窜扰,沿途将两岸的费雅喀村屯和渔场尽行破坏。

5、季诺维也夫的到来

正当哈巴罗夫在黑龙江烧杀掳掠的时候,沙皇政府已在策划对这个地区发动新的大规模入侵。

哈巴罗夫侵入黑龙江的消息一传到莫斯科,立刻被当做一项叶尔马克式的功勋加以“传颂”。

为了支援哈巴罗夫,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决定派洛巴诺夫-罗斯托夫斯基公爵,率领3000军队大举入侵黑龙江,妄图一举“征服”这片中国领土。

沙皇政府行文维尔霍图里叶和托博尔斯克,命令于1652一1653年两年中每年为拟议中的远征造好40艘船只,备足营造另60只船的木料,并于1652年3月派贵族季诺维也夫先行。

季诺维也夫的任务是:增援哈巴罗夫;调查中国在黑龙江地区的兵力情况;筹备作战物资,特别是为计划中的3000名“远征军”筹办口粮。

1653年1月底,沙皇正式谕令洛巴诺夫-罗斯托夫斯基率军队出发。

但当时沙俄因吞并乌克兰引起与波兰的矛盾,同土耳其、瑞典的关系也日趋恶化,无暇东顾;同时也无法在西伯利亚解决3000俄兵的口粮问题,因此决定收回上述成命,洛巴诺夫-罗斯托夫斯基的“远征”结果没有得逞。

季诺维也夫带领150名援兵于1653年夏天窜入黑龙江地区,直抵呼玛尔,听说哈巴罗夫已去下游,便尾随其后,于同年8月在精奇里江口找到了他。

季诺维也夫以沙皇的名义向哈巴罗夫一伙颁发奖章、奖金,以资“鼓励”,并传达了在中国领土上修筑堡寨、令哥萨克自己种地、备足3000军队两年口粮等指示。

不久,季诺维也夫和哈巴罗夫因为争夺权势发生冲突。哈巴罗夫专横跋扈,紧紧抓住他的权力不放,不让季诺维也夫过问,并利用哥萨克不愿种地筑堡的情绪去反对季诺维也夫,几乎导致哗变。

季诺维也夫痛殴了哈巴罗夫,揪掉他的胡子,并以侵吞公物罪撤销他的首领职务,押回莫斯科。哈巴罗夫的部下奥努弗里·斯捷潘诺夫被任命为“大阿穆尔河-新达斡尔地方长官”。

季诺维也夫因害怕哥萨克闹事,和哈巴罗夫同时离开黑龙江返回莫斯科。

6、苟延残喘的斯捷潘诺夫

斯捷潘诺夫自接任俄军头子之日起就陷入了困境。黑龙江一带经过波雅科夫和哈巴罗夫匪帮轮番洗劫,破坏十分严重。

这场空前浩劫,不但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害,同时也破坏了入侵者本身赖以生存的基础,连他们的食物来源也发生了问题。

清政府为对抗沙俄侵略,采取内迁居民的政策,将“索伦、达呼尔南徙于嫩江之滨”,并命令沙尔瑚达将杜切尔人“从黑龙江和松花江下游迁往库尔瀚江(牡丹江)和松花江上游”。

这就使入侵者的处境更加狼狈,朝不保夕。

这样,俄国人的口粮顿时全部断绝。由于他们没有存粮,因此不可能在黑龙江久留。

斯捷潘诺夫匪帮必然溃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是当时中国的中央政府清政府采取了坚决抵抗沙俄侵略的方针,直接出兵驱逐入侵者。

哥萨克匪帮开始侵入黑龙江,正值中国明清两朝交替之际,那时清军入关未久,关内战事方酣,清政府暂时还没有充分注意到沙俄入侵的严重性。

中国黑龙江地区各族人民虽然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俄斗争,给侵略者以有力的打击,但是,总的说来,这些斗争是分散的,没有后方的支援,缺少统一的指挥和部署。

沙俄侵略者趁机肆虐,烧杀掳掠,使美丽富饶的黑龙江岸,变成满目疮痍,众多的中国居民淹没于血泊之中。

这些严酷的事实使清政府逐渐认识到,沙俄入侵者是威胁中国安全的十分凶恶和危险的敌人,于是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东北边疆,坚决抗击沙俄侵略。

