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老亿万富翁留下传世秘籍:洛克菲勒家族富过六代的秘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洛克菲勒,换了六个,不是两个 世界最老亿万富翁留下传世秘籍:洛克菲勒家族富过六代的秘密!

世界最老亿万富翁留下传世秘籍:洛克菲勒家族富过六代的秘密!

2024-07-05 17: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洛克菲勒家族用六条家训告诉世人,财富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而为什么有的家族能够传承百年,有的却富不过三代,是因为他们过于追求财富带来的控制欲以及藏匿于背后的信任危机,这让很多家族在财富继承、资源管理等方面出现利益危机。

洛克菲勒家族伟大之处更在于其财富通过慈善所体现的社会价值。而洛克菲勒家族慈善之所以能传承至今,一百多年经久不衰,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家族有一套自己的文化传承方式。

家族长辈们通过代代相传的、严格的财富与慈善教育以及对孩子的磨练与考验,让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财富观念、独立意识与坚强意志。

老洛克菲勒留下的记账传统在今天已演变成了一个丰富的资料管理宝库,成为保存与延续家族历史与精神的载体。

家训 1:没有权利当穷人

作为家中长子,约翰·D·洛克菲勒 16岁时挑起养家的担子。但在他少年的发财梦中,金钱不仅可以让自己变得更有力量,让家人过上富足无忧、有尊严的生活,还能让生命、爱情、亲情更加厚重和更有价值。因此,他主张在方法正当的前提下,人人都该努力挣钱。

他写信教育儿子小洛克菲勒“我应该是富翁,我没有权利当穷人”,鼓励他追求财富。他告诫小洛克菲勒,苦行僧的生活不可取,“财富是神的赐予,我们只能去信任并接受他,而不能置之不理”,但不能在有违上帝的情况下赚钱,必须抵挡财富的诱惑,才能获得创富的成功。

家训 2:财富来源于勤奋

财富要靠个人的勤奋获得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信条,也是家族教育的核心。

洛克菲勒家族素有让孩子通过给家里“打工”来赚取零花钱的传统。约翰·D·洛克菲勒的父亲威廉·洛克菲勒虽然对家庭不够负责,但他对洛克菲勒的金钱教育却相当严格。威廉从不白给约翰零花钱,而是要他做家庭的雇工、靠劳动挣取,如干农活、挤牛奶。

约翰·D·洛克菲勒有一个专门的记账本,每天干完活,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后,按每小时0.37美元计算入账,然后与父亲结算。约翰·D·洛克菲勒继承父亲的财富教育传统,让小洛克菲勒从小就要靠自己的劳动积累和管理财富,在家里打工赚取零花钱,并教给他分类记账的方法。

小洛克菲勒将这套家族的财富教育传统彻底地传承了下去,规定孩子们必须用劳动挣钱。背柴火、锄地、拔草、擦皮鞋甚至打苍蝇捉老鼠都能得到不等的报酬。小洛克菲勒在洛克菲勒三世14岁时,为他制定了14条零花钱协议。这一协议后来成为家族每代人的准则,且所有人必须定期接受检查,否则,谁也别想得到一分钱的费用。

家训 3:节俭

节俭是洛克菲勒家族创造财富神话的重要基石。

家族节俭的因子来源于约翰·D·洛克菲勒的母亲阿莱扎这位勤俭持家的女性。在母亲的熏陶下,洛克菲勒从小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从不向母亲索要零花钱的他,在12岁的时却攒了24.7美元的“私房钱”,这笔钱在当时相当于一个五口之家半月的生活开支。阿莱扎还交给了洛克菲勒另一个节俭的秘诀:该花的一分不能少,不该花的每一分都要让它待在能产生效益的地方。在母亲的引导下,洛克菲勒将这笔钱中的8.2美元从市场上购买了小鸡仔喂养,最后赚回12美元。

老洛克菲勒一生生活节俭,同样也如此要求子女。洛克菲勒的妻子劳拉带着孩子们住在远离繁华纽约的村庄,尽管出生大富之家,洛克菲勒的孩子们从小生活并不富有。小洛克菲勒在8岁前还穿姐姐们换下的裙子,10岁前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个“有钱人”。老洛克菲勒到小洛克菲勒公司查账时,发现一笔巨额的交际支出,他质问小洛克菲勒,并教育他“做浪费金钱奢侈豪华的愚人之举则极不可取。如果过于浪费地使用,还是会被人视为傻瓜,谁也不想跟这种人继续做买卖。”

