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流利说效果好吗 展览

展览

#展览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河山的文气之年?

  当然是来南博看万水千山啦~

  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

  南京博物院策划“万水千山”特展,

  精心拣选馆藏历代山水画佳作近百件,

  简明勾勒宋元以来跌宕的山水画发展之路。

  让您在领略祖国山水意境的同时,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从宋到明

  从宋代夏珪到元代黄公望、吴镇,

  从明初浙派传人戴泉、蒋嵩到吴门沈周、

  文徵明,

  再到陆治、文伯仁,再到董其昌……

  还有蓝瑛、丁云鹏、萧云从等等

  清初以来

  “四王”正统,“四僧”野逸,

  还有金陵八家、维扬诸家、京江画派……

  竞相争辉;

  及至二十世纪

  从“金、陈、二萧”,到“三吴一冯”

  再到“南张北溥”,

  从黄宾虹、贺天健、潘天寿到陆俨少,

  还有傅抱石,“钱、亚、宋、魏”;

  如过江之鲫,首尾相衔……

  群星璀璨!

  宫廷院体与文人墨戏,

  工笔、小写意与大写意,

  或水墨,或浅绛,或青绿重彩……

  精彩纷呈!

  万水千山——南京博物院藏历代山水画迎春特展

  1

  中国山水画怎样发展流变?

  在中国画中,凡以自然风物为描绘对象的画科,统称山水画,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而独立成科,隋、唐间渐起发展,五代、北宋时日臻成热,元代时达至高峰,明、清时续有发展,亦出新貌,渐呈程式化。二十世纪以还,伴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山水画的文化渗透力虽有削弱,但为其提供并不断滋养着后来人的价值和形式渊薮,仍以其既作用于现实艺术情境,又作用于主体认知结构的双重效应,深深锲入当今时代。

  2

  中国山水画拥有怎样的文人气质?

  自古以来,中国人喜欢深入山水,强调“澄怀观道”,讲究“天人合一”。因此,山水画的形成和确立,是崇尚自然的必然,是文人风流的渗透,是个体意识的觉醒,也是人类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感知。由此,人们“卧游”江山,追求“畅神”。

  千余年间,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的最大门类及其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人观照自然、阐述世界和承载观念意义的一种重要方式,以鲜明的文化品格、丰富的表现形态,参与了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和人文气象的建构。

  3

  中国山水画有哪些名家与画派?

  就绘画史发展而言,隋唐的“展、李”“二王”,五代、两宋的“荆、关、李、范、董、巨”“燕、许”“大小米”“二赵”“刘、李、马、夏”等,又“元四家”“明四家”“清六家”“清四僧”等;明清以来,“浙派”“吴门派”“松江派”“娄东派”“虞山派”“新安派”“江西派”“京江派”等;走进现代,“京津画派”“海上画派”“岭南画派”“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名家辈出,浩浩荡荡,勾连起中国山水画发展之路。

  4

  如何品味中国山水画?

  所谓“关山行旅”,所谓“溪山清远”,所谓“湖山清兴”,所谓“江山揽胜”……山水画“有景有情”,既着眼自然景观,又关注抒发胸意,更强调主客观的和谐交融。黄宾虹有云:“江山本似画,内美静中参。”看画、悦目、赏心,诸如浑厚、笃实、旷达、温良、和谐、德性、善化……,“品其味,会其意,明其志”,潜移默化中体会个中情致,山水情境中品味人文精神。

  在农历壬寅新年来临之际,

  南京博物院特别奉献院藏历代山水画特展,

  呈现千里江山之致,

  抒发林泉丘壑之心。

  山光水色,抒情达意,

  恭祝人们吉祥如意!

  作品欣赏

  Ⅰ宋:江山清远 

  夏珪  

  灞桥风雪图

  轴 绢本 设色 

  91.3cm×30.1cm

  Ⅱ元:湖山清兴

  黄公望  

  水阁清幽图 

  轴  纸本  墨笔 

  104.7cm×67cm 1349年

  Ⅲ明:浙派别绪  吴门风雅  云间秀色

  戴泉 

  松荫读碑图 

  轴  绢本  设色 

  110.5cm×71cm

  文徵明  

  中庭步月图 

  轴 纸本 墨笔

  149.6cm×50.5cm 

  1532年

  宋懋晋  

  渔村帆影图 

  轴  绢本  设色

  138cm×67.5cm 

  1611年

  丁云鹏 

  溪山烟霭图

   卷 纸本 墨笔 

  21.5cm×356cm 

  1592年

  Ⅳ清:白下维扬精巧 四僧野逸  四王正统 京江浓郁

  吴宏  

  柘溪草堂图 

  轴  绢本  设色 

  160.8cm×79.8cm 

  1672年

  李寅  

  仿李唐山水图 

  轴  绢本  设色 

  190.7cm×96.7cm 

  1701年

朱耷  

  山水图 册  纸本  墨笔 

  40—41cm×16—19.1cm

  不等

  王时敏  

  答菊图 

  轴  纸本  墨笔

  128.4cm×57.2cm 

  1664年

  张崟  

  寒江独钓图 

  轴  纸本  设色  

  142cm×35.4cm

  Ⅴ二十世纪:多元与笔墨当随时代

  黄宾虹  李白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诗意图 

  轴 纸本 墨笔 

  76.8cm×32.7cm 

  溥儒 

  风雨归舟图 

  轴 纸本 设色 

  97.5cm×41cm 

  1947年

  吴湖帆 

  碧山烟翠图 

  轴 纸本 设色 

  94cm×34cm 

  1947年

  张大千 

  仿赵大年水村图 

  轴 纸本 设色 

  81cm×34cm 

  1949年

  潘天寿 

  普陀写景图 

  轴 纸本 设色 

  133.2cm×60.7cm  

  1932年

丰子恺 

  饮水思源图 

  轴 纸本 设色 

  44.3cm×33.4cm

傅抱石 

  毛泽东诗意图 

  册 纸本 设色 

  34cm×50cm 

  1958年11月 

魏紫熙  

  黄洋界图 

  轴  纸本  设色 

  65.2cm×119.5cm 

  1976年

  附展品清单

  展览时间:2022.01.20起(为期三个月)

  展览地点:特展馆2楼8展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