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客家语言资源概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涌的粤语 东莞市客家语言资源概说

东莞市客家语言资源概说

2024-07-15 04: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丘陵片

东莞市的丘陵片分布面积较广,加上地势多是丘陵地带,因此,相对来说丘陵片的粤语内部差异较大。较之水乡片,丘陵片的粤语跟客家话的接触较多,相互间都有影响,但由于粤语是强势性方言,该片区内粤语对客家话的影响要远大于客家话对粤语的影响。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东北部企石镇、桥头镇,南部偏东的大朗镇,东部谢岗镇、清溪镇,东南部塘厦镇、凤岗镇这7个镇点有边擦声母【1】。另外,位于东南部凤岗镇的雁田、五联这两个地方的粤语更接近深圳的围头话。

3.蛋家话

追溯历史,东莞市的蛋家人多从番禺、南海等地迁徙至东江口。东莞市的蛋家话属于粤方言的广府片,主要分布在西部水乡片临近河海的镇点,尤其是沙田镇,中堂、望牛墩、红梅、虎门等靠近西部河流的镇区。如今,出于生活的需要,蛋家人开始向岸上发展,逐渐成为具有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两栖蛋民”。沙田镇是市辖内蛋家人最为集中的聚居地。该镇先锋、横流、坭洲等多个村委会以及虎门镇的少数自然村都是讲蛋家话。

(二)东莞市的客家方言

在珠三角地区,东莞也是属于客家人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东莞市的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市辖区内东南部与惠州市惠阳、深圳市相邻的丘陵地区。居住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18%,使用人口约占全市人口的16%。詹伯慧、陈晓锦的《东莞方言词典》(1997)指出,在全市的32个镇区中,只有樟木头是纯客家镇,清溪镇基本通行客方言,凤岗镇多数地方说客方言,大岭山、塘厦、黄江、谢岗小部分地区说客家话,莞城、东城、南城、虎门、厚街也有少量说客家话的人群,莞城的罗沙上岭村300多人全部说客家方言。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以上记录中的具体数值肯定是发生了变化,但是用以上的统计来描述东莞市范围内的客家人存在和分布的基本态势,仍然是十分准确的。

东莞市的客家方言与惠州市惠阳、深圳市的客家方言比较接近,但与客家方言的典型代表梅州客家方言还是有明显的差别。东莞市内纯客镇只有樟木头镇,本部分的内容以樟木头镇为主。

樟木头镇辖下的10个社区内的方言,一致性很强,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日常交流都是用客家方言,对外则有可能会使用粤方言或者普通话。虽然樟木头镇是一个纯客家方言的镇区,但由于人口迁徙、新移民的加入等因素的影响,该镇的客家方言出现了两种的口音∶一种是来自于原居民的,相对来说音比较生硬,是地地道道的樟木头客家方言;另外一种是来自于新移民的,交谈中会带有一点普通话的口音,听感上比较缓和。但这两种口音之间,相互的语言上的交流并不受影响。

二、东莞方言的研究

关于东莞方言的研究,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学者做过研究,无论是从传统的语言本体研究,还是近几年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东莞方言的研究成果都颇多。本部分主要从语音研究、词汇研究、语法研究、大型规模研究这四个方面来介绍。

(一)语音研究

最早有关东莞方言语音的研究,是民国时期(1927)陈伯陶编写的《东莞县志》里面,有以“读若”的形式来记录当时东莞粤方言的语音情况。最早开始对东莞方言进行研究的是两位外国学者,19世纪末,詹姆斯·戴尔·鲍尔(James Dyer Ball)在《中国评论》(China Review)上发表了The Tung-kwun Dialect(东莞方言)(1889)。C.J.桑德斯(C.J.Saunders)也在《中国评论》(China Review)发表了题为The Tungkwun Dialect of Cantonese(粤语东莞方言)(1896)的文章,这两篇文章都是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研究和介绍了当时石龙的粤语音的情况。

