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国家战略引领,四大区域板块支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海南四大区域是哪四个 【五大国家战略引领,四大区域板块支撑

【五大国家战略引领,四大区域板块支撑

2024-07-11 21: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贾若祥  王继源  汪阳红  窦红涛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2019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在区域发展上形成了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五大重大国家战略为引领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五大重大国家战略联南接北、承东启西,与四大区域板块交错互融,构建起了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期,不同区域在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承担着不同的任务,东部地区“压舱石”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潜力股”的优势进一步释放,东北和西北则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攻坚区”,我国区域空间回旋余地大的优势将进一步释放。

一、构建起以五大国家战略为核心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这五大国家战略涵盖了我国24个省份和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国土面积47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49.6%,2018年底常住人口110689万人,占全国的79.3%,2019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621644亿元,占全国的84.9%。

 

图1 五大国家战略示意图

 

图2 五大战略区GDP增速

1、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涵盖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面积21.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亿人,2019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6.5万亿元,增长6.1%,占全国地区生产总值的9.2%。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河北雄安新区、天津、北京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需要下更大气力推进工作。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体系的“四梁八柱”已经建立,雄安新区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已转入大规模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2019年前11月雄安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5%,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规对外发布并启动第二批市级机关搬迁,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京雄城际(北京段)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运营。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成效显著,北京空气质量明显好转,2019年PM2.5累计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创下2013年监测以来最低值。

2020年,京津冀“十三五”规划进入全面完成阶段,将继续稳步推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将完成起步区各组团、外围组团及重点片区控详规,加快启动区、容东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形成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北京城市副中心对廊坊北三县和天津蓟州、宝坻、武清的辐射作用会进一步增强,通武廊科技走廊建设将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长江经济带深入推进大保护打造引领我国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长江经济带涵盖我国11省市,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面积20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亿人,2019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31.5万亿元,增长7.2%,占全国地区生产总值的44.5%,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2019年,长江保护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沿江11省市累计“关改搬转”化工企业958家,长江水环境恶化的势头已经得到初步遏制,长江水质正在逐渐改善。2019年前11月,长江经济带优良水质比例为82.8%,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优于全国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同时,长江经济带对全国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前三季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3%,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2020年,长江经济带继续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积极探索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长江流域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流域各地的重点水域也将相继进入为期10年的禁捕期。国家绿色发展基金2020年将正式运行。通过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将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引领我国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

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小时生活圈正在逐渐形成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珠三角9市,面积5.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0.71亿人,2019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8.5万亿元,占全国地区生产总值的12.0%,其中珠三角9市6.3万亿元,增长6.3%。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深入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资源要素高效流动更加便捷,一小时生活圈正逐渐形成,“一地两检”通关政策落地,港珠澳大桥日均客流量达7万人次,并已成为澳门第二大出入境口岸,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一周年,已接载超过1782万人次旅客往来香港和内地城市。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深圳经济继续表现出强劲韧性,2019年前11月出口总额1.51万亿元,增长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2.0%。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珠海等城市将进一步深化引领内地与港澳的交流合作,推动“一国两制”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4、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面积3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亿人,2019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16.5万亿元,增长6.6%,占全国地区生产总值的23.3%,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紧紧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绿色发展这个主题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随着三省一市区域合作不断深化,长三角合作机制逐步完善,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一体化取得积极进展,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实现41个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多条跨省公交开通运营。长三角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全国比重超过30%。2019年前三季度,长三角经济增速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对长江经济带的贡献率达到48.3%。

2020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精准发力,加快建设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将在协同推进绿色发展方面发挥“试验田”和“育苗圃”的作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依靠“50条”等特殊支持政策,积极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在先行先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图3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意图

5、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黄河流域从西到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四个地貌单元,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2019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15.7万亿元,增长6.1%,占全国地区生产总值的22.2%。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

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共抓生态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流域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好流域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关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黄河流域各地区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围绕气候变化影响、水沙关系变化、水资源配置、生态保护、重大基础设施布局、产业分工以及兰西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圈、西安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等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有序推进相关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

二、四大板块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发挥

2019年,四大板块经济发展各具特色,中部地区经济增速最高、运行最稳定,更深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新空间;西部地区不断夯实我国战略回旋余地,特别是西南保持了增长高地;东部地区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但结构持续优化;东北地区企稳势头巩固,维护国家粮食和生态安全的地位增强。

