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海康威视的基本面及投资的核心逻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海海康威视 复盘海康威视的基本面及投资的核心逻辑

复盘海康威视的基本面及投资的核心逻辑

2023-04-02 23: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海康威视是很多读者持有过的一家公司,也是我个人的第一支翻倍股,第一次分析海康威视是2020.6.20《海康威视:7年蝉联第一,增速可期》,这几天海康出了业绩快报,全年净利润为134亿元,同比增长7.96%。在疫情当前,漂亮国制裁的情况下,这个成绩已经算是不错。

那么接下来是否还有海康的持股逻辑?这家公司的增长预期在何处?

在过去半年的大幅上涨之前,海康威视在25-40之间盘整了2年多,核心原因是海康威视传统所在的公共安防产业,告别了高速成长期,叠加漂亮国的制裁带来的不确定性导致股价宽幅震荡。

那么近一段时间的上涨和调整后,一个关键问题浮现了出来:海康威视的投资逻辑是否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如果我们投资的还是那个传统安防企业,那么60-70的价格是明显高估的。反弹之后就是卖点。如果要继续持有甚至在调整后加仓,显然需要不一样的投资逻辑。

海康威视是我跟踪时间最长的企业之一,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我个人的背景,我不会去关注这家企业。因为海康的业务是非常散户不友好的,其面向的核心大客户是非常不透明的,客户提供的解决方案可能是仅次于电信网络的复杂系统,加上海康本身低调务实的企业文化,导致个人投资者很难完全理解这家企业。

因此我分享一下自己对海康的理解,给大家参考和讨论。先上结论,海康已经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已经基本是明牌,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1. 海康的未来增长空间在哪里

其实海康自己在很多次的投资者沟通和自己的年报中,已经在反复强调自己已经不是一家安防企业,甚至在年报的第一部分花了几十页篇幅,像写论文一样的来讲解自己的解决方案。但是说实话讲的太工程师化了,严重的投资者不友好……

那么海康不是安防企业,到底是什么呢?我的理解是,海康已经成为企业人工智能领域的长期头部公司。AI这个话题我们已经讨论了四五年,但从去年开始AI这个课题好像已经冷了下来,标榜自己是AI公司的企业基本都在亏钱,AI的商业模式落地好像出了问题。

但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AI技术已经开始普及化,并将无处不在。而把这个工作做到实处的是一家没那么酷炫,挂着安防牌子的老牌公司。

其实AI的核心很简单,就是基于统计分析的算法来模拟人的感官行动和思考(这个还还在初级阶段)。这几个方向都是大生意,感官的模拟已经替代了巡警保安,未来将会替代质检售货员,甚至低端的医生和白领,而行动的模拟已经在替代保洁,未来将会替代司机,快递员,甚至产业工人。

海康在感官AI这个领域,特别是机器视觉,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一哥。

当前的AI算法模拟人的感官,特别是眼睛已经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甚至在很多方面,基于加强的传感器,已经远远强于人。技术的成熟得益于过去几年里,大规模公共安防的投资,也使得中国在这个产业上真正实现了技术领先。可以说这是中国在技术领域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军/警转民的成功案例。

当这一技术成功的转向企业私域应用,就打开了海康增长依赖政府安防投资的天花板。因为千万企业对机器视觉的需求将是汪洋大海,这还没有认真统计即将上市的萤石云面对的数以亿计的个人市场。

实际上从2018年开始,海康在EBG和SMBG的增长率就一直在20%以上,只不过是过去PBG规模太大,使这个增长不够显眼。但是从今年开始,EBG规模会全面超越PBG,明年SMBG预计也会超越PBG。我相信3年之后,其他业务中,萤石云+,工业机器人的规模也很有可能超越PBG。而这几块的业务增长在未来3年都会在20%以上。这就奠定了海康重回快速增长周期的基础。

2.海康的护城河

说实话,海康所在行业的商业模式并不好,大企业回款周期长,小企业需求碎片化,各个行业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化,是一个需求海量但是产品不标准化的赛道。但海康的优秀之处恰恰在于,在一般的商业模式中构建了优秀的盈利能力。海康的净资产收益率长期维持在30%以上,产品的销售毛利率长期在40%以上,在这样一个商业模式下,达成这样的盈利能力,是非常困难的,而这个很困难的事情一旦成功,就成了非常深的护城河。

