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浚县天门会 追寻初心 鹤壁印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浚县发生的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的浚县天门会 追寻初心 鹤壁印记

抗日战争时期的浚县天门会 追寻初心 鹤壁印记

2023-11-28 10: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抗日战争时期的浚县天门会

来源:鹤壁新闻网2021-04-15 08:39

扫描到手持设备

智斗日寇和土匪、成功起义留青史……

抗日战争时期的浚县天门会

1

杨贯一(二排左三)在新乡工作时的合影。(家属供图)

2

浚滑汤天门会总会旧址。 鹤报融媒体记者 靖桂宇 摄

3

杨贯一手稿。(家属供图)

4

记载浚县天门会历史的资料。鹤报融媒体记者 靖桂宇 摄

□鹤报融媒体记者 靖桂宇

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在浚县屯子镇,有个大名鼎鼎的村庄——三角村,这里是抗战期间名震豫北的浚县天门会总会旧址所在地。以三角村人杨贯一为会长、共产党员胡紫青为参谋长的浚县天门会,在豫北一带书写了英勇的抗日历史篇章。4月12日,记者走进三角村,探访那些令人动容的红色故事。

血战余营,痛击日伪军迅速扬名

1926年,汤阴土匪李希照、郑合率匪徒到三角村抢东西抓人,激怒了三角村人。听说林县天门会人多势众,能抗匪保家,三角村士绅杨清林便让其子杨贯一率领杨万兴、崔金贵、马廷安、尚温、崔瑞范、刘金榜、马希春等40余人分两批赴林县(今林州市)黄蟒峪村了解林县天门会。

“1927年,从林县回到三角村的杨贯一成立了浚县天门会。没多长时间,土匪李希照到离三角村不远的乔村抢东西,杨贯一便带着浚县天门会会员打跑了李希照。”75岁的三角村村民杨良田说,他爷爷杨万兴当年和杨贯一一起去林县了解林县天门会。

村民崔学功今年77岁,他家保存着一本记有浚县天门会历史的浚县党史。

为了解更多有关浚县天门会的历史,记者辗转联系到了杨贯一的亲属。在杨贯一亲属保存的史料中,有一份杨贯一的手稿浚滑汤天门会的变迁》,里面详细记载了浚县天门会的发展和变迁。

1938年3月,侵华日军攻占浚县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李希照、司华生、扈全禄等土匪趁乱在豫北一带烧杀抢掠。侵华日军和土匪的胡作非为,激起了杨贯一的爱国热情,他决定重新恢复浚县天门会,并提出“不打日本国亡,不打土匪家破”的口号。

在浚县天门会抗日保家的过程中,最著名的就是余营之战。1938年5月,驻安阳的日伪军1000余人在土匪的带领下,到屯子镇抢粮。“当日伪军来到余营村附近时,我父亲集合了几十个村庄的浚县天门会会员,手持大刀长矛和日伪军交战,一直打到天黑才结束。这一仗共打死打伤日伪军200余名,缴获小钢炮2门、炮弹12发、炮架1个、子弹12箱,以及16辆满载枪支弹药、大米和药品的卡车。后来,这些东西通过常仙甫送给了卫河东的八路军。”杨贯一的女儿杨芹田介绍。

从此,浚县天门会在豫北一带声威大震,要求入会的人络绎不绝。浚、滑、汤三县建立天门会的村庄迅速发展到300多个,会员3万余人。

投入党的怀抱

在当时,浚县天门会的活动区域南北分别与日伪军占领的新乡、安阳相连,东西分别与冀鲁豫边区、太行抗日根据地毗邻,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同时,这个区域还驻扎着国民党的四十军和新五军。因此,日伪、国民党、共产党都对浚县天门会这支农民自卫组织采取了极力争取的态度。

1939年,冀鲁豫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朱程派王质夫、胡紫青到浚县设立八路军情报站。情报站的任务有两项,一是搜集日伪军情报,二是近距离观察浚县天门会,相机行事、做争取工作。胡紫青经过调查后认为,如果能加入浚县天门会,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做好这两项工作。

“1939年12月,在报请上级批准后,常仙甫领着胡紫青(常仙甫女婿)找到我父亲。我父亲非常欢迎胡紫青加入浚县天门会,并对他说,‘只要是浚县天门会的事,不论大事小事,你只管大胆地干’。”杨贯一的儿子杨钊田介绍,胡紫青加入浚县天门会后,担任了参谋长一职。

