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主要的地质灾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浙江主要地形类型 浙江省主要的地质灾害

浙江省主要的地质灾害

2024-07-11 21: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Ⅰ 地质灾害有哪些

自然灾害包括哪些方面内容主要包括干旱灾害,台风、暴雨、冰雹、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以及重大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Ⅱ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哪些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植被遭到破会,引起的山体滑坡,长年雨水造成山洪,台风来袭。常年干旱。

Ⅲ 地质灾害有哪些

地质灾害有:

1、地裂缝: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成为一种地质灾害。

2、地面沉降: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3、泥石流: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

4、岩土膨胀:由于其在土体中杂乱分布的裂隙及反复胀缩变形造成强度衰减的特性,所以常常给人类的工程建筑带来严重破坏,造成许多地质灾害。

5、水土流失: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中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3)浙江省主要的地质灾害扩展阅读:

1、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协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移动事件。

2、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其他部门或者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接到报告的,应当立即转报当地人民政府。

3、地质灾害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启动并组织实施相应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灾情及其发展趋势等信息报告上级人民政府。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的需要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

Ⅳ 中国主要有哪些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的作用,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灾害性事件。

在我国,主要版的地质灾害包括地权震、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地裂缝、土地沙漠化、火山爆发等,其中除了地震、火山爆发、龙卷风、台风等灾害外,其他大多数地质现象都是由人为因素引发的。

其中,崩塌、水土流失及火山爆发是主要地质灾害。

据统计,我国因地质灾害,不包括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的1/5至1/4。因此,减少或制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及时采取防范和治理措施,是减少损失的主要途径。

Ⅳ  浙江省国土资源与环境概况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陆域面积10余万平方千米,东部濒临东海,北临江苏、上海,西接安徽、江西,南邻福建,兼有江海、岛屿、丘陵、盆地、平原和山地之利,地貌类型非常丰富,区位条件十分优越,为现今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在地貌上,浙江省地势总体趋向西南高,东北低,主要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延伸。全省地貌格局大致可分划为浙北平原区(包括萧绍甬平原和杭嘉湖平原)、沿海岛屿区、沿海山地丘陵区、浙西山地丘陵区、浙中丘陵盆地区、浙东山地丘陵区和浙南山地区,由此造就了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局面。

在地质上,浙江横跨“扬子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两大地质构造单元,其间以绍兴-江山深断裂带为界。自元古宙以来,不同类型的地壳耦合、交接,又多次改变会聚、离裂格局和应力状态,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尤其中新生代的火山喷发和侵入作用广泛而强烈,构成了环太平洋岩浆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而复杂的地质演化、构造作用和岩浆活动,为许多矿产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萤石、叶蜡石、明矾石、伊利石、沸石、膨润土、硅藻土等非金属矿产广泛分布,规模巨大,探明储量名列全国前茅。金、银、铜、铅锌等矿产的成矿条件也比较好,找矿前景十分诱人。但是,目前主要矿产的保有储量已难以满足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和矿产对外贸易不断增长的需求。

