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绘画简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清代画家王赢是哪里人 清代绘画简介

清代绘画简介

2024-06-29 08: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于入主中原的满族统治者对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市民文化思湖和审美意识在生产恢复后的增长,加之西方文化的逐步传入,使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均呈现出独特的时代风貌。清代绘画继续元、明的趋势,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山水画和水墨写意画盛行,画派林立、风格纷呈。清初,受皇室扶植的“四王”画派,继承董其昌文人画衣钵,竭力提倡摩古,甚得元人三昧,成为画坛正统派,其画风影响了有清一代。花鸟正宗则为挥格的没骨花卉,宗法徐崇嗣,风格明丽清雅,独树一帜。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反正统的遗民画家,如“四僧”及以龚贤为代表的“金陵八家"',他们不拘时俗,作品寓真情实感,风格新颖独特,以强烈的自我表现形式傲然于世。清中期,商业经济相对发达的扬州地区崛起以“扬州八怪”为首的画家群体,他们在继承徐渭、陈淳写意花鸟的前提下,勇于鼎新革故,以豪放怪异的面目自立门户。同时,由皇室扶持的宫廷绘画也鼎盛一时,还出现了由外国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等人所确立的“中西合璧”画风。清代末期,为适应新兴市民阶层的需要,绘画在题材、内容、风格、技法等方面均发生了新的变化,形成了新的流派,著名的有“海派”、“岭南派”等。

自清朝建立至康熙年间,是清代绘画发展的前期。这一时期的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都直承晚明的余绪而向前发展,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以“四王”为代表的“正统派”继承晚明董其昌的文人画传统,重视师古人胜于师造化;“四僧”则重视独特个性的书法,呼应了市民文化思潮,影响了清代中期的非正统派绘画。自雍正至道光年间,是清代绘画的中后期。这一时期正统派绘画的风格化和模式化日益衰落,扬州、江浙等经济文化名城中涌现出一批敢于突破传统、强调师法自然的画家群,使绘画摆脱了正统派的桎梏而向多方面探索。同时,宫廷绘画得到重视,宫廷绘画机构形成规模,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新风格。鸦片战争后,一些画家受外来文化和新思潮的影响,锐意求进,为中国传统绘画吹来了一股新风,这就是清末的“海上画派"。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