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宣传部发来贺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浙江婺剧团婺剧唱段 省委宣传部发来贺信!

省委宣传部发来贺信!

2024-01-19 20: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5月24日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

收到省委宣传部发来的贺信

祝贺浙婺创排的折子戏

《临江会》《断桥》《火烧子都》

参加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竞演成功

以及楼胜同志

以得票数第一的优异成绩

摘得本届梅花奖魁首

全文如下

↓↓

贺 信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并楼胜同志:

欣闻你单位创排的折子戏《临江会》《断桥》《火烧子都》参加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竞演成功,楼胜同志以得票数第一的优异成绩摘得本届梅花奖魁首。在此,向你们表示热烈祝贺!

近年来,全省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主动投身“重要窗口”建设的生动实践,贴近百姓、精心创作、讴歌时代,为文化浙江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担当作为,推出了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婺剧精品,提升了我省在全国戏剧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一张蜚声全国的浙江文化“金名片”。此次成功摘梅,凝聚着全体演职人员的矢志坚守和无私奉献,离不开楼胜同志精益求精、永攀高峰的奋斗精神,你们不愧是推动婺剧艺术和文艺事业发展的先行者、领头雁!

希望你们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文化强省、提升浙江软实力,文化树人、引领社会新风尚”这一总体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不断推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优秀文艺作品,持续培育更多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人才,为全面实施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加快打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相适应的新时代文化高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

2021年5月23日

浙婺何以梅开五度?

楼胜摘梅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而且,的确,有着特别的意义:

这是自“越剧小生第一人”茅威涛之后,时隔36年,浙江戏曲演员再登梅花奖榜首。

他开创了婺剧男演员和小生角色摘梅先河。自1989年陈美兰首获梅花奖以来,浙婺“梅开五度”。

夏斌婷:文字 设计:黄露 设计统筹:潘慧

一个问题于是来到大家心头:32年时间里梅开五度,浙婺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问题超越了问题本身,足以成为一个庞大命题。答案也非一篇文章所能穷尽,完全可以从婺剧的渊源、婺剧扎根的土壤、浙婺的改革发展历程等方面去做深入研究。但或许,我们也可以回到一场演出,从一个剧目谈起,正如一花一世界,滴水见太阳。

现在,就让我们回到5月16日,激动人心的楼胜梅花奖竞演之夜。

一场“举全团之力”完成的演出

或许也可以把时钟再往回拨一点,从竞演之前开始说起。

楼胜演出之前,5月16日上午有一场记者见面会,按惯例,主演是发布会主角,但是,楼胜没有出席。“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准备演出。”院长王晓平对他说。在这关键时间,他不希望楼胜分心。浙婺其他人员合力完成了这场记者见面会,向在座记者“科普”了婺剧以及浙婺别具一格的管理模式。主持人感叹:我已经主持了六场见面会,这是唯一一场没有主演出席,却最生动有趣的一次记者见面会。

同样让人意外的是,楼胜竞演当晚,虽然粉丝无数,但是剧院里没有摆放一个烘托气氛的花篮,因为都被王晓平谢绝了——他深信,真正的好气氛不是装扮出来的,而是“舞台上见真章”。

舞台上的好气氛早已准备就绪。舞美、灯光、音响,以及其他种种。为了保证装台顺利,武功演员一个个没有二话过来帮忙。为了保证最完美的效果,已经退休的国家一级舞美朱小宝也一起来了;同样,已经退休的国家一级演员刘志宏也随团帮唱。

这在浙婺,似乎已经成了每个人的潜意识:每一场演出,不管你是什么角色,大家都全力以赴,全心全意配合。

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周全,每一个螺丝都不能松。“出发前我们开了好几次会,服装、道具、音响等等,都是再三叮嘱。刀枪把子不能出问题,帽子要扎紧,腰带要系牢。这些好像都是小事情,但是,细节决定成败,一个螺丝松了,就会影响整台戏。”王晓平说。甚至,连舞台两边的幻灯字幕机都准备了两套。因为电子显示屏会受气候变化影响而接触不良,万一一套不灵了,或除了其他意外,另一套马上可以接上。

