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福建省龙岩市高考模拟训练(一)语文试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液压切断器切断法 2022届福建省龙岩市高考模拟训练(一)语文试题

2022届福建省龙岩市高考模拟训练(一)语文试题

2023-07-22 15: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目前,关于人的智慧的描述和议论还有很多,但说来说去,都没有能够真正从智慧的本质上去探讨培养智慧的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应该回答的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智慧是天生的吗?如果是天生的话,那小娃娃就能有智慧了,这在历史上还没有记载。智慧是神授的吗?我们也不信这种鬼话。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搞唯心主义,只能搞唯物主义,而且是辩证唯物主义。人的主观可以通过实践去认识客观世界,掌握了解客观规律。人又可以主观能动地影响和改造客观世界。这就是我们的立场。

第二步要回答的是用什么观点。我在这里建议用系统科学这个现代化的观点。智慧作为现象,不可能是孤立于一切事物之外的,它也一定是与其它事物有关联的。智慧要靠知识,特别是活的而不是死的知识。所以我们应该考虑智慧与知识的体系即系统化了的、有合理结构的人类知识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问题推向什么是系统化了的、有合理结构的人类知识。我的答案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

(摘编自钱学森《智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必须包括两个阶段,第一是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第二是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

B .思想是基于人的社会存在而产生的理性认识,它有赖于人们头脑中反映的客观外界现象的大量积累。

C .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对完成我们担负的国际主义伟大义务具有重大意义。

D .中国从前的“老学究”被人笑话,是因为他们的认识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从而实现认识第二阶段的飞跃。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群众掌握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就可以取得为改造社会、改造世界而进行的社会斗争的胜利。

B .在生活上表现迟钝,对一般问题不感兴趣的人便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们善于考虑深邃的问题。

C .社会上许多宣传“三月速成”“包教包会”的培训,也许能够提升人的智能,但无法培养智慧。

D .用系统化了的、有合理结构的人类知识来培养智慧,有助于我们在学习中保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人的认识的两次飞跃”观点的一项是()

A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B .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

C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下。

D .思考和知识应该是经常同步而行,不然,知识就是个死物。

4 .材料一与材料二论点的提出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明代大儒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到“如言学孝,则必服劳奉养,躬行孝道,而后谓之学”。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言论的认识。

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傀儡戏(节选)

沈从文

①二月八,土地菩萨生日,街头街尾,有的是戏!土地堂前头,只要剩下来约两丈宽窄的空地,闹台(指开台锣鼓)就可以打起来了。这类木傀儡戏,与其说是为娱那土地一对老夫妇,不如说是为逗全街的孩子欢心为合适。捐钱时,大多都是论家中贫富为多少的;惟有土地戏,却由募捐首士清查你家小孩子多少。像我们家有五个姊妹的,虽然明知道并不会比对门张家多谷多米,但是钱,总捐得格外多。不捐,那是不行的。小孩子看戏不看戏可不问。但若是你家中孩子比别人两倍多,出捐太少,在自己,良心上说来,也不好意思。

②戏虽在普通一般人家吃过早饭后才开场,很早很早,那个地方就会已为不知谁个打扫得干干净净了。惟有“土地堂前猪屎多”,在平时,猪之类,爱在土地堂前卸脱它的粪便,几乎是成了通例的,唱戏日,大家临时就懂了公德心,知道妨碍了看戏是大家所抱怨的,于是,这一天,就把猪关禁起来了。你若高兴,早早的站在自己门前,总可以见到戏箱子过去,押箱子的我们不要问就可以知道是“管班”。每一口箱子由两个人抬着,箱子上有各样好看的金红漆花,有钉子,有金纸剪就“黄金万两”连连牵牵的吉利字,一把大牛尾锁把一些木头人物关闭着。呵,想象到那些花脸,旦角,尤其是爱做笑样子的小丑,鼻子上一片白粉,豆腐干似的贴着,短短的胡子,……而它们,这时是一起睡在那一只大木箱子里,将要做些什么?真可念!我们又可以看到一批年老的伯娘婆婆,搬了凳子,预先去占坐位的。做生意的,如像本街光和的米豆腐担子,包娘的酸萝卜篮子,也颇早的就去把地盘找就了。

③饭吃了,一十六个大字,照例的每日功课,在一种毫不用心随随便便的举动下,用淡淡的墨水描到一张老连纸上后,所候的就是“过午”那三十枚制线了。关于钱的用处,那是预先就得支配的。所有花费账单大致如下:面(或饺子)一碗,十二文。甘蔗一节,三文。酸萝卜(或蒜苗),五文。四喜的凉糕,四文。老强母亲的膏梁甜酒,三文。余三文作临时费。

