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航保:十年奋进路 阔步新征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海航协作平台 东海航保:十年奋进路 阔步新征程

东海航保:十年奋进路 阔步新征程

2024-01-04 04: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展开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简称东海航保)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十年画卷,每个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2012年12月,东海航保在上海正式揭牌。此后,东海航保人用汗水浇灌希望,以实干笃定前行,书写了浓墨重彩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这是意义非凡的十年——东海航保在交通运输部党组和部海事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勇于担当、忠诚履职,做强做优航标、测量、绘图、通信业务,在努力服务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海事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勇当先行,以“平安东海、航保先行”的理念为东海海区水上交通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航保力量。

“海巡166”轮正在执行测量任务。    

这是坚定笃行的十年——东海航保犁浪耕波,慎终如始,他们从浅蓝到深蓝,从万里东海到地球两极,服务范围大幅拓展;他们从学步到健步,从科技助力到数字赋能,服务能力升级跨越;他们从单一到多元,从传统服务到智能航保,服务理念持续优化。

这是硕果盈枝的十年——东海航保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航海保障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一幅图、一朵云、一张网”为框架、以“1+3四区四中心”为布局的智能航保服务新模式,基本形成多元协同、多方联动、资源共享的航保融合发展格局。

奋进的交响乐在东海航保十年发展历程中铿锵奏响。十年间,东海航保人直面大战大考,锐意攻坚克难,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脚步扎实稳健,成绩精彩非凡,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新境界。

深化改革

提供优质高效航保新服务

回望来路,既有勇立潮头的坚韧和勇毅,也有破浪前行的浩荡和豪迈。十年来,东海航保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航海保障服务体系,为船舶航行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航海保障服务。

建成视觉航标和差分北斗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航标等无线电航标组成的现代化综合导助航体系,航标服务体系日趋完善,遥测遥控实现自主可控。

截至目前,海区公用航标实现北斗遥测安装率100%。AIS已基本覆盖沿海30海里水域和内河高等级航道。差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RBN-DGNSS)/北斗双模差分台站成网成链覆盖东海沿海。

2013年,全国首座差分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基站在大戢山灯塔启动运行,海上导助航定位开启“分米时代”。

形成沿海港口航道水域条件多变情况下的测绘服务及时快速供给体系,海事测绘能力大幅提升。

十年来,东海航保累计完成海上测量15.96万换算平方公里。初步建成东部沿海水文观测网络体系,沿海海洋水文数据实时采集实现东海沿海全覆盖。建成26个北斗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和1个数据处理服务中心,实现海上厘米级高精度定位服务。

构成职能完整、覆盖广泛的水上安全通信服务系统,通信服务范围有效拓展,海上无线电气象传真等服务填补了国内空白。

截至目前,东海航保有效履行西北太平洋国际遇险通信值班职责,及时处置、上报船舶主机故障、医疗援助等海上重大安全信息,上海海岸电台年均播发海上安全信息5635份,播发准确率100%,无线电报和电话差错率为零。2020年,正式对外开放我国首个海上无线电气象传真播发业务,有效覆盖重点关注水域。同年,新建全球首座海上数字广播(NAVDAT)验证系统,为涉海用户提供高效数字通信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上海海岸电台播发我国首个海上无线电气象传真。  

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装备支撑体系,设备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

十年来,东海航保基础设施装备发展迅猛,新建船舶7艘;新建和改扩建航标基地3个;新增水上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和多波束系统、测深仪、声速仪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测绘设备50余项;一艘7500吨级大型综合测量船计划今年完成建设,将成为我国首艘具有深远海测量功能、规模最大、综合能力最强、设备设施最先进的新一代大型海道测量船,测量能力达世界领先水平。

此外,东海航保还建设了反应快速、协作顺畅、及时高效的航海保障应急处置系统,应急反应机制不断健全,应急反应能力实现新提升。

开展应急扫测,全力保障航道畅通。

勇担使命

融入国家战略彰显新作为

翻开东海航保的历史,“服务国家战略”是一个关键词。十年来,东海航保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把服务国家战略作为重要使命,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贡献重要力量。

极地航海保障工程正是东海航保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2016年4月,东海航保编撰的中文版《北极航行指南(西北航道)2015》正式出版发行,与2014年出版的《北极航行指南(东北航道)2014》形成姊妹篇,共同为计划航行北极航道的国际航行船舶提供了航海保障信息服务,这也让我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北极攻略”。

在此基础上,东海航保开展“永盛”轮首航北极、“雪龙”号首航北极西北航道等航海保障工作,并派员执行第31次和36次南极科考航海保障任务,在海道测量、极地导助航及航海图制作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新成果。

