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高效灌溉制度专题系列技术讲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浅田什么意思 节水高效灌溉制度专题系列技术讲座

节水高效灌溉制度专题系列技术讲座

2024-02-02 11: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一期 水稻的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4、各地区适用的水稻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1)水稻“浅湿”灌溉

水稻“浅湿”灌溉各地有多种不同的称谓,归纳起来大致有:“薄、浅、湿、晒”灌溉、“浅、蓄、晒、湿”灌溉、“浅晒湿”灌溉等。水稻“浅湿”灌溉是根据水稻移植到大田后各生育期的需水特性和要求,进行灌溉和排水,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这种灌溉的技术要点就是: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分蘖前期湿润,分蘖后期晒田,拔节孕穗期回灌薄水,抽穗开花期保持薄水,乳熟湿润,黄熟期湿润勤落干。水稻“浅湿”灌溉适用于我国南方的双季稻产区。

1)江苏省水稻“浅湿”灌溉

水稻“浅湿”灌溉即浅水与湿润反复交替、适时落干,浅湿干灵活调节的一种间歇灌溉模式(见表5),其技术要点如下:

①返青浅水勤灌。促返青、分蘖,水层深度5~30毫米。

②分蘖后期及时晒田。当茎蘖数达到有效穗数80%时,排干田面积水晒田7~10天,使耕层土壤含水量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

③拔节孕穗期间歇灌。每次灌水后水层深3厘米,水层耗尽后3~4天再灌。

④抽穗开花及乳熟期湿润灌溉。每次灌水水层深2厘米、水层耗尽后3~4天再灌。

⑤黄熟期自然落干,遇雨排水。

表5:江苏省水稻“浅湿”灌溉 序号 生育阶段 控制水层(毫米) 1 泡田期 根据当地习惯 2 返青期 5~30 3 分蘖后期 排干田面积水晒田7~10天,使耕层土壤含水量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 4 拔节孕穗期 间歇灌,每次灌水后水层深3厘米,水层耗尽后3~4天再灌。 5 抽穗开化及乳熟期 湿润灌溉,每次灌水水层深2厘米、水层耗尽后3~4天再灌。 6 黄熟期 落干

2)安徽省江淮丘陵区水稻“浅湿间歇”灌溉

见表6,其水分管理要点为:利用旱育秧耐旱特点,有水水作(栽),无水旱作(栽);根据水稻各生育阶段允许蓄雨指标,充分拦蓄降雨,节约灌溉用水;灌溉实行浅灌,以尽可能多拦蓄雨水;灌溉两水之间实行间歇灌溉,间歇天数依据当地的水源状况,可分别采用经济间歇天数、适宜间歇天数和高产间歇天数;遇特殊干旱年份,允许旱管,以减灾避灾。这一灌溉模式的特征是浅灌、湿润、旱管相结合,使稻田水分状况多样化。对于水稻各生育期的灌溉,具体操作如下:

①移栽返青期:这一时期一般8~10天,灌水上限10~40毫米,蓄雨上限50毫米,做到上不淹芯下不晒泥,返青期不脱水,土壤水分下限应在田间持水量以上。

②分蘖期:分蘖期约33天,灌水上限40毫米,蓄雨上限以不淹心叶为准,可达90~120毫米。这一时期进行间歇,可提高土温,调节土壤空气,达到以水调肥,以水促蘖的目的,其适宜间歇天数和经济间歇天数分别为1~9天和6~9天,高产间歇天数5~7天。遇大旱年土壤水分下限可控制在70%(占田持百分数,下同)。分蘖后期烤田按烤田技术要求进行,杂交稻在田间苗量超过22~25万株/亩时进行烤田,此时稻株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由横向转为纵向发展,是决定穗数的时期。烤田可以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生长,改善田间小气候,达到上控下促的作用。

③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此期为节间生长、幼穗形成决定粒数的阶段。生长快、叶面积指数大,需水多,是水稻需水的敏感期。此期光合作用强、新陈代谢快,灌水上限60毫米,蓄雨上限可达160~180毫米。这一时期经济间歇天数4~6天;适宜间歇天数和高产间歇天数:拔节孕穗期为1~5天和2~4天,抽穗开花期为1~5天和2~3天,土壤水分下限为80~85%。

