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存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清代奏折可分为 文史存典

文史存典

2023-06-09 21: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由此可知,在明以前,臣工上言,有奏疏、奏本之名,其后又出现题本之名,与奏本分为二,核其内容为公事与私事之别。

到清代则明文规定为制度,但改称奏本为奏折。清代《啸亭杂录》:折子,自明太祖立通政司,凡内外章奏,皆于司挂号始入,故权相多以私人主之,上言者非壅则泄,宪庙命诸臣有紧密事改用折奏,专设奏事人员以通喉舌,无不立达御前,通政司惟掌文书而已。

按明清以前,臣工奏疏,其形式多为卷,如敦煌发现的卷子。可以推知,称奏本之名至明始见。在清代初年仍循明旧称曰本,约在康熙、雍正年间出现奏折之称,其来源由于奏本形式改变之因,盖此时臣工上言,均用长纸折叠成之,因名之为折,遂为规定。有清一代的历史档案,臣工上言属于例行公事的奏报称题本,密陈奏事称奏折。

清代奏折大致还分以下几种:

奏折钞成册者,在康雍年间称红本档者,为已奉有朱批,称白本档者即未写朱批,奉口头指示者,亦有无批答语者。这种以顺、康、雍时期多,这时对于奏本的本字意义,尚未完全不用,乾隆以后则少见矣。

朱批奏折

绿头牌档,亦为宫廷内务府钞录奏折成册的档案,这是沿袭清初用档子时的遗风。

朱批奏折,即奉有朱批者,从雍正朝以后,凡是奉过朱批的臣工奏折,到每年终都要缴进皇宫中存储,地点旧制存太和殿东西夹室,辛亥革命后移至内廷南三所。

汇钞奏折,是皇宫奏事处将每日接到的京内外奏折在缴回皇宫后,照录一份,也用奏折形式,但是多人的奏折合钞一帙,均用恭笔小楷字书写。

军机处奏折、折包,清代制度,每日臣工奏折到达君主面前后,每天早晨召集军机大臣等,在养心殿商议奏折内容中所提出的事件,回答批示决定后,由军机处大臣携至军机处值房,将原折内容和朱批,俱誊写一份,一般都行书钞录存档,然后将原折再由奏事处交还原奏人(京外各大官员每日早晨均派有属员在皇宫中递折,或等候接回朱批之折)。军机处录副后,按月以包纸存储起来,名为折包。军机处章京旧称为月折。

奏折副本折包

奏折副本折包,在军机处档案中占极大的数量,名为折包档,是以存贮档案的形式而得名。在清王朝时代,京内外大臣所呈上的奏折,每天清晨皇帝与各军机大臣商讨奏折中所陈报的事件,决定处理办法,有的是皇帝用朱墨笔亲自批答,有的是军机处拟定谕旨寄出,称为廷寄,又名寄信。在当日,军机大臣在养心殿和皇帝所议论的奏折,军机处均在当天录副存档,所录副奏折,均系急笔行书,当日录就。然后将原折发还原奏的人,年终再缴还大内存于宫中,由奏事处保管,军机处所录存的副本则存于军机处方略馆。这些副本是将原奏折一字不遗钞录,有皇帝朱批的亦照录下来,按年月累积成束,用高丽纸包成捆,所以名为折包。在军机处原折包亦名曰月折,录副的奏折,均随时登记目录,这种目录档簿名为随手登记档。

京内外大臣所上的奏折,有时附有附件,如镇压农民起义时,从农民起义队伍掠获的有关文件,被俘虏的农民军审问出的口供。在清王朝没有外交机关时,西方国家到中国的使节,所持的文书,也附在奏折一起存贮,如十八世纪,清朝乾隆年间,英国曾派遣特使马戛尔尼来中国,所持的类似国书的文件,现还存在军机处档案折包档中,太平天国革命被清廷镇压,所掳获的太平天国各种文书,和太平天国印玺,亦均存在军机处方略馆库房里。在一九〇〇年以前,即在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给清王朝的照会文书,也在军机处收贮。一九〇〇年之后,成立了外务部机关,军机处就不经管外交文件了。因为军机处档案在清代关系国家军政大事,所以在辛亥革命成立民国后,袁世凯把军机处档案全部移到北洋军阀政府的国务院。一九二七年,故宫博物院又将这批档案收回到故宫。

