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产业升级造就深圳奇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深圳市历史变迁 改革开放四十年,产业升级造就深圳奇迹

改革开放四十年,产业升级造就深圳奇迹

2023-05-01 16: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日前,深圳中心区的音乐灯光夜景秀刷爆了各大社交媒体。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深圳作为改革的代表城市,精心打造了福田中心区43座楼宇五彩斑斓、绮丽多姿的城市新夜景,通过序曲及四个篇章讲述了40年来的发展成就,展示了其开放、创新、生机勃勃的面貌。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深圳已经从当年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了现今上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国际化的特大城市。1979年,深圳建市时GDP不足2亿,而到了2017年,深圳GDP总量仅次于上海和北京,位列全国第三,达到2.2万亿元,人均国民收入排名第一,达到18.31万元。

现在的深圳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高科技企业集聚和创新基地,全国第三大金融中心城市,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口,进出口总额在全国大城市中排名第一,达2.8万亿元,经济总量与香港等量齐观。在高新技术发展关键指标之—的PCT(专利合作协定)国际专利申请上,深圳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以一城之力占据中国的半壁江山(2017年占全国的43%),同时仅次于东京位列全球第二,发展潜力无限。这样的奇迹,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

作为全国乃至世界最成功的经济特区,深圳的成功得益于政策,也得益于自身的区位优势,同时得益于发展过程中产业不断的转型与升级。通过40年间的多次转型,从工业制造产业链的最低端,走到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最前端,每个阶段的积极变革,成就了今日的深圳。

01、初加工时代

初加工时代指1979年至1895年前后这一段特殊时期。1979年建立经济特区伊始,深圳凭借着中央所给予的特区政策优惠,吸引了大批的“三来一补”企业发展工业。彼时的深圳百废待兴,但那时候的香港、台湾及发达的外国企业正面临土地、人工成本的困境,这种由外商提供设备(包括由外商投资建厂房)、原材料、来样,并负责全部产品的外销,由国内企业提供土地、厂房、劳力的方式,使二者一拍即合,通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这种基础的加工制造,迅速累积建设基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规模化、集群化的代工厂不断发展壮大。

图:深圳历年产业图

初级加工业和贸易成为深圳发展初期的两大支柱产业,第二产业占比迅速提升。此时正处于我国“六五”时期,深圳GDP年均增长速度达53%,第二产业平均增速更是高达86.9%。进出口总额也由不足2000万美元飞速上升至13亿美元,年均增速达136.9%。

以当时的《深圳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为指导依据,凭借着低成本的土地空间和劳动力资源,逐步形成了西部以制造业为主的蛇口工业区和沙河工业区,东部在华强北、上步、皇岗片区形成了电子、轻纺、建材工业为导的工业园区。其中,1982年开工建设的上步工业区是中国大陆地区最早成立的电子产品加工生产基地。

“三来一补”在深圳发展历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正是“三来一补”开启了深圳对外开放的大门。经过了初期的开发建设,此时的深圳从根本上改变了落后的面貌,从农业经济走上了工业化和贸易化的道路。

02、科技兴市阶段

在初期阶段的发展中,三资企业不断涌入,虽然带来了加工贸易的红利,却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夕阳产业,污染多、能耗大、产业结构低端。而且在80年代中后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速开始快速下滑,环比增长率不足7%,二三产业的发展由于模式单一,开始出现衰退迹象,初期迅猛的发展势头不在。