④凉糕,同膏梁甜酒,母亲于出门时,总有三次以上嘱咐不得买吃的,但倘若是并无其他相当代替东西时,这两样,仍然是不忍放弃的。有时可以把甘蔗钱移来买三颗大李子,吃了西瓜则不吃凉糕。倘若是剩钱,那又怎么办?钱一多,那就只好拿来放到那类投机事业上去碰了!向抽签的去抽糖罗汉,有时运气好,也得颇大的糖土地。钱用完时,人倦了,纵然戏正有趣,回家也是时候了。遇到看戏日,是日家中为敬土地的缘故,菜必格外丰富。“土地怎不每月有一个生日呢?”用一种奇怪的眼睛瞅着桌上陈列的白煮母鸡,问妈,妈却无反应。待到白煮鸡只剩下些脚掌肋巴骨时,戏台边又见到嘴边还抹油的我们了。

⑤在镇筸(gān ),一个石头镶嵌就的圆城圈子里住下来的人,是苗人占三分之一,外来迁入汉人占三分之二,混合居住的。虽然多数苗人还住在城外,但风俗,性质,是几乎可以说已彼此同锡与铅样,融合成一锅后,彼此都同化了。

⑥苗人们勇敢,尚武,朴质的行为,到近来乃形成了本地少年人一种普遍的德性。关于打架,少年人秉承了这种德性。每一天每一个晚间,除开落雨,每一条街上,都可以见到若干不上十二岁的小孩,徒手或执械,在街中心相殴相扑。这是实地练习,这是一种预备,一种为本街孩子光荣的预备!全街小孩子,恐怕是除非生了病,不在场的怕是无一个罢。他们把队伍分成两组,各由一较大的,较挨得起打的,头上有了成绩在孩子队中出过风头的,一个人在别处打了架回来为本街挣了面子的,领率统辖。统辖的称为官,在前清,这人是道台,是游击,到革命以后,城中有了团长旅长,于是他们的头衔也随之改变了。我曾做过七回都督,六弟则做过民政长。都督的义务是为兄弟伙出钱备打架的南竹片;利益,则行动不怕别人欺侮,到处看戏有人护卫而已。

⑦晚上,大家无事,正好集合到衙门口坪坝上一类较宽敞地方,练习打筋斗,拿顶倒转手来走路。或者,把由自己刮削得光生生的南竹片子拿在手上,选对手出来,学苗人打堡子时那样拼命。命固不必拼,但,互相攻击,除开头脸,心窝,只在一些死肉上打下,可以炼磨成一个挨得起打的英雄好汉,那是事实罢。不愿用家伙的,所谓“文劲”,仍可以由都督,选出两队相等的小傻子来,把手拉斜抱了别个的身,垂下屁股,互相扭缠,同一条蛇样,到某一个先跌到地上时为止,又再换人。此类比赛,范围有限,所以大家就把手牵成一个大圈儿,让两人在圈中来玩。都督一声吆喝,两个牛劲就使出了。倒下而不愿再起的,算是败了。败者为胜利的作一个揖,表示投降,另一场便又可以起头。也有那类英雄,用腰带绑其一手,以一手同人来斗的,也有两人与一人斗的。总之,此种练习,以起疱为止,流血也不过凶,不然,胜利者也觉没趣,因为没一个同街的啼哭回家,则胜利者的光荣,早已全失去了。

(有删改)

【注】本篇发表于1926年8月18日《晨报副刊》,收入小说集《入伍后》。标题为“木傀儡戏”,但全文并非纯粹对傀儡戏的描写,而是通过土地菩萨生日唱戏这个引起儿童兴趣的事件,写湘西过节的习俗和尚武的传统。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土地戏捐钱不同于一般的募捐,是根据家中孩子多少来确定的,其主要原因是土地戏是专门为孩子们表演的。

B .唱戏日为防止自家的猪到土地堂前排便,人们就把猪关禁起来,成了一种自觉行为,也说明人们临时懂了公德心。

C .“光和的米豆腐担子”“包娘的酸萝卜篮子”等内容,既交代了当地的特色食品,也突出了小说的地域特点。

D .“道台”“游击”“都督”“民政长”等头衔,既代表着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地位,也反映出时代特点。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二月八,土地菩萨生日,街头街尾,有的是戏”一句开篇照应题目,进而详细介绍了当地土地菩萨生日唱戏的习俗。

B .“彼此同锡与铅样,融合成一锅后,彼此都同化了”,运用类比手法,形象地写出苗人汉人的融合,突出了苗汉一家的主题。

C .“苗人们勇敢……形成了本地少年人一种普遍的德性”一句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关于湘西少年尚武风俗的具体描写。

D .“垂下屁股,互相扭缠”“都督一声吆喝,两个牛劲就使出了”等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文劲”的比试情形。

8 .小说第四段以童年回忆的视角来写,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9 .有人说,《术傀儡戏》和《边城》一样都具有散文化小说的特点。请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的角度,谈谈你对本文这一特点的认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文忠公神道碑