④乳熟期:乳熟期15天左右,实行浅湿间歇灌溉,灌水上限40毫米,蓄雨上限120毫米,适宜间歇天数0~6天,经济间歇天数4~7天,高产间歇天数2~4天,土壤水分下限为70%。黄熟期是决定粒重阶段,土壤干湿交替,以湿为主,以根保叶延长功能叶片的时间,促进杆青谷黄。收割前7~10天左右断水。

表6:安徽江淮丘陵区水稻“浅湿间歇”灌溉模式技术要素 生育阶段项目 返青期 分蘖期 拔节孕穗期 抽穗开花期 乳熟期 灌水上限(毫米) 10~40 40~0 60~0 60~0 40~0 蓄雨上限(毫米) 50 90~120 160 180 120 间歇天数 经济间歇天数   6~9 4~6 4~6 4~7 适宜间歇天数   1~9 1~5 1~5 1~6 高产间歇天数   5~7 2~4 2~3 2~4 土壤水分下限(占田持%) 大于100 70 80~85 80~85 70

3)福建省水稻“浅、蓄、晒、湿”灌溉

见表7,水稻各生育期灌溉的技术要点如下:

①返青期:秧苗移栽,此时植株幼小,生理需水不多,一般控制水层在0.5~1.0毫米,灌水水层幅度10~40毫米,下雨水层上限为60毫米,早稻一般灌到水层15~20毫米,晚稻可灌至水层上限50~60毫米,试验和实践经验证明采用薄水(即控制水层15~20毫米)插秧,浅水层(30~40毫米)养苗是一种可行的灌水方法。同时水稻遇高温或低温时应灌深水护苗,一般灌到水层50~60毫米。

②分蘖初期:分蘖初期采用浅水湿润管理,灌水的幅度是0~60毫米水层,下雨可蓄至60毫米水层,下限为0毫米,经常保持田间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促进禾苗有效分蘖。50~60毫米。

③分蘖末期:进行晒田是高产灌溉的重要环节,必须掌握好晒田的时间和晒田的程度,要看田、看苗、看天决定,一般晒田掌握在田间土壤含水率下降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为宜。

④孕穗期:这个时期是植株从营养生长转到生殖生长时期,也是水稻生长期需水最高的时期,该生育期灌水幅度0~60毫米水层,当水层在下限为0时,早稻再停3~4天灌水,晚稻再停2~3天灌水。

⑤抽穗期:这一期也是需水比较多的时期,灌水幅度应掌握在5~60毫米水层,一般灌水控制到5~20毫米水层,降雨时可蓄至上限60毫米水层,当水层在下限0时,早稻再停3~4天灌水,晚稻再停2~3天灌水。

⑥乳熟期:这个时期作物的生理需水由于叶面显著减少而下降,灌水水层幅度0~60毫米,一般采用浅水层(0~40毫米),降雨蓄至60毫米水层。

⑦黄熟期:这个时期作物的生理和生态需水逐步下降,采用干干湿湿灌溉方法为宜,灌水幅度0~20~60毫米水层。

表7:福建省水稻“浅、蓄、晒、湿”灌溉 序号 生育阶段 控制水层(毫米) 1 泡田期 根据当地习惯 2 返青期 薄水(即15~20毫米)插秧,浅水层(30~40毫米)养苗 3 分蘖期 前期0~60,后期晒田7~10天 4 孕穗期 0~60 5 抽穗期 5~60 6 乳熟期 0~60 7 黄熟期 0~20~60

采用“浅蓄晒湿”灌溉新技术,即灌水一次,停2-3天再灌一次水,可明显的降低田间土壤水分,有利于接纳更多的雨水,在降雨时的水层提高到60毫米左右,可提高降雨有效利用程度,节约灌溉用水量。不同水文年情况下福建省水稻“浅蓄晒湿”的节水灌溉制度及产量水平(见表8)。

表8:不同水文年“浅蓄晒湿”水稻节水高效灌溉制度及产量水平 控制水层深度(毫米) 水文年份 灌溉定额(m3/s) 产量水平(kg/亩) 泡田期 返青期 分蘖期 拨节孕穗期 抽穗开花期 乳熟期 黄熟期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湿润年 1333.4 458.8 30-10 30-10 30-10 30-10 30-10 30-10 30-10 一般年 1666.8 440.4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干旱年 1000.0 423.5

