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记》是杨宗纬叩问灵魂的歌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流浪的子弹歌词含义是什么 《流浪记》是杨宗纬叩问灵魂的歌诗

《流浪记》是杨宗纬叩问灵魂的歌诗

2024-06-04 15: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直不想写《流浪记》这首歌,因为它是心灵不能触碰之秘。它切切实实是因为杨宗纬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的精彩演绎才被大众所熟知。其实2008年他在台北小巨蛋就唱过这首歌,当时的表演应该算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吧。一直有很多人去唱它去试图表达,但任何时候你去搜,它后面跟着的名字,第一位一定是杨宗纬。是他赋予它新的生命力且传唱不衰。  

之所以会有写的想法,是因为最近看到某说法:“杨宗纬的《流浪记》描述了中年人的出轨危机,锈迹斑斑的铁片一般的声音,而某歌手的《流浪记》是青春的呐喊云云”。对于这类评论反而不知道说什么好,若能言之有理还值得争辩,纯粹胡说八道就只能一笑置之。青春的流浪更高贵?中年的流浪就颓废?本身以年纪来划分标注这首歌,已经落了下乘。

其实《流浪记》无关乎青年还是中年,它描述的是自然人与社会人角色之间的转换,对于有些人这种转变是轻而易举的事,对于有些人则痛彻骨髓,因为他们天生有着敏感而不羁的灵魂,不愿意被任何框框所束缚。若真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也好,可惜人一出生就被赋予各种责任,由不得你去推脱。于是贪欲越来越重,压垮了初心。越融入社会,越背离自我。

记得小学课本就教人背诵过,人首先是社会的人,人不能脱离社会。当时深信不疑,可过了这么多年,我只有一个感悟:人首先应该做自己。可以自由地表达、自由地行走是人生莫大的幸福。至于流浪,试问谁不是孤身行走世间呢。又是谁规定人一定要融入别人放弃自己?

那句话说的好:是谁来自山川湖海 , 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若真是流浪于现实外的灵魂,无论是青年还是中年都是一样的形态,男主角“我以为我并不差,能学会虚假”,结果他并不能,剥掉生命中那些对自由的渴望,强迫自己去适应,戴上面具藏起真心,让他倍觉痛楚,那些感情都被压抑了。所以他不想被所谓的社会规则磨平,于是整首歌就在矛盾与痛苦之间游离。甚至有隐隐的恨意,恨那种压抑真情的虚伪卫道士。最后他问“还能不能唱出歌声里那幅画”,事实上他知道,从他告别山下的家,走入滚滚红尘开始,那幅画就如浮云一般消散了。

这首歌所需的歌手的思想文化层次和情感倾注浓度是非常高的。他要对这种世俗对人性的压榨理解并感同身受,他要准确明白它每一句所表达的是哪种情绪。要知道很多人早就如温水煮青蛙一般习惯了这种压榨。最重要的是,它需要一个高度匹配的灵魂之声。

我绝不是说其他歌手是多么世俗,大家谁也不比谁出尘。但是一比较确实能听出他们的稚嫩,或限于经历,或限于唱功,总觉得缺点什么。又或许是他已经表达得太充分,所以留给后来人的余地实在不大。我想绝不是先入为主。这首歌情感如此深沉,所以它不应该是声嘶力竭的呐喊,而是无言的对抗。所以比起别人的嘶吼,他的表达更接近“痛而不言笑而不语”。音乐想起,躁动的心平静下来,倾听他沧桑而感性的声音,深味自己人生的悲凉。

每个人都可以循着歌声找到心之所在。何在?我心安处,即是家乡。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