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民政府 地理资源 地理资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济南的地形地势气候 山东省人民政府 地理资源 地理资源

山东省人民政府 地理资源 地理资源

2024-07-10 15: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位置 面积】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陆域位于北纬34°23′~38°17′、东经114°48′~122°42′,东西长721.03千米,南北长437.28千米。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全省陆域面积15.43万平方千米,毗邻海域面积约为15.86万平方千米。省会为济南市。

【地形 地貌】山东省境内中部山地突起 ,西南 、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湖泊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地貌。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32.7米,为全省最高点。黄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10米,为全省陆地最低处。境内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平原、台地、丘陵、山地等基本地貌类型。平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65.56%,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局部地区。台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4.46%,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丘陵面积占全省面积的15.39%,主要分布在东部、鲁西南局部地区。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14.59%,主要分布在鲁中地区和鲁西南局部地区。境内主要山脉,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和胶东丘陵区。鲁中南山丘区主要由片麻岩、花岗片麻岩组成;胶东丘陵区由花岗岩组成。绝对高度在700米以上、面积15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泰山、蒙山、崂山、鲁山、沂山、徂徕山、昆嵛山、九顶山、艾山、牙山、大泽山等。全省海拔50米以下区域占全省面积的53.71%,主要分布在鲁西、鲁北地区;50~200米区域占33.50%,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200~500米区域占11.53%,主要分布在鲁西南地区和东部地区;500米以上区域仅占1.26%,主要分布在鲁中地区。全省坡度2°以下区域占全省面积的71.02%,集中分布在鲁西、鲁北地区和鲁西南、鲁东局部地区;2°~5°区域占9.82%、5°~15°区域占11.78%,主要分布在鲁东地区;15°~25°区域占4.63%、25°以上区域占2.75%,主要分布在鲁中地区和鲁东地区。(省自然资源厅)

【河流 湖泊】山东省河流分属黄、淮、海三大流域及半岛独流入海水系。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千米/平方千米,干流长度在5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10千米以上的有1552条。黄河横贯菏泽、济南等9市,在东营市垦利区入海。有沂河、沭河、梁济运河、洙赵新河、东鱼河、泗河、韩庄运河、大汶河、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漳卫河、小清河、潍河、大沽河大型河道15条。

湖泊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平原接壤带,总面积1494平方千米,兴利库容23亿立方米,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和东平湖。南四湖是境内最大淡水湖泊,是南水北调东线干线工程的调蓄枢纽,湖面总面积1266平方千米。东平湖是境内第二大淡水湖泊,是接纳和处理黄河下游及大汶河大洪水和特大洪水的调蓄水库,湖区总面积627平方千米。(朱汉明)

【海岸 海域 海岛】山东濒临渤海和黄海,沿海分布有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和日照7个设区市。毗邻海域面积15.86万平方千米,管辖海域面积约4.65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全长3504.74千米,管辖海域中有海岛589个。

海域海岛资源。山东大陆海岸线北起冀鲁交界处的漳卫新河河口,南至鲁苏交界处的绣针河河口,全长3504.74千米,约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1/6。其中,属渤海区的大陆海岸线长约1046.84千米,属于黄海的大陆海岸线长度约为2457.90千米。在行政区划分布上,各设区市大陆海岸线长度依次为威海市(967.57千米)、烟台市(798.65千米)、青岛市(760.02千米)、东营市(463.51千米)、日照市(226.35千米)、潍坊市(158.36千米)和滨州市(130.28千米)。大陆海岸潮间带以粉砂淤泥质滩所占面积最大,潍坊市、东营市和滨州市的粉砂淤泥质潮滩面积也较为广阔,烟台市、青岛市和日照市潮间带普遍较窄,但沙滩广泛分布,拥有众多优质旅游海滩。

全省管辖海域中有海岛589个,其中,居民海岛32个,占海岛总数的5.4%;无居民海岛557个,占94.6%。按设区市海域海岛分:滨州市21个,东营市7个,潍坊市4个,烟台市230个,威海市185个,青岛市120个,日照市22个。山东海岛绝大部分位于近岸海域,距大陆海岸线5千米以上的海岛主要分布在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内,距大陆海岸线最远的有居民海岛是北隍城岛,离大陆距离约61千米。(省自然资源厅)

