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权论》:100年前马汉的一堂战略分析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海权论马汉说世界政治的开端 《海权论》:100年前马汉的一堂战略分析课

《海权论》:100年前马汉的一堂战略分析课

2023-04-19 17: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陆权”和“海权”在国内的这一波讨论应该也不算久,在“一带一路”概念缘起那时候,后来到这一概念的实施达到顶点。关于“陆权”影响力最大的是《历史的地理枢纽》,这本书主要是英国近代地理学鼻祖哈麦金德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的的两篇论文:《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与《历史的地理枢纽》合编而成,比较晦涩,暂且不表。而关于“海权”的影响比较大的是美国人马汉的《海权论》,其阐述了海权的重要性,必要条件,以及如何通过海权振兴国家。

相对来说,马汉的书比较通俗易懂,不过里边也夹杂了很大篇幅的上一两个世纪中带动世界力量格局变化的海权争夺战的描述,这背后又有欧美历史的纠葛,如果不了解其背景,读起来好似也是枯燥无味。当然我们读这本书的时候,首先需要了解这本书的背景和目的。

《海权论》成书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那时候正是世界力量格局逐渐发生变化的时候,大英帝国觉得力不从心,法国人依旧是搅屎棍的角色,德国人崛起,俄国人依旧野蛮,日本人成为亚洲一极,而美国人正踌躇满志。

就如每当一个国家在命运转折关口,总有一些仁人志士为此大声疾呼,为国家的振兴出谋划策,甚至流血牺牲,当然也不乏机会主义者。

其实马汉就是其中这样一个人,他通过对“海权”的论述,希望推动美国海军的建设,通过海军的发展,保护美国全球贸易利益,促进美国的崛起。

从《海权论》的逻辑和描述来说,确实很像一片规模宏大的战略分析报告,来游说政府。

那我们来看看这份报告的脉络和主要观点。

首先是描述“海权”的重要性,当然描述的时候是“轻描淡写”,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大篇幅阐述本身就不是本书重点。但也讲了海权重要性的逻辑:生产、航运、殖民地,看似互不相关的三件事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产的目的在于交换,交换要靠航运才能进行,殖民地则方便并扩大了航运的行动,并通过大量的安全区域,对航运进行保护。从这三者中,我们能够看出一个临海国家的政策和历史。

后边的开始详细了——然后是海权的要素,也就是获得海权的条件,相当于需要重点考量的几个要素:1、地理位置,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优越与否,会直接提升或者分散这个国家的海上力量。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但有利于集中它的军事力量,而且还有助于在抵御敌人的进攻时提供作战的中心位置和良好的基地等战略优势,英国就很符合这些条件。2、形态结构,一个优良的港口所要具备的先决条件是宽大和水深,这也是这个地区力量和财富的来源,如果这些港口还有处于可同乡河流的出海口的话,这些港口的价值还会增长。3、领土范围,影响一个国家海权发展的领土范围,不单单是指一个国家总体面积的平方公里数,还得加上这个国家海岸线的长度和港口的特点。4、人口数量。不单单是从事海洋事业的人口数量,还要加上这些船舰上的水手、雇佣工以及生产海军物资的人员。5、国民特性,如果说海权是建立在一种和平与广泛的贸易基础上,那么对商业追求的习惯性必然是一个民族称霸海洋的显著特点。比如西班牙,勇敢、有事业心、性格节制、吃苦耐劳、充满热情,还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这些再加上西班牙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港口条件,他们变成了一群寻求新世界的先锋队。6、政府特征。这里举例了英国政府,暂且不表。总体上说他们很强硬。