万事俱备,只待楼胜用他最惊艳的演出征服全场。

如今毋需多言竞演当晚的精彩和震撼。有在场观众形容,“演出时就像一锅滚水在沸腾”。这沸腾的感觉,不仅来自几位主演精妙绝伦的演出,也来自台上所有人尽全力营造的舞台氛围。“那么多武功演员,翻了那么多跟斗,没有一个掉链子。”

明眼的观众从中看出了团队的精气神和凝聚力。竞演后一篇文章刷屏,出自“二更”总经理、资深媒体人邹琦之手。文中有一句:“举全团之力”也不再只是一句话而已,数不过来究竟有多少位演员在台上翻腾出多少种类繁多的跟头,就算全员浓墨重彩,每一位演员的脸上都有肉眼可见的坚毅和果敢。

这句话可谓“点睛”。

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团队

在浙婺,一台演出如此,一台台演出也都是如此。

早在5年前,就有专业人士在看完浙婺演出后,为剧团的整体表现所打动,主动跑到金华,探寻浙婺的成功经验。

那是2016年10月底,也是在南京,浙婺演出青春版《穆桂英》,剧评人织工陪同德国戏剧理论家汉斯-蒂斯·雷曼教授及其夫人——戏剧评论家海伦·瓦洛普鲁女士一起观看演出。演出让两位外国学者感到震惊,认为“列于世界一流演出中,当之亦无愧色”。织工也深深被打动:“即便对于笔者这样从事传统戏剧研究的人来说,《穆桂英》所展示的演员身体与表演技术,似乎也只存在于史料或老先生们的口述之中,在当下的演出实践中,实属罕见。更难得的是,它并不仅仅展示个别演员的个人技艺,而是所有演员旗鼓相当,配合默契,给人一种生气勃勃的整体性印象。”他的直觉判断是:这种罕见现象背后一定有高人。

于是,他来到金华多次,写出了《传统的返照——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调研报告》。文中作者坦言,浙婺“平等协作的集体观念深入人心”:

“笔者亲眼看到浙婺的梅花奖得主在食堂里帮忙端盘子,全无名角架子。下乡演出条件艰苦,但无人推辞,剧团自己带厨师和食材,在村里搭灶做饭,无论是国家一级演员还是龙套演员,都是自带饭盒自己洗碗……演出前,无论职务高低,大家都坐在一起化装;演出时,如果三级四级演员有能力出演主角,一级二级演员则心甘情愿为其配戏。”

对于文中最后一句话,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原常务副团长赵承燕想必深有感触。2019年,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带着复排的婺剧《红灯记》来到北京演出。看到手中的节目单,赵承燕疑惑了:两个四级演员当主角排在前面,十几位国家一二级演员当配角甚至群演排在后面,这样的节目单从来没见过。

当时担任主角饰演李玉和的四级演员是李煊宇。早在2015年,这个进团不满三年,还是个临时工的23岁小伙就担纲重任,在《红灯记》中饰演第一主角李玉和。另一个四级演员是李奶奶扮演者高倩。戏中共有8个国家一级演员,分别饰演田大婶、皮匠、卖粥大嫂、喝粥人、日本宪兵等配角,梅花奖获得者杨霞云扮演的是李玉和的邻居田惠莲。

看完演出,赵承燕的疑惑变成了赞叹:浙婺能出好戏,正是因为剧团有好团风!