苏辙

公讳修,字永叔,幼敏悟过人,两试国子监,一试礼部,皆第一,遂中甲科。景祐初,迁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阁校勘。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诮范公以为当黜公为书责之,坐贬峡州夷陵令。康定初,范公起为陕西经略招讨安抚使,辟公掌书记。公笑曰:“吾论范公,岂以为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辞不就。初,范公之贬饶州, 公与尹师鲁皆以直范公见逐,目之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久而益炽。公乃为《朋党论》以进,言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其言恳恻详尽。其后诸公卒以党议不得久留于朝。公性疾恶,论事无所回避,小人视之如仇雠,而公愈奋厉不顾。上独深知其忠,改右正言、知制诰,赐三品服 ,仍知谏院。嘉祐初,判太常寺。二年,权知贡举。是时进士为文以诡异相高,文体大坏。公患之,所取率以词义近古为贵,凡以险怪知名者黜去殆尽。榜出,怨谤纷然,久之乃服。然文章自是变而复古。三年,加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事,所代包肃公以威严御下,名震都邑。公简易循理,不求赫赫之誉,有以包公之政励公者,公曰:“凡人材,性不一。 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势必不逮。吾亦任吾所长耳。”闻者称善。公昔守颍上,乐其风土,因卜居焉。居颍一年而薨,享年六十有六,赠太子太师,谥文忠。天下学士闻之,皆出涕相吊。自汉以来,文弊极矣,虽唐贞观开元之盛,而文气衰弱,卒不能振,惟韩退之一变复古,及公之文行于天下,乃复无愧于古。呜呼!自孔子至今,千数百年,文章废而复兴,惟得二人焉,夫岂偶然也哉!

(选自苏辙《栾城集》,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诮范公/以为当黜/

B .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诮/范公以为当黜/

C .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诮/范公以为当黜/

D .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诮范公/以为当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神道碑,立于墓道前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石碑,也指刻于墓碑上的碑文。

B .讳,名讳。古人说话作文时为了避讳,不直称君王或尊长的名、字和号。

C .赐三品服,文中指给未及三品的欧阳修赐予三品官服,以示皇帝的恩宠。

D .太子太师,即太子的老师。后多为虚衔无实职,可用于追赠死去的重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阳修进献《朋党论》,指出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有着本质的区别,应得到人君的任用,使得那些议论他结党的人最终受到了惩罚。

B .为国选才时,欧阳修以文风古朴为重要原则,严厉打击那些因文风奇险怪异而知名的人,此举开始时引发非议,最终却扭转了文风。

C .包公威严治下,声名显赫。欧阳修接替他执掌开封府后,为政宽简平易,遵循事理,也不追求显赫的声誉,展现了不同的行事风格。

D .韩愈大力倡导文章复古,志在革除文弊;而欧阳修身体力行,所写的古文风行天下。苏辙认为文章能够废而复兴,这两人功不可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公与尹师鲁皆以直范公见逐,目之党人。

(2 )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势必不逮。

14 .欧阳修与范公“同其退不同其进”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曼卿作新楼,扁曰“潇湘片景”,来求拙画且索诗

戴昺

有此一楼足,悠然万虑忘。

拓开风月地,压断水云乡。

四野留春色,千峰明夕阳。

眼前无限景,何处认潇湘。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总起,赞美之情溢于言表。首句概述楼主建此新楼,因而心满意足;次句是进一步的解说:主人闲适自得,万虑皆忘。

B .颔联极言夏曼卿新楼风景优美。“拓开”句直接写其风景之美,“压断”句则反衬其美。其景虽美,诗人并未作具体描绘。

C .尾联总结此楼风光无限,呼应诗题,卒章明志:此地不愧为“潇湘片景”。风光包括“四野春色”“千峰”“夕阳”等。

D .探究诗题,细究诗意,诗人亲临此楼,本可以细致描绘,但他却挥洒大笔进行概写,这展现了诗人富于想象的艺术功力。

16 .有学者认为颈联“‘留’字用得很精”,请结合全诗,具体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五、情景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在曹操的《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以浪漫的笔法写银河,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2 )苏轼《赤壁赋》中以月亮圆缺增减的辩证关系为例,形象地揭示了世间万物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3 )相比现代人,古人对生命易衰更为敏感,常从鬓发的细微变化生出深沉的感喟,这样的情感抒写在古代诗词中比比皆是,如“_____,________ ”。

六、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 处世界遗产,实现了对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步保护,除涉及遗址外,也涉及了水密隔舱造船技艺、泉州南音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盛行于宋元时期,但仍以活态的形式被______地传承至今,并成为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重要见证。此外,( ),并以将那里的居民留在当地的形式,将当地的文脉悄无声息地传承了下来。

