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深圳机场航路图高清 政务动态

政务动态

2023-12-26 04: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2月7日,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启用仪式举行,市委书记王伟中出席活动并宣布卫星厅正式启用。

  王伟中现场详细了解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建成投用和机场规划建设、综合交通布局、疫情防控工作等情况,听取相关汇报。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等重大战略机遇,大力推进交通强市建设,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深圳实现新时代历史使命提供强有力支撑。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对标国际一流,运营好管理好机场,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全面提升机场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平安、绿色、智慧、人文”四型机场建设标杆,建设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实现“人享其行、货畅其流”。要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人物环境同防,严格落实全流程闭环管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懈心态,进一步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严丝密缝守牢外严防输入关口,全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是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扩区后首个建成投用的百亿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也是深圳机场“十四五”期间首个建成投运的重要基础设施。卫星厅位于T3航站楼北侧,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共设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同时新增配套站坪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最多可保障53架飞机停靠廊桥,设计年旅客吞吐量2200万人次。“十四五”期间,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将以卫星厅启用为全新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三跑道、机场东综合交通枢纽、T2航站楼等新一期扩建项目建设,形成“三个航站区、三条跑道、一个卫星厅”的全新布局,打造“海、陆、空、高铁、城际、地铁”六位一体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远期规划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年货邮吞吐量450万吨。

  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局长马兵、中南空管局局长张建,中国建筑集团副总经理周勇,市领导陶永欣、曾湃、余钢、王幼鹏参加活动。

转存图片

壮志凌云“星”启航

12月7日,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启用。图为机场卫星厅航拍。

  12月7日,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启用仪式举行,市委书记王伟中出席活动并宣布卫星厅正式启用。这标志着,腾飞的深圳,羽翼更丰满。

  机场是城市的窗口,既展现城市的活力,也代表城市的形象。1991年10月12日,深圳机场正式通航,经济特区从此插上腾飞之翼。30年后的今天,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位置,一座现代化国际空港傲然挺立。30年间,深圳机场客货业务高速增长,跻身全球最繁忙机场行列,国际航线通达全球60座城市,智慧机场建设成为行业标杆,折射出深圳特有的“城市之光”。

  一流的硬件设施,是现代化国际空港的标配。30年来,深圳机场实现从干线机场到国际航空枢纽的升级,离不开硬件设施的升级扩容。深圳机场卫星厅的建设启用,既解了燃眉之急,也关乎长久之计。深圳机场卫星厅是前海合作区扩区后首个建成投用的百亿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也是深圳机场“十四五”期间首个建成投运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克服疫情影响如期完工,充分发挥了重大项目在关键时期的“压舱石”作用,稳住了经济底盘和发展信心。卫星厅启用后,不仅能提升深圳机场的保障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深圳国际航空枢纽发展能级,为“双区”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有“临空经济之父”之称的约翰·卡萨达教授有一个著名观点:20世纪城市打造机场,21世纪机场打造城市。放眼世界,全球城市标杆和顶尖城市群都与世界级机场相伴而成。城市与机场之间,其实是一种“互哺”关系。30年来,依托深圳良好的经济发展和民航市场,深圳机场成为中国内地发展速度最快的机场。反过来,深圳机场也成为深圳对外交往最高效快速的闸口,成为深圳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与扩大经济辐射力无可替代的存在。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的核心枢纽,深圳机场的综合竞争力,不仅关乎深圳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也成为影响深圳国际营商环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卫星厅的启用,扮靓“城市第一会客厅”,实现“人享其行、货畅其流”,正是深圳机场综合竞争力的有力加成。

  久有凌云志,展翅更高飞。置身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心与前沿阵地,深圳机场当以卫星厅启用为全新起点,在抢抓历史机遇中寻求升级契机,在服务城市发展中不断壮大自身,在满足人民美好出行需求中擦亮深圳门户,加快打造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高水平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为深圳实现新时代历史使命提供强有力支撑。

“大前海”首个百亿级交通工程“启航”

昨日通过卫星厅登机的首批旅客。

卫星厅内登机口指引标识一目了然。

通往卫星厅方便快捷的捷运系统。

  昨天上午,从深圳机场卫星厅出发的深航ZH9103、南航CZ3553两驾“首飞”航班在机场跑道同时起飞,标志着深圳机场卫星厅正式投入运营。机场卫星厅是今年9月前海合作区扩区后,“大前海”首个建成投用的百亿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也是深圳机场“十四五”期间首个建成投运的重要基础设施,启用后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深圳国际航空枢纽发展能级,为“双区”建设带来强力支撑。

  1、设计年旅客吞吐量达2200万人次

  深圳机场卫星厅项目于2018年底开工,工程历时近3年。据了解,为保证卫星厅及其配套工程建设项目按期推进,深圳机场集团联合各参建单位,克服工期短、工程量大,疫情影响等诸多困难,确保工程项目按期推进,按时完工。