一小撮沙俄入侵者从此处于中国军民的铁拳打击之下,他们的可耻覆灭只是时间问题了。

事实上,在哈巴罗夫窜扰黑龙江的后期,侵略者的处境就已岌岌可危了。

7、呼玛尔之战

斯捷潘诺夫接管指挥权后,带领着一支给养不足、没有后援、士气极度低落的军队。他们到处挨打,东逃西窜,活像一群丧家之狗。尽管他们仍在拼命挣扎,但是败局已定,无论怎样也没法挽回了。

1653年秋,给养耗尽的斯捷潘诺夫听说松花江有粮,率众前往。他们在江口一带的田野里抢割了庄稼后,遁往江口下游过冬。第二年春天,斯捷潘诺夫一伙又上行至松花江口,遇见以卡申采夫为首的50名哥萨克。

两股侵略军合并后,于5月30日倾巢窜犯松花江,上驶远达3天行程。

这是哈巴罗夫想做而没有敢做的事,但是饿狼般的斯捷潘诺夫,现在居然做了出来。

清政府目睹沙俄入侵者对松花江的窜扰侵袭,决定再次派兵围剿。

战斗于6月16日开始,一共持续了3天。

中国军队水陆并进:骑兵列于江岸,江上船艇齐发,大炮从江岸的工事后面向敌船猛轰。斯捷潘诺夫一伙遭到出其不意的堵击,乱了阵脚,在遭受重大伤亡后被赶出松花江口,向黑龙江上游仓皇逃命。

他们在途中遇见经贝加尔湖以东地区侵入黑龙江、以别克托夫为首的63名沙俄哥萨克。

别克托夫告诉斯捷潘诺夫:黑龙江上游没有粮食。斯捷潘诺夫进退两难:上游无粮,下游有中国军队,便决定在呼玛尔过冬。从这年秋天开始,他们就集中全力在这里修筑堡寨,取名呼玛尔斯克。

堡寨外面筑两道木墙,中间填土。墙角修护壁,墙外挖了一条壕沟。沟外还打上木桩,沟旁地上布满了铁蒺藜。堡寨中筑了几个土台,上置大炮,可以居高临下向四面射击。斯捷潘诺夫一伙缩在这个乌龟壳中,准备负隅顽抗,应付即将到来的清军的围困。

当时清政府的战略,是将沙俄入侵者逐步赶向黑龙江上游,直至将他们赶出中国领土或全部消灭为止。

1655年,清政府派明安达礼“自京师率师往讨,进抵呼玛尔诸处。”

明安达礼部3月23日抵达呼玛尔斯克堡后,先将在寨外伐木造船的20名俄兵全部消灭。斯捷潘诺夫派出87人出寨寻衅,又被全部打死。中国军队将敌寨四面包围,以箭附书射入城内,勒令投降,敌人置之不理。

明安达礼于是下令在附近小丘上安置大炮,轰击敌寨。4月3日午夜,清军运去云梯、钩竿、火药包等攻城器材,发起猛攻,从午夜一直打到天明,没有攻下。

明安达礼令所部后退一里半,安营扎寨,截断敌人水源,捣毁留在岸边的敌船,日夜猛轰敌人城堡。当时,被压缩在堡寨内的敌人即将弹尽粮绝,面临全面崩溃,只有从“斋戒祈祷”中来“寻求力量”了。

正在这个关键时刻,明安达礼在指挥上犯了严重的错误。他看不见敌人行将灭亡的明显事实,强调清军粮饷不足,下令撤退,以致这次战役虽然“颇有斩获”,最后还是功亏一篑。

就当时情况说,明安达礼事前对后勤工作缺少准备,清军千里跋涉,“粮饷不继”,确实不利于持久作战。

后来,康熙帝(1662一1722年)批评明安达礼“轻进”,非常中肯。

如明安达礼再坚持围困若干时日,斯捷潘诺夫一伙必将束手就擒,这是确定无疑的。

1655年4月14日,明安达礼率领全军撤离呼玛尔。这一行动大出斯捷潘诺夫一伙的意料,他们认为是“救世主显圣”,说什么“上帝”在穷途末路的时候使他们死里逢生,斥退了“异教徒”。但是,他们高兴得太早了。