参与第31次、第36次南极科考,圆满完成极地航海保障任务。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是东海航保服务国家战略的又一重要抓手。为此,东海航保主动“走出去”,在地理空间上拓展,突破传统的航海保障局限于沿海港口、近海30海里内的服务范围,把航海保障的服务领域扩展到远洋海运和船舶水上活动中,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序列航行指南编制,持续提升国际重点水域航行资料保障能力;连续五年承办部海事局与国际航标协会环球学院联合举办的国际航标管理培训班,共为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4个国家和地区的75名高层次航标管理人员授课;建成由“中国—东盟合作基金”支持的澜沧江—湄公河海事监管项目,推进航海保障技术互利共享……十年来,东海航保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亮点纷呈,成果丰硕。

发展不停顿,探索不止步。随着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推出,东海航保坚持交通先行,服务民生,努力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江苏沿海大开发、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等国家和区域性重大任务中发挥作用,顺利完成长江口深水航道边坡提升通航效率工程、连云港港徐圩港区30万吨级航道工程、宁波舟山港主通道工程、金门供水工程海底管道建设等一批重大港口航道建设配套航海保障工程;圆满完成亚信峰会、G20杭州峰会、厦门金砖国家峰会、历届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水上航海保障任务。

此外,东海航保积极推动北斗导航系统在海事航保领域的应用,2015年设立全国海事系统唯一一家北斗海事民用分理服务中心,现已累计发放使用北斗卡2万余张。

创新引领

打造智能航保新模式

智能时代的来临,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冲击,为航海保障事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东海航保牢牢把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海事现代化发展新格局、建设一流航海保障等“三大机遇”,推动建设智能航保服务新模式。

探索实景导航服务,不断丰富智能航保产品。    

“通过强化航保要素与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智能航保应用不断取得突破。”东海航保通信信息处副处长俞毅表示。

2018年7月,东海航保正式发布“海e行智慧版”App,实现了国内智能航海产品零的突破。

“‘海e行智慧版’是一款面向江海联运的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型海洋大数据应用,能够为江海船提供综合查询和智能导航功能。”俞毅介绍,“通过该App,不仅可以获取包含通航信息、海区气象、港口潮汐在内的数十项服务信息,还可以实现全程语音提醒、航线自由绘制、航线智能推荐等功能。”

今年10月1日,“海e行”4.0版本重磅推出,更美观的使用界面、更流畅的使用体验、更便捷的操作方式、更可靠的数据支撑,为用户带来更高效的航海保障。目前,“海e行”产品服务中国沿海个人用户超过125万人。

除此之外,东海航保在智能航保应用上还推出了海图桌系统、民用海图数据等服务产品,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其中,海图桌系统能够提供航保、气象信息一体化查询,在海事监管部门和部分航运企业中广泛运用;海事监管电子围栏系统已在东海海区多个特殊水域实现智能助航与警示;民用海图数据产品正式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为用户提供中国沿海及附近海域的港口基础设施、潮汐潮流、航道、助航设施、海上服务设施等各类航行服务信息……

智能航保应用的风生水起,离不开东海航保对智能航保的布局与建设。顺应智能交通、智能航运的发展趋势,东海航保研究制定《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智能航保顶层设计》,围绕科技创新、要素感知、通信保障、服务能力、转型升级等五大方向,积极推动多功能航标、海上安全信息双向通信、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E航海”示范区建设等十项任务,为“陆海空天”一体化建设提供助力支撑。同时,规划建设一个数据中心、两大示范区、三个基础支撑平台、N个场景服务。浙江、江苏、福建智能航保数据服务中心挂牌运行,初步形成“四区四中心”的建设布局。

依托智能航保布局和应用,智能航保建设卓有成效。目前,以符合国际通用岸基系统架构(CSSA)标准建设的洋山港、长江口E航海示范工程先后建成投入使用;“近海船舶航行受限水域智能助航关键技术与应用”“复杂岛礁水域无人自主测量关键技术及装备”等31个科技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取得国家专利33项,获奖科技论文27篇,撰写各类专著30余本。

“经过努力,我们在智能航保布局、建设和应用上都取得了成效,目前已初步形成以‘一幅图、一朵云、一张网’为框架,以‘1+3’的‘四区四中心’为布局的智能航保服务新模式。”俞毅说道。

下一步,东海航保将在感知体系建设上加大力度,建设面向智能航运的信息服务系统来推动航保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和感知化升级,通过增强航海保障数字化服务能力,拓展涉海用户生态圈来推动航保技术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构建东海智能航保服务系统来推进航保服务的融合化发展。

开放共享

共绘融合发展新蓝图

“融合发展是助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的重大举措,是推进航海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为航海保障事业自身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东海航保主任许骐一句话道出了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唯有牢固树立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多元协同、多方联动、资源共享的航保融合发展格局,才能更好展现航保作为。