建构海康护城河的主要是三个核心要素:

第一,历史上的规模效应和有效定制构建的成本优势

历史上由于公共安防领域的巨大项目体量,海康作为市场份额绝对领先的厂商,在供应链和研发摊薄上产生了明显成本优势。这个非常容易理解,这也是海康的销售毛利率一直远远领先第二名大华的关键原因。

而现在公共安防领域的增长停滞,又反过来使后进厂商无法快速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这就使新入者在成本上又非常难以赶超海康。

另一个方面,公共安防领域由于需要覆盖的场景非常复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软硬件定制化适配工作。通常我们认为定制化是最差的商业模式,但在安防场景下,场景虽然碎片化,但却是可复制的。而可复制的定制反而会逐渐收敛成为平台能力。这就是“有效定制”。

当这种有效定制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成为新进入者难以逾越的鸿沟,而当这种有效定制进一步延深到企业私域场景,这个鸿沟会越来越大,当然对于海康来说,如何去识别有效定制并把相关能力进行平台化,避免重复开发,也是海康的核心挑战。这也是海康下一步技术竞争力构建的核心。

第二,AI时代的数据和场景化优势

很多人认为,AI在技术上有很高的门槛,其实在感官模拟领域,AI本身的技术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大家使用的深度学习算法,管理框架,芯片,都大同小异。真正能够拉开厂家间差距的,是如何把算法进行场景化工程化产品化。

而这个赛道反而是强者越强,不存在弯道超车的逻辑。因为这个模式的核心是面向不同场景的海量数据获取和场景调优。谁能够适配更多的场景,获取更多的数据,谁就更有优势。这恰恰是海康历史上最大的遗产!这也是我始终认为即使阿里和华为这样的巨无霸,也很难颠覆现有厂商的关键原因。这是一个项目实践为核心的赛道,当海康完成了大中小企业的各类场景覆盖,其他厂家要再来一次需要付出的成本是天量的。

第三,海康渗透到每一个县城的渠道

相比前两点,我认为渠道优势是其他竞争对手最难以攻破的护城河。因为产品上的差距可以通过忍受一次性的成本付出来达成,只是投入产出的问题,但销售模式是一家企业商业模式的自然延深,不是可以花钱买来的。

某18线小县城主干道上的海康经销商

海康的组织在公共安防时代就已经延深到了县城级别,有一个真实的笑话:某巨头的销售人员去拜见某县的公安局长,讨论安防项目。局长说我也不懂技术,你跟我们的专家谈吧,这几年的规划都是他定的。然后就来了个毛头小伙子,换了一下名片,名片上赫然写着,海康威视某某县办事处经理。

这有点OV在手机行业深耕下沉渠道的意思,但是在to B这个赛道上,不可能有小米的线上模式或者苹果的大店模式,就是靠不断的贴近客户和服务客户。

而当市场进一步下沉到企业侧,海康的下沉组织就成了天然的优势。在每个小县城都有几家海康的经销商,这些经销商大部分都是传统的PC,打印机的经销商。有客户,有技术,但是传统PC,打印机市场确实已经难以为生,摄像头生意一下子把他们都救活了。

这些构建在上千个小县城里生态系统,就是海康在企业侧快速增长的核心。这个生态是随着海康的生意的迭代有机生长出来的,其他厂家不可能在没有业务的情况下,凭空去构建这样一个蛛网般密布的销售网络。即使花钱去构建,也养不活。这是海康已有的生意模式决定的也,构建了其他厂商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3.海康的供应安全

这一点就不详细解读了,自从海康进入了漂亮国的各种名单,先是供应链封锁又是去年的外资撤离,应该说到现在为止基本尘埃落定,利空出尽。海康的端侧芯片对于制程要求不高,供应风险不大,主要是中心侧的服务器芯片这个问题,需要持续跟踪,目前看并没有出现问题。

4.海康的估值和投资逻辑

海康应该说是一个非常稀缺的科技行业投资标的,增长潜力大,盈利能力良好稳定,差异化竞争力明显。至于估值,见仁见智,成长性良好且稀缺的赛道头部企业,我愿意给25~30倍的PE。

作者:土斯土耶夫斯基

链接:https://xueqiu.com/7272029197/173096963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