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专题】黔江最具特色的民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海洋号子民俗作文 【非遗专题】黔江最具特色的民歌

【非遗专题】黔江最具特色的民歌

2024-07-11 05: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她的诞生地重庆市黔江区鹅池镇南溪村

渊源要追溯到唐朝

它的雏形是土家族农民

在劳动中解乏鼓劲的劳动号子和山歌号子

涉及土家族历史、地理、民间传说

传达出许多古老的历史文化信息

它是土家族音乐文化的遗存

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又能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艺术特点

南溪号子的主要特点为

一人领唱,两人扮尖声,数人帮腔

从而形成高、中、低音互相应和

在天野之间荡气回肠的天籁之声

2006年

南溪号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溪村有着“十对男女九对歌,十首山歌九情歌”的说法

南溪号子的歌词多属即兴创作

无伴奏乐器,多以情歌为主

靠口头传唱得以世代相传

没有文字记录,爱唱山歌的人

看到什么或想到什么就唱什么

往往是一首山歌开始由一个人唱

大家喜欢自然就会在人群中传唱

发展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农村集体化、公社化时期坡上干活的人唱起号子两岸应和,声调宏壮那时是南溪号子的鼎盛时期

我自深谷溪流来

“鹭鸶死在田坎上,白鹤拢来哭一场,虽说不是同林鸟,大家都是‘打鱼郎’……”

说起吼号子,老人颇有些兴奋,“那是祖辈上传下来的东西,个把人不能吼,要人多才得行。一人领,多人和,干起活路来才解乏鼓劲。”

不攀高雅天成趣

58岁的杨正泽,在演唱队伍里算年轻的,说起号子的曲调如数家珍:喇叭号

南溪号子、大板腔、九道拐、南河号、三台声、打闹台……从内容上看,除了从劳动、生活中积聚了土家人的情感智慧和幽默乐观天性,还涉及不少历史、地理和土家民俗文化,民间传说的内容。

“南溪山高两面坡,男女老少爱唱歌,沿河两岸号子起,‘炸’断悠悠南溪河……”61岁的胡兴泽和64岁的阮中英老人说起号子中的情歌,更是兴致盎然:

“太阳出来晒白岩,情妹出来‘晒呵咳’(呵欠);

情妹‘呵咳’我不爱,我爱阿妹好人才……”

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给记者数说起动人的歌词。如《六月薅草》的对唱:

(男):六月太阳像把火,你把凉帽借给我。

南溪号子

(女):你要凉帽你拿去,六月太阳不晒我。

(男):薅草锄头把把长,麦根草帽遮太阳。

(女):只要你心合我意,我来薅草你歇凉……

正是这些动人的歌调,陪伴着这些土家老人的记忆,呵护着他们的沧桑人生。

风流哪堪“风流”破

杨再方老人说,他10来岁上坡干活时,就开始吼号子了。号子不要人教,只要融入劳动人群,就会情不自禁,口口相传,宣而泄之。

冯广香现在经常扮“领腔”,她说小时候就爱唱,特别喜欢号子,但爷爷奶奶不准她学,按土家人的规矩,女人未出嫁前不许去吼号子。于是她悄悄跟着大人哼,几十年下来,也积累了一肚子号子。她说她的感情离不开号子,她的文化也是号子教的,例如号子中的民俗地理常识:

问一声,踩倒锄头向根生,钢铁出于哪州县?铁匠生于哪州人?

唱一声,我来帮你说原由,钢铁出于青州县,铁匠出于柳州人。

又如:

酉阳(古时酉阳南溪辖)有个十字街,

南溪有个歇马台,

只说酉阳修得好,

没得南溪情妹乖。

但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起,特别是“文革时期”,南溪号子便陡遭厄运。李元碧老太回忆说,那时候号子被说成是黄色“风流歌”,学校冲出来的红卫兵到处破四旧,公社、大队都层层严令不准再唱号子。杨再方、胡安禄老人说,他们都亲眼看见唱号子的人被揪到公社去挨斗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

何时溪流载歌来

几位老人说起近年南溪号子的命运,不禁忧喜参半。

他们说,这些年鹅溪镇和南溪村的变化太大了。村寨早已通电通话,电视和移动电话也覆盖全村。但随着土地下放到户,集体劳动形式基本结束,特别近年青壮年大量赴外打工,号子实质上已无发展,逐趋衰落。不过进入本世纪后,号子的特殊魅力仍被政府关注,区、镇的文化专干专门来收集、组织演唱过号子。南溪号子也多次参加区县的文艺汇演,老人中也有几位获得过歌王、歌师傅的称号。

保护措施

对南溪号子曲目在整理、收集的基础上结集出版中小学民歌教材,扩大南溪号子的影响;

在鹅池镇、南溪村的中小学成立南溪民歌演唱队,由民间号子手和文化专干传授号子唱法,培养青少年对号子的兴趣;

黔江区政府定期举办民歌比赛,促进南溪号子的传承和发展。

南溪号子走进学校

渝东南土家族、苗族聚居的村寨

特殊的地理和社会环境

培育了土家人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也造就了其浓郁的民族文化

这里是民歌的海洋~

声 明

内容来源:黔江芭拉胡旅游(版权归属于原作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