“海丝明珠”泉州赤鼎屿灯塔建成发光并投入使用。

2020年6月,按照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的项目要求和统一部署,由东海航保组织、上海海图中心具体研发的“中国海陆融合一张图”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作为我国海事系统权威、统一、高效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网站,其服务覆盖整个中国的陆地和领海区域,具有精度高、更新快、覆盖范围广等优势,能够为海事管理、航海保障和其他行业的应用系统提供权威、可靠、标准、可持续更新的优质地图服务。目前,“海陆融合一张图”已经为部海事局“导助航综合应用系统”和山东海事局“遥感溢油监测处理系统”等多个海事监管机构平台提供数据服务。

海事航保一体化始终是融合发展的主线,而“海陆融合一张图”则是主线生动实践的缩影。在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关于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意见》的基础上,东海航保与海区直属海事局相继建立工作协调、定期会商、政务运行协作联动机制,初步建成了涵盖中心本级、基层单位、一线站点三级的上下贯通、层层递进的融合发展体系,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一体化融合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与此同时,东海航保积极与地方政府和涉海单位联动,完善区域一体化协调机制。2021年4月,福州市人民政府与东海航保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整合相关资源,共同成立海事智能航保服务和“数字福州”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示范应用基地,打造智能航保成果展示区。此次签约标志着“智能航保”首次牵手“海上福州”,开启了双方战略合作的新篇章。

“通过合作,我们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福州市‘数字应用第一城’等战略的有效落实,也能进一步发挥智能航保产品价值,加快智能航保建设,助力地方经济与航海保障融合发展。”许骐说道。

据悉,目前东海航保已与福州市政府,江苏、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海军东海舰队等多地政府和40余家涉海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建立了向长三角“三省一市”省级政府年度报告工作机制,区域与航保融合发展成效明显。

除与地方政府、海事监管部门等多重主体联动建立航海保障工作信息沟通与协调机制外,东海航保还坚持国际化发展方向,积极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

拓展与英国、挪威海道测量局合作深度,就电子海图发行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多次派代表参加国际海事组织、国际航标组织、国际海道测量组织等国际性会议,提交提案近60篇;有效参与国际组织多边合作事务,主动参与国际海事规则、航保技术标准的制修订3项……

“通过主动融入国际舞台,我们已基本形成航海保障国际研究和合作常态化运行机制,航海保障的中国声音越来越响亮。”许骐说。

十年荣光

01

海区航标管理维护数量创历史新高,遥测遥控实现自主可控,基本建成现代化的综合导助航服务体系

●东海海区共管理各类航标7387座(占全国47%)。

●海区公用航标实现北斗遥测安装率100%,实现遥测遥控系统自主可控。

●沿海水域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和差分北斗定位系统(DBDS)信号实现多重覆盖。

●建立国产AIS数据中心,建成投入使用AIS岸台96座,内河AIS岸台153座,海区、辖区AIS管理中心8个,现已基本覆盖沿海30海里水域和内河高等级航道。

●实现“AIS+”精准化和定制化服务,航海保障服务社会民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

02

海事测绘从东海沿海逐步走向深远海,民用海图实现我国沿海“全覆盖”,实现面向全球用户发行电子海图

●完成测量合计18万换算平方公里,海事测绘能力提升38%。

●东海沿海共68个长期水文站,初步建成东海沿海水文监测骨干站网。

●分步骤进行东海港口的潮汐表编制,实现了东海海区潮汐预报全覆盖。

●累计出版纸海图240万张,电子海图1490万年幅次,发行改正通告127万册,实现我国沿海民用海图“全覆盖”。

●逐步面向全球用户发行中国沿海电子海图超过36万年幅次。

03

海区水上安全通信业务实现统一集中值守,水上通信数字化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连云港通信中心等5个外埠通信中心纳入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统一管理,通信服务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实现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主要地面通信系统数字选择性呼叫(DSC)系统的统一值守以及航行电传(NAVTEX)系统的统一播发。

●海区通信业务完成了由单一海岸电台服务模式到海区集中管控模式。

●开通我国首个海上无线电气象传真播发服务,研制全球首个符合ITU-R M.2010-1国际技术建议书的10千赫兹数字中频NAVDAT发射机,搭建国际首个全链条NAVDAT通信平台。

04

全面融入水上应急搜救新格局,建成全天候、现代化、系统性的航海保障应急反应体系

●建立健全水上应急联动机制,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及下属单位全员纳入地方水上搜救成员单位。

●启动应急设标840余次;承担应急测绘任务100余项,扫测面积累计1.4万换算平方公里;处理重大通信120余件,处理西北太平洋国际第十一搜救协调区DSC遇险信息2.2万余次。