4)广东省水稻“浅晒湿”灌溉

见表9,水稻“浅晒湿”灌溉制度的主要技术要点为:浅水回青,薄水分蘖,够苗晒(露)田,浅湿抽穗扬花,湿润灌浆至成熟。各生育期灌溉技术要点如下:

①移植回青期:薄水插秧后灌浅水,水层控制在5~40毫米。

②分蘖期:水层控制在0~20毫米左右(如遇雨可蓄至40毫米),适当晒田。

③够苗晒田期:晒田主要在分蘖末期进行,一般在插秧后25~30天。晒田时应看天、看地、看禾苗,因地制宜,适时适度。其标准为:轻晒的0~20厘米土层内平均土壤含水率达到饱和含水率的70%~80%;中晒达到饱和含水率的60%~70%;重晒达到饱和含水率的50%~60%。

④孕穗至抽穗扬花期:水层控制在10~40毫米,浅水灌溉,自然落干后再灌,保持浅湿相间。

⑤乳熟至黄熟期:采取灌“跑马水”,田面干干湿湿,以湿为主,湿而不烂。黄熟后期排水落干。

表9:广东省水稻“浅晒湿”灌溉 序号 生育阶段 控制水层(毫米) 1 泡田期 根据当地习惯 2 移栽回青期 5~40 3 分蘖期 0~20 4 够苗晒田期 0(插秧后25~30天开始) 5 孕穗至抽穗扬花期 10~40 6 乳熟至黄熟期 灌“跑马水”,后期落干

5)广西水稻“薄、浅、湿、晒”灌溉

见表10,水稻“薄、浅、湿、晒”灌溉的技术要点如下:

①薄水插秧:插秧时田间薄水层15~20毫米。

②浅水回青:插秧后田间灌浅水层30~40毫米。

③分蘖前期:田间湿润管理,即3~5天灌一次10毫米以下薄水层,经常保持田间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

④分蘖后期:晒田。对于冷浸田、肥粘田,应重晒至田边周围坑白;对于壤土田,应轻晒至田面鸡爪缝;对于高坑、沙土田,应只露不晒。控制0~20厘米土层内平均土壤含水率达到饱和含水率的70%为宜。

⑤拔节孕穗期:灌水控制水层10~20毫米。回水攻胎、幼穗分化前期灌跑马水。

⑥抽穗开花期:灌水控制水层5~10毫米,保持浅薄水。

⑦乳熟期:3~5天灌1次10毫米水层的跑马水。湿润灌浆、禾苗青技腊秆,田间湿润至黄熟。

⑧黄熟期:湿润落干。穗头勾头前,田间保持湿润,勾头后进行落干。

表10:广西水稻“薄浅湿晒”灌溉 序号 生育阶段 控制水层(毫米) 1 泡田期 根据当地习惯 2 移植期 15~20 3 返青期 30~40 4 分蘖初、盛期 无水层,土壤含水率100% 5 分蘖后期 落干晒田(7~10天) 6 拔节至孕穗期 湿润至10~20 7 抽穗开花期 5~10薄水 8 乳熟期 3~5天灌1 次10毫米以下跑马水 9 黄熟期 落干

6)东北地区水稻“浅湿”灌溉

见表11,东北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面积推广水稻“浅深浅”、“浅晒深浅”、“浅晒浅湿”、“浅湿”等节水高效灌溉制度,都属于水稻“浅湿”型灌溉的范畴。当前东北地区的水稻灌区仍主要采用这种灌溉模式。其技术要点如下:

①插秧至返青期:灌水3~5厘米的浅水层,缓苗促蘖。

②分蘖开始到分蘖盛期:实行浅、湿、干(或浅、湿)交替间歇灌溉。每次灌水3~5厘米,结合中耕追肥、除草,待自然落干、田面呈湿润状态再行灌水,即前水不见后水。土壤持水能力强、地肥、稻苗生长旺盛,其间歇时间可长些,待耕层土壤水分达田间持水量90%时,再行灌水;反之,灌水间歇时间短些,田面呈饱和状态时再灌水。

③分蘖末期:落干晒田。对于分蘖率较强的品种,当有效分蘖达到计划数的80%~90%时,开始落干晒田;分蘖率较弱的品种达到计划数时,落干晒田。阴雨天、地肥、苗势旺的应重晒,一般晒7~10天,使耕层土壤水分降至田间持水量70%~80%;反之,则轻,一般晒田5~7天,使耕层土壤水分降至田间持水量80%~90%。

