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不止有“机甲风”,聊聊我眼中的海贝HiBy R4播放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海贝播放器指示灯不亮 【不吹不黑】不止有“机甲风”,聊聊我眼中的海贝HiBy R4播放器

【不吹不黑】不止有“机甲风”,聊聊我眼中的海贝HiBy R4播放器

2024-07-11 15: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自从海贝在上海耳机展三连发发布有“赛博朋克机甲风灯光大厂附身花里胡哨就是酷炫”的“六边形”战士PROJECT ACE、“入门标杆”HiBy R4播放器、“酷炫十足”FD5桌面解码耳放一体机后,这段时间HiFi圈内的焦点热度似乎全部集中在这三款产品上,直到有某跨界产品出来才让这波热度稍微降一降。

能看到网上不仅有单独讨论这两个品牌的,还有放一起讨论的,此消彼长谁都不甘拜下风。在详细讨论这篇内容前,我并不会拿跨界产品来对比,一方面是这种内容网上已经有很多,二来是如果详细使用过这两款产品就会发现。

虽然它们都能听歌,但要表达传达的“意图”大相径庭,完全两个方向。

比如就拿海贝最有“赛博朋克”辨识度的R4播放器来讲,这款产品主要在思考:如何在千元播放器中既要做出差异化,又要突破传统,还要吸引“圈外人”;而另外一款跨界产品,主要在思考的相对来讲就更线性:如何在手机中加入HiFi。

在刚拿到这两款产品后,论新鲜程度一定是跨界产品要更能吸引我的注意力,但在长时间使用后,我发现HiBy R4播放器就属于那种“慢热”型选手,一开始就通过外观吸引到你,之后会通过一系列“骚操作”来俘获烧友的心。

可不是“徒有其表”!

坦白地讲,这次R4播放器从包装开始就走的是“轻盈化”路线,凸显机甲硬朗风格的外盒搭配爱马仕橙印有型号logo的内盒,相比于R8二代、RS6这样严肃路线风格的产品,就能看出定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入门产品就要简洁,因为有时候就容易被贴上敷衍标签,容易败坏入门产品印象,而R4播放器包装就很能勾起年轻玩家兴趣,还不显廉价。

配件一如既往地能物尽其用,唯独是否可以在未来调整下,去掉清水壳干脆不配保护壳,有需要的消费者直接加少部分钱换成皮革保护壳,这样既能节省成本还能提供多种选择、因为黑色的保护壳实在是不能显出R4的美:

背部上方大胆使用多边形色块拼接,下方则使用了类似金属铭牌设计,非常大胆地标识出来了产品型号和各个接口名称,这在播放器中非常少见,我个人推测是让第一次接触这类播放器的小白能轻易上手,和键盘快捷键辅助标识有异曲同工之处,这时候两颗螺丝就不觉得碍眼了,反而觉得能和背壳图案融合到一起。

正面这块屏幕仅有4.7英寸,但胜在足够清晰明亮,另外虽说只有720P屏幕,但折腾过手机的朋友都知道,换算下来的PPI足够高,因此就不会看到“大果粒”,另外结合成熟的665 Soc,整体使用下来完全没必要担心卡顿问题。

另外这次还在顶部单独加入了自定义拨杆,建议官方可以未来通过OTA加入更多功能,比如快速解锁屏幕功能,原因在于,现在的屏幕锁定似乎实用性并不强,并不建议大家使用这项功能,

这次海贝终于“开窍”把音频格式指示灯放在了正面,正好“镶嵌”到了右边突出部分中(都加指示灯了,未来可以再单独加个小屏显示播放信息),这比放在开关唤醒键上要更直观;左边则设计了一个挂绳孔,这设计挺方便,未来逛耳机展就能直接挂到衣服扣上,不用担心会在展会中拿错遗失。

其实到这里,凭借外观,就能俘获不少“游离”在数码玩家和准烧友中间的“泛HiFi”颜值党人群,以及一些追求高颜值数码产品的大众数码爱好者,这里我表达下自己的观点,海贝R4聪明之处在于,它在吸引“非HiFi”玩家注意力,这点非常重要,便携解码耳放确实要更方便,但其实面对的还是HiFi人群,也只有HiFi玩家才会关注到,R4整个操作逻辑和手机一样,同时外观还够潮,这对大众数码玩家就足够了。

但是如果暂时抛开数码玩家,单纯只站在HiFi玩家角度来看。

海贝R4的“纵向”深度就体现出来了。

4DAC可不是噱头

对于HiFi玩家而言,千元是个非常尴尬的价位段,要找前端,现在只能选中高非旗舰小尾巴,虽然性能指标不错,但和播放器相比光供电就差着量级,更不用讲还有电容等影响音色变化的元器件,这对于HiFi玩家来讲,折腾起来推自己手里的高价位耳机总还觉得差点意思。

但如果只讨论千元播放器,确实受限于成本,解码到后端放大电路中的电子元器件不可能上台式旗舰,毕竟像ESS9039Pro和AKM4499价格已经超百元,那么如何在有限成本下,提升音质上限?

