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舍“海霞”!民众自发来悼念,海岛人人是海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海霞剧照 不舍“海霞”!民众自发来悼念,海岛人人是海霞

不舍“海霞”!民众自发来悼念,海岛人人是海霞

2023-03-24 20: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月23日,雾霭沉沉,海岛洞头被烟雨笼罩,仿佛诉说哀思,不舍一缕“霞光”。

就在3月22日清晨,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首任连长汪月霞在家中逝世,享年87岁。潮新闻记者第一时间来到现场。在她洞头的家中,亲友围坐悼念,连续几任民兵连的战友们前来追思告别,白菊簇簇,难舍“海霞”。

在洞头,汪月霞是大家心中永远的“海霞”。1975年,以她为原型的电影《海霞》热映,海岛女民兵事迹流传全国,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保家卫国。

“老人家走得很安详,临终前她希望我们丧事简办。”汪月霞的孙女郑燕燕常伴左右,她告诉记者,汪老晚年身体欠佳,不常外出,但只要连队有需要,她总义不容辞。

汪月霞洞头的家中。吴昱燊 摄

难以忘怀她英勇带队的故事。与汪月霞同期入队的杨爱菊,今年77岁,前来悼念时满是感慨,“当时在她的感召下,渔家妇女纷纷参队训练,不爱红装爱武装,我们都以加入连队为荣。”

站在吊唁队伍里,回忆起汪月霞,今年66岁的许玉莲忍不住抹眼泪,她是女子民兵连第二任连长,“小时候听着她的事迹长大,每天盼望着成为像她一样的女民兵。”许玉莲说,自己的母亲是汪老的亲密战友。受到母亲和汪老的影响,她15岁便加入了连队,每天和汪月霞一起训练擒拿、刺杀、射击,“训练场上,汪老果敢坚毅的神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

一身迷彩服,代表的是海岛儿女励志奉献的情怀。现任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连长陈盈盈忙着张罗汪老的后事,她说,“我们失去了一位家人。”

汪月霞走了,但海岛人人是“海霞”。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的驻地,在洞头区北岙街道海霞村。因为“海霞”事迹盛传,2004年当地四个自然村合并后改名“海霞村”,海霞精神被再一次流传。

沿着村道,处处可见各式“海霞”标识,路牌、村居、纪念馆,带有“爱岛尚武,励志奉献”标语的红色旗帜闪耀在空中。

在海霞村民北路,记者看到汪月霞旧居,这里被修葺作为历史建筑和连队红色展厅。正对面的海霞小卖部里,店主王任是汪月霞同期入连的队友。听到汪老去世的消息,怅然若失,“前几年她还有到村里来,非常关心村里的发展变化。”

汪月霞故居。王艳琼 摄

在村里老人们的回忆里,不大的海霞村常住人口不多,旧时响彻连队嘹亮的训练声,现在声声呐喊依旧。

“虽然‘海霞’不在了,但海霞村在,海岛还有很多‘海霞’。”在海霞村村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夏岁丽回忆起汪老,眼眶泛泪,声音打颤,“过去村里渔家妇女,大多受海霞影响,自发入连。现在,受海霞精神鼓舞,连队还在持续招纳新队员。”

“海霞”走了,但海霞精神代代传承。年代更迭,以汪月霞为引领,如今海霞是一个丰碑,伫立在洞头,绚烂在海上。

再次走进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新一代女民兵们同样英姿飒爽,目光坚毅。招募的队员已经不局限于当地,有来自西安、甘肃等五湖四海的英雄儿女。她们也被赋予新使命,参与巡查海滩、环境整治、巡逻执勤、治水剿劣、治安保卫,积极投身洞头经济文明建设,走有海岛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海霞村。王艳琼 摄

现在的海霞村,也是红色阵地。“海霞精神”融入各个角落,女子连纪念馆、海霞军事主题公园、海霞营地、海霞青年营等。在2021年成立的海霞培训中心,记者看到,教室墙壁处处张贴“海霞”画幅,以汪月霞为原型的海霞故事持续被流传讲述。近两年,中心开展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研学等,接待近10万人次,持续弘扬海霞精神。

受海霞精神影响,现在洞头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以“海霞”命名的志愿队伍,2万多名“海霞”志愿者,编织起海岛群防善治送服务的社会管理网络。

“汪老的精神永远影响着我们。”这天,海霞村志愿者郑怀信穿着红马甲,和往常一样来到村里巡逻卫生、捡拾垃圾,今年51岁的他虽然腿脚不便,但毅然加入志愿服务,延续“海霞精神”。

岁月如歌,“海霞”依旧。在洞头殡仪馆前,细雨淅淅沥沥,不断有汪老生前的战友、同事、亲属手捧鲜花和挽联前来悼念,花团锦簇,寄予哀思。

难忘,难言,不舍“海霞”;致敬,致礼,“海霞精神”永存。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