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话剧《海棠依旧》重温故宫文物南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海棠依旧经典语录 用话剧《海棠依旧》重温故宫文物南迁

用话剧《海棠依旧》重温故宫文物南迁

2024-07-14 04: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展演剧目《海棠依旧》以“故宫人讲故宫事”,获得了外界关注。这出故宫博物院青年人自己编演的话剧,讲述了战乱中的故宫人,保护一万余箱古物,走过大半个中国,留给自己和亲人的是漫长的等待和无尽的思念,却用青春、热血、智慧甚至生命,保存、延续了民族文化的根脉。

 

 “故宫人”演绎“故宫故事”  “故宫人”演绎“故宫故事”

  故事以1933年至1948年间故宫博物院文物的南迁、西迁、迁台历程为主线,选择一个家庭视角作为切入点,讲述了故宫南迁时普通职员顾紫宸为保护故宫国宝而离开北平以及正怀有身孕的妻子,踏上旅途漂泊的故事。作为故宫最为常见的植物,海棠在整部剧里承载了主人公的所有情感。为了这部话剧能够登上专业舞台,17名故宫人下足了功夫。也许在戏剧领域,这群来自故宫保卫处、修缮技艺部等部门的年轻人是外行,但是,他们却因为自己的独特身份,通过这部话剧完成了一次与故人的深情对话。

  对此比编剧王戈补充道:“也许我们在戏剧方面不太专业,但是我们在讲述故宫故事方面,是极其专业的。如果你对演出满意,请给我们的导演、演员和制作团队鼓掌。如果你被故事打动,请和我一起,向故宫博物院的前辈们献上你的敬意。”

  剧作有情怀也有诚意

  全剧中,三场戏落点于1933年的北平、1944年的峨眉、1948年的南京,以主要角色顾紫宸押运文物为情节,以故宫人数十年守护文物的生命历程为线索,贯穿家族起落。从剧作上看,编剧将“小家”嵌于“大家”之中,个人的家庭观念和家国情怀如两条最终交汇的河流,汇集在“守望、守卫”的母题下,整个作品有温情的家庭寻常,也有令人感佩的丈夫胸襟,以三个时间点引出三段故事,抒写迁址特殊时期的故宫人为了一个信仰、一句承诺、一杯乡愁所经历的三次选择、三种离别、三封家书。剧组有情怀,也有对戏剧、对舞台的理解与诚意。

  情怀不仅在主创的初衷、剧情中,也渗透在这部剧作的方方面面。《海棠依旧》的海报便将怀旧、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对此,导演毛尔男解释道:“我想利用褪色的手法做一款海报,一边是现代,一边是古代,跟设计师谈完以后,最终确定了上下对称的效果。上面是北京故宫博物院,下面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就映衬了我们戏里的台词:‘戏是情的影子,你是我的影子。’”

  在导演毛尔南看来,《海棠依旧》是当下的故宫对历史的一次回眸,也是新一代故宫人与老一辈故宫人的深度对话。他在《导演的话》中写道:“他们在戏剧专业里略显稚嫩,甚至还有些朴拙,但是,这却是一封用真情写就的家书。”

  和平年代的致敬与传承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解读话剧之所以定名为《海棠依旧》,是以故宫最美丽的生命意象――海棠花,渲染战争背景下悲欢离合的人情,并以经过漫长寒冬等待在春天绽放的海棠,象征对于团圆的期待和希望,以及一代又一代故宫人对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使命的坚守。他曾如此评价《海棠依旧》:“故宫的青年人创作这个作品,用他们朴素、真诚、热烈的情感,演绎着前辈的悲欢人生,致敬着前辈的崇高精神,讲述着真实动人的故宫故事。作品感动了所有人,也让人们看到了他们的成长、坚定和自信,以及故宫人精神在他们身上的传承。几代故宫人在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精神财富,永不过时,历久弥新。”

  《海棠依旧》带着故宫人的基因,带着中国人的基因。希望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也会记住这一段历史,如果不是那样一群人忘我的守护着文物南迁,现在的中国也将不是今天的模样。他们倔强地告诉后人:我们颠沛,但不流离。

  海棠是故宫的影子今天是昨天的影子。

  11月10日-12日,看“故宫往事“;愿,海棠依旧……

 

  演出信息

  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节)目

  故宫博物院话剧《海棠依旧》

  Treasure the Treasures by the Palace Museum

  时间:2018.11.10-12

  地点:上汽・上海文化广场

  票牛网作为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宣发合作伙伴,现已于站内火爆开票,还有更多演出详情,剧目亮点,优惠购票活动等独家内容,欢迎上票牛网一站式体验互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