国内学术界有关东莞方言的研究,最早的是王力、钱淞生发表在《岭南学报》上的《东莞方音》(1949),以两位来自东莞城区(今莞城、南城、东城)的本校大学生为发音人,描写了当时东莞城区粤方言的语音情况。到了八九十年代,陈晓锦以东莞方言为研究对象,发表了诸多的学术成果。以莞城粤方言为研究对象,对莞城粤方言进行多角度的描写与分析的文章有《广东莞城话“变入”初析》(1987)、《莞宝片粤语语音特点》(1990)、《广东东莞莞城话的“起”》(1992)、《东莞方言说略》(1993)、《东莞话和广州话词汇比较研究》(博士论文)(1995)。这里有两部专著值得注意,詹伯慧、张日升主编的《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三卷本,1987—1990)中,也有对东莞的方言点莞城粤方言和清溪客家方言的语音和词汇的情况进行描写。还有李如龙、张双庆主编的《客赣方言调查报告》(1992)中也有对清溪客家方言的情况进行描写。到了2000年以后,李立林的《东莞粤语语音研究》(博士论文)(2010)对东莞22个镇的粤方言语音概况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李立林从传统音韵学的角度对东莞粤方言进行了探讨,发表了《东莞粤方言浊上归阴去探讨》(2011)、《东莞粤语蟹止摄元音的链移演变》(2015)。黄杰平的《东莞樟木头客家方言的语音研究》(2014)从语音的角度对樟木头镇的客家方言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

此外,也有一些学术爱好者做过相关的研究。殷柱华的《东莞粤语常平方音说略》(2005)介绍了常平镇的粤方言的语音情况。王许乐的《莞城音系辨析》(2009)、陈贺周的《19世纪东莞方言音系————基于《字橐校正》《东莞方言》的研究》(2018)等。

(二)词汇研究

最早关于东莞方言词汇的记录,是民国时期(1927)陈伯陶编写的《东莞县志》,对东莞粤方言的词汇有所记录。

关于东莞方言词汇方面的研究成果类型较多,有论著、论文、工具书、地方志等。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两部论著对于东莞的粤方言、客家方言都有涉及。詹伯慧、张日升主编的《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调查报告》之二《珠江三角洲方言词汇对照》(1988)选取了莞城、清溪这两个方言点为代表,通过对莞城粤方言、清溪客家方言近1400个常用词汇的调查,记录了莞城和清溪方言词汇的情况。李如龙、张双庆主编的《客赣方言调查报告》(1992)中有关东莞清溪客家话的材料在引用《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从客赣方言特点的角度考察了东莞清溪客家方言的近1200个常用词汇的情况。陈晓锦的《东莞话和广州话词汇比较研究》(博士论文)(1995)用比较的方法,对东莞莞城粤方言词汇和广州话词汇的一般性差异和特殊性差异进行了研究。詹伯慧、陈晓锦编写的《东莞方言词典》(1997)以东莞莞城的粤方言为主体,采用分条列举的形式反映了东莞粤方言词汇的特色。刘瑞明的《汉语方言的隐实示虚趣难词说———以东莞方言为例》(2002)对东莞粤方言中字义与词义不统一的谐音词语为研究对象,展现了东莞粤方言词汇的独特性特征。李吉劭的《东莞方言分类词典》收录了东莞院城常用口语中的6500多个词条,并与普通话进行对比,全面而详细地描写了东莞方言中常用词汇的特点。

(三)语法研究

相对来说,有关东莞方言的语法研究较少。

陈晓锦的《广东东莞莞城话的“起”》(1992)通过分析,发现莞城话的“起”既是实词又是虚词,语法意义复杂多样。《东莞市志》(2013)第二十九编(方言部分)简要地介绍东莞粤方言与客家方言的语法特点。

(四)大型规模研究

本部分的研究,主要是指除传统地以方言为本体的研究之外的综合型、交叉型研究,比如从地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角度来对方言进行交叉型、跨学科的研究。