●积极参与南海联合巡航、马航MH370失联飞机搜寻、“桑吉”轮沉船搜寻等重大应急事件。

05

加快构建“1+2+3+N”为格局的新型智能航保服务体系,智能航保深度拓展,为“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先试先行

●完成《基于“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框架下的智能航保全要素支持计划》和《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智能航保顶层设计》编制。

●组建福建、浙江、江苏等区域性智能航保数据服务中心,在上海建立“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大数据中心”。

●完成洋山港、长江口E航海示范工程建设,实现了E航海架构下船岸协调导助航服务。

●完成了北斗导航民用分理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北斗导航在海事航保领域的应用。

●完成“航保云及网络安全等级保护”项目建设,建成高标准、高质量的“航保云”基础设施。

●依托航保云二期建设,逐步实现东海航保数据统一管理,拓展航保数据应用开发,提供更广范围数据服务。

06

深入推进一体化融合发展,基本形成多元协同、多方联动、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优化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工作流程,通过规划、项目、品牌带动,有效推进AIS数据服务、CCTV数据共享和双方部分基地码头的共用共享。

●深化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在应急反应、海上搜救、溢油清污等方面的实质性联动,广泛开展党建联学联建,打造“融合发展区块链”。

●与福州市政府,江苏、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等多地政府和40余个涉海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面向长三角“三省一市”省级政府年度报告工作机制。

07

突破传统航海保障服务范围,打造一批“一带一路”建设典范项目,服务“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取得系列标志性进展

●组织开展“中国商船航行密集水域研究”,编写“海上丝绸之路航海保障”系列丛书。

●在中国景洪市至老挝琅勃拉邦的澜沧江—湄公河通航航段沿线,建成8座AIS基站和8座VHF基站,开发面向中老缅泰四国的海事安全监管与应急救助系统。

●成功举办五期国际航标管理培训班,为来自“一带一路”25个国家和地区的75名航标管理人员开展培训。

●编撰出版“北极航行指南”姊妹篇,为计划航行北极航道的中国籍船舶提供准确全面的航行参考。

●为“雪龙”号首航北极西北航道提供定制航海保障服务;为“永盛”轮首航南极提供航海保障技术支持,成功完成第31次、第36次南极科考“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航海保障任务。

08

有力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争当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为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自动化码头建设、长江口深水航道边坡提升通航效率工程、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工程等提供优质航海保障服务。

●服务港珠澳大桥运营,出版《港珠澳大桥及附近》《中国沿海潮汐表(珠江口)/2019》等航海图书资料。

●推动北斗终端规模化应用,打造全覆盖、可替代、保安全的行业北斗基础服务网。

●北斗导航民用分理服务管理中心落户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分理中心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北斗导航系统水上应用数据库初具规模。

●全面推进北斗导航在海事航保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东海海区率先实现航标北斗遥测全覆盖、全替代。

东海海区实现北斗遥测公用干线航标全覆盖。    

●建成东海海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服务范围约4.5万平方公里,可实时或事后提供厘米级高精度定位服务及定制工程类服务。

09

现代化基础设施装备体系建设驶入快车道,航海保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格局不断健全

●全面强化“三基”建设,编制实施“十三五”“十四五”发展建设规划及业务专项规划,为航保事业科学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指导。

●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创新,逐步形成覆盖全面、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

●海事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有力有序推进。十年来,队伍结构和人力资源配置逐步优化。

●现代化基础设施装备体系建设驶入快车道。基层站点一线布局更趋完善,建成世界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优良的崇明船岸通信发信台;新增全国水上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和多波束系统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设备50余项;新建设6艘船舶陆续列编服役;我国首艘具备深远海测量能力的专业海道测量船“海巡08”轮下水。

10

深度参与和积极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国际合作更加深入,国际性航保形象加速形成

●向国际组织提交近60份国际提案,深度参与全球海事治理,着力提升海事航保的国际影响力和制度性话语权。

●向国际组织提交了15份技术标准成果,主导和推动了国际海事组织、国际电信联盟NAVDAT国际技术标准体系的制修订,实现了由“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承担国际航标协会、国际水文组织等国际组织技术培训任务,200余名各国代表参加国际航标管理培训、东亚海道测量人员培训等,提供专业的海事交流、高质量的培训服务和友好的文化展示,推动中国经验国际化。

11

加快航海保障新兴领域标准研制和供给,制修订一系列国家和行业标准,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牵头或合作制修定国家强制性标准3项、国家推荐性标准2项、交通行业推荐标准9项、航海学会团体标准1项。

作者|记者 蒋利 通讯员 谢宗旸 庞皓严 赵洪亮

编辑丨殷子炫 廖芊

审核丨金校宇

监制丨陈林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