家训 4:亲父子明算账

洛克菲勒家族在这方面一向如此,子女向父母借贷都需要有清晰的计算,以此培养孩子的商业素养。

16岁时,约翰·D·洛克菲勒因父亲不再资助其上学而担当起养家重担,他决定上商业培训学校学习记账,于是写信向父亲借了40美元培训费,并附上借款合同。两个星期以后,他收到了父亲寄来的40美元以及贷款合同。在约翰工作三年后与克拉克合开公司时,父亲表示可以借给他1000美元,但必须付10%的利息,当时银行利息才不到7%。而后来洛克菲勒借钱给自己女儿和儿子的时候,也收取6%的利息。

家训 5:富人职责是授人以渔

洛克菲勒家族慈善传统与慈善教育同样可以追溯到老洛克菲勒的母亲阿莱扎。阿莱扎是一位虔诚的浸会教徒,常常教育她的孩子按基督教义行事。她一生捐出了自己10%的收入资助教会及与教会相关的活动,还要求自己的孩子也这么做。毫不夸张地说,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基因来源于这位伟大母亲的教诲与感染。

老洛克菲勒提倡创富,但他深信富人只是财富的托管者。巨大的财富意味着巨大的责任。他认为只有投身公益事业、造福社会才能使富人的财富实现真正的价值。他写信告诫小洛克菲勒,必须小心处理所拥有的一切,在任何时候都不该肆意花钱,并正确地运用财富造福众人。这样,财富才能成为幸福之源。

慈善是富人的责任,但在约翰·D·洛克菲勒看来,这种责任不是直接资助金钱,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因为,“给人带来伤害的最便捷的途径就是钱”。

为此,老洛克菲勒给儿子写信,以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小洛克菲勒,资助金钱的慈善方式会使一个穷人丧失自我能力、丧失尊严,最终成为懒汉,而富人就是制造懒汉的始作俑者。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富人应该通过帮助穷人提高谋生能力、向其提供成长的工具来造福大众。

家训 6:家族传承的责任

从老洛克菲勒开始,家族本身的传承一直深受重视。家族的延续是培养对待财富的态度、勤奋、节约的品质的最终目标之一。

老洛克菲勒知道富裕家庭孩子受到的诱惑比普通人家孩子更多,富人家庭的财富败起来也更快。在他看来,无论是家族的创业者还是家族守业者,要想拥有巨大财富且保持其总量不缩水,都必须拥有高度的责任感。

洛克菲勒前两代都有意识地培养后代们这种责任感。青春期的尼尔森和劳伦斯每天出入于上层社会的宴会社交活动,这让老小洛克菲勒都很生气。一次,二人宿醉未归被老洛克菲勒抓住现行,惹得老洛克菲勒十分生气,取消了二人连续7个星期的零花钱,最后只能通过为爷爷工作来赚取。两人在劳动中从相互埋怨和推卸责任一步步走到了通力合作,最终在爷爷的教育下意识到了自己所承载的家族使命和自己肩上的担子,成为了合格的财富管理者与传承者。

老洛克菲勒的妻子劳拉向小洛克菲勒灌输了大部分宗教知识,培养他正直无私的强烈道德感,并告诉他要肩负掌管家族巨额财富的重任。这些理念后来被小洛克菲勒整理出来,成为了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十大信条。

洛克菲勒家族十大信条

一、我们的命运由我们的行动决定,而绝非完全由我们的出身决定。正确的态度将我们引向致富之路,错误的态度却可能导致人财两空。

二、我信仰个人的价值至上,个人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相信每一种权利皆包含一种责任;每一个机会皆包含一个义务;每一次拥有皆包含一份职责。

三、我相信法律是为人所制定,而非人为法律所创造;我相信政府是人民的仆人,而非人民的主人。

四、我信仰人因工作而高贵,而不管是脑力或体力;我相信世界对人类之生存并不负有义务,它却给予每个人谋生的机会。

五、我相信节俭是理性生活所必需的。我相信无论是在政府内,还是在商务或个人事务中,节约在健全的财政架构中都是最基本的需要。

六、我相信真理与正义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

七、我相信诺言神圣,相信人当言而有信:我相信品德——而不是财富、权力、地位——具有最崇高的价值。

八、我相信乐善好施是人类共同之义务,我相信只有在奉献的纯净火焰中自私自利的渣滓才能被毁灭,人类灵魂的伟大才能得以自由展现。

九、我信仰全能全知和博爱的上帝,不论如何冠其名,都可以在符合上帝意志的生活中发现一个人的最高的成就、最大的幸福和最大的作用。

十、我相信爱是人世间最伟大之物;相信唯有爱能战胜仇恨;相信正义必将战胜强权。

▲ 凭借在石油业的叱咤风云,老洛克菲勒创造了巨额财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亿万富翁。