【气候】2022年,全省平均气温为14.5℃,较常年(13.8℃)偏高0.7℃,为1951年以来历史第4位高值;全省平均降水量为861.5毫米,较常年(665.9毫米)偏多29.4%,为1951年以来第5位多值;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2304.5小时,较常年(2323.5小时)偏少19.0小时。春季降水显著偏少,多地发生气象干旱;初夏大范围高温,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夏季强降水频发,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梅花”横穿山东,为9月影响山东最强台风;10月罕见暴雨,多地降水量破历史极值;12月半岛3次冷流暴雪,为2005年以来罕见。根据气候年景评估方法,综合分析全年气候年景,属一般年景。

全省冬季气温偏高,降水异常偏少;春季气温显著偏高,降水异常偏少;夏季气温偏高,降水显著偏多;秋季气温偏高,降水显著偏多;四季日照时数正常。

冬季气温偏高,降水异常偏少,日照时数正常。冬季全省平均气温为1.3℃,较常年(0.6℃)偏高0.7℃,比上年偏低0.3℃。与常年同期相比,各市均偏高,其中菏泽、济南、东营3市偏高1.0℃以上。冬季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0.1毫米,较常年(30.9毫米)偏少67.3%,比上年偏少32.2毫米,为1999年以来最少值。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各市均偏少,其中日照、青岛2市偏少8成以上。冬季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520.1小时,较常年(473.9小时)偏多46.2小时,比上年偏少30.2小时。与常年同期相比,各市均偏多,其中青岛、潍坊2市偏多80小时以上。

春季气温显著偏高,降水异常偏少,日照时数正常。春季全省平均气温为15.3℃,较常年(14.0℃)偏高1.3℃,比上年偏高1.0℃,为1951年以来同期次高,与2017年持平。与常年同期相比,各市均偏高,其中聊城、德州2市偏高1.0℃以下,其他各市偏高1.0~2.0℃。春季全省平均降水量为47.6毫米,较常年(102.6毫米)偏少53.6%,比上年偏少66.6毫米,为近20年来同期最少。与常年同期相比,各市降水量均偏少3成以上,其中,济宁、枣庄、临沂、日照、菏泽、青岛6市偏少7成以上。春季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682.8小时,较常年(692.9小时)偏少10.1小时,比上年偏多70.2小时。与常年同期相比,泰安、临沂、日照、青岛、聊城、威海、枣庄等7市偏多,其他各市偏少,其中东营、德州2市偏少30小时以上。夏季气温偏高,降水显著偏多,日照时数正常。

夏季全省平均气温为26.6℃,较常年(25.7℃)偏高0.9℃,比上年偏高0.7℃。与常年同期相比,各市均偏高,其中菏泽、枣庄、济宁、临沂、泰安5市偏高1.0℃以上。夏季全省平均降水量为623.2毫米,较常年(418.5毫米)偏多48.9%,比上年偏多98.7毫米,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3位多值。与常年同期相比,各市降水量均偏多2成以上,其中,青岛、潍坊、滨州、淄博4市偏多6成以上。夏季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561.7小时,较常年(608.4小时)偏少46.7小时,比上年偏多34.9小时。与常年同期相比,聊城、菏泽、枣庄3市偏多,其他各市偏少,其中烟台、威海、青岛3市偏少100小时以上。

秋季气温偏高,降水显著偏多,日照时数正常。秋季全省平均气温为15.5℃,较常年(14.7℃)偏高0.8℃,比上年偏高0.1℃。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各市平均气温均偏高0.5℃以上,其中,菏泽、临沂2市偏高1.0℃以上。秋季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80.9毫米,较常年(114.6毫米)偏多57.9%,比上年偏少126.4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菏泽、济宁、枣庄、临沂4市偏少,其中菏泽、济宁2市偏少5成以上;其他各市偏多,其中烟台、威海、青岛、潍坊4市偏多1倍以上。秋季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538.3小时,较常年(548.0小时)偏少9.7小时,比上年偏多51.9小时。与常年同期相比,枣庄、聊城、菏泽、济南、德州、淄博6市偏多,其他各市偏少,其中烟台市偏少50小时以上。

