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活色生香的文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活色生香全文在线阅读 李成|活色生香的文字

李成|活色生香的文字

2023-11-12 10: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李成|活色生香的文字 ——读《汪曾祺游记选集》

活色生香的文字

——读《汪曾祺游记选集》

李成

汪曾祺当然是以其不多的几十篇短篇小说名于世的。但他的散文也着实写得好,虽然他曾自称写散文是“搂草打兔子”,但这只兔子也确实很“肥”。汪曾祺的散文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游记。这些游记具有汪曾祺散文的一切优点。因为游记必有一个所到的地方,一般都是人文名胜之区,风景秀丽之地,使作者的笔墨都有一个切实的落点;不仅此也,对于汪曾祺来说,更可以藉此发挥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博物学知识及其见地。

试看收入这部“游记选集”第一篇的《天山行色》,他就分作“南山塔松”、“天池雪水”、“天山”、“伊犁闻鸠”等几个小标题完成。他并没有介绍什么时候、为什么到了天山,劈头一句不过说:“所谓南山者,是一片塔松林”,然后才补叙一笔:“乌鲁木齐附近,可游之处有二:一为南山,一为天池。凡到乌鲁木齐者,无不往。”一开始就把人带入现场不说,而且要直接面对天山一个个给人突出印象的风物。这种分标题式的游记文,使人联想到中国古代的文人“笔记”,如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这种手法当然不算新鲜,但运用得好,运用得生动活泼,甚至可谓化腐朽为神奇,当代无出汪曾祺其右。再如同一节文字写了“南山塔松”的特点后,作者写到“塔松带来了湿润,带来了一片雨意”,忽然来了一句:“树是雨。”三字一句,独立成段,不由让人一愣,只有细想才能理解。

一般的游记文字都是“物”在牵人走,然而在汪曾祺这里不是这样,他始终在牵着物走,是“物物”而“不为物物”。也就是说他从不被物所束缚,而是让“物”为“我”服务,可以让“物”任自己调遣,这是汪曾祺散文——特别是游记散文的制胜之处。在他的任何一篇游记文字(哪怕非常短小的)里,都是“意”在笔先,“意”贯穿每一个字句,且处处见“趣”——文字背后作者的个性情采、神态面目,这是何等的功夫。还以第一篇《天山行色》为例,在“伊犁河”一节,写到林则徐在其地的遗迹,中间忽然插入一段:“据记载:鼓楼前方第二巷,又名宽巷,是林的住处。我不禁向那个地方多看了几眼。林公则徐,您就是住在那里的呀?”尤其是这最后一问,可谓神来之笔,作者之情怀、之风趣跃然纸上。再往下,还写到清乾隆间,为了戍边,5000锡伯人从东北迁调到伊犁河谷,路上走了一年多,“一路上,这支队伍生下了三百个孩子!”仅仅一个“惊叹号”,意在言外,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接着又通过想象,描叙这支队伍迁徙途中的热闹情景,继尔用上寥寥几字形成两个独立段落:“一年多。/三百个孩子。”感叹不已。这样的写法,似乎在古往今来的文章里都很少见,汪先生的文字确乎可以不朽矣!

展开全文

当然,汪曾祺游记让人惊叹的不仅是笔法,他的知识、学养、阅历,更是让人低首。写云南的几篇最可看出他的阅历,因为上世纪40年代他在西南联大上学,旅居云南七年。有许多游记,如《觅我游踪五十年》,就为我们展开了漫长的历史和风俗画卷。在这里,有风物,有人物,有民俗;世事沧桑,而此身犹在,让人感到烟云飘缈却又真切、实在不过。在这篇文字里,他写到自己及师友当时那有个性的生活是那么可亲可敬,叫人羡慕甚至不禁哑然失笑,如他写信给闻一多先生,说闻先生对他俯冲了一通,闻先生回信说:“你也对我高射了一通。”同学吴纳孙贴在大门上的很有富贵气的春联:“人斗南唐金叶子,街飞北宋闹蛾儿。”朱德熙卖《字典》为作者解决早餐问题,有同学发现旧书店高价收购《辞源》,所以现买现卖……诸如此类,令人神往。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汪曾祺游记确实不同一般。正如编者在“编后记”里所说:“这些游记历史感与时代感紧密相融,时空穿越无碍,雅文化与民俗知识的长期积淀相互激发在这里得到并呈,有意的考证、追忆与无意的比较、联想,既有严肃庄重,又有天真浪漫,生动而诙谐,总之是浑然一体,活色生香,丰腴适度,密度适中,可谓是色、香、味俱佳的盛宴……”又说“在其背后见到的是文化的力量。”其实何止此也,也得益于作者观察之细。在短文《香港的鸟》里有一段生动的文字不可不读,他在介绍香港人遛鸟与北京人遛鸟之不同(还有鸟儿、鸟笼等也不同)之后,突然来了一句:“我告诉张辛欣,我看见一个香港遛鸟的人。她说:‘你就注意这样的事情!’我也不禁自笑。”

读到这里,我也不禁发笑。两代作家注意点之不同,洞然可见。然而新潮作家不愿注意的琐屑之物,却成就了像汪曾祺这样深深浸润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家(其实,汪也接受过西方影响)和那一篇篇流传人口的活色生香的文字。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