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水务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淮北市市情 淮北市水务局

淮北市水务局

2023-10-05 22: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重大水资源配置

(一)临涣管道调水工程。

2007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的“淮水北调”西线管道调水工程,是我省目前最长的大口径输水管道调水工程,线路长89 km,取水口位于符怀新河上,途经怀远县、濉溪县等11个乡镇,调水进入临涣塌陷区。主体工程由新胡洼闸翻水站、取水口建筑物、取水泵站、加压泵站(包括调节池)、出水口建筑物、管道等组成。该工程由淮北矿业集团投资6.8亿元建设,设计输水流量3 m3/s,设计年调水规模7630万m3,2008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2009年7月投入运行。该项目实施后,临涣工业园区中利发电、临涣焦化、临涣选煤厂等重点工业用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二)淮水北调工程。

淮水北调工程是安徽省“三横三纵”水资源配置体系的跨区域骨干调水工程,为南水北调东线配水工程和引江济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淮北、宿州两市水资源短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制约。淮水北调工程分配给我市水量每年为1.2亿m3,引江济淮通水后,近期(2030年)分配我市外调水量达到2.01亿m3(含淮水北调水量1.2亿m3)。

(1)基本情况。利用怀洪新河何巷闸自流引淮干蚌埠闸上来水入香涧湖,或利用五河翻水站从淮干抽水经郜湖大沟至香涧湖,经香涧湖西坝口闸调蓄后,沿浍河、三八运河、娄宋沟、胜利沟、新汴河、新沱河、王引河、侯王沟至萧濉新河黄桥闸上,干线长227km,沿线设五河、固镇、娄宋、宿州、四铺、侯王六级翻水站。淮水北调工程多年平均调水量2.8亿m3,年均分配蚌埠市0.4亿m3、宿州和淮北市各1.2亿m3。淮水北调工程投资13.66亿元,淮北市分摊工程建设资金1.087亿元。

(2)建设情况。淮水北调工程于2012年9月开工建设,2017年12月主体工程全面完成,2019年1月通过省水利厅组织的竣工验收。

(三)淮水北调淮北市配水工程。

淮水北调淮北市配水工程(市级配水工程)为淮北市输配淮水北调水源的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将从根本上改变淮北市水资源配置格局,极大的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我市年均分配1.2亿m3水量将通过市级配水工程输送到辖区高耗水工业企业和市、县(区)开发区。

1.建设内容:(1)输水与连通工程。在萧濉新河建设取水口,通过箱涵或明渠等连通工程,将淮水北调水源输送到乾隆湖、相湖、南湖、绿金湖、碳谷湖等蓄水湖泊调蓄。(2)供水工程。在绿金湖东南岸建设烈山水厂,占地183亩,供水规模30万吨/天;在王引河左岸建设濉溪水厂,占地57亩,供水规模10万吨/天。设计供水管网路线总长70.6km(建成29.3km),其中烈山水厂38.9km(建成19.0km)、濉溪水厂31.7km(建成10.3km)。(3)截污工程。为保障淮水北调水源入境后水质安全,基本避免境内污水排入输配水通道,将王引河水系现状主要污水截流至县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同时将县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尾水转输至萧濉新河黄桥闸下。新建截污管网20.45km,污水提升泵站2座。(4)华家湖水库生态补水工程。在碳谷湖东南侧新建提水泵站1座(装机480kw,流量1.4m3/s),配套建设3.39公里输水管道至华家湖水库引水明渠,自流入华家湖水库。

2.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历程。

2014年12月,市政府专题会议(专题会议纪要第86号)研究通过《淮水北调淮北市配水工程规划》,决定按照PPP模式实施市级配水工程。

2015年7月,市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和市人大第39次主任会议审议通过《淮水北调淮北市配水工程PPP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各项指标的测算依据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估算投资11.92亿元。

