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算法“绑架”,破除信息茧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流量算法歧视 摆脱算法“绑架”,破除信息茧房

摆脱算法“绑架”,破除信息茧房

2024-07-11 03: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摆脱算法“绑架”,破除信息茧房

  8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不得利用算法实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不得利用算法屏蔽信息、过度推荐、操纵榜单或者检索结果排序、控制热搜或者精选等干预信息呈现,实施自我优待、不正当竞争、影响网络舆论或者规避监管(据8月27日网信中国)。

  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推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内容分发领域。算法通过对内容的点击率、热度、用户兴趣等大数据综合计算后,可以做到对用户的精准推送,在解放媒介生产力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点击量。然而在算法普及的今天,这种个性化推荐却也容易陷入“操控陷阱”。

  算法推荐导致的结果,是日渐明显的泛娱乐化和舆论干预问题。据媒体报道,部分APP可以把一个用户做成360度的画像,画像的准确性主要是通过对用户的浏览记录、搜索记录,甚至是下载过的应用程序清单等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最终实现“想你所想”“看你爱看”。在流量为王的逐利逻辑引导下,大量博眼球、高流量的娱乐化、低俗化、商业化内容被过度推荐,挤占公众的注意力空间。用户长期接触这些浅层次感官刺激,必然会失去对于部分主流严肃内容和公共议题的关注。注意力转移伎俩的背后,是被助长的娱乐至死精神和消费主义理念,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被算法左右的用户较易出现认知偏差。针对某一具体事件,如果有别有用心的团队进行操纵,“做数据”“买流量”“控热搜”等,用户就变成了“看你该看的”的算法“工具人”,导致其情绪掩盖真相,缺乏对事件本身乃至全社会整体客观认知。网络舆论秩序被破坏,甚至出现极端事件。

  其实,商业平台对数据流量的干预和操控,本质上是一种滥用权力进行市场支配的行为,不仅会挤占多元化内容和观点的呈现空间,让用户陷入信息茧房和算法沉迷,制作虚假评价、控制搜索结果等行为更涉嫌不正当竞争。避免算法“暗箱操作”迫在眉睫。

  破解算法伦理问题的迷局,需要从多方着手。一方面,互联网平台需要优化算法推荐机制。除了跟踪用户的搜索喜好偏向外,还需要丰富算法评估体系,坚持主流价值导向,多重考虑内容重要性、影响力等因素,优化检索、排序、选择、推送、展示等规则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平台作为内容的直接把关人,必须担负起责任,进一步建立完善人工干预机制,对于不良舆论导向要及时纠偏,有效平衡内容价值与用户喜好之间的关系,让更多优质内容摆脱流量局限,也引导更多的用户聚焦主流议题。

  同时,也要防止算法“垄断”。这需要完善自主选择机制,向用户提供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保障用户的选择权和隐私保护权。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违法违规企业严惩,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而身处算法中的我们也需要理性认识算法,不局限于碎片化的浅层阅读刺激,更多追求深层次的精神陶冶,不为技术操控,做人工智能真正的主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