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就是深圳人?2000多万人,84%无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深圳在本地过年 来了就是深圳人?2000多万人,84%无房

来了就是深圳人?2000多万人,84%无房

2023-10-12 04: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深圳,如果你要买房,真的会很累。

01

深圳,居之不易

深圳,是一座全都是深圳人的城市,也是一座没有多少深圳人的城市。

之前,微博上有一则5分钟视频,被播放了400多万次。

那是日本TBS电视台的一档节目,专门对深圳做了考察和介绍:惊叹于应接不暇各种高科技产品,更对深圳的发展速度表示不可思议。

四十年间,深圳“淘金”的人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从基建工程兵、“三来一补”的农民工,再到电子信息产业吸引来的大学生、工程师、金融从业者,一次次的产业升级,带动了深圳一波波的人口变迁。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深圳市常住人口由1979年的32.35万人,增加到了2006年的846.43万人。根据今年深圳统计年鉴,深圳市常住人口1344万。如果加上流动人口,已有2000万人。

30万到2000万,“来了,就是深圳人”,成了城市的标签。

确实,到了深圳就是“深圳人”,但如果从房产的角度看,实际上没有那么多深圳人。

深圳市住建局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初,全市住房总量约1082万套(间),其中:

城中村:507万套;

商品住宅:189万套;

工业宿舍:183万套;

公寓等其他住房:97万套;

单位自建房:55万套 。

保障房:51万套。

商品住宅在深圳现有住房体系中占比仅为17.47%,而被称之为深圳版“小产权房”,不能上市交易、多为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的城中村、单位自建房562万套,占比则高达52%!

乐有家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深圳总人口中:

三套及以上商品房5.3万人,占比0.2%;

两套商品房15.3万人,占比0.7%;

一套商品房143.5万人,占比6.5%;

公寓约82万人,占比3.7%;

保障房约100万人,占比4.5%;

小产权或无房约1850万人,占比84%。

深圳管理的人口规模已经2000多万,然而无房者、小产权者1850万!占到84%!五个深圳人里,不到一个人有一套自有产权的房子。

相比之下,北京、上海和广州这几个一线城市的住房自有率都超过了50%,就连号称全世界房价最高的香港也接近50%

想要在深圳混套房真的很难。

02

世界一线房价

如果你能在深圳有房子(自有产权)就已经超过80%以上的人了,因为房价贵得离谱,贵到一般人根本就买不起。

深圳的房价从来是对标“世界一线”水平的。

尽管只是一座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但房价这方面从未落了下乘,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增长值,都是远超其他发达国家的。

四十年,改变深圳的不仅仅只有人,还有房地产。

从几百元到十几万元一平,绝大多数所谓的深圳人,都成了这片热土上熙熙攘攘的过客——来到过深圳,却从未真正拥有过她。

1981年,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引燃了深圳楼市。

东湖丽苑,在当时的深圳市中心—罗湖区的爱国路3001号诞生。

当时每套房配备3个深圳户口,每平米2730港元,换算下来,一平米约1000元人民币。(如今,东湖丽苑二手房挂牌均价59235元/平,39年涨幅5920%!)

1992年,邓公南巡,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特区概念”被爆炒特炒,深圳房价第一次出现突破每平米1万元的房产,楼市泡沫初现。

要知道那时候深圳的人均薪资水平才400块一个月。这也是第一次让中国人知道了什么叫做地产泡沫。

2005年,深圳房价成交均价,达每平方米6952元,比2004年上涨16%;也就是这一年,深圳的房价再无平稳可言,从此一飞冲天,一往无前。

2015年,开启“涨价去库存”时代,深圳房价迎来恐怖上涨的一年,商品房均价42476元/平,比14年几乎翻了一倍。

房价这么涨下去肯定不是个事,实在是太疯狂了,所以仅仅一年的时间,深圳当地就启动强硬的地产调控措施。

从2016年10月4日“深八条”以来,深圳出台了N多条楼市调控政策,从需求侧、供给侧及相关侧发力,全面围剿炒房投机行为。

然而,事实证明并没什么用。

房价还是在悄无声息中,从2015年的均价3万多,上涨到今天对标世界最高水平房价的程度。位于深圳南山区的深圳湾一号的房价已经达到了一平20万之高,这么高的房价的话谁能住得起呢?

好比,风箱口的火苗,一拉风箱,风一强劲,火苗就飕飕往上窜。

火一旦燃起来了,想降温也就难了。

第一方面,深圳住房只有23.7%自有率。

深圳就是一个移民城市,看似无根之树,南来北往中,深圳人就像水中浮萍,漂浮不定;占比高达95%的市民来自外地,普通话为民间主要用语,粤语还退居其次。

其住房自持率,目前只有23.7%,这是整个大湾区住宅自有率最低的城市,意味着深圳有70%多的人还是“刚需客”。

第二方面,深圳的现实条件:每年起码20万刚需人口。

40多年来,深圳的发展高歌猛进,除了GDP从最早的几个亿增长到现在的2.8万亿,还有人口的爆增。

深圳户籍人口虽然只有400多万,但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总居住人口高达2000万。

有调查机构显示,在深圳结婚的新人中,90%的新婚夫妇结婚的前提条件都是要有一套拥有自主产权的房子。

这样的新婚或准新婚人口有多少?起码每年在20万以上。这意味着,每年深圳起码要提供20万套房,才能满足这个需求。

第三个方面,深圳的土地供给很少。

作为国内四大一线城市,深圳是面积最小的那个。目前,深圳全市面积仅有1997.47平方公里,仅为北京的12.17%、上海的31.50%、广州的26.76%。

在这其中,有974.5平方公里的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土地,占比48.76%;这一部分不能开发的地,占了接近深圳市总面积的一半。

2021年的第二批集中土拍,深圳的土地供应是83.4公顷。但是仅仅83.4公顷够干啥?