此次申报的泉州项目,展现出以泉州为代表的中国沿海地区人民______、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也体现出泉州在海外贸易中强调团结友善、______这一根植于骨子里的儒商传统。这一点与西方凭借自己的坚船利炮去 “ 开发” 新大陆的取财之道______。它会告诉世人作为传统文化中最不容易改变的儒商文化基因, 固然现在有,过去有,还会在未来的“ 海上丝绸之路” 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原原本本 坚强不屈 互利共赢 大相径庭

B .原原本本 坚韧不拔 互利共生 大相径庭

C .原汁原味 坚韧不拔 互利共赢 迥然不同

D .原汁原味 坚强不屈 互利共生 迥然不同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地政府意识到了居民这一文化载体的重要性,与许多地方当地居民被撵出遗产地的做法不同

B .当地政府意识到了居民这一文化载体的重要性,不同于许多地方将当地居民撵出遗产地的做法

C .与许多地方将当地居民择出遗产地的做法不同,当地政府意识到了居民这一文化载体的重要性

D .不同于许多地方将当地居民撵出遗产地的做法,居民这一文化载体的重要性被当地政府意识到了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但过去有,现在有,还会在未来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B .固然现在有,过去有,还会在未来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 .不但现在有,过去有,还会在未来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D .固然过去有,现在有,还会在未来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七、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了确保冬奥会用雪,滑雪竞技项目使用的几乎全部是人工造雪,这是因为,人工造雪时间可控,只要温度低于零摄氏度、造雪机就可以工作,______,高温、降雨、沙尘暴等极端天气给冰雪赛道的保障提出了严峻考验。要解决这个问题,______,即在冬天温度非常低的时候,把雪造好、储存起来,待到次年初冬再使用,为应对极端天气变化提供保障,其实,储雪技术不光能服务冬奥会,______。比如, 2021 年夏季,项目团队将储雪技术应用到四川达古冰川的保护,有效减缓了冰川的消融,且使冰川厚度增加1 米左右。

对于人工造雪对环境的影响,专家表示,二十多年前,瑞士也曾遇到过相同的忧虑,不过经过多年经营滑雪场的实践,造雪技术不断升级,人工造雪的原料来自于大自然,融化后与自然雪无异,同时通过人工造雪覆盖,压雪机不会直接接触地面,不会破坏地表,现在人工造雪已成滑雪场的“ 必需品” ,北京也不会受到环境影响的困扰。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 .为缓解北京市民对于人工造雪影响环境的焦虑,某报记者准备以第二自然段为报道的主要内容发布新闻稿,假如你是这名记者,请你为这则报道拟定一个标题,要求抓住关键信息,表达简洁凝练,引人注目,不超过20个字。

八、材料作文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扶正”指扶助、补益人体虚弱不足的正气,使身体恢复正常状态;“祛邪”指祛除使人体发生疾病的一切外在致病因子。中医疗治坚持“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非常重视对“正”即人体自身机能的生发保护。

以上文字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参考答案

1 .D

2 .C

3 .A

4 .①材料一是在否定常见错误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正确的观点;

② 材料二是在文章开篇部分就直接提出要论证的中心观点。

5 .①人的主观可以通过实践去掌握了解客观规律,“服劳奉养,躬行孝道”的过程就是“学孝”的过程;

② 认识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成为正确的认识,践行“孝道”也是检验自己理解的“孝道”是否正确的过程;

③ 人在实践中能积攒丰富的经验,又会产生新的认识,故而践行“孝道”又是对“孝道”的发展。

【解析】

1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 是因为他们的认识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从而实现认识第二阶段的飞跃”说法有误,原文为“这里还有一个运用知识的问题,中国从前就笑话那些‘老学究’,因为他们有知识不会用,也不能达到智慧的高度”,可知是因为他们有知识不会用,也不能达到智慧的高度。

故选D 。

2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 就可以取得为改造社会、改造世界而进行的社会斗争的胜利”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为“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说的是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并不是说就可以取得为改造社会、改造世界而进行的社会斗争的胜利。

B.“ 在生活上表现迟钝,对一般问题不感兴趣的人便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说法错误,原文为“真正有智慧的人,看上去好像还有点迟钝。这是因为他用智慧去考虑深邃的问题,对一般问题反而不感兴趣,不愿去花心思”,说的是真正有智慧的人,看上去好像还有点迟钝,但反过来并不能成立,不能说“在生活上表现迟钝,对一般问题不感兴趣的人便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D.“ 用系统化了的、有合理结构的人类知识来培养智慧,有助于我们在学习中保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逻辑关系错误,原文为“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搞唯心主义,只能搞唯物主义,而且是辩证唯物主义。人的主观可以通过实践去认识客观世界,掌握了解客观规律。人又可以主观能动地影响和改造客观世界。这就是我们的立场”“所以我们应该考虑智慧与知识的体系即系统化了的、有合理结构的人类知识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问题推向什么是系统化了的、有合理结构的人类知识。我的答案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可知文本强调我们要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对的立场,要用系统化了的、有合理结构的人类知识来培养智慧,但并没有说二者之间的关系,选项的说法于文无据。