2015年8月,市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由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社会资本承担市级配水工程的建设、管理和运营。社会资本控股90%、政府控股10%、特许经营30年,政府向社会资本支付10年政府补贴,每年7598万元。

2015年9月,《淮水北调淮北市配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市发改委审批,批复估算投资15.77亿元。

2015年10月,上海电气集团与淮北市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上海电气(淮北)水务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公司),注册资本3.6亿元。

2015年11月、12月和2016年4月,《淮水北调淮北市配水工程--输水与连通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淮水北调淮北市配水工程--截污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淮水北调淮北市配水工程--供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分期获市发改委审批,批复工程概算投资17.3亿元。

2017年3月,根据受水县区政府(包括用水大户)申请,市政府印发《淮水北调市级配水工业水量分配方案》(淮政办秘〔2017〕34号),合计分配水量1.2亿m3/年。

3.工程实施情况:市级配水工程于2015年11月全面开工建设,2018年11月建设完成,2018年12月18日通过市政府组织的竣工验收。2018年12月19日,市级配水工程进入运营期。

4.配水工程水价:2020年3月,市发改委根据市级配水工程PPP项目合同约定的供水价格和调价机制以及省物价局确定的我市侯王翻水站以上口门水价,暂定市级配水工程供水价格为1.6元/m3。

(四)引江济淮工程。

1.基本情况

引江济淮工程是从长江下游上段引水,向淮河中游地区补水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任务是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安徽省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是引江济淮工程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相关批文要求和实现供水、航运、生态等整体效益的后续建设内容,并已列入2014年水利部印发的《引江济淮工程规划报告》(办规计〔2014〕211号)和国务院2020-2022年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开工计划。工程主要任务是完善引江济淮工程体系和实现引江济淮工程供水、航运、生态三大效益,通过整合沿途灌区、水闸、泵站、水库等水利工程,激活沿线河道、渠道、湖泊、采煤沉陷区等河湖水系,盘活干线、支线、港口、码头等航运网络,再辅以必要的配套措施,巩固和提升引江济淮综合效益,释放和拓展引江济淮生态效益。工程由输水管线贯通、城乡集中供水、航运网络扩能、生态修复与蓄水、智慧调度系统等五大部分组成,涉及安徽省11个市43个县区。

引江济淮二期工程的实施,可确保江水流入阜阳、亳州、蚌埠、淮北、宿州等市广大供水腹地和国家粮食基地、华东能源基地。

2.引江济淮二期淮北市境内项目

(1)二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列项目

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总投资289.1亿。淮北市境内总投资约13.5亿,其中规模以上工程约4.5亿,规模以下工程约9亿。

规模以上工程:由国家发改委审批和投资,涉及我市建设内容为淮水北调线扩大及延伸工程:扩建四铺翻水站(新增装机1400km,输水流量17m3/s)、将沱河水抽翻至四铺闸上,新建箱涵1.91km及取水泵站(殷庄站)、凤栖湖引水渠首工程(翟桥闸拆除重建)。

规模以下工程:由省发改委审批,投资以地方为主。涉及我市建设内容为生态修复与蓄水工程:一是淮水北调-朔西湖水系连通工程。王引河水通过侯王沟入萧濉新河,再通过我市淮水北调市级配水工程输水箱涵和明渠将淮水送入乾龙湖、相湖、南湖,在中湖(绿金湖)南侧建翻水站将中湖(绿金湖)水位提升到30.5m,通过东湖并新开挖老宿丁路沟将水调入杜集区龙支沟后入朔西湖。二是淮水北调-凤栖湖水系连通工程。通过王引河将淮水逆流入巴河,新建西湖翻水站,将水提升到废王引河后入凤栖湖。三是四铺闸和仲大庄闸除险加固。根据水闸安全鉴定结果,分别对上下游护岸、翼墙、闸室、消力池及海漫等进行修复。