④孕穗至抽穗开花期:建立浅水层。即每次灌水3~5厘米水层,自然落干,再行灌水。

⑤生育后期:实行浅、湿、干交替间歇灌水,保持耕层干干湿湿,控制到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直到黄熟停水。

表11:东北地区水稻“浅湿”灌溉 生育期 返青期 分蘖期 孕穗期 抽穗开花期 乳熟期 黄熟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灌溉要求 3~5厘米浅水层 浅湿交替灌水,每次灌水3~5厘米,下限为田持的90%。 浅湿交替灌水,每次灌水3~5厘米,下限为田持的90%。 落干晒田7~10天,耕 层土壤含水量降至田持的70%~90% 每次灌水3~5厘米,自然落干后再灌水。 每次灌水3~5厘米,自然落干后再灌水。 浅、湿、干交替间歇灌水,控制到田持80%左右。 停水落干

黑龙江省总结提出了水稻“浅湿”灌溉的几种节水灌溉制度模式如表12所示:

表12:黑龙江省水稻“浅湿”灌溉的几种模式 灌溉制度 控制水层深度(毫米) 水文年份 灌溉定额(立方米/亩) 产量水平(千克/亩) 泡田期 返青期 分蘖期 拨节孕穗期 抽穗开花期 乳熟期 黄熟期 浅晒浅 50~30 50~30 晒田 50~30 50~30 50~30 自然落干 湿润年 680 530 一般年 750 干旱年 800 浅晒湿 50~30 50~30 晒田 30~0 30~0 30~0 自然落干 湿润年 670 550 一般年 700 干旱年 760 浅晒深浅 50~30 50~30 晒田 100~60 50~30 30~0 自然落干 湿润年 760 510 一般年 850 干旱年 900

7)新疆地区水稻“浅湿”灌溉见表13。

表13:新疆地区水稻“浅湿”灌溉 生育阶段 灌水次序 起止时间(日/月) 灌水定额 (立方米/亩) 灌溉定额(立方米/亩) 泡田整地 1 20/4-5/5 60 800 苗期 2 10/5-14/5 60 分蘖始期 3 15/5-25/5 100 分蘖盛期 4 25/5-20/6 180 拔节 5 1/7-25/7 160 抽穗 6 20/7-5/8 120 灌浆 7 10/8-10/9 120

(2)水稻“薄露”灌溉

水稻“薄露”灌溉,概括来说就是“灌水要薄,适时落干露田”。薄是指灌溉水层要薄,一般为20毫米以下,露是指田面表土要经常露出来,表层土面不要长期淹盖着一层水。这种灌溉的技术要点是:

①每次灌水在20毫米以下。

②每次灌水后都要自然落干露田。

③遇加续降雨,田间淹水超过5天,要排水落干露田。

④遇防病虫害和施肥时,应与灌溉用水量结合。

水稻“薄露”灌溉彻底改变了长期淹灌的状态,有效地改善了水稻的生态条件,明显地减少了灌溉水量。水稻“薄露”灌溉适用于华中双季稻稻作区。表14所列为浙江省水稻“薄露”灌溉制度。

表14:浙江省水稻“薄露”灌溉及产量水平 分区名称 控制水层深度(毫米) 水文频率 灌溉定额(立方米/亩) 产量水平(千克/亩) 泡田期 返青期 分蘖期 拨节孕穗期 抽穗开花期 乳熟期 黄熟期 杭嘉湖平原 15 0-20-40 0-20-50 0-20-60 0-30-60 0-20-30 0 50% 250 600 75% 300   90% 335   萧绍甬平原 15 0-20-40 0-20-50 0-20-60 0-30-60 0-20-30 0 50% 220 620 75% 285   90% 315   浙东沿海平原 15 0-20-40 0-20-50 0-20-60 0-30-60 0-20-30 0 50% 230 620 75% 280   90% 320   山区 15 0-20-40 0-20-50 0-20-60 0-30-60 0-20-30 0 50% 260 520 75% 315   90% 350   海岛 15 0-20-40 0-20-50 0-20-60 0-30-60 0-20-30 0 50% 205 500 75% 265   90% 305   浙中丘陵盆地 15 0-20-40 0-20-50 0-20-60 0-30-60 0-20-30 0 50% 240 580 75% 295   90% 335  