家族活动:成员关系维系的纽带

时至今日,约翰•D•洛克菲勒的后代已达150位,形成了很多小家庭。在这样的情况下,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观念如何传递给后代呢?洛克菲勒家族采用了各种家族活动,包括家族成员聚会、集体旅游、合作开展慈善项目等方法,将所有家庭成员聚集在一起,增进家族凝聚力并传承家族慈善理念。应该说,没有这些仪式,洛克菲勒家族的灵魂将不复存在。

家族活动1:家族聚会

家族聚会是逐渐庞大的洛克菲勒家族保持家族成员联系、增进情感的最重要、最常见的方式。历经百年,洛克菲勒家族已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家族聚会。

从小洛克菲勒开始,每年六月和十二月,家族成员各举行一次午餐会,召开家族年度计划会议。最早的聚会地点是小洛克菲勒在纽约的住宅,但后因家族不断壮大转移到了面积更大的波茨坎克庄园内。这些聚会时间固定,大部分家族成员都会出席,是家族凝聚在一起的仪式架构中的重要部分。在家族年度会议与社交活动中,有几个仪式不可或缺,其中一项就是祝酒词:家族成员可以发表即兴感言,或是向某位家族成员或合作伙伴送上溢美之词。精彩的祝酒词,是感谢家族成员、同事、朋友、合作伙伴,加强各方联系的有效方法。

20世纪四十年代,洛克菲勒第三代兄弟5人为更快地从父亲小洛克菲勒手中接过家族事业的“交接棒”,他们每两个月就进行一次碰面和聚会,加强对彼此间事业的了解,互通慈善事业的经验与想法。这也促成了协调兄弟间慈善活动的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成立。

随着洛克菲勒家族人数的增加,如何解决几代人之间观点的差异,成为了家族着力解决的问题。因为家族第三代与第四代之间的交接花了很长时间,进行了大量对话才最终达成共识,家族第四代成员已经意识到保持隔代之间的通畅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的方法是部分家庭聚会不以某一代人为单位进行,而是大家根据彼此相同的兴趣领域而跨代聚会。而家族第四代与第五代的交接也许不会花费太久,毕竟两代成员之间的年龄跨度差异逐渐缩小,更容易达成共识,两代人也已在相互沟通和学习上投入了大量努力。

家族活动2:共同度假

家庭成员一同度假旅游,不仅使家族成员关系更为亲密,还为家族的慈善事业插上翅膀,其作用不容小觑。家庭度活动在洛克菲勒家族内部成为一种习惯,家族参与下建设的各大自然景区成为家族成员拉近与自然、与家人距离的重要场所。

家族活动3:成人礼、代际对话

家族第四代成员创立了一些新的家族仪式,其中一个是“成人礼”(Passages)。在六月家族年度会议的第二天,在所有正式的业务会议结束后,将有一段特定的时间留给家族成员庆祝某一位家族成员的成人礼。每位家族成员都有机会让自己家族认可,不论其职业成就,只是简单作为一个人。每位家庭成员会被问及是否愿在家族成员面前发言,发言者还能收到一支玫瑰,一份简单却温暖人心的礼物。

另一个仪式是由第四代的Laura Chasin设计的“代际对话”。超过18岁的全部家族成员围坐成一圈,每个人有两分钟时间分享他 / 她的愿望。但有严格的规定,即任何听众不能评论、给建议或是打断,只允许聆听。对家族成员来说,学会聆听,是良好慈善事业的开端。

除了家族仪式可以将几代人跨越年龄凝聚在一起外,第四代的Growald 与丈夫共同创建的协作法学习组织(CASEL, Collaborat iv ef or A cad emic, Social and Emot ional Learning)为家族成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方法上的支持。她鼓励家族成员接受协作法的训练,并运用在家族聚会中。与“代际对话”一样,协作法最强调的一点就是认真倾听他人的表达,并让他人感受到你的真诚。她建议大家在聚会中使用活动挂图或白板来记录每个人不同的观点。因为当一个人在谈话中不断重复他自己的核心观点时,他非常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同。如果他发现你将这些观点记录下来,并且会询问他记录的内容是否完全代表了他的观点,这便能使对方感受到被尊重以及被认同。当他感受到听众是在认真聆听的时候,他便会逐渐使用“我们”而不是“我”作为讨论的前提。这一方法不仅帮助家族成员达成慈善共识,也为凝聚和统一整个家族的思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档案开发:家族文化延伸的链条

洛克菲勒家族有档案记录的传统。这一习惯为后代积累了家族文化财富,并为世界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感谢约翰•D•洛克菲勒第一份记账员的工作和他的记账习惯。当年,16 岁的他放弃中学学业,进入商业学校学习三个月的记账,并在休伊特—达特尔公司谋得第一份工作—记账员。对数字感到亲切的他,除了为公司记账,还建立了一些列账本,记录自己的每一项收入和支出,包括小到便士的慈善捐款。老洛克菲勒的第一个账本 A,至今还保存在波坎蒂克山上的洛克菲勒档案中心(Rockefeller ArchiveCenter)。此后,档案记录成了一种家族传统。小洛克菲勒也记账,并要求家族第三代继承这一习惯,洛克菲勒兄弟同样让子女延续这一传统。