海贝就是在决定声音核心的DAC这部分中,使用了4片ES9018C2M并联设计,我对这部分很感兴趣,也研究了一段时间,如果使用单DAC,成本可以进一步得到控制,没准最终售价可能就真能做到千元出头,但单DAC在处理复杂音频信号时,尤其是在高动态范围和高采样率的情况下,可能会遇到信噪比降低、失真增加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提升单DAC的性能,这时候成本又控制不住;而双DAC可以实现更好的声道分离度,减少串扰,使得立体声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双DAC设计有助于改善信号的纯净度和动态范围,理论上可以提升约3dB的信噪比,这样最终会让噪音更低,背景更黑,这也是主流播放器方案,而海贝直接选用4DAC(足够使用的ES9018C2M),一开始听到时候我以为会使用全部并联方式,这样会进一步减小失真,提升动态范围,让背景更为纯净,但联想到A类耳放带来的能耗以及机器整体稳定性,R4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使用两颗DAC来处理PCM规格的音频文件,两颗DAC来处理DSD规格文件,这样结合差异化的电路设计,最终发挥出整体效能。

4颗DAC,又是ESS家,如果后端放大电路不用心过于节省成本,会让这样的DAC电路“前功尽弃”,因此海贝在后端电路上选择搭配的元器件,要更讲究,OPA1612够成熟听感也好,另外还搭配和旗舰R8二代数量相同的钽电容,因此在风格上,我个人觉得更接近R8二代。

海贝HiBy R4播放器的“上限”

其实坦白地讲,我有点被R4播放器的价格“骗到”,一开始我以为充其量就是千元旗舰便携耳放声音,可后来我搭配了手中的达音科川和FiR Audio e12后,发现它“上限”居然要远超千元,在整体上更加接近2K—4K水准的播放器素质。

当然这还是在PCM这类常规格式下的表现。

这就要提到 R4播放器一个“暗线”,它虽然没有4 DAC足够“耀眼”,但贯穿了整个播放过程,就是我在前文讲的,这次海贝为R4播放PCM和DSD独立设计了两套线路,可以在播放常用的PCM格式文件和DSD文件时,“自适应”选择对应路线,听感方面也不同,两者具有“一耳朵”差距,简单来讲,DSD要更厚润偏向下盘一些,PCM格式则更追求均衡感。鉴于PCM仍然是主流,接下来听感也是以PCM为主。

R4播放器不容易简单归类为早期R6系列风格或R5II这样的后海贝风格,因为在长时间搭配下,这代播放器既有R6 Pro中性强调线条并稍显直白的风格,又在表现人声上,有一些RS的稍微厚润感,当然和R8/R8二代这样的准旗舰还是有比较大的风格差距,当然价位也差了10倍。但和R6系列就没有价格来得差距大,我为这句话负责。

在搭配达音科川这样的多单元圈静铁旗舰时,海贝R4就需要在中增益处才能获得并不虚的声压,如果开到高增益,这时候低频和高频都能撑开,但控制力就比中增益弱一些,能感觉低频量和瞬态有点收不住,中增益推得恰到好处,在开启60%音量时就能把低频的动态激发出来,多说一句,达音科川低频动态和瞬态比中频和高频难控制,播放器控制力不好,会糊成一锅粥。R4播放器下的川,低频动态表现得此起彼伏,该起的起,该落的落,瞬态稍显肉一些,这样的好处是不会有过分激烈引起的不耐听,当然这会稍微牺牲一些清晰度,另外在低频下潜和回弹速度上,仍然处在健康状态中,不偏不倚;中频因为本身达音科川只能准确地表达出歌手口型和声音风格,走的并不是韵味路线,但R4播放器在表现女声上是有一定韵味感,如果听流行人声,建议搭配厚润一些的纯圈塞子;R4下的川高频,中规中矩,泛音延伸都能表现出川应该有的水准,但再往上会觉得差点空气感,因此稍显刻板,缺少一定活跃感。声场方面横向不算大,但也并不觉得拥挤,反而是纵向层次感让我有些意外,纵深以及,近处和远处的动瞬态区别明显,能体现出来器乐衰减的立体变化,适合室内乐,不适合编制类曲目。

在搭配FiR Audio e12后,我个人感觉要更适合纯圈塞子,R4播放器下的FiR Audio e12第一耳朵会觉得稍微有些暗淡,但之后仔细听就会发现,在听铜管时候,那种有明显金属光泽感的音色润而不厚;亮而不刺激,它的高频属于那种一耳朵就能够听出来是动圈,不加掩饰的自然、宽松以及空气泛音感;而在听提琴为主的曲目时,比如由2CELLOS演奏的《Titles From Chariots Of Fire》,开始时中,高密度下的大提琴音色先是低沉委婉,之后就逐步开始随着后半段伴奏而加快了节奏,这首曲目其实动态变化并不算大,但这套可以准确、清晰还原出这样的动态,不会额外添加一些音染,总之对于器乐是有高还原性。

目前手头上有这两副非常考验前端控制力的旗舰塞子,从搭配来看,基本上是能撑起这俩不同类型的塞子,我个人对这样的表现有些出乎意料,搭配后的声音确实不像千元入门播放器出来的,而是中端主流素质表现。

其实有个观点我一直想放在开头来讲,最后想了想,还是作为结尾比较好。

如果“横向”放眼到整个数码圈来看,海贝R4凭借潮酷机甲外观是具有出圈潜力的,而事实也在证明,“高颜值”外观更能吸引泛数码玩家;而如果“纵向”放到HiFi圈,那几乎破了这个价位产品形成的套路化配置低的“局”,本身就是这个价位中的一颗重磅炸弹,已经“引爆”了千元小尾巴占据主流的HiFi市场。

既能“横向”于数码圈发展,又能“纵向”于下探HiFi市场,最终形成“面”,覆盖到整个数码群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