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考古文物之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清代腰鼓形花瓶 广州考古文物之美

广州考古文物之美

2024-07-12 20: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石耳珰,珠海宝镜湾南扪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

玉耳珰,广州增城墨依山遗址出土,商晚期

那耳珰是怎么佩戴的呢?

耳珰的佩戴有直接穿入耳垂上的耳洞、系于㬱首、系于耳上等几种方式,就象下图示意的那样。

从汉墓出土的陶俑和壁画上可以看到,直接穿入耳洞的方式十分常见。因耳珰两端粗于中央,戴上以后不易滑脱。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这种佩戴方式至今还在流行。

广州官洲岛花果山东汉墓陶女俑

成都东汉陶女俑

西安曲江西汉墓壁画

现代佩戴耳珰的傣族妇人

广州出土的汉代耳珰有哪些呢?

广州出土的汉代耳珰共有73颗,制做耳珰的原料有玻璃、红玉髓、琥珀、金、玉等数种,造型多样。

玻璃耳珰

玻璃耳珰共有40颗。大部分呈深蓝色,个别呈浅蓝色、湖蓝色,半透明或透明,多数有穿孔,个别无孔,外形呈亚腰腰鼓形、喇叭形、工字型三种形态,以腰鼓形居多。经科技检测,有铅钡玻璃和钾玻璃两种成分体系,其中,铅钡玻璃耳珰多呈粗短的腰鼓型,钾玻璃多呈瘦长的腰鼓形。

2000ZSWM11:019 ,深蓝色,半透明,腰鼓形,增城区石滩围岭东汉墓出土

2004BHM43:013,浅蓝色,透明, 腰鼓形,越秀区恒福路银行疗养院西汉中期墓出土

2003GXBGM11:003,湖蓝色,半透明,喇叭形,番禺区小谷围岛港尾岗东汉墓出土

2013GLXM1:019,深蓝色,透明,工字型,黄埔区线坑东汉墓出土

红玉髓耳珰

红玉髓指的是颜色均一、杂质较少,纹带不明显、呈褐红色、红色、橘红色、橘色等微透明至半透明的玉髓,考古界通常称为肉红石髓。广州出土汉代红玉髓耳珰18颗,西汉2颗,东汉16颗,成对出土的有4对。多呈腰鼓形,腰部有粗有细。可谓水桶腰是我,小蛮腰也是我。

2000BHM14:037,越秀区恒福路银行疗养院西汉中期墓出土

M4014:4,越秀区先烈路龙生岗东汉前期墓出土

2010GXZM35:102,荔湾区西湾路广州旧铸管厂东汉前期墓出土

琥珀耳珰

琥珀是植物的树脂石化后形成的一种非晶质体有机质宝石。广州出土汉代琥珀耳珰10颗,西汉3颗,东汉7颗,其中2颗为1对。腰鼓形6颗,圆柱形3颗,喇叭形1颗。

2010GXZM61:028 腰鼓形,荔湾区西湾路旧广州铸管厂东汉前期墓出土

99BHM10:023、043 圆柱形,越秀区内环横枝岗西汉中期墓出土

2004BHM41:016-3 喇叭形,越秀区恒福路银行疗养院西汉中期墓出土

金耳珰

广州出土汉代金耳珰4颗,分别成对。其中2016GXDM23:062的一对,两端为半球形,中部为腰鼓形,为分别制作,可分离、嵌套。腰身中空,两端半球的边缘焊接一圈小金珠。

M5041:42的一对已残断,粗管喇叭形,体薄如纸。

2016GXDM23:062 焊珠金耳珰,越秀区广州动物园东汉墓出土

M5041:42 喇叭形金耳珰,越秀区广州动物园麻鹰岗东汉后期墓出土

玉耳珰

仅1颗,灰白色,腰鼓形,无穿孔。

M4001:1 腰鼓形玉耳珰

海珠区小港路大元岗东汉前期墓出土

撰文:黄 婷

编辑:郭怡乐

供图、校对:邝桂荣

审定:易西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