伴随家族慈善事业的扩大,为了保存家族成员及家族建立的慈善机构的文字资料,洛克菲勒家族1974年建立了洛克菲勒档案中心。

从 1984 年起,洛克菲勒档案中心的档案收集不再局限于洛克菲勒家族,而扩大到与慈善事业相关的各种档案资料,为美国其他多个慈善与服务机构提供资料保存服务。至今,洛克菲勒档案中心收藏了超过1.1亿页的文件、90多万张照片、1.8万多卷微缩胶片和6000多部影片。这些收藏覆盖面十分广泛,包括医疗卫生、教育、社会科学、社会福利、环境保护、文化艺术、农业、经济发展、国际关系、人口、宗教、女性研究等多个领域,涵盖了洛克菲勒家族慈善事业的方方面面,为慈善事业、美国乃至世界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宝贵的资料。

档案中心于1975年开始便将馆藏档案对外开放。洛克菲勒档案中心已经从家族慈善档案的管理机构,发展成为洛克菲勒家族与世界慈善事业交流的桥梁,是家族慈善经验散播世界的一扇窗口。

洛克菲勒家族慈善的原则

1. 做彻底负责任的财富管理者,以财富服务于公共利益和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2. 从长远来规划慈善事业。

3. 传承价值,而非观点,家族成员可根据兴趣选择慈善关注领域。

4. 行动前听取专业意见。

5. 协同合作,鼓励其他人一起捐赠,保证慈善事业资金多源化。

6. 保持对慈善机构的信任。

7. 授人以渔。

洛克菲勒家族六代未争产

原标题:洛克菲勒家族传承六代从未争产 曾捐建北京协和医学院

环球网3月20日消息,美国亿万富豪大卫-洛克菲勒去世,享年101岁。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国最显赫的家族之一。大卫-洛克菲勒的爷爷约翰-洛克菲勒19世纪下半叶创办美孚石油公司,通过石油生意积累了巨额财富。

大卫-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1915年6月12日出生,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是洛克菲勒五兄弟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出色能干的一个。他的事业不在石油上,而在大名鼎鼎、位列世界十大银行第六位的曼哈顿银行上。他任该银行执行委员会主席兼总经理以后,使该银行从资金二十亿美元上升到资产净值达三十四亿美元。

从农产品转而炼油

为卖煤油先送油灯

约翰选址眼光奇准,他将炼油厂选在一条名叫金斯伯里的小河边,离铁路不远。由于水陆并举,炼油厂取得了运费低廉的优势。不久,河边出现了一连串的炼油厂。

约翰十分钟情于账本,这让大他将近十岁的克拉克很瞧不起,觉得他做事刻板,像个小职员。1865年2月,因为约翰打算贷款扩大炼油业务,这彻底激怒了保守的克拉克,两人分道扬镳,26岁的约翰以7.25万美元买下了克拉克的股份。

此时的约翰拥有了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厂,每天能提炼500桶,是当地第二大炼油厂产量的两倍。之所以敢掷出全部身家也要买下炼油厂,是因为他相信这个行业有着长远的前景,而大多数开采商则心态浮躁,谁也说不清石油究竟是不是一个昙花般的奇迹。

当年12月,约翰又开了第二家炼油厂。1870年,两家工厂以联合股份的形式起名为标准石油公司,在俄亥俄州注册,约翰任总裁。之后,约翰一连收购了几家炼油厂,并涉足管道运输业,还建立了自己的铁路网络。1878年8月,约翰认为股东分红应该投入生产,但另一股东安德鲁斯认为股东就该多拿钱,两人闹崩,约翰以100万美元买下对方股份,从此独自执掌公司大权,并开始了标准石油的全球垄断时期。

为了将煤油卖到更多地区,约翰的方法是:“在许多国家里,我们得先生产油灯,再教当地人学会使用煤油。”为了扩大人们对煤油的需求,公司以低价卖出了成千上万盏煤油灯和灯芯,有时还免费赠送给第一次买煤油的顾客。

到1890年,标准石油公司已拥有了10万名员工,是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公司,而洛克菲勒则被称为“美国史上第一个十亿富豪”。但由于其实质上的垄断地位,约翰备受指责。