1940年6月,冀鲁豫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朱程派傅凌云(杨贯一表弟)回卫西工作。傅凌云接受任务后,来到杨贯一家,表示想加入浚县天门会,杨贯一对此很是高兴。

1940年8月,冀鲁豫军区政治部敌工部长李一非派黄友若到浚县了解浚县天门会的情况。黄友若经过考察认为,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占区的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他们对冀鲁豫军区,特别是对陈赓、杨得志将军很钦佩。浚县天门会是豫北地区势力最大、分布最广、会员最多的组织,并拥有部分武器,可利用其身份,掩护我党的工作。

1940年10月,黄友若带着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的亲笔信,会见了杨贯一。杨得志在信中表扬了浚县天门会敢于与日伪军作斗争的民族气概,并希望杨贯一及其领导的浚县天门会能以国家民族为重,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结成民族统一战线。杨贯一看了杨得志司令员的信后表示:“我很钦佩杨司令员,今后有需要我做的事情,愿尽力帮忙。”

壮大党的抗日力量

杨贯一在其手稿《浚滑汤天门会的变迁》中记述,1940年2月,侵华日军召集浚县天门会、红枪会等会门首领在屯子镇开会。侵华日军军官沼馆伍造让杨贯一首先发言,以表示对侵华日军的服从和拥护,杨贯一以喉咙有病为由拒绝发言。杨贯一的行为激怒了沼馆伍造,他大骂杨贯一并用枪指着头威胁他,还将其拘押了起来。闻讯赶来的千余名浚县天门会会员立即将会场包围,要求日寇放人。

此后,杨贯一和胡紫青借日寇让浚县天门会维护屯子镇治安之机,要求屯子镇的日寇撤军。日寇认为该条件可以换取浚县天门会的“合作”,于是在半年后从屯子镇撤军。

“被日寇拘押事件发生后,我父亲深感浚县天门会组织松散、战斗力不够。1940年下半年,在胡紫青的帮助下,把原天门会总会改为浚滑汤天门会总办事处(下称总处),各分会改为分处。”杨芹田回忆,“总处还先后成立了总处警卫队以及直属第四、第五、第十八中队,使常备武装发展到500余人,还建了修械所,共修理装配轻机枪八九挺、手榴弹近2万枚。”

之后,中共地下党员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浚县天门会各武装团体,并担任重要职务,从而使其成为我党的秘密武装力量。

1941年2月,冀鲁豫军区又陆续派多名中共党员加入浚县天门会,加强我党对浚县天门会的领导。从此,浚县天门会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都是在我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和需要,浚县天门会的常备武装队伍也不断扩大。到1943年,浚县天门会的常备武装已发展到4个大队,33个分队,还有直属总处的两个警卫队、一个便衣队、一个学兵队和两个卫士班,共计3000余人。其间,浚县天门会中的党组织也由一个支部发展到19个支部,党员增加到260余人。

交通线上显英豪

浚县天门会的活动区域是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通往太行抗日根据地、到达延安的交通要道。为掩护抗日的党政军干部、战士及家属安全过境,浚县天门会建立了长达50公里的地下交通线。

这条地下交通线护送了大批党政军干部,运送了大批军需、民用物资。从1941年到1945年的5年内,共护送来往干部战士4000余人,其中有邓小平和夫人卓琳、薄一波、杨勇、朱瑞、舒同等。

“‘一定要搞好根据地到延安的交通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断,任何情况下都要确保安全。’在我爷爷的手稿中,详细记载了共产党对他和浚县天门会维护地下交通线安全的指示。”杨贯一的孙子杨长安说。

1942年8月,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部1000多人奉命开赴延安,选定经由浚县天门会所在地段通过日伪军严密控制的京汉铁路。杨贯一、胡紫青、黄友若、傅凌云便设计让浚县城的日伪军误认为来了八路军的大部队,使其龟缩城内不敢动弹。随后,胡紫青等人在夜间护送八路军顺利通过京汉铁路。

