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海明威的所有作品简介 书单

书单

2024-07-13 14: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海明威

1920年代上半叶,海明威以驻欧记者身份旅居巴黎,《流动的盛宴》这本书,记录的正是他在巴黎的这段生活,但是海明威却是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才写出了这本书。昔日的盛宴早已随时光逝去,海明威凭借失焦、变形的回忆写下这些文字;作为读者的我们,只能从这些文字中感受那个年代的巴黎——这座永远浪漫、永远文艺的城市。

巴黎

海明威在书中写到了巴黎的人与事。写他在丁香园写作,在莎士比亚书店借书,在塞纳河边散步……和众多作家与社会名流的交往……

那时的海明威还没有成名,不用和朋友计较名声;那时的他也没有经历日后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一切仿佛都是最美好的样子。

巴黎从来没有结局,生活在巴黎的每个人记忆各自不同。无论巴黎如何改变,无论什么困难,无论如何不易达成,我们总是要回去:那总是值得的,无论我们带去什么,我们都能得到回报。这就是早年巴黎的样子,那时我们非常穷,但非常快乐。

▲海明威在巴黎

02

《乞力马扎罗的雪》

作者:海明威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2012年再版的《乞力马扎罗的雪》收录了海明威11篇小说,其中包括《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和《乞力马扎罗的雪》等著名篇章。

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主人公哈里同妻子来到非洲调养。因为伤口感染了坏疽,他脾气暴躁,对妻子呼来喝去,可是他的妻子依旧无怨无悔地守在他身边。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哈里望着远处的乞力马扎罗山,想起了往事……

▲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的山脉,同时也是一座火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称。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一篇讨论“死亡”的作品,海明威借主人公哈里这一人物形象描写出自己客观对待死亡的态度和对待死亡由恐惧到平静的心理历程。整篇小说由人物对话建构而成,风格简约到了极致。

小说的结尾,哈里在弥留之际再次看到了乞力马扎罗山。它高于一切,耸立夺目。如果要经历一切苦难的洗礼才能靠近我们的理想,我们又愿不愿意呢?

03

《永别了,武器》

作者:海明威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经历一战后的美国社会动荡不安,民众对战争充满恐惧之情,对生活失去信念。他们就像迷途的小鹿,满是迷惘与无奈。这一代年轻人遂被称为“迷悯的一代”。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根据自己的参战经历写成的长篇小说,自传色彩浓厚。

▲1918年的海明威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不顾父亲反对,辞掉了记者一职,尝试进入军队。但因为视力缺陷导致体检不及格,后被调到红十字会救伤队担任救护车司机。

《永别了,武器》中美国青年弗瑞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志愿参加红十字会驾驶救护车。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亨利被炮弹击中受伤,在医院养伤期间得到了护士凯瑟琳的悉心护理,两人陷入了热恋。亨利伤愈后重返前线,随部队撤退时目睹战争的种种残酷景象,毅然脱离部队,和凯瑟琳会合后逃往瑞士。两人在瑞士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但最终,凯瑟琳还是在难产中死去,留下亨利一人独自在外流亡。

▲1932年,《永别了,武器》被改编成电影搬上大荧幕

海明威是一战后“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他志愿参军,却在战争过程中,身体和心灵遭受到无可挽回的创伤。战后的他怀疑一切也厌恶一切,认为人生一片黑暗,到处充满不义和暴力。

《永别了,武器》中凯瑟琳死亡,留下亨利一人独自流亡生活下去,也可以看出海明威当时的消极和在战争中心灵受到的伤害。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希望这对于大家来说不仅仅是一句“名言”。

来源:微信公众号“纸鸢书院小鸢家”

声明:非常感谢原作者的分享!如原作者见到后认为不妥,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