深圳的供应缺口是1500公顷,而且是每年1500公顷。深圳紧缩供地已经差不多十来年了,现在的深圳恐怕要一万公顷才够。

83.4公顷,也就1%。

就深圳这供需矛盾,如果没有之前足够强硬的调控政策,说不准房价早就100万一平了。

第四个方面,有一部分深圳人太有钱了。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带,临近香港,接受外资投资多,金融产业发达,信息产业也是全国前列,互联网公司扎堆,有“中国的硅谷”之称。资本要素极其丰富,高薪岗位也多,大大小小的老板也多,总之就是富裕人群多。

所以,深圳对于房产的消费能力也是极为强大,毕竟非常多的富裕人口挤在这里,那么楼市的价格自然也就升上去了。

别说是楼市了,哪怕卖个烧饼,去深圳都能比其他地方卖得贵。

03

靠什么解决深圳居住问题?

面对这么高的房价,大部分人都买不起房,那他们住哪?

小产权房,也就是那84%的人,解决居住问题的最重要的依托。

甚至可以说,没有小产权房,深圳就不再是深圳。

深圳的小产权,说是深圳经济改革开放40年衍生物也不为过。

某个老人在南方画了一个圈以后,197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广东省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

随着深圳投资建设的外商和外来人口越来越多,这时候问题出现了:

房子不够住。

据深圳史料统计,从1980年到1985年外来人口高达40多万。激增的人口,旺盛的住房需求,所有人都看到了商机,纷纷买地大肆建房出租。

就连村民也洗脚上田“种房子”,因为大家发现种房子比种田更赚钱。最疯狂的时候村民不受条例约束在国有土地上违规建设大量农民房。

由此,海量小产权房拔地而起;它们分布在深圳各区、或地段繁华,或偏安一隅,建筑品质有好也有坏。

小产权对深圳而言,是“后勤保障处”,实际充当了“安置房”的作用。

深圳房价高企、供需也摆在这,你以为那些买不起的人住在哪里?都是住在这些小产权房里。

深圳全市住房总量约1082万套(间),其中光是城中村就有507万套,深圳小产权房之多,放眼全国都只怕绝无仅有。

所以未来,深圳真要下决心整顿楼市,我看最关键无非两点。

一是改变土地供给“重产业、轻住宅”的现状。

深圳此前一直将土地向工业用地倾斜,住宅用地规模严重不足,在过往的土地总体规划中占比常年不及20%。

证券时报统计显示,过去十年深圳工业用地成交达到1147.78万平米,而住宅用地成交面积仅为431.5万平米,不及工业用地的一半。

这种严重失衡的后果就是,因为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失衡,导致的结果就是办公楼空置率持续攀升,而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住地矛盾突出。

深圳要改变这种状况,具体来看有两个措施,一是加快城市旧改进程,二是增加居住用地比例。以“7.15调控新政”为起点,可以看到深圳在地产政策方面开始有了明确转向。

二是,小产权房合法化。

所谓小产权房,指的是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是由于城市扩张之后产生的。这种房子,它是没有在房管局进行备案的。

和老婆饼一样,小产权房没有产权,就像老婆饼里没有老婆。

这只是一个名字,为了给自己遮羞洗白,让人误解小产权房其实是有产权的。实际上,官方定义就四个字——违法建筑。

由此不难理解,小产权房和普通住宅的最大问题是不能落户。既然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房子,不能落户,那么自然也就谈不上有学区了。

如果让小产权房通过履行相关的手续,补交相关的土地税费等合法化,一方面可以增加政府收入,另一方面也通过这样的形式让这些事实存在的小产权房,名正言顺的进入到市场里,增加深圳二手房市场供给规模,某种程度上增加供给甚至可以起到平抑二手房市场房价的目标。

如果深圳二手房市场的房价,能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恐怕新房价格上涨的压力也会得到相对的排解。

现在,畸高的房价已经开始对深圳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房价造成绝大多数工薪阶层买不起房,成为压在绝大多数深圳人头顶上一座大山。不少人已经因住房问题而远离深圳,去内地二、三线城市寻找生存和发展机会。

同时,高房价带来的高租金,拉动了深圳的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全面提高,降低了中低收入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长此以往,不但造成企业的挤出效应,还有人才的挤出效应。

现在的深圳虽好,发展程度足以吊打一众发达国家,但终究少了点家的温情。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