(3)水稻“控制”灌溉

水稻“控制”灌溉是指秧苗移栽后,田面保持5~30毫米薄水层返青(或不保持水层采用湿润灌溉),在返青后的各生育阶段,田面不再建立灌溉水层,以根层土壤水分作为控制指标,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溉水量。土壤水分控制上限为饱和含水率,下限则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分别取土壤饱和含水率的60%~70%。水稻控制灌溉适用于我国中、西部广大地区的水稻灌溉。

1)江苏省水稻“控制”灌溉

在江苏北部粘性土地区,对水稻“控制”灌溉操作要点,农民群众总结为:“七日返青浅水层,寸水之内最适宜。分蘖前期近十天,泥浆沉淀陷脚印;分蘖中期十二天,土壤粘手脚印浅;分蘖后期需七天,田面裂缝很明显。拔节前期十五天,微小裂缝看得见;拔节后期十三天,田面沉实的脚印。抽穗开花期十天,耕层硬板地表陷。黄熟期限一月内,自然落干不灌水(见表15)。

表15:江苏省北部地区水稻“控制”灌溉 灌水序号 生育阶段 控制水层(毫米) 1 泡田期 根据当地习惯 2 返青期 25~30 3 分蘖期 前期每亩每次灌水10~15m3;中期上限为饱和含水量,下限为饱和含水量的65%~70%;后期晒田下限为饱和含水量的60%。 4 拨节孕穗期 上限为饱和含水量,下限为饱和含水量的70%~80%。 5 抽穗开花期 上限为饱和含水量,下限为饱和含水量的70%~80%。 6 灌浆期 跑马水、窜地皮、田面干、土壤湿,3~5天灌1次水。 7 黄熟期 落干

2)安徽省淮北地区水稻“控制”灌溉

见表16和表17。

表16:井灌区水稻节水高产灌溉制度 项目 生育阶段 灌水方法 土壤水分下限(0~40厘米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 轮灌天数 格田面积(亩) 灌水流量(L/s) 灌水定额 (立方米)/亩 暴雨允蓄深度 进田 单宽(m) 返青 水层 水层深1~6厘米 2~3 0.5~1.0 大于6.0 3.0左右 40~50 以不淹没心叶为标准 分蘖 湿润 75 4~5 拔节孕穗抽穗开花 湿润 80 3~4 灌浆 湿润 70 5~6

表17:河灌区及沿河岗地井灌区水稻节水高产灌溉制度 项目 生育阶段 灌水方法 灌溉水层深度(厘米) 轮灌天数 格田面积(亩) 灌水流量 (L/s) 灌水定额(立方米/亩) 暴雨允蓄深度 进田 单宽(m) 返青 水层 2~5 3~4 1.0左右 >6.0 3.0左右 25~40 以不淹没心叶为标准 分蘖 湿润 0~4(分蘖过多封行过早停灌晒田) 7~8 拔节孕穗抽穗开花 湿润 0~6 5~6 灌浆 湿润 跑马水 7~8

3)湖南省水稻“控灌中蓄”灌溉

“控灌”即利用水稻生育期耐旱特性,降低各生育期灌溉控制点的水深(土壤含水量),适度推迟灌溉时间,在未降雨的时段内,将田间土壤含水量(下限,即灌溉控制点)降低到田间持水量的75%~60%。通过对土壤水分调节和控制,不仅减少了人工灌水次数和灌溉水量,大幅度地节约了水量,而且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达,控制水稻地上部株型的无效生长,提高水肥利用的有效性,达到节水增效目的。“中蓄”即通过利用水稻生育期耐淹特性,提高水稻各生育期稻田拦蓄水深上限20~40毫米,即田面蓄水深度由常规的80毫米~120毫米上升到100毫米~160毫米;遇降雨时,利用田埂最大限度通过稻田拦蓄利用天然降雨,达到推迟灌溉时间,减少灌溉次数目的(见表18)。

表18:湖南省水稻“控灌中蓄”灌溉 生育期 作物名称 旱稻 中稻 双季晚稻 返青 5~50 10~50 20~60 分蘖前 0~100 0~100 0~120 分蘖后 75%~150 65%~150 65%~150 拔节孕穗 75%~150 75%~150 75%~150 抽穗扬花 75%~120 75%~120 75%~120 乳熟 65%~120 65%~120 65%~120 黄熟 65%~50 65%~50 65%~50

