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

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

2023-06-04 04: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生活中的传统节日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提高文化素养;2.从中国传统节日中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相关资料的搜集、梳理,提高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4. 在活动中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活动目标看图片猜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春节又称为新年、大年、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的起源年的传说传说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像往年一样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像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现在,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佳节,它象征着团结、兴旺,人们对新的一年寄托着希望。放爆竹(年的传说)拜祭祖先着新衣,饮春酒压岁钱贴对联拜年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唐代以前,人们主要是以寒食节为主;唐代时,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官方规定清明和寒食节一起放假,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为踏青节;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取代寒食节的地位,并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祭祀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清明节变迁清明习俗:植树清明节清明的习俗1·扫墓2·踏青3·插柳4. 植树5. 荡秋千6·放风筝时间: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春分后第15日释义: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又叫踏青节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自2008年,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屈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或者说它发展的生命力,在于这个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盲目地排斥外来文化,是一种文化的不自信。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应该与时俱进,增强或强化一些精神娱乐的因素,迎合大众,增强民族节日的自豪感。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中秋节中秋节的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元宵节老师寄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才能筑立文化自信!秉承开放兼容的文化胸怀,才能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让中华文化不朽!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在社会发展中产生过深远影响。我们作为中学生,更要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继承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民族精神,为把我们国家建立得更加富强,为早日实现民族复兴之梦而努力学习。课堂小结1、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下列诗词中不是描绘元宵节的是 (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B.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D.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C课堂练习2、中国古人在划分二十四节气时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以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能够反映农作物成熟的节气是 ( )A.雨水、清明 B.惊蛰、谷雨C.小满、芒种 D.白露、霜降C3、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 若请你写一篇《端午节简介》,下列四组关键词,你会取用的应是 ( )A.柳条 粽子 春耕 屈原B.月亮 月饼 团圆 嫦娥C.菊花 九层糕 敬老 晋文公D.艾叶 粽子 龙舟 屈原D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