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深圳需推动“物流+制造” 深度融合|大家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深圳经济结构与支柱产业 建设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深圳需推动“物流+制造” 深度融合|大家谈

建设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深圳需推动“物流+制造” 深度融合|大家谈

2023-12-25 13: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物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也是研判宏观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深圳作为我国最早将物流业确定为城市支柱产业的城市,目前集三大国家物流枢纽于一身,并以此为抓手,培育了一批物流领军和创新型企业,成为深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坚实力量,持续为实体经济赋能。

2021年,深圳市实现物流业增加值3083.45亿元,连续七年占同期全市GDP约10%。在《中国城市物流竞争力报告(2021)》中,深圳位列第二。

推动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是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路径。《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提出,将建设高效集约的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

瞄准这一目标,深圳如今面临哪些挑战,又应当如何发力?深圳卫视深视新闻《大家谈》栏目,本期邀请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研究所所长王国文分析解读。

Q

深圳物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朝着建设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前进?

王国文:深圳物流业的核心竞争力非常明显,一方面是有非常强大的海港、空港的基础设施,同时物流产业的实力强劲,有一大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企业。另一方面,在供应链方面实现了率先突破,如今深圳已经具备了服务全球全产业的物流组织能力。

深圳目前集三大国家物流枢纽于一身,想要在全球发挥更大范围的影响力,就必须得全方位瞄准“世界一流”进行对标。当前,深圳在海港航运中心、空港领空中心、多式联运中心和供应链管理等方向,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三大国家物流枢纽

2019年3月,深圳获批深圳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2020年10月,深圳列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202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深圳市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批。

在航空枢纽方面,深圳的全球航线覆盖密度很高,组合港也有一定基础,但是国际中转能力相对较弱,还需进一步强化,尤其是集疏运的能力。此外,也可以增强水路中转和铁路疏港的能力,从而增强航运中心的韧性。

在空港方面,随着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三跑道的建成,深圳可以布局更多的全球航线,同时夯实机场外围的空间支撑,加强和异地货站、保税区、周边区域的联动,特别是对齐深圳“20+8”产业集群政策,进一步增强对临空经济的指向性。

在多式联运枢纽方面,深圳在海上对全球的连接是强的,但是跟腹地经济的连接度是弱的。平湖南多式联运枢纽可以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比如依托该枢纽开通更多“一带一路”班列,开行后它可以比海运更快速、比航空更便利。此外,在新港口建设上,可打造全自动的新概念码头,在运输方式和绿色低碳等方面再进一步探索。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深圳的全球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仍待加强。深圳最早建立供应链的企业已经和深圳的高科技产业做了一些嵌入式服务,从研发、采购制造到产品交付等,形成了全链条的供应链服务能力,这种服务能力也可以拓展到海外,还可以依托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打造全球的采购分拨中心和全球大宗商品交易的定价中心。

Q

今年7月,深圳提出将打造多层次、多模式、多功能、多业态的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您如何看待这四个“多”?背后有哪些标准?

王国文:促进物流业态模式创新发展已经被写入《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是深圳物流发展的重点。

“多层次”就是在物流运输的基础上向供应链发展,支持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创新供应链协同共建模式,让基础设施的能量进行释放和叠加;

“多模式”、“多业态”是在全方位物流运输的模式下,催生跨境电商物流等新的业态,即依托基础设施,构建产业集群;

“多功能”是对产业发展进行全流程的服务。原来可能只是仓储运输单一的环节,如今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将计划、采购、制造、交付和售后服务等组合到物流和供应链的服务中,实现全链条的多功能化。

未来的深圳全球物流中心是一个全方位发力的过程。深圳要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从而融入国家“枢纽+通道+网络”物流运行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能力。

记者 / 王羽丰 周一义

编辑 / 李雄飞 王海苹(见习)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