故选C 。

3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原文“ 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可知“人的认识的两次飞跃”指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由理性回到实践检验,形成新的理性认识。

A.“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意思是知道和理解得越清楚,行动和实践越扎实,进而认识和理解也就会更加清楚。符合“人的认识的两次飞跃”的观点。

B.“ 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强调的是躬行实践比识见言论更重要。

C.“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下”强调的是实践的作用。

D.“ 思考和知识应该是经常同步而行,不然,知识就是个死物”强调的是思考的重要性。

故选A 。

4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由材料一开头“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可知材料一是在否定常见错误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正确的观点;

由材料二第一段“ 在这里讲讲我这个主张:要有智慧,就必须懂得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观察分析客观世界的事物”可知材料二是在文章开篇部分就直接提出要论证的中心观点。

5 .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材料一“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可以知道人的主观可以通过实践去掌握了解客观规律,“服劳奉养,躬行孝道”的过程就是“学孝”的过程;

由材料一“ 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应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可知认识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成为正确的认识,践行“孝道”也是检验自己理解的“孝道”是否正确的过程;

由材料一“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重复,才能够完成”可知人在实践中能积攒丰富的经验,又会产生新的认识,故而践行“孝道”又是对“孝道”的发展。

6 .A

7 .B

8 .(1)有利于忠实地记录原生态生活,真实有趣地表现了儿童过节的兴奋心情。(2)拓展了叙述空间,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

9 .(1)虚化人物(淡化人物形象的塑造),如对母亲的描写,只是写意化的描写而不是工笔式的细致刻画。(2)淡化情节(少有冲突,缺少悬念),如对打架的描写,只是呈现日常生活的自然形态而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3)营造真实的生活环境,在民情风俗、生存状态等真实生活氛围中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解析】

6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A.“ 土地戏是专门为孩子们表演的”理解有误,原文为“这类木傀儡戏,与其说是为娱那土地一对老夫妇,不如说是为逗全街的孩子欢心为合适”,可知只是说逗孩子们欢心,并不是专门为孩子们表演的,大人们也看戏。

故选A 。

7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 突出了苗汉一家的主题”理解有误,原文为“虽然多数苗人还住在城外,但风俗,性质,是几乎可以说已彼此同锡与铅样,融合成一锅后,彼此都同化了”,主要是讲苗人汉人风俗,性质彼此同化,并没有突出苗汉一家的主题,属于过度解读。

故选B 。

8 .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叙述视角的能力。

由“ 但倘若是并无其他相当代替东西时,这两样,仍然是不忍放弃的。有时可以把甘蔗钱移来买三颗大李子,吃了西瓜则不吃凉糕。倘若是剩钱,那又怎么办?钱一多,那就只好拿来放到那类投机事业上去碰了!向抽签的去抽糖罗汉,有时运气好,也得颇大的糖土地。钱用完时,人倦了,纵然戏正有趣,回家也是时候了”“遇到看戏日,是日家中为敬土地的缘故,菜必格外丰富。‘土地怎不每月有一个生日呢?’用一种奇怪的眼睛瞅着桌上陈列的白煮母鸡,问妈,妈却无反应。待到白煮鸡只剩下些脚掌肋巴骨时,戏台边又见到嘴边还抹油的我们了”等可知有利于忠实地记录原生态生活,看戏日菜的丰盛,零食的多样,真实有趣地表现了儿童过节的兴奋心情。

由“ 钱一多,那就只好拿来放到那类投机事业上去碰了!向抽签的去抽糖罗汉,有时运气好,也得颇大的糖土地”“遇到看戏日,是日家中为敬土地的缘故,菜必格外丰富”等可知拓展了叙述空间,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

9 .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 母亲于出门时,总有三次以上嘱咐不得买吃的”“‘土地怎不每月有一个生日呢?’用一种奇怪的眼睛瞅着桌上陈列的白煮母鸡,问妈,妈却无反应”,对母亲的描写,只是写意化的描写而不是工笔式的细致刻画,具有虚化人物(淡化人物形象的塑造)的特点。

“ 他们把队伍分成两组,各由一较大的,较挨得起打的,头上有了成绩在孩子队中出过风头的,一个人在别处打了架回来为本街挣了面子的,领率统辖”“或者,把由自己刮削得光生生的南竹片子拿在手上,选对手出来,学苗人打堡子时那样拼命。命固不必拼,但,互相攻击,除开头脸,心窝,只在一些死肉上打下,可以炼磨成一个挨得起打的英雄好汉,那是事实罢。不愿用家伙的,所谓‘文劲’,仍可以由都督,选出两队相等的小傻子来,把手拉斜抱了别个的身,垂下屁股,互相扭缠,同一条蛇样,到某一个先跌到地上时为止,又再换人。此类比赛,范围有限,所以大家就把手牵成一个大圈儿,让两人在圈中来玩。都督一声吆喝,两个牛劲就使出了。倒下而不愿再起的,算是败了。败者为胜利的作一个辑,表示投降,另一场便又可以起头”,对打架的描写,只是呈现日常生活的自然形态而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具有淡化情节(少有冲突,缺少悬念)的特点。