气温  2022年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4.5℃,较常年(13.8℃)偏高0.7℃,比上年偏低0.1℃,为1951年以来历史第4位高值。泰山站平均气温为6.8℃,其他各地在12.4℃(招远、成山头)~16.5℃(薛城)之间,枣庄、薛城、济宁等28站为本站历史最高,滕州、定陶、阳谷等5站为次高,宁阳、莒县、沂源等3站为第3位高值。威海市年平均气温在13.0℃以下,菏泽、枣庄和济宁三市在15.0℃以上,其他各市在13.0~15.0℃之间。与常年相比,全省各市均偏高,其中菏泽市偏高1.0℃以上。

降水量  2022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为861.5毫米,较常年(665.9毫米)偏多29.4%,比上年偏少120.7毫米,为1951年以来第5位多值。泰山站年降水量1214.1毫米,其他各地在458.7毫米(梁山)~1332.0毫米(青岛)之间,福山、青州、邹平等3站为本站历史最多值,章丘、青岛、临朐等14站为次多值,崂山、博山、滕州等9站为第3位多值。菏泽市年降水量在700毫米以下,青岛和潍坊两市在1000毫米以上,其他各市在700~1000毫米之间。与常年相比,菏泽、临沂2市略偏少,其他各市偏多,其中,潍坊、青岛、烟台、滨州4市偏多5成以上。

日照时数  2022年,全省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304.5小时,较常年(2323.5小时)偏少19.0小时,比上年偏多106.6小时。泰山站年日照时数2382.6小时,其他各地在2019.3小时(曹县)~2608.0小时(济南)之间。与常年相比,聊城、枣庄、济南、泰安、淄博和菏泽6市偏多,其他各市偏少,其中,烟台和东营2市偏少100小时以上。(省气象局)

【水资源】山东省多年平均降水量680.5毫米;全省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205.1亿立方米,径流深129.9毫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68.9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65.9亿立方米,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8.1亿立方米,其中临沂市最多,多年平均53.8亿立方米。全省多年平均当地水资源可利用量192.6亿立方米,可利用率62.5%,其中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106.9亿立方米,可利用率52.1%;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127.1亿立方米,可开采率75.3%,可开采模数为9.4万立方米/平方千米。山东省外调水主要是黄河水和长江水,全省黄河干流引水指标为65.03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省调水量指标为14.67亿立方米,可有效缓解山东省水资源短缺矛盾,构筑起南北贯通、东西互济的现代骨干水网,实现长江水、黄河水、淮河水和山东当地水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对山东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山东省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资源性缺水,是山东省水资源供需最明显的自然属性。

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全省多年平均当地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315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4,属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占有量小于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地区;全省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7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

地区分布不均。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从鲁东南沿海的850毫米向鲁西北内陆的550毫米递减;鲁中南地区的蒙山、五莲山等地,年径流深在300毫米以上;鲁西北地区的临清市、冠县一带,是全省的年径流最低值区,年径流深不足25毫米;高值区与低值区的年径流深比值达10倍以上。

年际年内变化剧烈。丰、枯水年交替变化,连丰、连枯是山东省水资源年际变化的主要特征。全省水资源总量最大829.7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116.8亿立方米(1989年),极值比达7.1。在年内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年降水量的3/4、天然径流量的4/5集中在汛期,特别是7、8月;部分年份甚至就集中在一、两次特大暴雨洪水之中。年际年内变化剧烈的自然特点,是造成山东省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的根本原因,也给山东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很大困难。

外调水依赖程度高。2021—2022年度,山东省跨流域调水量51.55亿立方米,其中黄河水46.24亿立方米,东平湖水3.38亿立方米,峡山水库水1.63亿立方米。

2022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878.0毫米,比上年偏少10.4%,比多年平均偏多30.5%,属丰水年份。全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508.94亿立方米。总供水量为216.96亿立方米。(省水利厅)

【土地资源】截至2022年底,山东省耕地面积645.64万公顷,园地121.77万公顷,林地253.51万公顷,草地24.31万公顷,湿地24.65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85.31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7.71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34.2万公顷。

