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青年发展规划(2020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深圳青年队年龄 深圳青年发展规划(2020

深圳青年发展规划(2020

2024-07-14 20: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及省委、省政府《广东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精神,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促进青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引导青年为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结合深圳实际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青年”的年龄范围是14至35周岁(规划中涉及婚恋、就业、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时,年龄界限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党管青年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积极推进深圳共青团深化改革,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青年引领工作格局,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引导青年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到2025年,具有深圳特色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更加完善,青年发展型城市全面建成,全市青年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成为堪当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重任的新时代深圳青年。

  二、发展领域、目标及措施

  (一)青年思想道德

  全面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重点面向大中学生骨干、团干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青年等重点领域青年群体,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课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普遍设立中学团校,深化团队衔接和推优入党工作,规范升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团入队仪式。广泛开展“最美南粤少年”“深圳好青年”“青年发展说”等主题活动,选树一批青少年榜样。加强网上思想引领,实施“青年好声音”系列网络文化行动,加大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正能量的青年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投入。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设青年融媒体中心,推出大湾区青年政务服务信息网站、热线电话、服务大厅等。建设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基地,推动网络素养纳入学校课程和教材建设内容,广泛开展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助力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二)青年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和优质教育资源向原特区外地区的倾斜力度。巩固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优质特色高中、高校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将大中小学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纳入教育督导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立共青团、少先队教研员,推广建设少先队带头人工作室和中学名团干工作室,全面实施中小学每周1课时少先队活动课、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广泛开展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发展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远程教育,深入实施新生代产业工人在职学历提升“圆梦计划”,鼓励支持成人高校、开放大学和高等职业院校等面向流动青年、贫困青年和残疾青年等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和文化素质教育活动。

  (三)青年文化

  实施青年文化精品工程,每年创作生产一批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青年题材微电影、动漫、图书等文化产品。大力扶持青年文体设施建设运营,重点建设青少年中心等一批青年文化生产、传播、体验、展示的新型阵地,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提供文化配套服务。打造和扶持一批有影响力的青年网络新媒体产品展播平台,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报刊、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电影院线设立青年栏目、节目,丰富青年题材报道,增加优秀青年文化精品的宣传内容、频次、时间。加大政府投资、资助或将拥有版权的文化产品无偿用于公益性青年文化活动和服务的力度,鼓励各类文化阵地、文化团体等承接公益性青年文化服务。实施青年阅读素养提升计划,将青年群体作为“深圳读书月”活动重点覆盖对象。实施新兴青年群体“筑梦计划”,广泛凝聚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青年群体,激发其创作活力。

  (四)青年健康

  施行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发布制度和体质健康水平监测报告及公开发布制度,健全大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实施健康校园行动计划,发挥学校体育考核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将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情况和体质健康指标纳入学校教育综合水平评估范畴,保证青少年体育课时和课外锻炼时间,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至少两项运动技能。把青年生命安全和应急避险教育纳入学校教育重要范畴,定期组织青年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推进社区体育公园等各类便民体育设施建设,方便青年就近开展体育健身运动。提升各类青年群体健康水平,开展健康监测,做好青年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加大传染病宣传和防治力度,引导青年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加强对青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重点抓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按规定配齐配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重点关注不良行为青少年、闲散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等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壮大心理健康志愿者队伍。推进以社区卫生机构为基础的精神卫生工作,支持高校和医疗机构加强青年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学科建设和临床专科建设,落实青年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和社区康复服务。

  (五)青年婚恋

  引导青年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观,将婚恋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发挥大众传媒社会影响力,广泛传播积极正面的婚恋观念,鲜明抵制落后、庸俗、封建的婚恋观念,推广举办集体婚礼等新式婚庆。将服务青年婚恋交友纳入职工工作、青年工作、妇女工作,推广建设“青爱团”等青年婚恋交友公益平台,常态化开展健康、精准、务实的青年婚恋交友公益活动。依法整顿婚介服务市场,规范已有的社会化青年交友信息平台,严厉打击婚托、骗婚等违法婚介行为和低俗、涉黄的交友网络平台。加强对青少年、育龄青年女性及高危人群的性安全、性健康及性道德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工作,加大青年免费婚前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产前检查知识宣传推广力度。完善艾滋病和性病的防治工作机制,切实降低发病率。

  (六)青年人才培养

  加强青年人才政治引领,定期举办青年人才国情研修班。完善青年人才数据平台,依托平台开展青年人才大数据采集、分布式管理、数据分析、人才评价等服务,为青年人才提供公共政策咨询和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大力加强青年人才信息共享和运用,适时向深圳市高水平科研机构和新型智库输送青年人才。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才参与战略前沿领域研究,着力培养一批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加大青年博士、博士后培养支持力度。建立青年英才动态成长档案,每年选拔一批优秀青年接受全方位、多视角、国际化的素质培训。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人才协同发展,建立深港联合引才育才机制,定期举办深港青年人才交流合作活动。坚持自主培养开发与海外引进并举,发挥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国际青年创新大会等项目辐射带动作用,吸引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青年专门人才来深发展。加大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升级建设“青年驿站”,为来深应届大学毕业生等青年人才提供短期免费住宿、人才政策宣讲、就业指导和城市融入等“一站式”服务。