图:深圳市GDP及其增速情况

在此情况下,1986年,深圳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出炉,根据总体规划的指导,初发展阶段的深圳主要做了两方面产业升级变动,一方面是拿出魄力,主动放弃坐享的红利,出台决议,停止登记注册新的“三来一补”企业,特区内已办的“三来一补”加工业,属于污染环境的,坚决迁走。另一方面则为今日深圳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规划中前瞻性地提出“科技兴市”战略,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深圳的第一经济增长点。根据总体规划,制订了系列发展科技产业的战略和计划,有针对性地布局了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工程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凭借着深圳的地缘优势和国际产业的梯度转移,以电子和计算机为龙头的高科技企业及配套产业集群开始迅速发展起来。这一阶段,工业制造的方向发生改变,主要工业产品的位置开始被微型计算机、电子元件、集成电路、程控交换机等电子信息产品所占据。以轻工业代加工为主的福田中心区开始发展成为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和专业交易市场,华强北得到了业界“中国电子第一街”的称号,时至今日也依然在电子市场有一席之地。

03、高新技术发展阶段

1996年,根据深圳第二版城市总体规划,以计算机和通讯、电子、生物技术产业为重点,发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金融、信息和新兴商贸业为支柱,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以集装箱、航空和口岸过境运输为主题,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这一阶段,高新技术发展成为深圳产业发展的重点,高新科技园在政府的强力主导下快速发展扩大。

图:深圳市高新科技园

根据总体规划,出台《关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科学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6年,在南山区整合了深圳科技工业园、中国科技开发院、高新技术工业村,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997年,出台《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提出对既有低档次产业进行改造清退,高新区初步形成集研发区、工业区、生活配套区等严格功能分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高新区形成了通讯产业群、计算机产业群、软件产业群、医药产业群、新材料产业群、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群。

得益于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大力支持,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占全市不到0.6%的土地上,实现工业总产值3630.12亿元,同比增长20.1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7.78%;工业增加值1095.90亿元,同比增长36.78%,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1.94%;出口179.03亿美元;实现税收255.96亿元。高新区每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315.66亿元、工业增加值95.29亿元。

这里聚集了中国最大的通讯制造商之一——中兴通讯、

有中国最大的即时通讯运营公司——腾讯、

有被誉为“中国唯一能与苹果抗衡的公司”——大疆科技、

有中国最大的特种计算机企业——研祥、

有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企业——迈瑞、

有中国最大的激光器械企业——大族激光、

有中国最大的汽车电子企业——航盛、

有中国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金蝶、

……

这里是深圳市科技、信息、人才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04、自主创新阶段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更多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国家新区加入开放的行列,深圳特区不再独享在降低税率和简化审批等方面的优惠, “特区不特”一度成为了流行词。2010年,深圳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出台,规划中对深圳的产业机构进行了再次的转型升级,一方面继续强化支柱产业,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四大支柱产业,提高支柱产业增加值比重,建设总部基地、保税区、专业化产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基地,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在这一阶段,自主创新成了深圳产业的关键词。政府先后出台实施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及配套政策,并加快培育未来产业,落实生命健康、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四大未来产业规划和政策。

图:深圳市重点产业

2017年,深圳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193家,累计达11230家。深圳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超2200亿元,同比增长9.5%,占全市GDP比重10%左右。深圳现有物流企业逾1.7万家,营收超百亿元的物流企业近10家,涌现了6家物流上市公司。全国80%以上的供应链管理公司总部聚集在深圳,美国UPS、德国汉莎、丹麦马士基、菜鸟网络等60多家知名国际物流企业落户深圳。

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15%,是中国大陆金融业占GDP比重最高的城市之一。深圳是深圳证券交易所所在地。深圳金融总资产、本外币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均居全国第三位,VC/PE机构近5万家,注册资本约3万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2243.95亿元,同比增长14.5%。

深圳是全国第一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设计产业全国领先,获iF国际设计奖数蝉联全国首位。新兴产业增加值稳步增长,2016年达7.8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30.7%,传统产业逐步升级或转移,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兴产业驶入“快车道”,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图:新兴产业增加值及其增速

40年,深圳迅速蜕变,不断改革创新已是共识,突破自我成为习惯,多元文化互相包容、互相沟通,激发着不尽的创意与斗志。“十三五”规划中,深圳担负着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政策红利下,将在更高的起点上更创辉煌。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