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古韵史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浙江的古地名 城门古韵史话

城门古韵史话

#城门古韵史话|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王春国

  公元764年,常山县几易县城,最终定格于今日县城位置,算起来也有1250年之余,该称得上地道的古县城了。

  经历了定阳古县,招贤古县,于唐代县治之确定后不变,并沿续至今,约十三个世纪,假如没有其特殊特别的天时地理与良佳风水,那是不可能的。

  常山自公元218年建县,到公元764年仅五六百年左右时间,常山不仅县治三次易地,而且常山港因边贸兴盛,商埠码头鳞次栉比涌现。其中,规模最大港埠,从外港到内港(内河)上下号称十里紫港埠岸,非常之热闹繁荣,使得常山县城最终在此定格。

  读阅《常山县志》,方知常山县治迁移,这处原称之为常山巡检镇的县城。一直是开放的田园式县城,只是到了明朝,常有贼乱袭扰,才真正开始建城墙城门城楼。《常山县志》多个版本记载曰:“常山旧无城,明正德七年,睦州姚源洞贼作乱,侵掠至西北鄙。分守参义段、分巡佥事储倡议筑之。请赀于使司,檄同知萧汉、知县沈冕董其事。不劳民力而城成,士民德之。”

  常山县城,就这样于公元1512年,成了浙西第一门户名城重镇,更加彰显其田园风水之气,很是韵味十足。

  常山县城确是很有品位,不仅姑苏才子王涣作赋颂之,而且留有众诗人文人的诗篇。具体县城古貌,雍正版《常山县志》是这样记载的:“城延袤方三里,高一丈五尺,址广二丈。四门皆覆以楼,楼三间,东曰迎恩门,西曰来远门,南曰拱宸,北曰观澜。小东门曰望衢,小南门曰金川。大水门三:一东隅,一北大坑头,一南隅,三处人可出入。小水门四:一孔家坞,一鲁家坞,一毛家屋后,一南坑头,四处止通水。”这在明朝时期的城市建设,这理念与超前的科学水准,该是中华民族的建筑学与美学高度融合的一斑之见。

  就城墙说,延袤,即于金川门西起向天马山延伸,在原酒厂的东南侧下斜接西城门,再由西城北向鲁家坞(后称罗家坞)走,向展衣山斜上走山岗至屏山北下走,接北城门,大约长度为三里左右。当然,还有金川门东走接南城门,再东转北沿着护城河接小东门、大东门,再转西北走接北门,这段平地城墙。尽管当时,土法上马,然城墙规格还是大气的。五米高,六米多宽,可说工程量之大。

  就城门城楼讲,更是古韵十足,且又寓意至深。首先,城门城楼的规格有水准与品位。宽敞宏大的城门,设置东南西北,还加辅助小东门、小南门。在四大城门之上,那三间门楼就是古城的威严与气势。

  一座县城四大城门,还科学设计两辅助城,并且,还赋予了城门深深含义的名字。

  东门,常山人习惯叫“大东门”,但,其真正镶嵌门楼之额是“迎恩门”,寓意此门带来的都是朝廷大臣,所带来的都是皇帝恩典,所以,这迎恩门入城一条街直通常山县衙之东门。而且,这条街道还设置许多衙门机构,或朝廷办事机构,当时这条街,称之“先横后直街”。指的就是龙门路为横,法院街为直,法院街是清末民初才叫响的,其实,整条法院街有其多段的名字,如:牌楼底、察院门前、忠烈庙前、五板桥头等等,也因有“迎恩门”之特别地位,故在古代许多牌坊旌表就立于这条街上,当时可称的上为牌坊之街。

  西门,在其古城门楼上书额“来远门”。何谓“来远”,这就是常山为“浙西第一门户”破题之说。常山“八省通衢,两浙首站”,西门,方向来的形形色色行客,一定是赣闽湘粤桂黔滇川这八千里古驿道上之行者,西门是浙江的第一门,故寓意此门来者,十有八九都是来之远方客人。所以,西门及西门外的“来远门”古韵非常之浓。一是唐宋古刹昭庆寺(西峰寺)与僧司会之浓浓佛教氛围,给予的香火气;二是寺门外距“来远门”一里地形成了一段城外古街,很有特色;三是古街的南侧,神话般的白龙洞与白龙洞庵、四贤祠、宠么祠、环清与仰止二亭、天马山房等等人文古迹营造了一域文韵胜地;四是来远门外,西高峰与天马山及特殊环境留下众多诗人的斑澜足迹与灿烂诗歌文化。

  与西门相对应的小东门,是古县一条街东西直通,故原称为“直街”,后渐渐的有了区段的街名,如:西门街(胜利街)、县前街、大街、小东门街(红旗街)。因为,小东门,相对于迎恩门(大东门)之南边所称,然,真正书额的还称“望衢门”。望衢,是指来远门走来,穿过县城,从这里去向的城市,就是衢州城。

  南门,取名“拱宸”,这是特别的用意。常山古县城的南面,一直属人流最稀少的,但,就这么偏静的南门又为何立有如此宏伟之深的寓意名字?这是华夏忠君传统理念使然。因为,“拱宸”二字,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通常是忠君思想的表达或物化,是一个喻体,也就是说此门是为迎接皇帝到来而设造的。

  在南门西百米之余,还有小南门相伴而立。在《县志》里,小南门还有一个书额称“金川门”。为何曰“金川门”,在常山多个史料室很难释怀。但,史料又给予了几个背景可为解释。一是南门溪是常山港古人称金川的最大支流;二是南门最早的那座石桥,称金川桥;其实“金川雪浪”更为小南门命名的愿景寓意。

  与南门,即“拱宸门”向北延伸的一条街,古称“横街”,后因城门之立后,这条横街人们又赋予了很多名字,有南门街、前坊街、横街、北门街(解放街)等四段不同名字。在横街的最北端,古城又立一门,人们习惯称之“北门”,其实,门楼上书额为“观澜门”。这是因为,北门既有波澜壮阔的常山江,又有城脚下一条清澈如蓝的内河由北向南流过。每每春汛如期,两条河流非常壮观,所以,在常山古城北隅,有观澜亭、有观澜桥,城门自然称之为“观澜门”。其实,北门,在筑城之前没有这么雅的名字,只有因北门口古时的康王庙、东岳庙、城隍庙(后移至城内屏山下),而被称之为“庙头”的区域地名,又因常山方言“庙”“猫”,故,许多史料中出现了“猫头”,还有“貌头”等名字记载。

  一座古城,六座城门,不论大小,给予深意,既给了常山县人的美美自信,又以城门之“名”意,让南来北往客读懂常山县城所处的华夏东南地之区位优势与地位,而且是中国古代人类大通道的不可或缺。

  文化名城,是历史的博物馆。悠悠之千年的常山县古城,是浙西第一门户,让我们担当起文化浙江建设使命,给予这座古城更丰富多彩,且历久弥新的历史文化元素,绽放魅力,尤其是城门美景,那是灿烂的浙西第一门户诗篇。

分享到: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