(2)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目前引江济淮二期工程规模以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报国家发改委待批,由省引江济淮集团牵头负责,预计11月底前完成工程可研批复,年底前实现二期工程开工。规模以下工程可研报告由省水利厅、省引江办、省引江济淮集团负责,正在编制中。

(五)城乡供水一体化暨淮北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

1.项目背景

2021年 5月17日,十届省委作出“积极实施皖北‘喝好水’工程,切实保障‘十四五’时期皖北人民喝上干净水、基本不喝地下水”的决策部署。 十一届省委结合全省实际,印发了《关于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的实施方案》,正式启动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作。淮北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淮北群众喝上引调水工作。

2.淮北市项目实施情况

淮北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由原水工程(水源地建设)、清水工程(地表水厂建设)、配水工程(城市供水及农村供水)三部分组成。

2021年12月29日,市委专题会议原则同意两个饮用水源地、两座地表水厂方案。

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市水务局负责水源地建设;市住建局负责市地表水厂及城区配水管网建设;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分别负责辖区内的配水管网建设;濉溪县负责辖区内水源地、地表水厂及输、配水管网建设。

(1)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情况

淮北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包括水源地、地表水厂及县区喝上引调水工程)计划总投资67亿元,其中,计划争取省级以上资金9.32亿元、申请专项债卷15.27亿元(主要是水源地项目、杜集区、烈山区项目)、贷款40.88亿元(主要是市地表水厂及城区管网项目、濉溪县项目)、其它资金1.53亿元。

(2)水源地建设情况

2022年6月2日,市发改委批复了《淮北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地表水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投资16.8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华家湖水库库区防渗处理、铺设输水管道、新建抽水泵站,建设工期2年。9月28日,该项目已开工建设。水源地项目建设资金为申请政府专项债券,目前,项目专项债券实施方案已通过省财政厅组织的审核。

(3)县区喝上引调水工程实施情况

根据《关于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的实施方案》要求,2023年年底前,完成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建成后具备地表水水源取水条件的13个县(区)城乡供水地下水水源替换(无我市县区);2025年年底前,完成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建设后具备地表水水源取水条件的15个县(市、区)城乡供水地下水水源替换,包括:淮北市滩溪县、相山区、烈山区、杜集区,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民生工程及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

目标任务。根据要求,淮北群众在2025年年底前喝上引调水,其中,濉溪县群众在2024年底前喝上引调水。具体任务是:开工项目5处,新建取水泵站3处,新建输水管道70公里,新建水厂2处,新建配水管道506公里,新建加压泵站16处,计划完成地下水源替换人口153.26万人(农村居民)。

2022年度项目进展情况。截止到11月15日,淮北市2022年度目标任务的4处引调水项目,开工4处,开工率100%,完成投资21950万元,投资完成率110%。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淮水北调淮北市配水工程效益难以发挥。

1.实际供水量远低于设计供水规模。由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唐虎山二期、国安电力二期等新上火电建设项目受限,大唐电厂、淮北热电厂相继关闭,加上我市再生水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原因,致使现状用水需求远低于市级配水工程设计需水量。目前,大唐虎山、申皖发电生产用水均使用污水处理厂尾水,烈山水厂仅向国安电力、申能发电(补充供水)、旺能环保、杜集生物质电厂供水。2021年,两大水厂实际供水量1350万m3,“大马拉小车”状况突出。

(二)地下水超采形势依然严峻。

长期以来,我市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主要依赖开采地下水资源,形成地下水超采区,主要分布在西部水源地及东部水源地,面积达123.8km2。近年来,通过地下水限采压采、水源置换、非常规水源利用、节水技改等系列举措,火电等高耗水行业工业用水全部置换为再生水或地表水,超采区治理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但城乡居民生活、少量工业企业生产和城市杂用等仍然取用裂隙岩溶水,导致我市地下水超采区管控仍面临较大压力。特别是今年以来受区域气候干旱及高温天气影响,我市地下水超采区水位降幅明显,2022年第三季度地下水水位呈明显下降趋势,7—9月份同比下降1.59米、3.23米、5.11米,平均下降3.31米。我市将面临被水利部通报风险。

