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回信的科技小院是什么?一起去瞧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洱海是什么意思简介 总书记回信的科技小院是什么?一起去瞧瞧→

总书记回信的科技小院是什么?一起去瞧瞧→

2024-07-11 23: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总书记关心的科技小院是什么?

科技小院里的老师同学们在做什么?

科技小院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来一探究竟吧!

科技小院变迁。

科技小院的由来可以追溯到2009年。时任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张福锁带着团队师生走出校园,把课堂和实验室搬到河北曲周的田间地头,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解决生产实践问题。当地的农民说:“你们把科技带到我们农家小院,不如就叫‘科技小院’。”

今年是科技小院“诞生”的第15个年头,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在全国24个省区市的91个县市区旗,建立了139个科技小院,从1.0版的精准帮扶模式,发展至2.0版的产业扶贫模式,再升级为3.0版的乡村振兴模式。据不完全统计,15年来,科技小院先后引进创新了284项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技术的面积累计5.66亿亩,增收节支累计达700多亿元。

如今,科技小院已经迈进3.0+版。最新的科技小院是什么样的?今天,让我们走进全国首个3.0+版科技小院——古生村科技小院,看看吧~

科技小院外景。

202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小院创始人张福锁在云南大理洱海边的白族村落里,建起了一座全新的科技小院,目标是协同实现洱海保护与农民增收,用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古生村考察时,嘱咐当地干部群众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古生村科技小院从诞生起,就肩负着创新洱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重任。这里汇聚了全国20多家单位,常年驻扎着20多位高校教师、100多名研究生,开展着“洱海科技大会战”,探索农业绿色高值生产模式,破解面源污染治理难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学生在田间地头。《云岭先锋》杂志社记者曾永会 摄

古生村科技小院的负责教师、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金可默介绍,小院通过“多学科交叉、多院校联合、多主体融合”,联合了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大学、大理大学等,并与大理州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政府部门,和云南农垦集团和顺丰洱海科技有限公司等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培养爱农兴农的新型人才,助推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

在大理州委组织部的指导下,科技小院成立了党支部,目前已吸纳了村里3名青年党员,希望通过党建引领的方式把村里有上进心的青年党员聚集到科技小院周围,改变他们的观念,给他们创造更多创新创业的机会,发挥他们的头雁引领作用,培育更多乡土人才。

一边推动经济发展,一边致力环境保护。科技小院研究不同污染风险区域的分类标准、不同作物的氮磷施用限量标准,研发养分智慧管控系统,普通农户在手机上输入姓名和要种植什么作物,就能定位区域、进行精准的定量配肥。“将来我们走了,技术也能留下,让每一个农户都能受用。”金可默说。

面源取水、田间地头、小院交流。

五一劳动节期间,科技小院的学生们也没有休息,而是带着问卷走村入户,开展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项目对古生村影响的评估大调研,了解群众需求,推进下一步工作。收到总书记的回信,他们都激动不已,倍感振奋。

总书记在回信中特别点赞了一句话: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在古生村,这群科技小院的青年学生们正在践行着这股精气神。

走村入户。

除了在生产实践中搞科研创新、课题研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群农业专业的学生还练就了“十八般武艺”:从在村民家吃闭门羹,到频频被农户邀请到家做客吃饭;从开始讲展板就紧张得腿肚子发抖,到下面坐着一堆人都能侃侃而谈;从光会理论知识不会种地,到能够独立管理30亩油菜花田……

为了保护洱海,当地实施了退鱼塘还湖、退耕还林、退房屋还湿地工作。一些村民不种地了,经济收入不稳定,得给他们找点新的赚钱路子。科技小院的学生们联合企业,给村民们开电商课,发掘打造乡村网红,手把手教村民们做直播、做剪辑,还组成一支“古girl组合”,排音乐剧、拍微电影,搞文创工作室设计制作古生村文创产品,个个都成了一身才艺的“多面手”。

科技小院学生支教科普。

自找苦吃,但是苦有所值。2022年,科技小院在洱海实现了水稻增产30%、氮磷排放降低40%以上的成绩,蚕豆、草莓、土豆、油菜也都实现了绿色高值种植。科技小院的师生和乡亲们打成一片,都成了家人。古生村村民杨春旺说:“原以为城里的老师学生们只是下乡体验一下沾沾水就走了,没想到连轴转一年多干到现在。他们来了,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总书记在回信中殷切嘱托,希望同学们能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虽然才到古生村一年多时间,但科技小院的师生都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新大理人”,张福锁院士更是成为了古生村的“荣誉村民”,对乡村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情,有的学生已经打算留下来,用技术和知识改变乡村、振兴乡村。

“希望能激励更多新农人加入科技助农的队伍中,助力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让他们看到农业是一件有希望的事情,我们可以把农业做好!”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们信心满满。

新农人可以把农业做好。

(感谢云南省委组织部、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大理州委组织部提供的图片视频素材)

中国组织人事报微信公众号2023年5月5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