“ 小孩子看戏不看戏可不问。但若是你家中孩子比别人两倍多,出捐太少,在自已,良心上说来,也不好意思”“我们又可以看到一批年老的伯娘婆婆,搬了凳子,预先去占坐位的。做生意的,如像本街光和的米豆腐担子,包娘的酸萝卜蓝子,也颇早的就去把地盘找就了”“苗人们勇敢,尚武,朴质的行为,到近来乃形成了本地少年人一种普遍的德性。关于打架,少年人秉承了这种德性”“总之,此种练习,以起疱为止,流血也不过凶,不然,胜利者也觉没趣,因为没一个同街的啼哭回家,则胜利者的光荣,早已全失去了”,在民情风俗、生存状态等真实生活氛围中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具有营造真实的生活环境的特点。

10 .D

11 .B

12 .A

13 .(1)欧阳修与尹师鲁都因为范仲淹直言而被贬斥,被视为同党。

(2 )运用他的长处,事情没有不成功的;强行运用他的短处,势必无法达到。

14 .(1)两人都被贬斥:范仲淹被贬饶州,欧阳修被贬夷陵。

(2 )范仲淹被重新起用,欧阳修面对征召推辞不去。

【解析】

10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时范仲淹管理开封府,每次觐见,总是评论当时政事的得失,宰相厌恶他,斥责他,让他去治理饶州,欧阳公去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毁讥讽范公,认为应当贬黜。

“ 时政得失”是“论”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AC;

“ 范公”是“诋诮”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D 。

11 .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 不直称君王或尊长的名、字和号”错,应该是不能直称“名、字”,而没有固定不能称“号”。

故选B 。

12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 使得那些议论他结党的人最终受到了惩罚”错。原文是“其后诸公卒以党议不得久留于朝”,是欧阳修等人不能留在朝廷,而不是议论他的人受到惩罚。

故选A 。

13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 )题得分点有:“直”,仗义执言;“见”,表被动;“目”,被视为。

(2 )题得分点有:“举”,成功;“强”,强行运用;“逮”,达到。

14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同退:“ 范文正公……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为书责之,坐贬峡州夷陵令”,两人都被贬斥,范仲淹被贬饶州,欧阳修被贬夷陵。

不同进:“ 康定初,范公起为陕西经略招讨安抚使,辟公掌书记。公笑曰:‘吾论范公,岂以为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辞不就”,范仲淹被重新起用,欧阳修面对征召推辞不去。

参考译文:

欧阳公名修,字永叔,幼年时即聪颖过人,两次到国子监应试,一次到礼部应试,都是第一,于是考中进士甲科。景祐初年,升任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阁校勘。当时范仲淹管理开封府,每次觐见总是评论当时政事的得失,宰相厌恶他,斥责他,让他去治理饶州,欧阳公去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毁讥讽范公,认为应当贬黜。欧阳公写信斥责他,因此被贬为峡州夷陵令。康定初年,范公被起用为陕西经略招讨安抚使,征召欧阳公做掌书记。欧阳公笑着说:“我为范公争论,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可以一同被贬,但不可以一同升迁。”推辞不就任。当初,范公被贬到饶州的时候,与尹师鲁都因为范仲淹直言而被贬斥,被视为同党。从此朋党的议论便产生了,时间久了这种说法更加嚣张。欧阳公于是做了一篇《朋党论》来进献给仁宗,说君子因为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为利益而结为朋党,国君只应当斥退小人的伪朋党,进用君子的真朋党,那里面的话感情真挚诚恳而又详细全面。这以后诸公最终因为朋党的议论不能长久留在朝中。欧阳公生性憎恨坏人坏事,议论国事无所回避,小人对待他像仇人一样,但欧阳公更加愤激不顾忌。唯独皇上深知他的忠心,改任他为右正言、知制诰。赐给三品官服,仍旧任职谏院。嘉祐初年,通判太常寺。二年,暂时管理贡举。当时进士们写文章以诡谲奇异相互推崇,文风非常不好。欧阳公很担心这件事,所取的文章大都因为言词内容接近古代文风而被看重,凡是那些凭借险怪而闻名的人几乎都被贬黜光了。榜文一出,人们怨恨公开抨击,议论纷纷,过了很久才服从。然而文章从此变化而开始恢复古代文风。三年,欧阳公加封为龙图阁学士,暂时管理开封府事,欧阳公所代替的包肃公,原本凭借威严管理,当时名气震动都邑。而欧阳公采用简便容易的方法尊循治理之道,不追求显赫的名声,有人用包公的政绩勉励欧阳公,欧阳公说:“凡是人材,品性不一样。运用他的长处,事情没有不成功的;强行运用他的短处,势必无法达到。我也是运用我的长处罢了。”听到的人都称赞这话很好。欧阳公从前管理颍上,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于是选择最终居住在那里。住在颍上一年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六岁,追赠太子太师,谥号文忠。天下的学士听说这件事,都流着眼泪来凭吊。从汉朝以来,文章写作的弊病达到极点。虽有唐代贞观、开元的盛世,但文气(仍然)衰弱,只有韩愈变革文风,使之复古,等到欧公的文章流行天下,才又无愧古人。唉!从孔子至今,千百年间,文章废而又兴,只出了韩愈、欧阳修二人啊,这难道是偶然吗?