注:75%、65%为田间持水量与饱和持水量的百分比。表征为田面干爽、有微裂缝。

4)黑龙江省水稻“控制”灌溉

根据北方高寒地区的特点,秧苗本田移栽后,在田面土壤饱和含水量(即汪泥塌水)的基础上返青活苗,在返青后的各个生育阶段,除保证水稻正常生态需水外,田面一般不再保留水层,以根层土壤水分作为控制指标,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这种灌溉制度的基本原理是:水稻各个生育期对水分需求各不相同,不必均保持稻田田面的水层,也不必都保证“充分的”水分供应,应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需要的敏感度,适时、适量地供应水分,调控水稻生理生态状况,减少作物无效蒸腾量、棵间蒸发量和田间渗漏量,从面显著地减少水稻耗水量,并通过对水稻生长形态的调整,促使水稻向“最佳群体结构”和“理想丰产株型”两者的优化组合方向发展,以达到水稻节水、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见表19)。这种水稻“控制”灌溉制度,适用于寒地优质粳稻的节水高效灌溉。

表19:黑龙江省水稻“控制”灌溉 生育期 返青期 分蘖期 拔节孕穗期 抽穗 开花期 乳熟期 黄熟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前期 后欺 田间可蓄雨水 不淹心叶 不淹心叶 不淹心叶 不能蓄水 ≤50毫米 ≤50毫米 ≤50毫米 ≤50毫米 落干 灌水上限 花达水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自然落干 灌水下限 花达水 80%~90% 70%~80% 60%~70% 70%~80% 80%~90% 80%~90% 80%~90%

注:灌水上、下限均为饱和含水量的%。

5)河南省水稻“控水”灌溉

见表20。

表20:河南省水稻节水高效灌溉制度及产量水平 分区名称 控制水层深度(毫米) 水文年份 灌溉定额(m3/亩) 产量水平(Kg/亩) 泡田期 返青期 分蘖期 拨节孕穗期 抽穗开花期 乳熟期 黄熟期 豫北新乡地区 根据当地习惯 10-60 40-60 10-90 10-90 0-50 0-10 湿润年 400 500 一般年 480 500 干旱年 580 490 豫南信阳地区 根据当地习惯 10-40 0-40 10-90 10-90 0-60 0-10 湿润年 335 480 一般年 435 480 干旱年 500 470

(4)水稻“间歇”灌溉

1)江西省水稻“间歇”灌溉

江西省水稻节水灌溉采用的“间歇”灌溉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水稻“间歇”灌溉,其技术要点是:在水稻返青期、抽穗开花期实行浅水灌溉,保持20~30毫米水层,其它各生育期采用间歇灌溉方法灌溉,即每次灌20毫米水深,任其自然落干,田面不见水后,再灌20毫米水深,保持前水不见后水,循环直至成熟收割。另一种是在间歇灌溉的基础上,采用前干后水方法,即禾苗移栽三天后排水晒田,晒至田面出现裂缝,手按不显印,人走不陷脚为止。一般晴天晒4~6天(早稻6天,晚稻4天)。分蘖至乳熟期采用间歇灌溉,乳熟至黄熟期浅水与湿润交替。研究结果显示:前干后水方法对双季稻促早发、防早衰具有良好的效果,早稻亩产可达550.7Kg,晚稻亩产可达535.75Kg。前干后水方法的关键是前期晒田。由于水稻移栽返青时根系受到损伤,加上栽种时,早稻气温较低、晚稻气温较高,根系恢复慢,产生座蔸败苗。晒田能促进根系生长,有利于禾苗早生快发。后期浅水与湿润交替,既能维持叶片活力,使茎叶中的有机养料转运到籽粒中去,增加粒重;又能以水养根保根系健壮,以根保叶防止早衰(见表21)。

表21:江西省水稻节水灌溉制度及产量水平 灌溉制度 控制水层深度(毫米) 稻别 灌溉定额(立方米/亩) 产量水平(千克/亩) 返青期 分蘖前期 分蘖后期 拔节孕穗期 抽穗开花期 乳熟期 黄熟期 间歇灌溉 20~30 20~0 20~0晒田 20~0 20~30 20~0 20~0后期干 早稻 143.7 427.05 晚稻 267.4 435.45 前干后水 20~30移栽三天后晒田 20~0 20~0晒田 20~0 20~30 20~0 20~0 早稻 292.6* 550.7 晚稻 293.9* 535.75