1895年,56岁的约翰开始逐步引退,把事业交给他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

传承六代从未争产

家族信托避免内耗

1911年,依据休曼反垄断法案,标准石油被分拆,但洛克菲勒家族仍是美国最富有的家族,且经历六代人,从未引发任何争产风波。

家族创始人约翰深知财富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毁灭人,他时刻给子女灌输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孩子没长大前,他没带他们去过办公室和炼油厂,以防孩子知道自己身在豪门。退休后,约翰热衷施舍财富,和钢铁大王卡内基开创了美国富豪捐出财产做慈善的先例。

约翰去世后,儿子小约翰继承了大量的财富,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1913年,一场激烈的劳资冲突使洛克菲勒家族在纽约的宅院受到袭击,这彻底改变了洛克菲勒家族传承财产的态度:一方面,小约翰选择了以信托的形式,将财富传承给后代;另一方面,他将家族财富拿出来彻底从事慈善事业,他一生捐出了5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了他一半的身家,消解在民众眼中他的家族财富是原罪的印象。刚刚度过百岁生日的第三代族长戴维·洛克菲勒被估算身家32亿美元,他也承诺,会将自己过半财产捐赠给慈善事业。

据悉,洛克菲勒家族的信托本金自动传给受益人的子女,委托人把资产注入信托之后,即在法律上完全失去该资产的所有权以及控制权。受益人在30岁之前只能获得分红收益,不能动用本金,30岁之后可以动用本金,但要信托委员会同意。

这种机制使遗产始终是一个整体,家族企业既不会因为分家而变小或终止,也不会因为代代传递而被逐渐分割成若干个部分,可以发挥规模优势,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约翰还打破家族企业的“子承父业”弊病,退休时并未让儿子接班,而是让基层员工出身的阿奇博尔德接任。

此后的洛克菲勒家族后代,只有能者才可以参与企业管理,凭自己实力担任一定的职务。这也就是为什么到了第三代,洛克菲勒家族仍能人才辈出,他们成为了美国副总统、大慈善家、风险投资业开创者、摩根大通银行董事长。

“不惜代价”捐建北京协和医学院

洛克菲勒家族和中国的连接点,最著名的莫过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这也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海外单项拨款数目最大、时间延续最长的慈善援助项目。

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3年成立,首批捐资1亿美元,第二代继承人小约翰为基金会主席。老约翰一直想在中国办一所培养综合人才的大学,为此先后于1908、1914、1915年三次派员来华考察。

考察团队看到了在中国发展医学教育的迫切性,因此,1915年,基金会斥资20万美元购买了北京“协和医学堂”作为医学院校址,为符合“高标准”的规模,又以12.5万美元的价格另外购买了医学堂附近的豫亲王府。

起初,建造预算100万美元,至1919年底,建设学校费用竟已达750万美元。而超出的预算则要归因于小约翰的一句“不惜代价”。

1921年,学校建成开学,小约翰从美国乘坐轮船,在海上航行了一个多月后,赶到中国出席开学典礼。

此后,协和医学院培养出林巧稚、吴阶平、诸福堂等一批顶尖名医,在中国建立起了培养现代医学人才的体系。而这些中国现代医学精英,一人往往可开办一所甚至多所医院或学校,为日后中国现代医学发展打下了基础。

协和医学院成立之初,中国没有一所综合性大学能够达到协和期望的医预系水平。为此,洛克菲勒基金会斥资捐助13所综合性大学,以提高其教学水平,过程整整持续八年。这其中最大的资助对象是当时中国的世界级一流大学——燕京大学。

此后,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投入领域再度扩展,从与医学有关的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延伸至考古学、遗传学、农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他们曾援助清华大学成立生物系,并为清华大学生物馆的建造捐助了一半经费41250美元;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挖掘和研究项目,便是在其资助下完成。1929年底,中外学者在协和解剖系合作鉴定出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头盖骨。

百年传奇大卫·洛克菲勒生平:一部金融帝国兴衰史

来源:腾讯财经 作者 康路 王丹薇 发自纽约

2017年3月20日,第一代老洛克菲勒唯一还在世的孙子,大卫·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在纽约辞世,享年101岁。美国福布斯杂志预计,大卫·洛克菲勒的个人财富约为33亿。而根据家族发言人的声明,大卫·洛克菲勒生前捐赠的资产超过20亿美元。

洛克菲勒,是历史上屈指可数富可敌国的家族之一,影响力遍布美国工业、政治、等方方面面。第一代老洛克菲勒以石油生意起家,是家族显赫财富的缔造者,他的继承人小洛克菲勒被财富所累,转而投身慈善,将财富回馈社会。洛克菲勒家族对财富的理解和对后代的教育,影响了一代美国富人,包括、比尔·盖茨以及彭博。

而随着洛克菲勒第三代最后一位子嗣的过世,人们希望从大卫·洛克菲勒的一生中窥探,这个延绵六代的家族,延续财富神话的秘诀是什么。

含着金汤匙出身也要打零工

(图:洛克菲勒家族在1920年的家族画像,其中站立者为小洛克菲勒,第二排左二被抱着的孩童是大卫·洛克菲勒)