年羹尧、岳钟琪奏折

案清代缴回朱批奏折之例,始于雍正元年,其后刊行朱批谕旨。即由所缴回之朱批奏折中选录,凡著录二百二十三人。而名臣年羹尧、岳钟琪不与焉。传谓年岳二人之奏折亦曾经选录后,因有所忌讳,复命铲削。查故宫内廷所存缴回朱批奏折,凡已选入朱批谕旨中者,原包标签写“已录”二字。未选录者写“不录”二字。其中只有岳钟琪奏折有不录之签。年羹尧奏折包无任何标签。据此,则所传铲削之说不无原由。

年羹尧画像

岳钟琪画像

年羹尧为胤禛(雍正)潜邸之私人亲信。传说胤禛得国,年氏曾与密谋。胤禛有妃为羹尧之妹。年妃死,羹尧旋即获罪赐自尽。其后钟琪代年氏为大将军。雍正六年有曾静遣徒投书岳氏,其中称岳钟琪为宋岳飞之后。有观岳背清之意。不久钟琪罹于狱,易朝始释出(雍正十年夺钟琪职,十二年拟斩立决后改监候,乾隆二年乃放归)。年、岳二氏,在当日均为王朝建殊勋。而年又亲昵若彼,皆获重谴,不得令终。则其折奏不肯宣示于人之故可思矣。年羹尧奏折已分期刊布,兹将岳钟琪奏折著于篇。后又查岳钟琪缴回之折,有一包标“不录”之签,则朱批谕旨铲削之说,则补一证。但年代之折未见标签。

故宫博物院在一九三O年曾印行不录奏折总目小序曰:按雍正十年世宗将历年朱批奏折分别选刊颁赐廷臣。世宗即世仅成数帙。在雍正十年三月初一日制序。折首为范时绎钤有“朝乾夕惕”“雍正宸翰”二章。

乾隆三年高宗就世宗检录已定者汇著为目,刊印成书。前后凡二百二十三人,分一百一十二帙名曰“朱批谕旨”。此项奏折存故宫各档箱中。凡已刊者原包标出。已录奏折未刊者标“不录”奏折。本院文献馆整理此项档案系与“朱批谕旨”对勘,分别其已刊未刊编号制成简目,以供学者之索焉。

文献馆地处南三所之中所。朱批奏折储存在大方木箱中。原此类档案在辛亥革命前旧存外朝太和殿夹室。一九一三年肇造民国移至南三所。一九三二年由于九一八日本侵略我国东北,北京形势日益危急,故宫古物南迁。其中有大批历史档案,清代朱批奏折亦运走若干箱。后台北故宫博物馆将朱批奏折影印。大陆在解放后,北京故宫博物院业务结构变更,文献馆裁撤,将故宫档案全部移交院外,成立历史档案馆,已不在故宫矣。

|选自《故宫旧档》

单士元 著

责任编辑:窦忠如 蔡丹诺

出版:中国文史出版社

定价:76.50元

12

作者简介

单士元

(1907-1998),北京人。1924年参加“清室善后委员会”清宫档案整理工作,是我国历史档案事业创建者之一,中国古建筑早期研究者之一。是在故宫任职时间最长的研究学者,是故宫建院的最后一位见证人,生前被誉为研究故宫的“活化石”。

100位学术宗师 100部名著庋藏

记录了5000年

中华文明演进的璀璨历史

捧读国学经典 涵养文化自信

《文史存典系列丛书》

《文史存典系列丛书》由本社第五编辑室耗时十三个月,在浩如烟海的近代文史著述中,遴选出文史大家的经典作品,结集出版。第一辑五卷,包括文物卷、考古卷、文化卷、建筑卷、史学卷,每卷特邀该领域具有标志性、旗帜性的学术文化名家为主编。文物卷特请谢辰生先生为主编,透过王国维、傅增湘、朱家溍等诸位先生的笔端,撷取时光中的吉光片羽,欣赏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考古卷特请刘庆柱先生为主编,选取梁思永、董作宾、曾昭燏等诸位考古学家的作品,将历史与当下凝在笔端,化作一条纽带,让我们可以触摸时空的温度;文化卷特请冯骥才先生为主编,胡适、陈梦家、林语堂等诸位先生的笔锋所指之处,让内心深处发出自我叩问,于夜阑人静处回响;建筑卷特请吴良镛先生为主编,选取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诸位哲匠的作品,遍览亭台、楼榭、古城墙,感叹传统建筑工艺的“尺蠖规矩”;史学卷特请李学勤先生为主编,跟随梁启超、陈寅恪、傅斯年等诸位史学大家的笔尖,游走在历史的长河中,来一番对悠悠岁月的探源。

本期编辑:博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