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死后葬在哪里?得胜之后的刘邦又是啥局面?司马迁这么写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淮北市是哪里的 项羽死后葬在哪里?得胜之后的刘邦又是啥局面?司马迁这么写的

项羽死后葬在哪里?得胜之后的刘邦又是啥局面?司马迁这么写的

2023-03-24 03: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汉高帝五年十二月,项羽在垓下决战中被韩信击败。退守之际,听完四面楚歌,楚军的士气全线崩溃,项羽在上演了一场霸王别姬后,率军向南突围。

退到乌江边上了,霸王只觉得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拔剑自刎,结束了自己辉煌而又灿烂的一生,他来得轰轰烈烈,死得也是轰轰烈烈,无愧于英雄之名。

其实到这里呢,司马辽太郎老爷子的这本书项羽与刘邦就结束了。只是还有很多尾声,我们觉得有必要要交代一下,比如项羽死后葬在哪里呢?得胜之后的刘邦又是啥局面呢?

这回咱们就来聊聊项羽死后的故事。首先,咱们来聊一个历史争议的话题,项羽的死亡地点到底是哪里?

估计有人会扔砖头了,这还用问,你不是说了是在乌江边上吗?确实,司马迁就是这么写的。但是这种说法很有可能是错的。

那么,是谁率先啪啪啪地打了司马迁老先生的脸呢?不好意思,是司马迁老先生的本人。当然,后来也有不少历史学者考证,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在项羽本纪的结尾处,司马迁写:项羽五年,逐王齐国,身死东城。也就是说在东城的那场个人秀当中的项羽玩砸了,然后就挂了。

还记得那场个人秀吧,项羽带着28个兄弟血战数千汉兵。如果说项羽是死于东城,那很有可能是他杀,而不是这个传说当中的自刎于乌江边。

这样的证据其实还真是不少,比如记载了灌婴事迹的樊郦滕灌列传。就说在垓下,灌婴带领骑兵追击仓皇而逃的项羽,并在东城彻底打垮了他,部下五人共同斩下了项羽的头颅。

而汉书高帝纪下也说灌婴追斩于东城。可见,在这些记载里面,项羽在东城就已经跟我们说再见了啊,那这一点倒是符合常理。

毕竟,项羽从东城突围之后,到乌江边上还有100多公里的距离,在这100多公里的路上,项羽是如何摆脱汉军追击的?

是如何跟追上来的汉军交战的?然后怎么就没有战斗的记录了呢?东城之战描述得那么详细。

突围之后呢?司马迁怎么一个字都没有写呢?这也太不符合常理了。可是为什么司马迁又会写一个项羽乌江自刎的情节呢?

根据历史学家的推测呢,这很有可能是当地的一种民间传说。司马迁的将其借鉴过来,并对其进行了艺术化加工,最终放进了他的史记里面。

毕竟一代霸王被一群小兵卒子乱刀砍死,这个死法实在是太窝囊,太难看了。哪有拔剑自刎来的重力带感呢。

所以一直到今天,项羽到底死在哪?历史学界也没有个确切的说法。鉴于西楚霸王一生活得轰轰烈烈,盖世英雄。

咱们就相信司马迁老爷子的生花妙笔,相信李清照那首:生当作人杰,死以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是死了,还有个问题,他死之后葬于何处呢?还有,让他心心念念无颜面对的江东父老会不会接过他的枪与汉军做最后的顽抗?