  记者现场采访看到,深圳机场卫星厅位于T3航站楼的北侧,通过捷运系统连接目前的T3航站楼和规划中的T2航站楼。据介绍,卫星厅总建筑面积约为24万平方米,平面呈“X”构型,共设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同时新增配套站坪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机场地空资源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保障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

  根据规划,深圳机场卫星厅设计年旅客吞吐量2200万人次,启用后将新增42个标准廊桥机位,其中11个为组合机位可实现机位的灵活转换,最多可保障53架飞机停靠廊桥,过站航班靠桥率有望提升至90%以上,更多旅客可以体验廊桥抵离的便利。

  2、为旅客带来“人性化+科技感”候机体验

  全新的卫星厅在设计、建造方面别具特色,精心打造,处处细节上都体现了智慧高效、绿色低碳、功能人性化的特点。

  记者在现场采访看到,卫星厅所有登机口均已实现刷脸登机服务功能,并通过搭建旅客运行管理等平台,部署自助服务设备,同时在洗手间等设施上为旅客打造智慧体验;在内部空间和环境方面,卫星厅以“春”“夏”“秋”“冬”四季为设计主线,候机区域设置不同款型特色沙发组合和不同颜色的座椅,配置了座椅充电、个性化沙发充电、充电吧台等不同充电设施,满足旅客多元充电需求;在卫星厅各个指廊,均设有独立的母婴室和不同主题的儿童游乐区。

  在三层东西两侧的指廊连接处,深圳机场以人文和科技为展示主题,打造东、西两个双子星广场,配合广场上方的裸眼3D大屏,带给旅客沉浸式的体验,双子星广场同时各设有一处室外观景平台,是一个全天候的旅客室外休息空间,方便旅客更近观看飞机起降和山海远景,带来全新候机体验。

  在节能环保方面,卫星厅达到了最新的国家三星绿色建筑标准,玻璃幕墙表面覆盖了造型独特的“L”型遮阳构件,东西方向设置内遮阳,能实现节能和建筑艺术的平衡。作为国内首家实现商业“同城同质同价”的机场,深圳机场卫星厅商业服务也将延续这一理念,通过持续丰富业态组合打造旅行零售新地标。

  3、提升深圳国际航空枢纽发展能级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预测,到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航空客运需求量将达到3.87亿人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提升深圳国际航空枢纽发展能级,推动深圳机场改扩建,建设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体系。作为新一期扩建的重大项目,卫星厅是深圳机场“十四五”期间第一个建成投用的重大基础设施,也是深圳机场通航30周年来的重要发展成果。

  “‘十四五’期间,深圳机场集团将以卫星厅启用为全新起点,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等重大历史机遇,切实履行‘服务大局、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的国企使命。下一步,我们还将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三跑道、机场东综合交通枢纽、T2航站楼等新一期扩建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六位一体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深圳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金祖表示。

从T3航站楼乘捷运到卫星厅只需3分钟

  全程刷脸安检乘机、饮食同城同质同价、告别摆渡车……深圳机场卫星厅经过近三年建设,昨日正式投入运营。在市发展改革委组织下,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媒体记者来到现场,共同揭开卫星厅的神秘面纱。

  卫星厅位于T3航站楼北侧,距T3航站楼北部端头约1000米。卫星厅主楼呈“X”型。一走出捷运,可以看到卫星厅天窗下方的“钻石”灯带,还有在国内机场首次采用的木色天花,营造出温馨舒适氛围,将“赶飞机”的焦虑一扫而空。

  “刚刚我们乘坐捷运从卫星厅到T3航站楼,只要3分钟就到了,比原来远机位要用摆渡车快多了,真正做到了对标国际。”市人大代表王启文说,机场是城市的窗口,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体现。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枢纽,也是连接境内外的重要口岸城市,卫星厅的启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机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卫星厅各项业务运营已完成,将实现所有商业网点“同城同质同价”,让旅客放心消费。作为T3航站楼功能的延伸,卫星厅主要服务于国内旅客候机和到达,旅客值机和提取行李仍在T3航站楼完成,T3航站楼和卫星厅间通过地下APM捷运和行李通道连接,投入使用后旅客吞吐量可达2200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卫星厅在智慧出行方面,将打造“服务一条线”,实现基于人脸识别的全流程自助服务。卫星厅投入使用后,安检、乘机都只需要“刷脸”就能完成。王启文认为,这些数字化、智能化以及人工智能科技的应用,不仅能使机场的运行更加高效,也能让旅客的体验感更好,出行更加便利。

  据市发展改革委介绍,2015年11月,“深圳市机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并在市发改委设办公室,负责统筹深圳机场扩建工程、南头直升机场搬迁工程、研究参与深汕特别合作区通用机场建设管理工作。自成立以来,小组协调解决了240余项规划、报批、建设等重大问题,强有力地推动了深圳市机场规划建设工作。除机场卫星厅正式启用外,市发展改革委透露,赣深高铁、20号线一期工程、坪盐通道、外环高速二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也都建成并即将投入使用。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