这一张节目单,这一台《红灯记》,正是浙婺平等协作、不论资排辈的团队精神的真实写照。

在别的剧团几乎不可想象的事情,在浙婺,一切皆有可能。不仅四级演员可以当主演,跑龙套的也有春天。2017年,五年一届的“新松计划”浙江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中,浙婺有四人得到金奖,除了陈丽莉外,另外三个金奖,都是跑龙套出身。

一个跑龙套的演员为什么可以参加“新松计划”并获奖?这恰恰来自“龙套团长”王晓平的最切身感受:“当年一些 同事跑龙套时,也曾经拼命练功,但没人关注。如果得到重视,说不定他们也是辉煌五年十年的好武生。所以,现在浙婺100多个演员,我们量身定做,人人有戏,为优秀的演员们请老师,请作曲,请伴奏。”

看起来“不按常理出牌”的背后,其实有着更大的“理”,那就是让每一个人发挥自身特长,让每一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

开出梅花朵朵的“天下第一桥”

楼胜竞演当晚,三出折子戏之一是《断桥》。

这是一个并非巧合的巧合:浙婺四个梅花奖得主,代表作都与《白蛇传》相关。或者,也可以说都和《断桥》有关,因为《断桥》是《白蛇传》中的其中一折:

1989年,陈美兰首摘梅花,竞演节目是《白蛇前传》;1997年摘梅的张建敏,代表作之一也是《白蛇前传》;2015年,杨霞云夺梅剧目之一还是《白蛇传》的三出折子戏。

写到这里,似乎可以给浙婺梅开五度、首对“梅花”伉俪的佳话再添一笔:一部戏的三个主要角色,竟然凑齐了三朵梅花!放眼全国,是否也算头一遭?

这个问题不知道答案,可以确定的是,这是对当年周恩来总理“天下第一桥”赞誉的最好回应。

1962 年,婺剧首次进京演出,受到周恩来总理及中央首长的称赞。周总理说看过很多剧种的《断桥》,婺剧的《断桥》表演风格独特,别具一格,可谓“天下第一桥”。

59年过去了,“天下第一桥”开出梅花朵朵,更具风姿。

催开花朵的力量,在于前文中所说的团队凝聚力,在于一代代婺剧人的传帮带,也在于坚守中的传承,传承中的创新。

浙婺重排传统经典、名剧名段,不是重复过去,而是在保留传统底色的基础上融入当代色彩,达到对传统剧目舞台呈现的审美超越。

1985年,浙婺开始排练《白蛇前传》,编导为徐勤纳,刚进入剧团的陈美兰被选中演小青。排练中,还请了有名的专业舞蹈老师,大家经过探讨,决定借鉴舞蹈的造型艺术和表演手法。于是,《断桥》多了从前没有的造型。

陈美兰看到画报上一个舞蹈动作的照片,觉得正适合用来表现青蛇与许仙缠斗的动作,于是加以借鉴,“青蛇盘腰”就此成为名场面,每次都赢得雷鸣般的掌声;另有一些新增加的“蛇形”,也借鉴了眼镜蛇的动作和舞蹈动作……一个全新的更具艺术张力的小青来到舞台中央,来到观众面前。1985年,《白蛇前传》在杭州首演就引起轰动,陈美兰扮演的全新小青形象更是一炮走红。1989年,陈美兰在北京凭借小青摘得首朵梅花。

∆楼胜竞演当晚的“青蛇盘许仙”

楼胜的许仙也是在传承中提升的结果。虽然同样是“十三跌”,但与1962年版的“十三跌”早已不同,是更高难度的动作,更繁复的“跌法”,节奏更趋紧密,演出更加火爆。竞演现场的掌声和叫好声是最直观的证明,而专家的评价正中肯綮。看完楼胜竞演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在朋友圈写道:……(《断桥》)在演出中从服饰妆容到身段调度,从跌扑摔打技术到入情入理艺术,都在不断地提升,甚至部分唱段的调整缩略都与市场审美、时代观众相呼应。

他还说,浙婺的代表性在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几代人稳定的传承谱系,在于全面的婺剧艺术的共同传续,在于婺剧艺术的累代拓展……这种代际稳定传承中更加高精的艺术提高,正是婺剧走出浙江、走向世界的重要保证。

楼胜在获奖感言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今天的奖牌虽然是我端着,但我的身后是一个具有超强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我脚下踩着的是几代婺剧人的肩膀……

薪火不断,传承不息。

原标题:《省委宣传部发来贺信!》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