当刘邦大军击溃项羽之后,他也觉得要扫清项羽残部是个棘手的问题。然而结果却是意外地轻松,因为相遇的那些旧部,以及他无颜面对的江东父老们,其实压根就没有谁怀念他。

项羽一死,该下的楚军全部投降,至于江东父老们更是没啥像样的抵抗。灌婴率领的汉军只是在吴郡,也就是今天的苏州打了一仗,轻轻松松地消灭了顽抗的吴郡郡长。

这场战之后,江浙,江西地区也全都投降了刘邦,随后灌婴率军渡过长江,从江南一直达到淮北。

楚国的残余势力几乎是望风投降,要知道这一带可都是楚国的旧地啊,看来不只是江东父老,连楚国的父老都无情地抛弃了项羽。

除了那个顽抗的吴郡郡长,几乎没有为他死忠的人,世态炎凉可见一斑。但讽刺的是,在楚国旧地之外,却有一个地方还在为项羽而坚守。

哪里呢?鲁,也就是今天山东省的曲阜市。对,您没听错,就是孔子老爷爷的家乡陬邑,很违和是不是,不过鲁地的坚持也是有原因的。

当田广,田恒等人在齐地闹腾的时候,鲁地却一直牢牢的掌握在项羽手中,楚军也多次在这里与彭越交战。

因此,当项羽死后,他们还打着楚国的旗号,成了最后一支忠于项羽的部队。刘邦听说鲁地不肯归顺,大雷光火。

他立刻调集全部人马准备把鲁地踏平,面对来势汹汹的汉军,鲁地竟然不为所动,继续坚守等待救援。

按照史记的记载,刘邦已经做好了屠城的准备,打算是把这里的人杀的一个不剩。

但不知道是哪位好心人在边上嚷嚷了一嗓子,说鲁地的人守礼仪为主死疾,也算是为主子尽忠了,起码给他们看一眼项羽的首级吧。

刘邦答应了,没想到这一战事,鲁地的父老们就崩溃了。主子都死了,咱们还坚持什么呀,赶紧打开城门就投降了。

要说,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忠诚,只是当时的信息沟通不流畅罢了。平定项羽的残部,如何安葬项羽,又让刘邦很头大。

以什么名号安葬他呢?总不能随便挖个坑埋了吧?那只会让人说他刘邦一点仁义之风都没有。

有人脑子就很灵光了,说当年楚怀王曾经封了项羽一个鲁公的爵位。鲁地又是最后投降的,不如就让他以鲁公的名号下葬吧。

于是,刘邦就让人以鲁公的名号,在鲁城把项羽给埋了,听起来那刘邦做得还挺有人情味的啊。

但是各位,别被政治家的伎俩给忽悠了。你想想,项羽可是大家公认的西楚霸王。干嘛不以西楚霸王的名头下葬,弄个鲁公算个怎么回事啊?

对刘邦来说,承认项羽是西楚霸王,就是承认他比自己身份还高了,这哪成的。所以他要恶心一把项羽。

这待遇就好比某某单位一把手退休了,结果按照科员的级别给发退休金,就因为他一开始当过办公室科员。

这就叫赤裸裸的恶心人,这还没完,把项羽埋了之后,刘邦又亲自主持了祭奠,还装模作样地在坟前大哭一场。

安葬了项羽,刘邦还得继续做表面工作。首先,就是赦免项羽的亲戚,项羽的亲属全部无罪,统统赐姓刘。

其中有四人封侯,这里面最大受益者当然是立了好几次大功的项博,被封为射阳侯。其他的项家后代也不差,比如项羽的一个堂兄弟刘氏,在汉景帝当政时期,还做过宰相。

到这里,项羽不仅被刘邦赢了个彻彻底底,就连死后都还被用了一把。那么刘邦没有项羽这个对手会不会很空虚很寂寞呢?

处理完项羽,对刘邦来说,眼下最着急的还是登基为帝。虽然已是万人之上了,但他的头衔还是那个汉王,这怎么能行呢。

叫汉王不就意味着跟什么楚王韩信,梁王彭越一个系列吗,所以刘邦得赶快当皇帝。正好,这也是给大家表忠心的好机会。

于是,各种诸侯便发出了联名倡议书,推举刘邦为皇帝。带头的自然是韩信,彭越等各路大将。

接下来就是登基大帝,跟很多人想得不一样,刘邦没有在关中,而是在荥阳泗水边的南岸,举行了登基仪式。

当时,刘邦在洛阳大开庆功party。各路诸侯都到齐了,酒过三巡,刘邦便放下酒杯,问道:你们要实话实说,为什么最后是我夺得了天下而不是项羽呢?

有人立马接过了话茬:陛下,说实话,您待人处事是远不及项羽的。您对人不是轻视就是辱骂。项羽倒相反,他仁慈,对人也恭敬。

然而陛下每次让人攻城略地,拿下了立马就送给对方,毫不含糊。陛下拥有天下,大家也沾光了。

项羽则嫉贤妒能,有功劳的人就害他,贤能的人就猜忌他。部下打了胜仗啥都没有,最后他失败也是必然的。

刘邦喝了口酒摇摇头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子凡;

镇守后方,安抚百姓,运送粮草和给养,我不如萧何;指挥千军万马,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

这三人都是人杰,我能用就能夺取天下。项羽手下的范增本事倒是大,但他却不用了,所以最后输给我了。

这对话得非常有名,算是道出了刘邦胜项羽败的本质。张良,萧何与韩信也就成了钦定的汉初三杰。

还是那句话,刘邦装样子是真的装,但他对自己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因此,在用人上,在采纳他人的建议上,他就远远地高于刚愎自用的项羽。

因为需要依赖别人,刘邦才会慷慨,因为感觉啥事都能自己办成,项羽才会吝啬。在政治智慧的角度来说,项羽简直傻到可爱。

天下并没有全才,哪怕项羽是无敌的,也不能一个人敌得过一群人。如果非要总结些刘胜项败的理由的话,这就是被人讨论最多的理由。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