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发传单让学生听课,反映了何种社会期待?丨时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浙江大学陈志新简介 教授发传单让学生听课,反映了何种社会期待?丨时评

教授发传单让学生听课,反映了何种社会期待?丨时评

2024-07-15 15: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日,一位大学教授因“发小传单让学生听课”而爆火。“没有学分,没有作业,没有问答,没有考试”,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陈志新教授为自己的课程《社会科学概论》而写的宣传语。

据了解,因未能在教学系统排上课,陈志新才将课程上传至视频平台,并在同学中发小传单介绍自己的课程。他在采访中表示,一直想把这门课作为通识课来上。这也是他第一次上传视频。目前,其视频平台账号已累积粉丝70多万,足可见这位教授的受欢迎程度。

因采用最原始、最朴素的方式——“发小传单”宣传,其视频简介中出现了“因权限不够”等用词,再加上上课是两款电子屏幕拼凑成的展示区,这让人看到了一位教授“笨拙的真诚”。慕名而来的网友们虽不见得都真心想要学习这门课程,但大都被陈志新的真诚打动。

课程简介显示,这门通识课程有自然科学、哲学、美学、逻辑学……共21讲,涵盖了社会科学26个学科。在一个专门学科概论的备课都需要耗费很大精力的情况下,陈志新要备这门涉及26个学科的通识课程的难度可想而知,“备课五六年,录课三个月”也并非是哗众取宠,需要耗费大量精力。需要看到的是,一位教师有这样的知识储备和胆识开这门课程就值得人们尊重。

陈志新在视频中鼓励学生,要建立跨学科分析思考的能力,鼓励他们多关心社会热点。在不少人被单一学科视角限制思维的当下,这种鼓励和实践也是极为难得的。将此贯彻于教学主张也能看出他对于“教书育人”的真正热爱,这无关名利。

如今,不少高校的评价体系大都以项目制为中心,以数量化为标志,对于科研的重视也多于教学。曾有知名大学教授表示,无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都过分追求科研项目和论文数量。相比之下,“课堂教学”在评价体系中并不那么显眼,这也会让一些教师忽视了教学工作。

而对于这样一门可能不会转换为学术成绩,也可能无助于职称评定,甚至都可能开不了的通识课程,陈志新依旧坚持用心备课和制作,显示出的则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视。

从该新闻下出现最多的那句评论“总有人愿意在名利场里写诗”也可以看出,社会对于高校教师的期望:潜心育人,淡泊名利。社会期待的是既有突出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又能够真正做到对学生传道受业解惑,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来讲授“高深的学问”的高校老师。

与此同时,另一个现实则是,高校中的确会有个别教师被“身份、名利、人脉”所诱惑。此时此刻,认真对待课堂教学的陈志新的爆火,其实也顺应了当下社会“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期待。

在流量中,陈志新得到了关注和赞许,但也会面临质疑和指责。比如,已经有网友关注“头发花白为何还是副教授”,也有人开始在其视频中挑错。需要呼吁的是,对其感兴趣的网友,不妨就把注意力放在课程上,减少对陈志新的过分审视,不打扰,才是对一位老师最大的保护。(作者资深媒体评论员)

文|张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