马汉有个观点在后边一章个案分析里也将表达。从海权的观点来看,英国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确实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正是由于这一错误,英国才被卷入了战争。抛开政治和宪法不说,把美国独立战争堪称一场纯军事和纯海军的问题是狭隘的。在第三章“个案分析:1778年的海战”中马汉继续了这个观点,我简而言之的归纳是这样的:那时候北美是英国最肥沃的殖民地,清教徒们想要独立,但是英国太强大了,不过幸好遇到了好时机。法国这个搅屎棍在欧洲和英国打了很多年仗,总体上来讲,败多胜少,但总是不服气,西班牙这个老牌海洋强国已经一蹶不振,但还想重整雄风,于是两个做嫁衣的家伙一拍即合,趁着英国兵力分散在全世界,就和英国在大西洋上开战了。因为那时海上战争确实表现出了很多特点,比如情报很难获得,比如策略就是那么多,要么摆开在海上互打,要么封锁港口,要么轰炸器造船厂。反正,打呀打,打呀打,两败俱伤,大英帝国丢了北美,法国和西班牙联军除了看见星条旗冉冉升起啥也没得到。

其后,马汉开始分析欧洲的形势了。那时候欧洲就是世界的中心,强手如林。美国人真是聪明,先是门罗主义的诞生,说“你们欧洲人就别来美洲了,美洲的事务美洲人自己解决”。把欧洲人从美洲赶了出去。后来美国人侵略菲律宾的时候,有人问你们的门罗主义呢?美国人说那时针对欧洲人对美洲的政策,菲律宾要具体事情具体商议,我了勒个去!当然在欧洲,还是先分析欧洲列强,首先是法国,早就定义了啥叫搅屎棍,法国人大事做不成的,小事爱较劲,一句话,煞笔一群。然后是德国人,德国人民族个性中有服从政府的特性,其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独裁政府,这种政府比英国经常走马换将的政党制度容易凝聚力量,德国的募兵、教育和社会法规已经解决了很多难缠的问题。总体上德国人无论在陆军还是海军上都逐渐成为强国。但马汉认为英美骨子里向往自由,还是比欧洲大陆文明要先进,因为不管社会文明发展到多高的阶段,人们都不会自愿地将自己的利益服从于集体的利益,自由的信念和力量会让英美的思维更加开阔。古老的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在现代仍然适用,只有一个国家的权力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才能在商业竞争和战争中生存下来,道德的力量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除非有物质力量的协助。而另外一个国家俄国,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加入一个不负责任的行政官员,这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那时欧洲被分成了两个阵营,一方是由法国、英国、俄国组成的协约国,另一方是奥匈帝国、德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

在这章中马汉专门开辟了一节说了德国的崛起,不过中心思想和上述的相差无几。后边一节还阐述了“东方和西方”,因为分析完了西方的中心欧洲,然后就是唯一的未被大量殖民的东方,其中几句我们要好好听听(后边还有重复):“我们美国的对外政策在当今最主要的目标就是阻止各个强国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拥有4亿消费人口,它必须保持完整。美国的任何对外开放政策都着力于中国的领土完整,这并非处于对中国的同情,而是因为中国的市场对于美国十分重要。”我们不得不感慨,美国人的厉害,战略布局及眼光很独到(当然英国人其实也厉害,但国土纵深决定了其衰弱)。当时门罗主义把欧洲从美洲赶了出去,非洲已经没地方可分了,到了东方亚洲,发现及也慢了一步,怎么办啊?当然先是有两个桥头堡,一个是菲律宾,侵略,一个夏威夷,自己的了。老美羽翼未丰满,可不想打仗,深刻理解了亚洲人的国民性,首先认为日本提供不了亚洲前进的动力,其次认为列强不能分割中国,分割不利于美国的商业利益,亚洲一直被美国认为是自己口中的肉。在分析中国人时,马汉认为中国人骨子里都有着以和为贵的思想,中国依然是有着变成世界强国的潜力,因为有着众多的人口和广阔的额天地,只要能够有效发挥这些优势,中国有朝一日将成为世界的中流砥柱。虽然这个臃肿不堪的局面使得这个目标很难实现,但这种反满的演变对中国来说也是一种保护——真是很有见识!

