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早期石城兴起的历史背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涿鹿遗址 中国北方早期石城兴起的历史背景

中国北方早期石城兴起的历史背景

2024-07-12 04: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原文刊载于《考古与文物》2022年第2期)

摘要:中国北方长城沿线在距今4700多年的庙底沟二期之初,突然涌现出许多军事性质突出的石城,同时在黄土高原文化的强烈影响下,内蒙古中南部、河北大部和河南中部等地的文化格局发生突变。这一系列现象应当是以黄土高原人群为胜利方的大规模战争事件的结果,很可能与文献记载中的涿鹿之战有关。

关键词:中国北方地区庙底沟二期石城涿鹿之战

本文所说北方是小北方的概念,也就是苏秉琦所说“北方古文化”中的“北方”[1],比“河套地区”的范围要大一些,具体指陕北、陇东、内蒙古中南部、晋中北、冀西北地区。北方地区长城沿线在龙山时代是有很多石城的,著名的如石峁、后城咀、碧村等,而石城最早出现的年代则可早到庙底沟二期之初。关于北方早期石城的兴起背景,最有启发性的认识就是苏秉琦提出的“长城原型”说[2]。笔者曾对这一说法做过进一步的阐发,认为北方石城带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为了防御北方民族的南侵[3],但到底是哪些“北方民族”,并没有说清楚。随着近些年考古新资料的增多,以及相关研究的进展,有必要对北方早期石城兴起的历史背景做进一步的讨论和反思。

北方早期石城发现不少,但见诸报道并能说清楚年代者并不多。城址始建年代的确定本来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需要通过解剖城墙城壕并结合城内遗存综合判断,需要有清楚的地层学证据和足以说明年代的陶器等遗存的发现。目前大部分北方石城的考古工作有限,初步来看,最早的一批石城应当修建于庙底沟二期之初(图一)。

图一中国北方地区庙底沟二期石城的分布

(底图采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的1:32 000 000中国地图,审图号GS(2016)1569号)

陕北明确始建于庙底沟二期的石城址有吴堡后寨子峁。该遗址位于三座相连的山梁上,总面积约21 万平方米。山梁三面陡峭,易守难攻,因此山梁部位的石墙比较简单,也没有壕沟;重点在连接山梁的容易通行的马鞍部位修筑了几段石墙、壕沟和石台阶,军事防御性质很明显[4]。从发表的几件陶器看,有底部退化剩个小纽的喇叭口尖底瓶,也有印有横篮纹的小口折肩罐,应当代表早、晚两段,都属于庙底沟二期阶段。发掘者说它是“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防御性城址”[5],应该是可信的。

佳县石摞摞山和神木寨峁石城址除了庙底沟二期遗存,还有更晚的龙山时代遗存,但石城的初建年代可能在庙底沟二期。石摞摞山石城所在遗址面积约15 万平方米,石城本身分内、外城,外城石墙大致环绕成不规则三角形,面积约6 万平方米,内城约3000 平方米。外城墙是在夯土基础上垒砌厚约1 米的石墙,局部有宽约10 米、深约7 米的城壕,发现有城门和瓮城结构,防御功能明显。该城址第一期属于庙底沟二期阶段,出土了小口折肩罐、口部箍多周附加堆纹的深腹罐等陶器。发掘者认为该城兴建于庙底沟二期晚段[6]。寨峁遗址约17 万平方米,遗址中南部有道石墙,石墙以南为三面临崖的遗址主体区[7]。其中第一期流行横篮纹,属于庙底沟二期。

内蒙古中南部准格尔明确始建于庙底沟二期的石城址有小沙湾和寨子塔。小沙湾遗址仅有4000 平方米,在遗址南部以两道石墙隔出一个三面悬崖峭壁的小空间,石墙宽3~4 米[8]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