15 .D

16 .(1)写景精准。时维暮春,或未登楼,着眼“潇湘片景”,于是笼统地写景,想象“四野”春色留存,以此表现夏氏知足悠然之情。(2)炼字精妙。诗人赋予“四野”“春色”以情思,是为拟人,“留”字写景抒情,言简意丰,突出的是春和景明、心旷神怡。(3)构思精巧。“留”字巧妙承接颔联中的“拓开”,转至颈联之涂抹绘色,水到渠成地引出尾联的合写,体现了起承转合的章法。

【解析】

15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 诗人亲临此楼,本可以细致描绘”错,诗题中“作新楼”“来求拙画且索诗”等,表明诗人可能并未亲临过此楼,自然也就不便进行精雕细刻的描绘。“亲临此楼”与“富于想象”也自相矛盾。

故选D 。

16 .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从标题信息“ 夏曼卿作新楼”“来求拙画且索诗”看,作者可能还未登临新楼,所以“四野留春色”没有展开具体描写,而是想象“四野”春色留存,以此表现主人闲适自得之情。

“ 留”是“留住”的意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四野”人的动作和情感,“四野留春色”即“四野”想留住春色,“留”更显得这里景色极美,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四野周围的美妙春色,表达作者对此美景的喜爱之情。“留”字用得可谓词约而义丰。

从结构上看,颔联写了大自然在这里向人们辟开了一块美好的风月胜地,颈联通过“ 留”字由“拓开”转到描绘“春色”,最后“眼前无限景,何处认潇湘”总写此处无限美景,体现了起承转合的章法。

17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示例2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春望》)

示例3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示例4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蒋捷《虞美人 听雨》)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第(1 )(2)句易错字有:“汉”“盈虚”。

第(3 )句要抓住“对生命易衰更为敏感,常从鬓发的细微变化生出深沉的感喟”写句子,注意易错字,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的“繁”“霜”“停”;“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的“搔”“簪”等。

18 .C

19 .C

20 .A

【解析】

18 .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 原原本本”:从头到尾按原来的样子,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原汁原味”: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该词形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留着原来的样子,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故选“原汁原味”;

“ 坚强不屈”:坚韧、刚毅,毫不屈服。“坚韧不拔”:意志坚定、顽强,不可动摇。与后文的“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相对,形容泉州为代表的中国沿海地区人民意志坚定、顽强,不可动摇,故选“坚韧不拔”;

“ 互利共赢”:互相对对方都有利,双方都可以取得成功。“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双方的生活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语境中形容泉州在海外贸易中强调团结友善地与他人贸易使双方都获益的特点,故选“互利共赢”;

“ 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语境中形容泉州人与“西方凭借自己的坚船利炮去‘开发’新大陆的取财之道” 彼此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故选“迥然不同”。

故选C 。

19 .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根据后文“ 并以将那里的居民留在当地的形式,将当地的文脉悄无声息地传承了下来”可知,本句的做法的发出者是“当地政府”,因此所填语句应以“当地政府”为陈述对象,排除D;

“ 当地政府意识到了居民这一文化载体的重要性”与后文政府的保护措施衔接紧密,排除AB。

故选C 。

20 .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的语病是:一,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 固然”表示先承认某个事实,下文又给转折或否定到另一方面去。语境中后文没有转折和否定,而有“还”字,应与“不但”等递进关联词搭配;

二,“ 现在有,过去有,还会在未来”语序不当,应为“不但过去有,现在有,还会在未来”;

三,“ 在未来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成分残缺,应为“在未来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过程中”。

对比选项,只有A 修改正确。

故选A 。

21 .①不受时间约束

②“ 储雪”是一个方法

③ 还能为冰川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22 .示例一:造雪技术不断升级,北京冬奥可保无忧。

示例二:不会影响北京生态环境,人工造雪!

示例三:助力北京冬奥会,能用人工造雪吗?

【解析】

21 .

