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究竟是堆砌生僻词的八股文还是满分佳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浙江的这篇作文 浙江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究竟是堆砌生僻词的八股文还是满分佳作?

浙江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究竟是堆砌生僻词的八股文还是满分佳作?

2024-07-15 20: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其实,每隔几年就会出现有争议的满分作文,而今年这一篇可能是史上争议最大、评论两极化的满分作文,就连阅卷老师在打分上也出现了分化,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出了39分(满分60分),而另外两位老师却给出55分,最终由阅卷组商议后判定为满分作文。

究竟是怎样的一篇作文会让阅卷老师也产生了差异如此大的评分结果呢?

第一遍读这篇作文的时候,我是全身心抗拒的,通篇在咬文嚼字,并使用了不少的生僻词,如嚆矢、孜孜矻矻等词,念了第一个字不认识后面一个字,读不出来也看不懂,让人很费劲。

第二遍读的时候,逻辑严谨,观点明确,是高中生里少有的能讲清楚自己观点且优秀的议论文。

但是有一个问题是,有必要使用这么多晦涩的生僻字吗?

尽管当年惊艳全网的《赤兔之死》使用的文言文,但只要对文言文有一定的掌握能力读起来就不会费劲,即便基础一般也可以看懂大概意思。但这篇作文却让人难以读下去,光生僻词就足以让人头晕,更不要说去细究其中字句段落的逻辑性了。这也是网上大多数网友的观点,生僻词太多有故意卖弄的嫌疑。

但我们要知道的一点是,无论是阅卷老师还阅卷组都对这篇作文给出了高分甚至满分,说明它具有高分的意义的,尽管它对大多数人来说太过晦涩,理解起来甚至难过鲁迅的文章,让人有一种在阅读翻译能力不佳者译出的日本小说的困惑感。

要知道,十年磨一剑,等的就是高考这一场比赛,优秀者胜出,平庸者淘汰。由于高考的意义过于重大,且近几年开始高考作文出现跑题拉分的情况越来越多,使得越来越多考生在作文行文上偏向中规中矩,同时高考作文要求无一字不在提醒考生:创新适度,毕竟高考作文阅卷平均时间只有40秒,写的太有深意、套路太多,但老师很可能不会在40秒内知道作文真正的意思。这一点每个经历过高考的学生深有体会,语文老师往往会让学生背优秀句子、优秀的议论文结构、用烂的观点,拥有这些技能未必会让你的作文拿到高分(当然也不可能拿到高分),但是至少会让你在作文这一块丢分不严重,平庸是真的,稳也是真的。

而总有考生不甘于拿到一个稳妥但不突出的分数,往往通过大胆创新意图拿到高分甚至满分,这也就是为什么2001年高考会出现《赤兔之死》这样让人眼前一亮的满分作文。一张高考语文试卷,留给作文的有一小时左右,要在这一小时内答出高分作文,是需要考生的那么临时一点灵感巧思和多年的知识储备的。

我相信《生活在树上》的作者是一位知识储备和文学修养都十分优秀的学生,同时具备突破的勇气,所以才能在一小时内迅速写出一篇有这么多生僻词的作文,引经据典但没有什么瑕疵。

从功利上来说,他是成功的,完成了他准备了十多年的表演并且获得了喝彩,这也是对他勇敢的回馈。高考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功利性,在考场上大展拳脚获得成功,拿到人生梦想的跳板。高考是造梦的,但它也是现实的、功利的,从范进中举到现在的《生活在树上》都避免不掉这一点。

但从文学本身来说,使用大量生僻词和凹pose一样遣词造句本身是不可取的。我们在阅读鲁迅这些人的文章时也会遇到一些生僻词,但这些生僻词大多和当时的语言使用习惯相关,就像古人说话也和现代人截然不同。

余秋雨的《信客》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课文,语言直白易懂,读起来顺畅,但隐藏在简易字句里的情感却会自己蹦出来打动读者和读者产生共鸣。文字的力量从来不是靠看似高深晦涩的生僻词传递的,它可以是爆发出来的,也可以是润物细无声的,也可以是阳春白雪,但它一定是通俗易懂的,哪怕是鲁迅。

从文学层面上,我反对一切《生活在树上》的文学。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接受了12年的语文教育,绝不是单纯为了积累生僻词,为了写出符合结构要求的议论文,而是为了让我们的审美不粗鄙,可以使用文字沟通、交流,可以使用文字贴切地形容我们心中美好的事物,可以用文字表达愤怒、憎恶、喜爱、憧憬。

从高考的功利性,我不鼓励这种冒险的行为,但不否认这种作文存在的意义,我们理应鼓励学生去创新而不是写八股文,同时谁也没资格苛责一个高考生不去追求高分。

而至于高考作文为什么会出现大多数人力求稳妥而大胆创新者会被质疑的情况,这个就是语文改革者需要考虑的事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