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深度报道:合肥滨湖科学城“开城”半年记 望江西路“科创大走廊”初具雏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海康威视合肥科技园 央广网深度报道:合肥滨湖科学城“开城”半年记 望江西路“科创大走廊”初具雏形

央广网深度报道:合肥滨湖科学城“开城”半年记 望江西路“科创大走廊”初具雏形

2024-07-13 18: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合肥滨湖科学城重点围绕“两核两带多组团”进行空间布局

合肥滨湖科学城位于合肥市主城区南部和西部,包括肥东、肥西2个县和包河、蜀山、庐阳3个区的部分区域,覆盖3个国家级开发区(合肥高新区、合肥经开区、合肥出口加工区)和4个省级开发区(肥东经开区、肥西经开区、包河经开区、蜀山经开区),规划面积491平方公里。

滨湖科学城坚持“尖端引领、集中布局”

从“滨湖新区”到“滨湖科学城”,历经一个轮回,承载了合肥和全省人民的创新希冀:2006年11月,滨湖新区正式启动建设;12年后的金秋十月,一座崭新的科学之城,在这片硕果累累的土地上开启新的篇章。

2018年11月26日

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合肥召开规格很高的全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汪,作为代表与会并作大会发言。

美国东部时间27日,华米科技与美国第一钟表品牌TlMEX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进入美国市场。

华米科技早已走出安徽,第3代小米手环已经让国人在全国180多个城市“刷表”坐地铁坐公交,华米也是安徽第1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企业,在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与苹果公司轮流坐着出货量第一的“交椅”。

新入驻中安创谷的华米全球创新中心

同许多在高新区创业的老总一样,黄汪也毕业于中科大,他是广西人,他常常坦言:合肥这个“家”的磁场越来越强。今年1月28日,华米全球创新中心正式入驻高新区中安创谷。

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量子通信京沪干线总控中心,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正在监控大屏

多年前,曾有一张“卫星拍摄中国夜景图”走红网络,对比其他省会城市的明亮夜晚,有的网友戏称合肥的夜景全因“学生刚刚开始上晚自习”而有亮度;再看看2019年的夜景图,合肥、特别是滨湖新区的夜空,越来越灯火璀璨,亮度不输长三角其他城市。

遥感卫星的人口热力图也显示,科学城的人口聚集效应日益明显。

就在滨湖科学城揭牌的当天,合肥国际人才城正式“开门”。

合肥是个“养人”的地方。

合肥市人才办副主任谢超介绍说,目前合肥市已经拥有两院院士123人、专业技术人员86万人,各类人才总数185万人,但对应未来科学城的发展,还远远不够。

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

合肥正以新的“求贤若渴”的姿态吸引各类人才,2018年市级人才资金投入近1.3亿元,2019年市级人才资金预算近4.1亿元。

这座城市,正不断演绎着“城”和“人”的故事,每天,人才流、资金流、技术流都在向着这里奔涌。

因为快速的发展,地理空间上“城”的版图在扩大,而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期许也在增长、延展。

2018年11月25日,合肥市人民政府批复撤销蜀山区高刘镇,设立高刘街道。

蜀山西部新城规划编制完成,未来将形成五高四铁、四纵四横的交通格局。

合巢产业新城也在紧锣密鼓编制总体发展规划,合肥将高标准建设合巢产业新城。

2018年12月19日,合肥滨湖金融小镇项目签约、建设启动大会举行,目标是确立“长三角金融新坐标”。

纷至沓来的企业更多,去年仅落户高新区的创新创业企业就有7000多家。

合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宋道军感慨地说,我们有底气说留得住人、留得住企业了。

他说,“我们的对外吸引力越来越大,很多研究机构愿意到合肥来,像中科院在国内其他城市的一些研究所,像中国科学院广州生命健康科学院、中科院重庆绿色研究院,等等。”

在宋道军看来,很多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企业,愿意到合肥搭建创新平台,是“一个新的变化”。

互联网三巨头“BAT”都在高新区设立了研发中心。

有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这两块金字招牌,合肥,正成为投资、创业、就业的优选。

这是中国大地一片新的热土!