本题考查学生情景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由前文“ 人工造雪时间可控”可知,人工造雪不受时间的约束,因此填写“不受时间约束”。

第二处,由“ 即”可知,后文是对空缺处的解释,由“在冬天温度非常低的时候,把雪造好、储存起来,待到次年初冬再使用,为应对极端天气变化提供保障,其实,储雪技术不光能服务冬奥会”可知,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储雪”,因此填写“‘储雪’是一个方法”。

第三处,后面列举的例子是对前文的说明,由“ 比如,2021年夏季,项目团队将储雪技术应用到四川达古冰川的保护”可知,应填写“能为冰川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再根据前文的“不光能”,应填写关联词“还能”。据此得出答案。

22 .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和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

拟写新闻标题要注意标题简练概括,突出事件的核心,且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首先概括两个文段的内容,第一段说“ 为了确保冬奥会用雪,滑雪竞技项目使用的几乎全部是人工造雪”,并分析了对待不同温度的具体措施。第二段说“人工造雪已成滑雪场的‘必需品’”“北京也不会受到环境影响的困扰”。据此可知,两段文字是说人工造雪可以保障冬奥会的的顺利开展,也不影响北京的生态环境。可以拟出如下标题:“造雪技术不断升级,北京冬奥可保无忧”“不会影响北京生态环境,人工造雪!”等

23 .例文:

养浩然正气,祛内外邪气

“ 扶正祛邪”乃是中医扶正固本、祛除邪祟的治病救人之法。治疗身体之疾如此,养护人生又何尝不是?面对红尘滚滚,世俗纷纷,当如何抵御邪气侵袭,唯有养一身浩然正气才能强基固本,不入“病”途。

“ 乱花渐欲迷人眼”,多少名利现在大行其道,张牙舞爪。一众网红热衷于赚流量、博眼球,一众少年贪享乐、重安逸。少男少女高呼“颜值即正义”,浓妆艳抹、搔首弄姿,只为在某些视频平台引流,粉丝数、点赞量成了他们心中最崇高的追求。金钱、名气,轻易攻陷这些少年的心。为何?只怪其正气不足,精神空虚,才会让社会的歪风邪气肆意侵袭。

“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世界总有人即使身处黑暗,也常心向光明。纵遭人冷眼,雷海为却热爱诗歌,终于在诗词大会中脱颖而出;常被人歧视,宋彪却苦练技能,终于在世界技能大赛中斩获金牌。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其处境有多少艰难困扰?其周围有多少歪风侵袭?其生平又有多少无眠长夜?面对人生之迷途,现实之枷锁,唯有一身正气者赢,唯有一生要强者胜。

个人如此,社会又何尝不是?唯有一代代青年人,无数个个体,都养一身正气,方能让这土地上长满庄稼,而非滋生野草。

为何某知名女主播因偷税漏税被处罚后,网上会一片叫好?为何某公知发表侮辱英烈言论后被处罚时,群众们齐声点赞?又为何反映志愿军精神的电影《长津湖》上映后,票房会不断刷新纪录?天下苦流量久矣,厌邪气久矣。一个健康的社会,是不能容忍宵小之辈一直跳脱下去的,正气终有压倒邪气的一天。

当今世界局势动荡,俄乌冲突加剧,香港疫情爆发。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国家社会正本清源,扬社会正气,祛社会邪风,形成一股正能量的全社会的认知。

其险也若此。人若正气不足,则脾胃虚弱,易遭邪气入侵,易有身体之疾;心若正气不足,则精神空虚,易受名利干扰,会有心理之疾;国若正气不足,则思想混乱,易受外部势力蛊惑,会有动荡之忧。

吾善养浩然正气,唯有养得了正气,才有人生的底气,才有面对未知的勇气,方可一往无前,无往而不利。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 扶正祛邪”,原意指邪正的发展、转化。疾病的发生、变化在于邪正的盛衰变化。正气充沛,则抵抗力强,疾病自然减少、消失;正气不足,则疾病就会发生、发展。所以,治疗疾病的关键在于扶助正气,祛除邪气。

中医哲学观带给我们的自然不仅仅是祛除身体疾病的力量,更在于对于我们人生价值观念的引导。当今世界,正是价值观念剧烈冲突、碰撞的时候,青少年成长成才之际,如果不擅长培育浩然正气,则容易在“ 精神”上出现疾病,误入歧途。另外“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也告诉我们,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国家发展,不能容忍“致病因子”的存在,有了小问题必须及时处理,不能酿成大祸,伤及自身之“正”;在处理问题时既要敢于下手,又要注意不能“伤正”。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结构,从中医治病需要“ 扶正祛邪”,再到青少年成长中的“扶正祛邪”,到国家发展的“扶正祛邪”,逐步深入论述。可以谈为何要“扶正祛邪”,采用正反对比手法论证“扶正祛邪”的重要性;可以谈如何“扶正祛邪”,通过涵养正气低于邪气侵袭,有了“邪”不能讳疾忌医,要敢于暴露并“动刀”将其祛除。

立意:

1. 扶正方能祛邪。

2. 邪不压正,自古如此。

3. 祛邪需要勇气,扶正则要正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