(三)再生水利用水平亟待提高

随着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市生产生活用水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淮北市区及濉溪县城区污水处理厂每天尾水排放量约27.5万m3,火电等工业企业实际利用量仅9.5万m3/d。由于现状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总体上为劣Ⅴ类水质,且全市没有统一规划建设再生水生产设施及配套管网,导致一些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火电、化工等高耗水企业及市政杂用、生态补水等不能有效利用再生水,大量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环境,日排放量约18万m3。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启动相山、杜集开发区工业管网建设。

将三区开发区范围内的工业用水置换为地表水,自备井全部关停,全面实现水资源优水优用及合理配置。相山区信息产业园年内将入驻企业约20家,日用水量约1万m3;杜集区新入驻中清光伏、恒一新能源项目,一期日用水量约1.4万m3,二期日用水量约2.8万m3。随着工业用水需求的不断增加,需尽快启动三区开发区地表水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新入驻企业用水需求。

(二)积极推进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

按照水利部等六部委《关于印发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方案》要求,我市积极开展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工作,目前《淮北市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实施方案》,已通过省政府批复,并报国家六部委备案。

《淮北市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方案》以2021年为基准年,以淮北市相山区、烈山区、杜集区、濉溪县城为试点范围,在全面分析淮北市再生水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拟定了指导思想、建设目标,构建了“一带、二线、二区、多点”的再生水利用总体布局,提出了加强再生水利用配置及管理、扩大再生水利用领域和规模、完善再生水输配管网和设施、建立健全再生水利用体制机制等实施内容和四大示范工程。试点期间,通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点对点”再生水生产输配设施建设及尾水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统筹将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生态环境等领域,进一步提高再生水利用率。

(三)实施老濉河水生态保护修复。

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从今年初开始谋划本项目。先后委托华设设计股份公司(综合甲级资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进行方案编制,组织多次现场调研及数十余次方案论证会,形成了《老濉河水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初稿)。

本项目采用可持续生态治水模式,利用老濉河河道进行完整的生态修复,恢复受纳水体的净化能力,从而将水质提升到目标水质。此法是在传统表流湿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路线,通过引入菌、藻、贝类、鱼类,结合传统表流湿地的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构建由完整的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构成的生态链,模拟自然界的吸纳污染全过程,将污染物质转化成动物体,从而提升水质,将污水处理厂尾水及老濉河出水水质主要指标提升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水。

(四)科学谋划淮北市现代水网工程。

依托国家骨干网及上一级水网的调控作用,以行政区为单元,形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水网体系。主要解决防洪、供水、灌溉、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水利服务保障问题,提供高质量的水利公共服务。计划到2035年,建成与“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期盼相吻合、与淮北现代化进程相匹配的现代水网体系,实现“泄得走、排得快,拦得住、蓄得好,调得来、用得上”。

规划按“两廊两片·六湖九河”的基本格局构建淮北水网,综合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修复保护等功能,有效衔接省级水网。计划今年底完成淮北市现代水网规划编制,报市政府审查批准,并申报纳入上级规划。规划工程建设包括防洪保安网,供水保障网,生态河湖网,智慧水利网等。谋划工程总投资约260亿元,“十四五”期间80亿元。

(五)淮北市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以城市规划区闸河、龙岱河(包含龙河、岱河)、萧濉新河(含洪碱河)、老濉河、王引河、新沱河等6条河流为主,集中打包申报淮北市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围绕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核心目标,建成“河流安全、水网连通、滨河休闲、打卡热点”的城市水生态环境,力争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

目前市水务局会同市发改委积极对接省发改委,编制《淮北市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申报资料,拟招标《淮北市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单位,力争明年下半年首先开工建设龙岱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