2018年12月14日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变堆园区工程在合肥庐阳区三十岗乡正式开工。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沙盘图

三十岗乡北接长丰以滁河为界,南临董铺国家湿地公园,向西是即将建设的合肥十大公园之一郊野公园,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生态环境优美。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是继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和稳态强磁场三个大科学装置之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第四个大科学装置,也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中优先部署的大科学装置。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效果图

昔日绿色乡村,插上了“科学之翼”。除建设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外,这里还将建设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等大科学装置,三十岗乡,有了“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的前缀,“最美科研圣地”的大幕徐徐开启。

而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在三十岗乡大科学装置集中区以东,是大科学装置拓展区,它向西南2公里就可到达合肥著名的科学岛。科学岛、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大科学装置拓展区“三足鼎立”,形成基础科研和技术研发的集聚格局。

4月9日上午,大科学装置集中区产业转化功能区建设又迈出关键一步,位于庐阳区大杨产业园的12家已搬迁企业的厂房开始拆除,庐阳北部高新技术产业“黄金地带”建设砸下“第一锤”。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的混合磁体

合肥滨湖科学城,正开创以尖端科研为引领的创新模式。

人们大多知道潘建伟院士在量子科学研究上为祖国赢得的荣誉,却可能并不详知,其实在合肥,在量子科学这一世界最前沿的科研领域,有着令全球同行格外看重的“三剑客”,他们是量子科学领域的“GDP”:中科大郭光灿、杜江峰、潘建伟三院士,他们分别开展着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量子通信研究。

不光是“三剑客”,其实在量子科研领域,合肥拥有一支令人羡慕的人才梯队。

1977年出生在江西南昌的郭国平,19岁那年考入中科大外语系,后转入物理系,一路读到博士。

也就在这期间,郭国平加入到郭光灿院士的量子研究团队。自此,这对师徒携手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量子信息技术探索研究。

2017年,郭国平在合肥高新区创办了国内第一家从事量子计算行业的初创型公司本源量子,和同伴们在追梦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2018年12月6日,本源量子向世界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款国产量子控制系统——本源量子测控一体机。

依托中国科大在量子通信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如今滨湖科学城正在努力争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抢占量子科技国际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在实验室

今年1月,潘建伟被美国科学促进会授予克利夫兰奖,以表彰他的团队在推动大尺度量子通信实验研究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这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这一奖项;3月,潘建伟又获得了美国光学学会2019年度伍德奖。

2019年1月22日

合肥高新区举行新经济大会暨高成长企业发布会,合肥新经济研究院也在会上成立。

滨湖科学城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的梯度转移,一直循着由东向西的格局,但常常并不尽如人意。

合肥走的是一条“创新+产业”的路子。

滨湖科学城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

实践说明,只有以创新、以技术为依托,产业转移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能培育出丰沃的土壤,才能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才能让高新产业如春笋“破土而出”,实现“赶超”。

作为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的“黑马”,合肥正越来越扮演领跑者的角色,这一特征,在滨湖科学城显露无疑。

2018年,合肥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名列第8。

许多国内高新区对合肥高新区排名靠前并不“服气”,但在去年科技部在合肥召开了专门会议,国内高新区同行“眼见为实”后,“杂音”消失了。

在这里,一切都是创新“说了算”,为了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可以设立“半导体服务局”,这样的机构,全国高新区“仅此一家”。在这里,专业人才有着真正的“用武之地”。

高新区正按照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目标,锻造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产业,全区拥有1000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声谷、量子中心卓越而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直抵前沿。

今年3月30日,总投资近500亿元的119个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高新区举行,合肥市委书记、合肥滨湖科学城管委会主任宋国权,合肥市市长、合肥滨湖城管委会第一副主任凌云出席活动,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新经济行业。

3月8日,全球智能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与合肥高新区签署合作协议,将在合肥高新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公司旗下智能软件及应用研发板块先落户合肥,拓展整体业务布局,逐步把合肥打造成公司核心研发中心。

2月18日,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合肥高新区正式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决定在合肥高新区合作建设“海康威视合肥科技园”,未来将基于海康威视在全球领先的视觉感知技术,打造以视觉感知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新生态。

创业者喜欢用“创新生态”来标定高新区“土壤”的特质,在这里,创新元素在畅快流动,如自然婉转的乐章。

高新区的主干道望江西路正形成一条初具雏形的科创大走廊,它从合肥创新产业园—中国科大高新园区—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声谷—浪潮园—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中安创谷,一路向前,创新气质日益浓厚。

“走廊”是最适合新经济成长的。在这里,创新要素总能找到适合它的环境,“火花”在这里“短兵相接”,人才在这里“隔街相望”。

崛起的中国声谷

望江西路666号,是全球人工语音和人工智能的领军企业科大讯飞所在地,今年春节,它“抚育”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央视AI人工主播“央小广”、“小白(白岩松)”走俏京城,为“两会”增添了新技术的话题。

而在它的街对面,就是国内大数据行业的龙头企业科大国创。

以科大讯飞为领头,以中国声谷为基础,在望江西路两侧,一体两翼,正扬起科学城人工智能的起飞高度。

2019年2月15日

合肥和上海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九个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员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将在上交所设立“上证G60科创走廊综合指数”和“上证G60战略新兴产业成份指数”。

合肥正组织50家企业申报上海科创板。

滨湖科学城未来先导产业

2018年,G60科创走廊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合肥等其他6座城市同时加入,迈向3.0版本,科创走廊也从城市战略上升到长三角区域战略。