耕地645.64万公顷。其中,水田9.83万公顷,占1.52% ;水浇地468.73万公顷,占72.60% ;旱地167.08万公顷,占25.88%。

园地121.77万公顷。其中,果园108.65万公顷,占89.23%;茶园1.3万公顷,占1.07%;其他园地11.81万公顷,占9.70%。

林地253.51万公顷。其中,乔木林地170.91万公顷,占67.42%;竹林地0.07万公顷,占0.03%;灌 木 林地6.52万公顷,占2.57%;其 他 林 地76.01万公顷,占29.98%。

草地24.31万公顷。全部为其他草地。

湿地24.65万公顷。其中,沿海滩涂19.83万公顷,占80.42%;内陆滩涂4.83万公顷,占19.58%。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85.31万公顷。其中,城市用地55.90万 公 顷,占19.59% ;建制镇用地58.55万公顷,占20.52% ;村庄用地138.65万公顷,占48.60% ;采矿用地27.65万公顷,占9.69%;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4.55万公顷,占1.60%。

交通运输用地47.71万公顷。其中,铁路用地3.35万公顷,占7.03% ;轨道交通用地0.09万公顷,占0.20% ;公路用地23.78万公顷,占49.85%;农村道路18.73万公顷,占39.26%;机场用地0.55万公顷,占1.15%;港口码头用地1.16万公顷,占2.44%;管道运输用地0.03万公顷,占0.07%。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34.52万公顷。其中,河流水面26.73万公顷,占19.87% ;湖泊水面11.88万公顷,占8.83% ;水库水面16.22万公顷,占12.06% ;坑塘水面35.79万公顷,占26.61%;沟渠34.67万公顷,占25.77% ;水工建筑用地9.23万公顷,占6.86%。

【矿产资源】截至2022年底,山东省已查明资源储量的93种矿产,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27种,非金属矿产56种,水气矿产3种。保有资源储量列全国前10位的有74种,占查明资源储量矿种数量的79.57%,其中金、金刚石、自然硫、石膏、玻璃用砂岩、水泥配料用红土等6种矿产保有资源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截至2022年底,山东省各类持证矿山企业969个(油气按1个统计),比上年度增加113个,增加11.66%。按矿山规模统计,大型矿山414个、中型矿山295个、小型矿山260个,大中型矿山占比73.16%,远高于全国52.99%的平均水平。按矿种统计,金矿84个、铁矿89个、煤矿99个、水泥用灰岩69个、地热240个、矿泉水43个、盐矿42个、溴矿42个、各类砂石土类矿山153个。2022年全省开发利用矿产53种,年开采矿石总量(原矿量)4.36亿吨、天然气7.96亿立方米,矿业工业总产值2524.39亿元,矿山从业人员26.79万人。

山东省矿产资源赋存特点主要表现为:种类齐全、类型多,资源较丰富。山东省地处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相接地带,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形成了种类齐全和具有一定特色、优势的矿产资源。目前,全省已发现矿产148种,已发现并具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93种,其中金、铁、煤、石油、地热、金刚石、岩盐、钾盐、石膏、石墨、滑石、石灰岩、饰面石材等优势和特色矿产资源在全国总量中居于前列或占有相当比例,在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山东省已发现的矿产类型多,包括沉积型、岩浆型、变质型等大类及30余个亚类型。有的成因类型是山东的特色类型,矿床具有重大经济效益,如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焦家式”金矿)、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等。

成矿时代多,成矿专属性强。山东省域在地壳演化过程中至少经历了长达30亿年的地质年代,在各个地质历史时期中都形成了一些矿产资源,如形成于太古宙的铁、镍等矿产;形成于元古宙的石墨、滑石、菱镁矿等矿产;形成于古生代的金刚石、煤、石膏等矿产;形成于中生代的金、银、铜、铅、锌等矿产;形成于新生代的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矿产。

分布范围广,区域特色明显。山东省域的鲁东、鲁中、鲁西北等不同区块内均分布着各具特色的矿产资源。鲁东地区(主要是胶北地区)是山东省也是中国金矿的重要分布区,同时又是变质矿产(石墨、滑石、菱镁矿等)的分布区。鲁中地区是煤、铁等能源及黑色金属矿产分布区。鲁西北地区是石油、天然气及层状地热资源分布区。矿产资源的区域分布特点为不同地区形成各具特色的矿业经济布局奠定了物质基础。

