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涩的对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海上扁舟斯蒂芬克莱恩的主题 苦涩的对比

苦涩的对比

2024-07-09 20: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鲍姗姗[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 20083]

斯蒂芬·克莱恩出生于1871年,是19世纪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弗兰克·诺里斯和西奥多·德莱赛等作家受到了法国自然主义的影响。自然主义倡导真实性和客观性,以照相机式的视角描绘生活,以客观冷漠的态度还原生活。自然主义作家们关注事物的本质,擅长刻画细节。斯蒂芬·克莱恩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多篇小说中探讨了宇宙对人类的冷漠无情。斯蒂芬·克莱恩怀揣着对学术的热爱,一生致力于用强有力的事实揭露当时那个悲惨的世界。他的作品以全新的方向引领了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他的作品《街头女郎玛吉》和《红色英雄勋章》得到了威廉·迪恩·豪威尔斯和约瑟夫·康拉德等作家的赞赏,他最为著名的作品《海上扁舟》更是让他的声誉延续至今。

作为美国自然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斯蒂芬·克莱恩历来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兴趣点,但是学者们对于小说《海上扁舟》的研究今年来集中在自然主义特征、人的局限性、死亡、生态批评、个人主义、陌生化手法等主题上,很少有学者将眼光聚焦于小说的修辞手法——对比。当然,不可否认自然主义是该小说的研究重点,但是理解小说运用的修辞手法,并且透过分析这些修辞手法我们能够探索作者内心深处更真实的想法,小说的主题也正是通过各种修辞手段更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也正是通过其意在言外和富有“古意”的用词赢得了这份荣誉。

对比手法是指将矛盾的双方设定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对比,从而达到一种相互辅助和相互呼应的关系。小说可以通过对比手法,列举出矛盾双方,渲染文章的主题,强化主题的文化张力。对比手法有语言层次上的对比,比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显然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对蚯蚓的赞赏和对螃蟹的批评。此外,对比手法还有结构上的对比,比如在《海上扁舟》中,克莱恩将人与自然、大海与小船、未知与已知等进行了对比,通过这些对比展现了大自然高高在上的冷漠与人类悲惨无助的境地。

1896年,克莱恩作为战地记者接受任务去古巴报道当地人民反对西班牙政府统治的起义,但他所乘的船在佛罗里达海岸沉没,后来他根据自己这一刻骨铭心的经历写成了这篇优秀的短篇小说《海上扁舟》。该小说的四位主人公分别是船长、记者、厨子和加油工。他们挤在一艘小船内,在危险的海面上漂浮了几天几夜,通过与大自然不断斗争,最终前三位主人公死里逃生的故事。他们四人各有各的特点,比如船长经验丰富,记者善于替他人着想,厨子努力肯干,加油工健壮有力。小说最后交代加油工的死亡,他是四人中精力最充沛的人,按理说他应该是最可能获救的人,然而他却是唯一一个没有活下来的人,他的死有着深层次的寓意。这几组鲜明的对比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的冷漠,了解这些对比才能感受到三位主人公的幸存实属不易。

一、自然之冷漠,人类之温情

自然主义时期,美国的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农业文明遭到了破坏,人们无法再依赖农业生存,对社会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他们渐渐变得悲观起来,这些都演变为自然主义文学中人们普遍的悲观主义思想。由于当时社会经济也很萧条,很多人没有一份正当的工作,他们的生活受到了资本家的摆布,因此当时的美国爆发了一场精神危机。种族歧视问题、性别歧视问题、贫富分化问题和城市化问题全都凸显出来,人们对社会感到绝望,文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了转型。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是对当时那个时代和社会现状的真实反映。正如在《海上扁舟》中,作者笔下的大自然毫不关心被困在茫茫大海上的四人,依然按照自己的规律运作。正如美国19世纪的资本家们,他们残酷地剥削工人,压榨劳动力,对于工人们的诉求直接无视。