从过去的融入、跻身其中,到现在的立足、扮演重要角色,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合肥开始肩负更重的担子。

一家媒体做了一份《G60科创走廊上,9座城市你最看好谁?》的报道,对合肥“刮目相看”,其中既提到了合肥的高铁交通优势,更把科学城作为重重的加分项。

是的,合肥滨湖科学城的横空出世,在“长三角一体化”的今天,正所谓“恰逢其时”,它必定会助力合肥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实践,必定会推动安徽东向跨越,扬帆出海。

京东方10.5线

长三角的两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加强彼此的合作。

中科大将在上海设立上海研究院量子中心,合肥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参与建设“长三角ICC联盟”。

一直从事滨湖新区及滨湖科学城规划设计的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城乡经济研究所所长孔令刚显得更兴奋,他说,在312国道形成的沪宁合产业轴中,合肥处在西端桥头堡位置,而新诞生的G60科创走廊,给了合肥新的机遇,合肥正成为长三角产业轴和创新轴交汇融合之所在。

孔令刚认为,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全球城市体系的等差关系,有专业化优势地位的城市有可能在全球城市网络中发展成为具有全球特色的区域中心,或者专业化的全球城市。

或许,此时此刻,我们可以对合肥城市发展的脉络、历程有一个更深刻的把握。从“141”城区空间战略到“1331”市域空间战略,从当年滨湖新区的一个行政区划到今日的科学城布局,“城”,是在大地上不断书写“成熟”、“成功”。

今年3月21日,中国银联合肥支付创新产业基地项目框架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中国银联上海总部举行,中国银联是著名的全球支付品牌,银联网络覆盖174个国家和地区。合肥基地将落户滨湖,此次“联姻”,对于推动合肥成为支付服务水平领先的国际化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诸如此类的合作、签约,无不说明:合肥滨湖科学城,首先是属于长三角的,其次是属于世界的。

2019年3月16日

合肥市包河区的机关党员干部、街镇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来到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十五里河入湖口处,开展义务植树。

包河区志愿者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正是春风春雨润幼苗,十五里河入湖口红杉林项目总体规划面积将超过3000亩。

义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军是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林长,他的切身感受是,现在每到节假日,来湿地公园的市民越来越多。他说,“城湖共生”的理念实实在在是由市民用脚步来“丈量”的。

巢湖湿地

滨湖科学城,它既是科学的前沿,它也理应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典范。

以全新的姿态拥抱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宜居新城区。

合肥将建设环巢湖10大湿地,最大的面积将达到27.6平方公里,它们是:安徽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安徽庐江马尾河国家湿地公园、安徽肥西三河国家湿地公园、安徽合肥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巢湖槐林省级湿地公园、巢湖柘皋河省级湿地公园、庐江栖凤洲省级湿地公园、肥东长临河省级湿地公园、派河市级湿地公园、玉带河市级湿地公园。

魅力巢湖

水清了、天蓝了、树绿了,这样的一座滨湖科学城令人向往。在追求科技创新不断绽放前沿星光的同时,依托良好的自然山水优势、规划形成“一带、三模、多廊、多圈”空间结构,让城市生长在森林中,打造绿色生态智慧人文科学城。

在滨湖科学城的腹地,一片规划面积约7平方公里的公园呼之欲出。这座合肥中央城市公园以停用的骆岗机场为基础,力求打造成高质量现代化的生态公园。

它位于滨湖科学城的综合服务核范围内,将借鉴纽约中央公园、多伦多中央公园等国内外大型公园的成功经验,充分结合片区内已有的林地水体,呼应 800 里巢湖,调出一片蓝绿相间的“色板”。

评标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国教授说,“‘中央公园’是合肥从过去的功能城市走向未来生态园林城市和科创名城的重要标志。”

合肥还提出将滨湖科学城建成国家级智慧健康促进示范区,围绕省级政务中心,集聚科创、文旅等资源要素,打造综合服务核。

2019年4月9日

安徽创新馆开馆暨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宣传工作动员会在安徽合肥召开,动员会披露的消息说,位于滨湖新区渡江战役纪念馆东侧的安徽创新馆将于4月24日开馆。

安徽创新馆建设图

三年前的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视察,他对安徽的科技创新给予极大的关心和希望,在合肥,他亲切地说,“合肥是一片创新的天地”。

合肥滨湖科学城的阔步建设,是安徽向总书记交上的一份郑重“答卷”。

安徽创新馆给了刚刚“开城”的合肥滨湖科学城“显眼”的位置。

这,既是信任,更是期待,期待合肥滨湖科学城实现安徽新的跨越,期待合肥滨湖科学城肩负起中华大地新的创新使命!

来源:央广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