“我曾听父亲讲过,1943年,杨得志、杨勇、薄一波、宋任穷等带领部队,从冀鲁豫军区沙区办事处出发过卫河到达太行抗日根据地。1944年夏,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杨勇和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兼秘书长舒同,从太行抗日根据地出发,途经浚县天门会所在地段返回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944年冬,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萧劲光在浚县天门会的帮助下,穿过日寇封锁线,安全抵达太行抗日根据地。此后不久,冀鲁豫军区参谋长曹里怀,也顺利通过浚县天门会活动区抵达太行抗日根据地。还有肖华、陈光、朱瑞等也先后从地下交通线安全通过。”杨钊田说。

暗中支援根据地发展

抗战期间,浚县天门会搜集了大量的日伪军情报,尤其是对我根据地进行扫荡的准确情报,为冀鲁豫军区抗日减少了损失,保存了战斗力量。

由于侵华日军对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封锁很严,根据地经济十分困难,物资贫乏、粮食不足。为突破侵华日军的封锁,浚县天门会就以总处的名义,让根据地派人到安阳、新乡、开封等地购买所需物品。总处修械所制造的枪支、弹药也拿出一部分进行支援,总处警卫队直属第十八中队还让张永祥(中共地下党员)从敌占区收购各种子弹2万余发,送往沙区抗日根据地。

在八路军攻打顽匪孙步月时,浚县天门会让张本生(中共地下党员)等人将存放在乔村姜廷庆家的200来斤子弹送往前线,支援八路军。1944年至1945年,浚县天门会在苏村、胡村、老观嘴村等村庄协助征粮25万公斤,送往沙区抗日根据地。

侵华日军扫荡时,浚县天门会还让根据地的干部群众转移到浚县天门会的活动区域。八路军有些伤病员急需医治,胡紫青、傅凌云等人就把他们安置在浚县天门会后勤医院进行医治。

成功起义留青史

1945年8月12日晚上,冀鲁豫军区敌工部副部长王乐亭在屯子镇召集杨贯一、胡紫青、傅凌云、宋在明开会,希望浚县天门会迅速起义,夺取最后的胜利。杨贯一表明态度,决定起义。次日,浚县天门会各常备武装集结屯子镇,通过割电线、搭浮桥、扣留伪警察所人员等方式严密封锁消息,并侦察和掌握敌人动向。

8月14日上午,时任中共高陵(辖区以内黄井店为中心,1949年撤销)县委书记刘松波、县长葛叔华、武委会主任温俊杰等带领县大队和民兵共5个连前来接应。当日,浚县天门会参加起义的600余人在屯子镇西门里戏楼举行大会。会上,王乐亭宣布:“浚县天门会是党的秘密武装力量,在这里坚持斗争多年,为党和人民做了不少工作,今天就要光荣起义了。”浚县天门会武装起义后,改编为冀鲁豫边区浚汤支队(下称浚汤支队),杨贯一为支队长,胡紫青、宋在明为副支队长。当天下午,浚汤支队转移到高陵县政府所在地井店村。

8月23日,浚汤支队与其他部队协同作战,解放了浚县,成立了浚县民主政府,冀鲁豫四行署委任杨贯一为浚县县长。浚汤支队改编为冀鲁豫军区四分区基干三团,杨贯一兼任团长。解放战争期间,这支队伍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征战云贵川。

至此,浚县天门会武装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行列,浚县天门会也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基干三团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离开浚县后,杨贯一则继续留任浚县县长。

“浚县天门会起义后,我们全家都随部队离开了屯子镇。我父亲毅然把大哥杨砚田、二哥杨蓝田,二叔杨成宪、三叔杨成斌送入部队,随晋冀鲁豫野战军南下作战。”杨芹田介绍,“大哥杨砚田先后参加过鲁西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后来在贵州省安顺军分区任人武部部长(副师级)。二哥杨蓝田牺牲在大别山,被追认为烈士。二叔杨成宪转业后为浚县财政局农财股长(离休干部),三叔杨成斌转业后为安徽省阜南县原民劳局局长、政协副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杨贯一曾任原濮阳专署建设科副科长、科长,1954年后任原新乡地区水利局副局长、局长,1981年在新乡病逝。

在三角村,80岁的村民崔学良从2000年开始收集整理浚县天门会的相关资料,历经5年编写了一本《天门风云》。崔学良告诉记者:“杨贯一是三角村的名人,浚县天门会是三角村的历史,后辈人应该记住他们为三角村做出的贡献。”

(本文部分资料由杨贯一亲属提供) 

责任编辑:刘彭军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X月X日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

相关阅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