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地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海滩地貌图片 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

2024-07-15 11: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简介

在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洋动力作用下,在海岸带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可分为两大类,即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由海蚀作用在海岸带形成的各种地貌称为海蚀地貌(图1)。在陡峭的岩岸地段,高潮面与陆地接触的地方,受岸边激浪的冲击、掏蚀作用形成的基岩凹槽,称为海蚀穴。其深度较大者称为海蚀洞。海蚀穴和海蚀洞常沿岩石节理及岩性较软弱的部位发育。有的海蚀洞可深达数十米,在印尼的巽他群岛发现有200米深的海蚀洞。同一时期发育的海蚀穴基本在同一高度的海岸带上分布。当海水灌进海蚀洞,使其洞中空气压缩,强大的压力甚至可能击穿洞顶,成为通天洞,叫做海蚀窗。在岩岸坡脚下海蚀穴相连成为连续的凹槽,造成其上岩石悬空,凹槽越深悬空面越大,在海浪和重力作用下使悬空岩石发生崩塌和坠落,形成直立的岩壁,称为海蚀崖。由于波浪不停地侵蚀,海蚀崖不断后退,在崖前形成一个不断展宽、微向海倾斜的平台,叫海蚀平台,也称浪蚀台和磨蚀台。在海岸岬角处,可能两侧同时受到海浪侵蚀,并在两边各形成海蚀洞,海蚀洞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使两洞串通,成为桥形,叫海蚀拱桥。海蚀崖在后退过程中,可能在海蚀平台上留下坚硬的蚀余岩体,呈直立柱状,称为海蚀柱。海蚀拱桥的顶部崩塌后也可能形成海蚀柱。这些海蚀地貌形成以后,由于陆地或海面发生相对的升降运动,则这些地貌形态可能被抬高到远离现在海平面以上的位置,使海蚀平台成为海蚀阶地面,海蚀崖成为阶地陡坎;这些地貌形态也可能被下降到海平面以下成为海底阶地等。

图1 海蚀地貌形态

N. 海蚀穴;R. 海蚀崖;P. 海蚀台;A. 海蚀拱桥;S. 海蚀柱

图2 海岸堆积地貌图示

1,海滩2,角滩3,沙嘴4,翼状沙嘴5,箭状沙嘴6,环状沙坝7,拦湾坝(7a湾口坝、7b湾中坝、7c湾内坝) 8,连岛坝 9,离岸堤10,泻湖11,三角洲12,泥滩

进入海岸带的松散物质,在波浪、海流和潮汐的推动下进行运动,并在一定条件下堆积起来,形成各种海积地貌(图2)。海岸带的泥沙、砾石在岸边堆积成为向海缓倾的滩地,称为海滩。根据其物质组成可分为砾石滩、沙滩和泥滩。根据海滩的形态又可分为堤式海滩和斜坡式海滩。海滩大规模的发育扩展,相邻海滩连接成片,成为广阔而平坦的海积平原。有些滨海平原可能蕴藏丰富的滨岸砂矿或石油、天然气等。叠置在海滩上,与海岸大体平行的长堤状堆积体,称为滨岸堤。朝海一面和缓,朝陆一面堤坡较陡,常有几条沿岸平行分布。按其物质组成分为砂堤、砾堤和贝壳堤。堤顶高度相当于形成时的最大风浪高度,研究滨岸堤的高度变化可以反映海平面的升降变化。由波浪激浪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在岸边海中的长条形坝状堆积体,称为沙坝。沙坝顶部一般露出海面,由沙和砾石组成,常含有较多的贝壳碎片。沙坝一般可高出海面几米,宽达几百米,长达几公里或更长。由于沙坝在海岸不同的位置上堆积,其形态不同,名称各异,如图2所示。由波浪和激浪流堆积在离岸一定距离,并出露海面的沙坝,称为离岸坝(又称岸外坝);在岬角和河口处,受沿岸流的作用形成的沙坝,一端与陆地相连,另一端向海伸展,称为沙嘴;沙嘴不断向前伸展,形成拦湾坝;拦湾沙坝把海洋部分隔开,成为与海分离的浅湖,叫泻湖。有的泻湖仍有水道与海相通,有的泻湖与海完全隔离,湖水可能变为淡水。沿岸海流形成的沙坝将岸外岛屿与陆地连接起来,称为连岛坝。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形成三角洲。在平静海湾中,海水流动缓慢,使大量细粒物质,如粘土、生物碎屑等沉积形成泥滩。

拓展资料

海洋地貌  海岸地貌学  海底地貌  陆地地貌  正地貌  负地貌  区域地貌  冲击地貌  动力地貌  地质地貌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