人均占有量较少,中小型矿床居多,贫矿所占比例较大。山东省矿产资源总量虽然较大,但因人口多,人均占有量较少,只相当于全国人均值的49%,居全国第11位。在已查明的矿产地中,大型及超大型矿床较少,中型及小型矿床较多,占88.83%。查明的铜、铅、锌、银、锆、钛、钴、镓等金属矿产,多为共、伴生矿床,60%以上的铁和大多数有色金属矿产为贫矿,硫铁矿及自然硫、钾盐等矿产属于贫矿及开采条件较差的矿产。

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远景良好。山东省地质勘查工作程度较高,查明资源储量丰富,但由于开采强度大,部分矿种保有资源储量较少。随着勘查和开发经济技术条件改善,以及成矿预测和找矿理论的深入研究,近几年深部找矿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如胶北地区“焦家式”金矿部分矿区深部、纱岭矿区、三山岛北部海域矿区新矿体的发现,-1200m至-1500m煤炭资源预测评价,近海油田的发现,兖州翟村矿区、兰陵矿区、沟西矿区发现铁矿体,以及齐河-禹城富铁矿的发现等。由此表明,山东省金、铁、煤、石油等重要矿产的后备资源依然存在着很大的补充空间,具有良好的资源远景。

【海洋资源】山东省濒临渤海和黄海,拥有15.86万平方千米的毗邻海域,海岸线全长3504.74千米。海洋生物、海洋矿产、海洋旅游及海洋空间等资源丰富。山东港口岸线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全省管辖海域共有海岛589个,其中,有居民海岛32个,无居民海岛557个。海岸分布70余处优良港湾,是中国海湾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莱州湾为渤海的三大海湾之一,其周边是中国最大的盐场之一。山东近海的海洋生物资源种类多达800多种,其中,海洋鱼类资源284种、海洋甲壳类资源108种、头足类资源21种。

山东是全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开发潜力巨大。沿海风力资源丰富,海上风能具有风速高、静风期少、风电效率高的特点。有效风能密度为每平方米200~600千瓦时,可利用面积13700平方千米,可装机容量0.04亿千瓦,远景发电量100亿千瓦时,现探明山东各类滨海砂矿和矿点82个,在山东浅海区发现重矿物60余种。

山东海岸带煤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龙口附近及黄河三角洲济阳坳陷东部。胶东半岛探明水下煤炭储量12.9亿吨,渤海盆地探明含油面积为145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3.86亿吨。渤海盆地附近的胜利油田,是山东省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产区。

独特的北方海洋文化、灿烂的海洋民俗、颇具优势的温带气候、风光优美的海岛、美丽的海岸、优质的沙滩,形成山东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

【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截至2022年底,山东省有陆生脊椎动物558种,其中鸟类471种、哺乳类47种、爬行类30种、两栖类10种,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莱州湾、胶州湾等沿海湿地以及南四湖、东平湖、黄河滩区等内陆湖泊。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110种,其中丹顶鹤、中华凤头燕鸥、大鸨、猎隼、黑脸琵鹭、金雕、白尾海雕、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2种,豹猫、大天鹅、鸳鸯、大杓鹬、白斑军舰鸟、雀鹰、秃鹫、红隼、震旦鸦雀、红喉歌鸲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8种。山东省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线上,气候条件适宜,迁徙鸟类种类多、数量大、历时长,鸟类资源丰富,有鸟类471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30%以上。总体看,山东省野生动物资源特点是东多西少,鸟多兽少。

全省有野生高等植物179科2064种,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和鲁中南山区。其中,苔藓植物55科368种,占17.8%;蕨类植物24科97种,占4.7%;裸子植物3科4种,占0.2%;被子植物97科1595种,占77.3%。山东地处中国暖温带沿海地区,位于南北过渡地带,西部和北部均为大平原,有利于其他地区植物的扩散定居,南北交汇特点显著。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15种,由自然资源(林业)部门管理的6种,分别为桧叶白发藓、紫点杓兰、大花杓兰、甘草、玫瑰、紫椴,均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主要分布在青岛市、烟台市等沿海地区。(省自然资源厅)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