甘于恩的《广东粤方言地图集》全书共绘制地图400余幅,以彩色地图的形式来表现广东省粤方言的特征与差异。该地图集在东莞市辖内选取了莞城、常平、麻涌这三个点,实地调查了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有特征性的条目,以地图形式呈现出来。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到东莞粤方言的内部差异,还能结合周边的地区进行对比与分析。同时,甘于恩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粤、闽、客诸方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研究》(2013年起)也选取了东莞市辖内的莞城、南城、东城、茶山、寮步等多个方言点,进行实地调查,后期的成果将会放到该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

正如东莞市文史专家杨宝霖先生所言“一个地方的语言和一个地方的文化息息相关,扼杀地方语言就是扼杀地方文化",①东莞市也意识到了东莞方言保护对东莞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于2016年提出了“建立东莞方言档案”的方案。该方言档案的建档工作由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负责开展方言田野调查工作、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负责后期的有声语料库制作,最终由东莞市档案局进行全面整合,形成系统的东莞方言大型档案。该建档工作立足于实地调查得来的第一手语料,客观而全面地展示了包含方言、民俗、文化、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东莞方言与历史文化的全貌。同时,这些文本材料和声像材料既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方便,又能为普通民众所使用,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三、东莞市社会语言文字使用状况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东莞市常住人口822.0237万人,是省内排名仅次于广州、深圳的第三人口大市。④在本次人口普查中,东莞市户籍人口180.66万人,本地人口占常住人口的22%,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78%。在讨论东莞市社会语言文字使用状况时,外来方言的使用状况不容小觑。本部分主要从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这两个方面来讨论。

(一)本地人口的社会语言文字使用状况

1979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东莞,普通话逐渐成为人们交流的共同语言,以及随着电视机等多种媒体渠道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讲好普通话的重要性,因此普通话的推广工作有了明显的提升。有关东莞市社会语言的使用状况,在《东莞市志》(1995)中就有记录,全市84%本地人口讲粤方言,16%本地人口讲客家方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外来方言的影响以及东莞本地方言内部的复杂性,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本地方言保护的重要性。2012年,东莞电视台录制的各镇区方言视频————“文化东莞——方言篇”在《今日莞事》栏目推出,同时上传到各大网站,以供网友们浏览。该系列视频收集了各镇区的特色方言,尤其是特色词汇与歌谣。短视频的形式呈现了东莞各镇区方言的独特之处。2014年,东莞市档案局启动了《建立东莞方言档案工作实施方案》,这项集合政府、媒体、高校等多方面力量共同开展的方言建档工作,将建成省内首家方言档案资源数据库,为全省乃至全国语言资源和方言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外来人口的社会语言文字使用状况

曹琴(2006)以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式对东莞市工业区外来人口对普通话、粤语、英语及其家乡话的语言态度进行调查研究,随着外来人口入莞时间的增长,其对普通话、粤语、英语的语言态度有了先降后升的趋势。在东莞工业区的语言状态中,普通话是强势语言,甚至在本地人讲粤语的环境下,工业区内却形成了普通话的“语言岛”。普通话的语言势力也对本地人口产生了影响。曹利娟(2012)通过对“新莞人”语言生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对比了第一代“新莞人”和第二代“新莞人”的语言使用情况,两代“新莞人”在语言使用频率上,都是普通话使用频率最高,家乡话次之,粤方言使用频率最低。不同的是,第二代“新莞人”的普通话使用频率高于第一代“新莞人”,而粤方言和家乡话的使用频率低于第一代“新莞人”。张斌华、张媛媛(2015)采用调查问卷、追踪访谈等多种方式对随机抽样的两所民办小学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是∶东莞市外来人员子女的语言使用以普通话和家乡话为主,粤方言的使用比率极低。受访对象对普通话高度认同,对粤方言极度不认同。

四、结语

如今,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东莞市各镇区内的方言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外来方言的影响,同时受我国语言政策的影响,普通话也渗透到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除外部因素以外,东莞市的粤方言和客家方言的内部也发生了变化。因此,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