  (七)青年就业与创新创业

  完善青年就业和劳动保障机制,创造公平、有序就业环境。加强就业辅导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建立健全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和就业政策效果评估机制,加大对实习见习、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力度,深化实施“展翅计划”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重点面向贫困家庭子女、青年失业人员、退役青年军人和残疾青年等群体开展就业能力培训。推动制定促进青年创业的地方性法规,形成最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青年创业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以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南山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X-space国际青年创客峰等为引领,广泛建设青年创新创业园区,支持青年创新创业园区申报创建国家和省、市创业孵化基地和众创空间,鼓励支持各类创业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和微小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提供优惠条件吸引青年创业者,广泛开展青年创客交流活动。大力培育孵化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深入开展“挑战杯”竞赛等,支持大学生科技作品专利申请和成果转化。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创新平台,建设青年创业导师团队,引导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青年创新提供更多保障和支持。

  (八)青年交流与合作

  研究出台便利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尤其是港澳青年在深圳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的具体措施,推动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公共服务有效衔接。完善深港澳青年常态化交流平台,积极拓展在青年教育、文化、公共管理、社会组织发展、志愿服务、创业就业、实习见习、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青年交往交流、交心交融。建立常态化深港澳青年组织合作机制,探索建设大湾区青年社会组织总部基地,推动深港澳青年组织间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服务共享。促进青年参与国际交流,不断拓宽深圳青年参与国际交往的渠道,积极为优秀青年到国际组织和跨国企业工作、实习锻炼创造渠道和条件。争取联合国组织认证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向全球推广。推动打造青年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国际标杆。加强对深籍国外留学青年、归国留学青年的服务和凝聚。

  (九)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

  健全党领导下的以共青团为主导的青年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机关、学校、农村、社区、国有企业、社会组织、非公企业等符合建团条件的都应建立团的基层组织。支持共青团、青联、学联等依法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更好参与青年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引领青年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建立健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少年事务联系机制,支持共青团、青联代表和带领青年积极参与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社会有关方面的各类协商,重点增进新生代产业工人、青年企业家、青年社会组织骨干、青年新媒体从业人员、高校青年教师、归国留学青年等群体的政治认同和社会参与。实施青年事务“社会组织+”战略,引导青年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改进对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服务和监督管理,鼓励和支持专业社工及志愿者参与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全面构建青少年事务社工服务体系,到2022年建成2800人、2025年建成3200人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鼓励青年广泛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先锋队等创建活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深化青年志愿服务和公益行动,力争到2025年实现实名注册青年志愿者总数突破150万人,人年均志愿服务时数不低于10小时,推动青年成为“志愿者之城”建设主力军,推广“共青团组织+专家智库+行业力量+社会组织”的志愿服务参与模式,持续拓展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广度和深度。

  (十)青年权益与预防犯罪

  全面贯彻实施有关青少年发展的法律法规,健全青少年权益保护机制,充分发挥共青团、青联组织等代表和反映青年普遍性利益诉求的作用。加大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力度,持续推进“青年普法工程”,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在法律实施过程中面向青少年开展法治教育的制度规范。推动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配齐配强中小学校兼职法治副校长、辅导员,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深化各级“青少年维权岗”“零犯罪零受害(零涉毒)”社区创建活动,发挥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热线功能。提升重点青少年群体管理服务功能,依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建立完善各级重点青少年群体动态排查以及信息导入共享机制。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健全覆盖侦查、起诉、审判、刑事执行全过程的涉罪未成年人帮教机制,支持专业的社工和志愿者协助开展各类青少年司法类社会工作服务。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各类涉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定期开展“净网”专项整治行动。

  三、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级青少年党政联席会议机制,团市委具体承担组织协调职责。各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关心支持青年事业发展,形成工作合力。各区要建立区级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各相关部门要结合职责积极促进青年发展。各级党委(党组)要落实“党管青年”原则,把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党委领导班子党建工作考核。

  2.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青年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推广“圳在你身边、青春圳飞扬”的青年工作体系,形成关心支持青年发展的良好氛围。建立深圳青年发展监测指标体系,收集、整理、分析相关青年发展数据和信息。充实青年工作专业力量,探索组建职业化青少年工作队伍。加强服务青年发展阵地建设,根据青年人口分布状况推广建设“青年之家”,规划建设一批符合新时代定位、具有先行示范效应的地标式青年阵地。

  3.激励改革创新。鼓励基层共青团组织大胆创新、先行示范,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制度效能,努力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定位的现代化青年组织。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心青年成长,服务青年需求,维护青年权益,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努力形成青年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生动局面,为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