8、全歼沙俄侵略者

呼玛尔斯克的撤围,并没有使沙俄侵略军摆脱困境。

他们弹尽粮绝,加之中国军民即将再次进剿的消息频频传来,更使沙俄侵略军心惊胆战,惶恐不安。

从1655年6月起,斯捷潘诺夫连续给雅库次克统领洛迪任斯基写信求援,信中说:

“目前军队存粮告罄,我们现在住在呼玛尔斯克堡寨,生活极为困难,我们吃草根树皮;所有的存粮早已在被围时吃掉。…我们挨冻受饿,各方面都非常困难,大阿穆尔河的国君库存火药和铅也用光了。…而中国皇帝的军队,以及在他统治下的达斡尔人、杜切尔人及其他各族人则人数众多,就在跟前。哪里也不让我们这些国君的奴仆久留。”

“目前军队存粮告罄,我们现在住在呼玛尔斯克堡寨,生活极为困难,我们吃草根树皮;所有的存粮早已在被围时吃掉。…我们挨冻受饿,各方面都非常困难,大阿穆尔河的国君库存火药和铅也用光了。…而中国皇帝的军队,以及在他统治下的达斡尔人、杜切尔人及其他各族人则人数众多,就在跟前。哪里也不让我们这些国君的奴仆久留。”

这是绝望的呼号。在这种情况下,沙俄侵略军内讧不断,一些人扬言要拉走队伍,自寻生路。沙皇政府闻讯,急忙给斯捷潘诺夫送来嘉奖令。但是,纸上的嘉奖岂能充饥。斯捷潘诺夫匪帮已被中国人民打得丧魂失魄。

1655一1656年冬,斯捷潘诺夫一伙再次窜到松花江抢粮,发现中国政府已命令当地人迁走。沙俄侵略军没抢到粮食,就窜到黑龙江下游去抢鱼,在江口度过了冬天。

1656年春,斯捷潘诺夫率众再次溯黑龙江上驶,途中见到被当地居民烧毁的另一股沙俄入侵者的船只残骸和许多被饿死、打死的侵略军尸体,愈感到末日将至。

他们窜到精奇里江口,还是找不到食物,这时别克托夫一伙人因走投无路,决定逃离黑龙江,斯捷潘诺夫便借口“护送”别克托夫回国,派出50名部下同行,临行嘱附他们不要再回来。

他向雅库次克殖民当局报告说,他无法养活自己的队伍,打算“离开”黑龙江,“正等候国君的谕旨。但由于没有得到谕旨,不能离开”。

此后直到1658年夏,这一群饿狼继续在黑龙江来回窜扰觅食。与此同时,清政府进行了积极的准备,以便趁机将这一伙恶贯满盈的侵略者一网打尽。

1657年,沙尔瑚达所部在尚坚乌黑痛击并打败了俄国侵略军。

1658年,清政府再遣沙尔瑚达率军1400人(包括非作战人员)讨伐斯捷潘诺夫,7月10日在松花江口附近同沙俄侵略军遭遇。

沙尔瑚达命令由47艘船组成的中国船队拦住敌船,用炮火将敌人驱赶到岸上,再给以致命的打击。

斯捷潘诺夫匪帮共500人,其中180人在战斗开始时往黑龙江上游遁逃,另一些人慑于清军的声威,不战而降;匪首斯捷潘诺夫在战斗中丧命,还有270人被击毙或生俘。

沙尔瑚达奏报“击败罗刹兵,获其人口甲仗等物”;顺治帝“命兵部察叙,以所俘获,分赐有功将士。”

第二年,清军收复雅克萨,拆除了哥萨克强建的堡寨。

沙俄另一个侵略据点一呼玛尔斯克,也被当地中国人民连根拔除,付之一炬。

1660年,哥萨克军一股窜犯黑龙江下游费雅喀族地区,清宁古塔将军巴海、副都统尼哈里、海塔等率兵往剿,在伯力北面古法坛村附近“伏兵船于两岸,有贼艘奄至,伏发,贼即四遁。我兵追袭,贼弃舟登岸败走,斩首六十余级,淹死者甚众。”

至此,入侵者的枪声已趋沉寂,黑龙江中,下游一带的沙俄侵略势力全部肃清。中国军队在当地各族人民配合下,取得了歼灭沙俄入侵者的全面胜利。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