小说很多处对大海的描写都体现了大自然的凶猛和无情:“那阵阵波涛无法无天、飞扬跋扈地翻得又高又急,每个浪头都给小船的航行带来问题。”“坐在这只船上,简直就像坐在一只狂蹦乱跳的野马上,何况,野马也不比那船小多少。那船腾跃,竖起,栽下,就和那野马一样。每逢浪头打来,小船因此而颠起时,它好似一匹烈马向高耸的栅栏扑去。”夜色无情地将他们淹没,海浪残忍地将他们反复拍打,海风狂妄地对他们肆意怒号,而他们在一个澡盆大小的小船上,没有方向地漂着。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它可以毫不费力地饶过一个人,也可以轻易地将一个人置于死地。

然而,船上四人的兄弟情谊正是在面对大自然无止境的挑衅下暗自生成的。这种藏在他们四人内心深处的兄弟情谊是他们精神赖以寄托的港湾,纵然大自然是如此无情,但人与人之间仍然温情长存。船上四个人共同患难,由此产生了情同手足的情谊,即使他们谁也不说,但是心中充满了温暖。我们可以发现:船长即使受伤也不忘指挥大局,分配任务;加油工和记者不停地卖力划船,即使他们除了抽雪茄什么食物也没有吃,他们也没有停下划船;厨子不停地向船外舀水,防止因为船上积累太多水而下沉。四个人在船长的领导下分工合理,默契十足。即使记者在晚上看到了鲨鱼,他也没有忍心叫醒熟睡的伙伴,而是忍住胆怯继续拼尽全力划船。

克莱恩的小说在描写大自然冷漠的同时,也会提到人们在冷酷的大自然面前,往往容易产生一种情谊。例如在《红色英勇勋章》中,亨利和高个子兵、褴褛兵等在共同经历战争后,在心底产生了一种共同经历过生死的兄弟情谊。在高个子兵快要死亡时,主人公亨利感到十分痛苦惋惜。《海上扁舟》中,他们四人也因为共患难而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感情,这种感情在大自然“冷漠无情”的土壤里产生和升华。

二、大海之浩渺,小船之渺小

小说中除了对比,另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象征,小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首先来源于作者独特的表现手法。在《海上扁舟》中,克莱恩将无情的大海作为冷漠的大自然的象征物,自然对于人类来说始终是一种独立的存在,正如浩渺的大海对于小船来说是一种独立的存在,无论小船上的四人处于怎样的危险之中,大海依然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着,不悲不喜,不会向渺小的、处于极度危险之中的人类施舍自己一点点的同情心。

大海无休止地翻涌着,每一次都好像要将小船掀翻一样。小船与普通人家里的澡盆一样大,任何一个浪仿佛都可以吞没小船,大海没有因为海上有四个生命垂危的人而产生一点点同情,大海对小船的冷漠渲染了大自然对人类的冷漠。

克莱恩经常会在小说中提到大自然的冷漠。例如在《红色英勇勋章》中,尽管战争激烈,死伤无数,但是大自然仍然按照自己的轨迹继续运行着,丝毫没有关注到人类的困境。“他发现蓝色的天空那么纯净,阳光依然照耀着树木和田野,年轻人不觉感到十分诧异。真是奇怪,大自然在这么多罪恶面前竟仍然能平静地继续她那金色的旅程。”大自然就好像没长耳朵一样,对战争的炮火声充耳不闻。正如在《海上扁舟》中一样,船长怒骂着大自然的绝情,记者和厨师唾骂着大自然的冷漠,加油工临死前苦苦地挣扎呐喊,这一切就发生在海面上,然而大自然没有一丝同情心,任由他们遭受折磨。

三、未知之恐惧,已知之无奈

在自然主义文学作品里,人们在冷漠无情的世界里挣扎着,就像“风中的一束草”,任凭摆布。阴暗幽沉、无助绝望成为作品的主旋律。小说开头便交代了他们四人不知道天空的颜色,因为他们的眼睛一直紧紧地望着汹涌而来的波涛。因为他们在船上时时刻刻都要注意海水的走向,确保小船不会被海浪掀翻。浪花一个接一个地拍在船上,他们四人蜷缩在船上,除了咒骂几句,几乎无计可施。一叶扁舟,他们对航行路线是未知的,因为基本上由风向决定;他们对是否能生存下来也是未知的,因为基本上由命运决定。