美国在中国奉行门户开放政策,是为了抑制欧洲列强对中国的侵占,因为中国的主权必须保持完整,美国及所有支持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都十分在乎中国的完整,这并不处于慈善动机(听见没有!),而是中国市场的完全开放对美国极其重要,规范这个市场的政策只能是中国人自己制定的,因为只有中国才会对外来强国一视同仁。

最后第二章主要讲了亚洲的问题,其中涉及“俄国、英国、美国三强”、“海权与陆权的冲突”、“以中国为中心”、“日本、中国的变化及影响”。主要是美国如何在亚洲发展自己的利益,几段话能代表马汉的核心思想。

门罗主义的主要内容是抑制欧洲各国对美洲大陆的扩张。所以,我们在干涉欧洲对美洲进行侵占的时候,并没有固定的行为准则和成为规范,只要符合我们(美国)的切身利益,我们就去做。

陆权对亚洲中心地带(北纬30度到40度之间)未来的影响,使得俄国人特别偏爱领土独占。海权和陆权也可能达成某种平衡,而这是决定亚洲永久和平的两个要素之一。

商业控制是将海洋由自然状态转变为具有海权形式的最直接方式,与海权对应的陆权——对内陆地区的独占性统治,两者之间互相作用。

中国的4亿居民都能够接受现有的zhegnzhitizhi,而且 生活在一块并不宽敞的土地上,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文化将会受到来自四面八方国家的影响,这会对世界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意义。总而言之,外来因素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不是体现在物质发展上,而是体现在个人性格变化上及由此而来的国民性格的改变。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平等、友善环境的维护离不开武力的存在和对自己立场的坚持。后者变现为争取平等的机会及采用让人关注的方式来支持自己要求。而任何设想都离不开充分的研究,还对形势的正确分析,因为充分的准备是设想的保证。

日本加入欧洲文明系统所产生的进步充分体现了西方文化的优越性,因此成了普遍的利益,必须使中、防止国接受欧美文化,必要时可借助于武力。

处理中国问题的目标是:一、防止国家或者国家集团处于政治上的绝对控制地位;二、坚持广义上门户开放。也就是说中国不仅要在商业上开放,也要对来自欧洲的思想和各个领域的欧洲教师开放。就实际意义而言,对中国进行思想影响远比给他物质帮助更重要;对欧洲国家而言,如果中国变得强大,打没有被他们凌驾于物质力量之上的公正、高尚的观念所熏陶,那确实是将危险的事情。

中国应该接受外来的正确的政治观点和高深思想,并把它们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进而从内部实现应有的变革。

中国在于外国有了长期的接触后,还是反对吸收哪些可以使得获得生机的东西。为了人类社会的普遍利益,必须让中国队欧美文明开放,必要时可以使用武力。无论美国的态度如何,上述工作一定要进行。

以上是基于环境、对手的主体分析,最后一章主要是给出一些建议,比如英国是最难对付的一个国家,还是自己文化的母体,竞合是最好的方式。其他的关于未来可能的巴拿马运河,夏威夷的意义,关于地峡和海权,各类的关键要道,比如霍尔木兹,苏伊士,直布罗陀,马六甲等等,在不同地域的策略给了建议,并展望了未来和美国海军,如何准备海战。

当然最后马汉给我们一个问题:整个世界的未来是由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决定?整个问题没有答案,但如今马汉认为基督教的任务是将亚洲文明与自己的理念融合。

我们的世界并不完美,我们也不能期待用理想中完美的方式处理并不完美的现实。只有借助“力量”这个仲裁者,我们才能赢得时间。历史中发生的各种事件给我们(美国)最好的证明。

——当然也给了我们(中国)很多的教训,哈哈!

马汉认为,处于不同物质繁荣程度、不同精神观念和不同政治体制的各种文明正在逐渐靠拢。认清这点对于我们自身的发展非常重要,尤其在我们意思到自己对于世界的责任后。

——其实这就是马汉这篇战略分析报告的假设前提。

当然我们发现美国人很容易把自己当圣人,传递价值观——和基辛格说的一模一样。

大概读完了马汉的关于“海权”的战略分析报告。

其实最重要的几点:

1、 实施策略前一定要分析,这样才能增加成功的效率;

2、 国家就是利益的化身,为了利益,武力在所不惜;

3、 海权就是为了商业利益,为此,武力在所不惜;

4、 价值观输入是首要的,为此,武力在所不惜;

5、 美国从不仁慈,只是比别人多看了几步而已;

其余的,我们大家心照不宣吧。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