 

图4 四大板块GDP增速

1、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更深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新空间

中部地区是中国经济脊梁,也是近五年来经济增速最高、运行最稳定的板块。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强调中部地区发展大有可为。2019年前11月,中部工业、投资继续领跑,投资增长9.3%,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湖南、湖北超过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7.6%,同比加快0.4个百分点,江西、湖南超过8%;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9个季度保持在7.5%到8.0%的增长区间。特别是近年来中部科研投入保持了两位数增长,2018年R&D经费投入强度已经达到1.86%,明显高于巴西(1.2%)、阿根廷(0.6%)等“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安徽(2.16%)、湖北(2.09%)、湖南(1.81%)已经超英国(1.68%),武汉、长沙、合肥跻身2019年世界区域创新集群百强,为中部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提供了重要支点。

2020年,中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发展潜力空间较大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主要省会城市的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将加快追赶东部地区的先进城市的步伐,与东部地区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资金链的联系更加紧密,承接产业转移的势头较好,有整体保持7%左右的增长潜力,将成为继东部之后引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接续区。

2、西南地区保持增长高地,夯实我国发展战略回旋余地

西南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高地,也是除中部地区外地区生产总值仍然保持7.5%以上增长的重要一极。受基础设施等投资放缓影响,西南经济出现下行压力,这个苗头在2019年一季度就已显现,但相比全国而言,西南地区仍是目前增长较快的区域。前11月,渝川黔滇四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7.7%,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四川41个大类行业中有3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成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13.1%,高技术制造业增长7.8%。重庆工业增速明显回升,389种主要产品中222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8.0%。

西南地区人口超过2亿,城镇化率刚过50%,一产就业比重仍超40%,城镇化、工业化潜力巨大,大数据、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实施,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幅度改善,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方面的基础和优势也更加明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在一体化发展方面迈出重要步伐,成为引领西南地区发展的“领头羊”。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代表的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以及重要的产业发展平台将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引领西部地区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的“二传手”功能。

3、东部地区结构持续优化,打造引领我国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的“风向标”“压舱石”“动力源”。受外部经贸环境冲击,东部出口、工业、投资不同程度放缓,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对全国经济的拉动力也出现减弱。但作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新动能、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主阵地,东部经济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2019年前11月,上海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3.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8%,中芯国际14nm工艺制程芯片实现量产;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3.8%,江苏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9.1%,安徽长鑫存储内存芯片投产。北京高技术制造业增长7.8%,天津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广东电子行业增长较快,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7.0%,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1.6%。

2020年,东部地区将继续攀爬价值链高端和创新链前端,通过加强自主创新和深化改革开放,东部地区的创新动力和活力将进一步增强,我国重要创新策源地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将全面系统构建。

4、东北地区企稳势头巩固,维护国家粮食和生态安全地位

受宏观周期波动和内生动力不足的影响,东北地区经济处于转型关键期。东北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自2016年触底后基本不再下滑,总体保持在4%到5%区间,企稳势头不断巩固。辽宁经济回升势头明显,前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5%,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24.0%。黑龙江、吉林加快“冰天雪地”向“金山银山”转化步伐,前三季度黑龙江接待国内外游客增长15%,旅游收入增长19.6%;2018-2019年吉林“冰雪季”接待游客增长16.1%,旅游收入增长19.4%。东北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地位持续提升,2019年,东北三省粮食产量达到2762亿斤,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0.8%,其中黑龙江粮食产量喜获“十六连丰”,吉林粮食产量连续第七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辽宁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1月至9月,松花江干流水质是优,吉林完成人工造林更新50万亩,超额完成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年度指标。

2020年,受“倚能、倚重、倚化”产业结构本底和国际能源价格走低以及经济下行导致能源消费相对疲软等的影响,东北、西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依然困难重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集中体现在此类地区。要在维护好国家边疆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经济转型步伐,促进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通过中心城市引领“攻坚区”高质量发展。

四大板块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其中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密集分布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老工业地区、资源枯竭地区和生态退化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2020年将与全国同步全面实现小康,现有贫困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这在我国乃至世界扶贫史上都是历史性创举。2020年,特殊类型地区一方面要啃下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实现脱贫攻坚的完美收官,另一方面,要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在延续“输血”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造血”机制,有效防止返贫返困。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