未知带来的是恐惧,而已知的情况也无法给他们安慰。恐惧是潜藏于人类理性层面下与生俱来的本性,与生存欲望密切相连。他们看到了远方的救援站,以为终于得救了,可惜那里空无一人。随后有几个岸上的人看到了他们,但岸上的人误以为他们在捕鱼,所以他们一个一个全都离开了。对于船上的四人来说,他们看到岸上有人挥舞衣服心中兴奋不已,而且岸上不止一个人,那一群人中肯定有人能发现他们处于危险之中,将他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然而事实是残酷的,他们无法理解船上四人的困境。我们无法想象处于极度渴求获救境况下的四人,在一次次期待以后又经历一次次失望。每一次的获救希望都让他们备受鼓舞,每一次的失望也都让他们狠狠地被打击。他们的希望刚被点燃就熄灭了,现实对他们是如此残忍。更残忍的现实是岸上的人明明看到了船上的四人,但他们没有正确理解船员的求救信号,因此没有伸出援手。我们无法责备岸上的人,因为不知者无罪,如果他们意识到船上四人处于危险之中,一定会及时叫来救援队伍,相比于大自然的冷漠,人类社会要温暖得多。小说在此处,将岸上人的安全和放松与船上人的危险和恐慌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渲染了船上四人的凄惨。

四、生存之渴望,死亡之威胁

在《海上扁舟》中,死亡诚然是相对于生存而言的,死亡威胁着船员们,是恐怖与无望的代名词,对于极度渴求生存的人们来说,死亡不是神圣的。记者在绝望时想起了一首以前读过的诗,诗中一名士兵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没有女人的陪伴和抚慰,没有亲人的眼泪,陪在他身边的只有一名战友。记者仿佛看见了那名士兵——遗憾、悲怆、不舍。同一首诗在不同的时间读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因为我们的人生阅历比以前丰富了。记者当时看到这首诗时没有太大的感触,但此刻他想起这首诗,忽然就明白了这首诗的意境,他认为他就像诗中的战士一样,绝望无奈地等待死神将他带走。船上四人都透露着一种对生存的渴望,在面对大自然的死亡威胁时,他们努力抗争。加油工和记者,他们轮流划船,即使筋疲力尽,他们也一直互相合作,互相鼓励,继续坚持划船,不放弃生存的希望。绝望时他们幻想得救后的幸福场景,疲倦时他们有计划地轮流划船,就连仅有的几支雪茄他们也互相分享。他们反复暗示着自己大海不会淹死他们。

在漫长的与大自然搏斗的过程中,曾有一只海鸥落在船长的脑袋上,并且在船长脑袋上跳来跳去。在面对海鸟略带讽刺性的行为时,船长只是轻轻将鸟儿挥开,他们为了生存默默忍受这一切,无论是客观环境的威胁还是内心世界的怀疑与煎熬。曾经自诩为“万物灵长,宇宙精华”的人类,局限在扁舟中只能遗憾地发现,他们竟然连海鸥都不如。此时,他们多羡慕海鸟,因为它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海上飞翔,不会受到大自然的约束,不像船上这四人,他们在海上除了挤在小船上别无他法,一旦离开这艘小船,他们的生命便会受到威胁。人在这种环境下,肢体受到了制约,不能像在地面上那么自如地行走,但是他们四人一起努力克服客观上的局限性,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在船长的指挥下,其中三人最终摆脱了死亡的威胁。

五、结语

悲观和绝望成为自然主义时期美国文学的主要特征。在这些幽暗苦涩的作品中,人类经常面临着种种关乎生死的威胁,但是正是在这些威胁下,人类经历困难,勇于拼搏,由此在精神层面上得到了升华。正如霍顿所言:“人类在宇宙面前,即使没有得到大自然的帮助,但是人们在困境中可以互相帮助,这一点闪耀着人类的道德光辉。”《海上扁舟》通过这些不同层次的对比,将自然的冷漠无情与人类的渺小刻画得入木三分。克莱恩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作品上都不愧是美国自然主义小说家的先驱。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