备注:*为耗水量

2)浙江省水稻“间歇”灌溉

浙江省采用的水稻“间歇”灌溉,各生育期节水灌溉的技术要点为:

①苗期(返青期):雨后最大蓄水深不超过40毫米,超过部分要排出,田间适宜灌水深25~30毫米,灌溉前田间水层下限为10毫米。

②分蘖前期:雨后最大蓄水深度不超过50毫米,超过部分要排出,田间适宜灌水深30~40毫米,灌溉前田间水层下限为露田1天(即无水层)。

③分蘖后期:排干水层,晒田7~12天,排出所有降雨。

④拔节孕穗~抽穗开花期:雨后最大蓄水深度不超过60毫米,超过部分要排出,田间适宜灌水深30~40毫米,灌水后让田间水层自然降至0,灌溉前田间水层下限为水层消失后晒田2~4天。

⑤乳熟期:雨后最大蓄水深度不超过60毫米,超过部分要排出,田间适宜灌水深30~40毫米,灌水后让田间水层自然降至0,灌溉前田间水层下限为水层消失后晒田3~5天。在黄熟期,田面无水层,自然落干(见表22)。

表22:浙江省水稻“间歇”灌溉 生育阶段 苗期(返青期) 分蘖期 拔节孕穗期 抽穗开花期 乳熟期 黄熟期 前期 后期 雨后最大蓄水层(毫米) 40 50 晒田 60 60 60 落干 适宜灌水深(毫米) 25~30 30~40 晒田 30~40 30~40 30~40 落干 灌前田间水层下限(毫米)或土壤含水率占饱和含水率的百分比(%) 10 0(饱和含水率) 70% 85% 85% 80% 落干 间歇露田天数(天) 0 1~2 7~12 2~4 2~4 3~5 0

(5)水稻深蓄雨水节水灌溉

在南方地区,水稻生育期内,降雨比较充沛,可采取合理深蓄降雨,充分利用雨水的措施,减少水稻灌溉用水量。

1)四川省水稻深蓄雨水节水灌溉

见表23和表24。

表23:四川省水稻深蓄雨水节水灌溉控制水层深度(秸秆覆盖) 时段(月份) 5下 6上 6中 6下 7上 7中 7下 8上 8中 8下 降雨深蓄限(毫米) 40.00 70.00 70.00 90.00 90.00 90.00 80.00 50.00 0.00 0.00 适宜灌溉水层上限(毫米) 35.00 50.00 50.00 60.00 60.00 60.00 50.00 30.00 0.00 0.00 适宜灌溉水层下限(毫米) 5.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5.00 0.00 0.00 注:其它参数同常规灌溉,略。

表24:四川省水稻深蓄雨水节水灌溉控制水层深度(薄膜覆盖) 时段(月份) 5下 6上 6中 6下 7上 7中 7下 8上 8中 8下 降雨深蓄限(毫米) 20.00 35.00 35.00 45.00 45.00 45.00 40.00 25.00 0.00 0.00 适宜灌溉水层上限(毫米) 18.00 25.00 25.00 30.00 30.00 30.00 25.00 15.00 0.00 0.00 适宜灌溉水层下限(毫米)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注:其它参数同常规灌溉,略。

2)云南省水稻深蓄雨水节水灌溉

见表25。

表25:云南省水稻深蓄雨水节水灌溉控制水层深度 分区名称 控制水层深度(毫米) 水文年份 灌溉定额 (立方米/亩) 产量水平(千克/亩) 泡田期 返青期 分蘖期 拨节孕穗期 抽穗开花期 乳熟期 黄熟期 滇中地区 30 30 15 30 30 15 0 一般年 430 445 滇东北地区 45 35 15 35 35 20 0 一般年 420 431 滇西北地区 45 35 15 35 35 20 0 一般年 440 437 滇西南地区 35 35 15 35 35 15 0 一般年 320 434 滇东南地区 50 40 15 35 40 15 0 一般年 470 442 干热河谷地区 35 35 15 35 35 15 0 一般年 600 423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