大卫·洛克菲勒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在1915年6月12日生于美国纽约。他的父亲小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Jr),是美国标准石油创始人老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唯一的儿子,继承了上一辈所有的遗产,而大卫·洛克菲勒的母亲Abby Aldrich Rockefeller本身也出自富人家庭,其父尼尔森·阿尔德里奇是美国一位富足的参议员。

大卫·洛克菲勒作为小洛克菲勒最小的儿子,自小是在纽约曼哈顿城54街的豪宅中长大,家中女佣、服务生或是护士等服务人员,司空见惯。小洛克菲勒习惯保持贵族式的生活方式,每天晚饭都会和夫人一起,穿着最正式的礼服就餐。曾经有传闻称,包括大卫在内的小洛克菲勒的几个儿子,曾在纽约最繁华的第五大道滑旱冰,后面总会跟着一辆豪车,供他们滑累了之后乘坐。而每逢暑假,大卫和兄弟姐妹一起前往爷爷位于纽约上州Kykuit的庄园中避暑。该庄园有107个房间,周边3400英亩范围内的居民,大多都是为此庄园服务的。

在享受优渥生活的同时,大卫和其他洛克菲勒的第三代,也从小接受家族的商业教育。小洛克菲勒的教育理念是,“洛克菲勒的财富是上帝赐予的,这个家族只是管家。”为了从小培养商业思维,小洛克菲勒要求自己的儿女从小记账,并且根据做家务的多寡,获得相应的劳动所得。于是,在豪宅避暑期间,大卫也会参与3400英亩的杂草拔除,并获得相应的零花钱。

突破时代限制的国际金融家

(图:1984年5月,大卫·洛克菲勒与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会面)

大卫·洛克菲勒共有4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和他们的爷爷投身石油行业不同,六个兄弟姐妹并没有继承石油行业的衣钵,而是凭借个人兴趣,选择了不同行业。大卫·洛克菲勒选择了金融。

31岁的时候,大卫·洛克菲勒成为Chase National Bank的助理总经理,该行在1955年和曼哈顿合并,成为大通银行(Chase Manhattan)。

大卫·洛克菲勒在的晋升速度飞快。在他46岁的时候,已经成为大通银行的董事长。当时,纽约法律限制银行的经营地域范围,大通银行也只能在纽约开展业务。但大卫借助家族关系,最终在1960年打破这一法律限制,将业务拓展至外州。而他的野心也不仅限于美国, 大卫对业未来发展,有着自己的想法——去海外开疆辟土。

大卫·洛克菲勒积极地推动海外拓展,曾经推动大通银行成为进入中国、前苏联、埃及等地区的首家美国银行。截至1976年,大通银行的海外利润,已经占到该行运营利润的80%。“担任大通银行董事长期间,大卫能够突破他所在时代的局限,突破美国业务的局限,让大通真正成为一家全球性的金融机构。”曾任美国商务部长的Peter Peterson这样评价,“大卫和海外领袖的密切关系,大大促进了大通银行的成功。”

但是,大卫积极拓展海外业务的做法,也引来质疑。大通银行频频进入新市场的同时,在美国国内的利润,却日渐收缩。当美国银行、银行等竞争对手的盈利在1974-1976年的三年间上涨12-31%之际,大通银行的盈利却同期下跌了36%。

“有许多人认为,这些外部活动是不恰当的,而且和银行职责有冲突。”大卫·洛克菲勒曾经在自传中为自己辩护,“我不认为是这样。”他表示,这些活动不仅转化为银行财务收入,而且有利于让该行在世界各地建立声望。在大卫担任大通银行董事长期间,该行的资产从48亿美元上涨至762亿美元,并一度成为全球第三大银行。该行在1996年被Chemical Bank of New York购买,现在成为的一部分。

而频繁和海外领导人见面,也给他积累了政治资本。但是他一生远离政治。曾经,美国总统尼克松两次询问大卫·洛克菲勒是否愿意出任美国财长,他都婉言拒绝了。 但不出任公职的情况下,大卫仍在为美国和海外交流做着贡献。1998年,大卫·洛克菲勒被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授予自由勋章,表彰他在国际管理服务机构中的贡献,该机构自1964年起,资助美国的商业高管,前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管理咨询。

影响盖茨和巴菲特的慈善观

(图:大卫·洛克菲勒90岁生日时捐助给纽约现代艺术馆1000万美元)

受父母的影响,大卫也早早开启慈善事业。而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哲学,影响了一代美国富人阶层。美国两大富豪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发起的“捐献誓言”(The Giving Pledge)慈善计划,就是受到洛克菲勒家族的影响。 。