独特的地势格局也导致了浙江的耕地资源相对匮乏。目前全省人均耕地仅0.55亩,不及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也明显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人均耕地警戒线(0.7965亩),是全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省份之一。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土地资源缺乏的问题日益严重。如何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加强对土地资源利用的总体规划,制定合理的耕地开发、整理措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浙江省海域广阔,面积达26×104km2,海岸曲折多港湾,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列如串珠,是我国海洋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数年之前,浙江省就提出要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变为海洋经济优势,建设港、渔、工、贸、游综合发展的海洋经济大省。1998年,为了强化这一政策的实施,浙江省委、省政府又提出,要在2010年,将浙江建成中国的海洋经济大省,届时,海洋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00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但是,以往由于受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条件限制,有关浙江大陆海岸线和岛屿岸线的长度、面积在500m2以上的岛屿数量、海岸滩涂面积、滩涂被围垦面积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等基础数据,在各种报告中往往出入很大。缺乏客观统一的基础数据,对海岸带及岛屿资源现状、开发利用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难以给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规划也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浙江沿海海岛“港、渔、景”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港口资源尤为突出,在舟山-宁波一带形成了世界所罕见的优良深水港群资源。从中国地质、地形及地貌图上可见,杭州湾以北一直到渤海湾都以淤积泥质海岸为主。青岛、连云港及上海三个港口均位于分布宽达200~300km且水深较小的浅海平原上,在这三个港口出海所经过的浅海平原上还有很多海底丘陵及浅滩存在。由于长江的快速淤积,上海港水深逐年变浅,使得2万吨以上的货轮难以进港。为此,长江航道局与上海港务局花巨资清理航道。杭州湾至舟山群岛以南,中国沿海海岸带主要由中新生代火山喷发岩、花岗岩,以及成岩结晶程度较高的老地层组成,均属曲折岩岸(海蚀港湾)型海岸。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与沿江经济带的兴起,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浙江的经济地理位置更显得得天独厚,舟山-宁波深水港群的作用与地位将会不断提高,将来可能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世界级综合枢纽港,成为与当今世界第一大港——荷兰鹿特丹港遥相呼应的欧亚大陆东大门,从而带动浙江省乃至全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如何应用遥感等新的技术手段对浙江海岸带及海岛资源、地质环境和区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调查评价,获取新的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上来规划浙江沿海深水港群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布局和全省交通网络,提出舟山-宁波港群的整体开发建议,则是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一项关键性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增强,浙江省的地质和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频发,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危害,已成为浙江省的四大灾害之一。截至2002年3月,浙江省共发生有记载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点2918处,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仅1996~2002年间,滑坡、泥石流、崩塌灾害就造成了234人死亡,损毁大批房屋、农田和交通设施,直接经济损失达6.6亿元以上;对地下水无序、无度、过量开采,致使沿海平原区地面沉降。据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资料,截至2001年,嘉兴城区最大累计沉降量达837mm,嘉兴城区均在400mm沉降范围内,累计沉降量超过200mm的面积803km2,宁波城区最大累计沉降量474.7mm,总面积约175km2,其中大于100mm的面积16km2。温黄平原的路桥、金清等城镇一带的最大累计沉降量达到400~800mm,沉降面积不少于300km2。严重的地面沉降已成为洪涝灾害连年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水土污染严重,耕地质量退化,土壤侵蚀现象日趋加剧。诸如此类的问题,如不加以解决或缓解,势必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十五”期间及到2015年是浙江省全面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提高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结构转型,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的国土资源工作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Ⅵ 浙江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甲级资质单位名单拜托各位了 3Q

erudhty6

Ⅶ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哪些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管理司等,1998)。它们是:

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7)浙江省主要的地质灾害扩展阅读:

在所有的地质灾害中,除地震灾害外,崩、滑、流灾害是最为严重的,其以分布广、灾发性和破坏性强,具有隐蔽性及容易链状成灾为特点,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另外,土地沙(漠)化、地面沉降和水土流失等缓变型地质灾害发展迅速,危害愈来愈大,成为令人担忧的地质灾害。

从“成灾”的角度看,中国地质灾害的区域变化具有比较明显的方向性,即从西向东、从北向南、从内陆到沿海地质灾害趋于严重。这是因为虽然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地质灾害几乎覆盖了中国大陆的所有区域,但由于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使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和破坏程度显著不同。

东部和南部地区,人类活动频繁而又剧烈,区内人口稠密,城镇及大型工矿企业、骨干工程密布,因而,一方面,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则损失惨重,另一方面,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而西部北部地区,虽然地质灾害分布十分广泛,但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程度低,所以危害和破坏程度相对较低。

调查表明,凡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地区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质灾害正由自然动力型向人为动力型发展,由点状向带状、树枝状、片状发展。

Ⅷ  浙江省地质灾害遥感调查(ZR)

浙江省地抄质灾害在西南山区主袭要是突发性的滑坡、泥石流等,在浙北平原区主要表现为缓变性的地面沉降。为此,该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1)在对已知主要滑坡(泥石流)灾害进行遥感分析解译的基础上,通过对滑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与其相关的地质、地貌、土壤类型、降雨分布、人口分布等资料的综合研究,探索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与降雨分布和降雨强度的关系,将GIS和ANN(人工神经网络)两种新兴技术互相融合,开发适合对浙江多点突发性滑坡(泥石流)灾害进行临灾预警预报的GIS/ANN系统,根据实时的降雨预报和雨量遥测信息,初步实现对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空间范围、强度及其分布概率的临灾预警预报,确定和预测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的危险区段;编制1∶50万浙江省滑坡灾害趋势遥感分析图。

(2)利用卫星遥感多光谱影像、高精度DEM数据揭示与地面沉降有关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等信息,结合地面沉降、地下水开采、地表水位监测等资料研究地面沉降的范围、沉降中心、沉降量、沉降速率及其发展趋势,探索建立地面沉降易发程度和危险程度等级判别标准,为地面沉降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