而由盖茨和巴菲特牵头的“捐献誓言”起意于大卫于洛克菲勒大学举办的一次闭门晚宴。大卫给美国富豪提供了私密讨论慈善问题的场所,在后续的一系列相关活动中,“捐赠誓言”诞生。“捐献誓言”倡导全球富豪在生前或死后,捐出至少一半身家。

大卫对家族相关慈善项目的捐赠毫不吝啬。2005年,九十岁高龄的他,向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洛克菲勒大学分别捐助了1亿美元,同年,他向母校哈佛大学捐赠1000万美元。2008年,大卫再向哈佛大学捐出1000万美元。而类似的捐赠在大卫的一生中并不罕见。

而洛克菲勒家族对美国艺术馆的捐助历史渊源流长。大卫的母亲艾比·格林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联合创始人,大卫也是这个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的长期赞助人。大卫自己的艺术藏品估值在超过5亿美元。从洛克菲勒的宅邸望去,流经曼哈顿的河和纽约北部的中央公园尽收眼底,而这里也传承了洛克菲勒家族四代的历史,是其艺术品和雕塑品的收藏地。

年薪1美元的纽约顾问

(图:1982年,大卫洛克菲勒出席洛克菲勒中心50周年庆典)

前纽约市长彭博曾说,“大卫·洛克菲勒对于纽约市的贡献无人能及。”生于纽约的大卫对这座城市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虽然谢绝了包括美国财政部长在内的多个政府职务,但是却长期担任纽约市政府的顾问。

彭博担任市长期间,曾经只给自己一美元的年薪,而这多少受到了大卫的影响。一位市政府的官员在回忆大卫时说,他作为顾问的年薪只有一美元,而这位顾问却每每在纽约的重要关头,“随叫随到,出手相助”。

二战后,纽约市经济突飞猛进,曼哈顿中城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比如在1930年建成的洛克菲勒大厦,就矗立在中城核心区。而曼哈顿下城金融区,除了大卫的大通曼哈顿广场一号,则显得很冷清。

1958年,大卫成立了曼哈顿下城协会,以发展下城经济。1960年夏天,这个协会推出了第一栋世贸大厦的修建计划,为下城经济注入活力,而且由四十多年前世贸大厦的建成而带动起来的下城经济,已经成为纽约地标,也是世界金融中心。

大卫晚年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保护洛克菲勒家族在纽约市的影响力。1980年代,日本投资人收购了大部分洛克菲勒中心的所有权,而大卫晚年时重新组织了投资人团队购买回45%的所有权。

曾有人为日本八十年代的经济泡沫而唏嘘,认为日本公司深受高价收购纽约地标建筑的拖累,但事实证明,只要日本人有能力持有这些地产较长一段时间,就可以因曼哈顿节节攀高的地价而盈利。大卫重新购回洛克菲勒中心,不但重振了家族声望,也赚得盆满钵满。

纵观大卫·洛克菲勒的一生,很难用一个单一的词汇,来涵盖他延续了101年的传奇。对后人来说,他留下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宝贵的是,“何为人生价值”的思考。

他富可敌国!名字代表权力和资本!吸金能力堪比成吉思汗!家族资产绵延六代!一手垄断赚钱,一手散财慈善,褒贬中向全世界遍洒鸡汤…

有评论说:历史上很少出现这样的人物。

他被称为经济界的成吉思汗,在财富领域攻城略地,无人能及。

因为他的垄断,很多竞争者破产,也有对手将资产卖给他而成为富豪。

他的家族财富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定律。

他是战略性慈善家,捐赠联合国办公大楼,改变世界政治格局。

改造华尔街,缔造一个经济腾飞时代。

资助建立中国协和医学院,开启中国西医学大门…

他永远引起世人矛盾反应:他好的一面实在好到不能再好,但坏的一面,很坏。

据《纽约时报》20日报道,洛克菲勒家族最年长者,101岁高龄的美国银行家、慈善家和总统顾问戴维·洛克菲勒逝世。

他的逝世也意味着目前世界上最老的亿万富翁离开了。

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国最显赫的家族之一。

戴维·洛克菲勒的爷爷约翰·洛克菲勒19世纪下半叶创办美孚石油公司,通过石油生意积累了巨额财富。

在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期,“洛克菲勒”就是“美国财富和权力”的同义词。

这一家族的财富传承,也打破了“富不过三”的定律,而是绵延六代,至今是个生生不息,成为传奇。

今天我们来讲述这个家族财富积累的过程,以及家族财富是如何管理和传承的:

图为:1939年前落成的洛克菲勒中心,已经成为纽约和美国的象征

创始人16岁打工

洛克菲勒家族总部在纽约州的威斯特彻斯特县境内,位于哈德逊河上游,距纽约曼哈顿岛有一小时车程,占地3400英亩,规模可比一座小城镇。

这个庄园的主体部分,是19至20世纪之交时,由家族创办人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一手建造的,四周环绕着花园、喷泉、跑马场和艺术雕塑作品,风景怡人。

洛克菲勒的先祖18世纪便从德国移民到美国,1839年,约翰出生。他的父亲比尔是个行为放荡的假药贩子,时常搬家,日子过得颠沛流离。

1855年,16岁的约翰开始找工作养活自己。在人口约为三万的克利夫兰,他连续奔波了六周,但谁也不想雇个孩子。约翰偏偏有股倔劲,不屈不挠,又走进一家从事农产品运输代理的公司。

公司正好因为需要一个人记账,大老板休伊特拥有大量的房地产和铁矿开采公司,他仔细看了这孩子写的字,然后说:“留下来试试吧。”此后,约翰一生都把9月26日当做“就业日”来庆祝,比生日还重视。

从簿记员的工作中,约翰学会了尊重数字和事实,无论它有多小。之后,约翰还为老板收房租,年轻的他不但有耐心,有礼貌,而且还表现出斗牛犬般不屈不挠的精神,直到欠债的人交出钱为止,升职涨薪便也顺理成章。

1858年,略有积蓄的约翰和朋友莫利斯·克拉克合伙成立了一家经销农产品的商号。商号生意不错,克拉克的朋友安德鲁斯时常前来串门。

安德鲁斯是照明油方面的专家,他认为煤油将比其他来源的光要亮,市场也更大,因此炼油将更有前途。

克拉克对此心存疑虑,约翰则越听越心动,就动员克拉克共同拿出4000美元,作为新建的安德鲁斯-克拉克炼油厂一半的周转资金。

首次进入炼油行业

约翰选址眼光奇准,他将炼油厂选在一条名叫金斯伯里的小河边,离铁路不远。由于水陆并举,炼油厂取得了运费低廉的优势。不久,河边出现了一连串的炼油厂。

洛克菲勒1863年投资的一家炼油厂。

约翰十分钟情于账本,这让大他将近十岁的克拉克很瞧不起,觉得他做事刻板,像个小职员。1865年2月,因为约翰打算贷款扩大炼油业务,这彻底激怒了保守的克拉克,两人分道扬镳,26岁的约翰以7.25万美元买下了克拉克的股份。

(标准石油公司)

此时的约翰拥有了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厂,每天能提炼500桶原油,是当地第二大炼油厂产量的两倍。之所以敢掷出全部身家也要买下炼油厂,是因为他相信这个行业有着长远的前景,而大多数开采商则心态浮躁,谁也说不清石油究竟是不是一个昙花般的奇迹。

当年12月,约翰又开了第二家炼油厂。1870年,两家工厂以联合股份的形式起名为标准石油公司,在俄亥俄州注册,约翰任总裁。

之后,约翰一连收购了几家炼油厂,并涉足管道运输业,还建立了自己的铁路网络。1878年8月,约翰认为股东分红应该投入生产,但另一股东安德鲁斯认为股东就该多拿钱,两人闹崩,约翰以100万美元买下对方股份,从此独自执掌公司大权,并开始了标准石油的全球垄断时期。

为了将煤油卖到更多地区,约翰的方法是:“在许多国家里,我们得先生产油灯,再教当地人学会使用煤油。”为了扩大人们对煤油的需求,公司以低价卖出了成千上万盏煤油灯和灯芯,有时还免费赠送给第一次买煤油的顾客。

到1890年,标准石油公司已拥有了10万名员工,是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公司,而洛克菲勒则被称为“美国史上第一个十亿富豪”。但由于其实质上的垄断地位,约翰备受指责。

1895年,56岁的约翰开始逐步引退,把事业交给他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

财富传承六代打破“富不过三”论

1911年,依据休曼反垄断法案,标准石油被分拆,但洛克菲勒家族仍是美国最富有的家族,且经历六代人,从未引发任何争产风波。

家族创始人约翰深知财富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毁灭人,他时刻给子女灌输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孩子没长大前,他从不带他们去办公室和炼油厂,以防孩子知道自己身在豪门。

退休后,约翰热衷施舍财富,和钢铁大王卡内基开创了美国富豪捐出财产做慈善的先例。

约翰去世后,儿子小约翰继承了大量的财富,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1913年,一场激烈的劳资冲突使洛克菲勒家族在纽约的宅院受到袭击,这彻底改变了洛克菲勒家族传承财产的态度:

小约翰开始选择以信托的形式,将财富传承给后代;此外,他将家族财富拿出来彻底从事慈善事业,他一生捐出了5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了他一半的身家,消解在民众眼中他的家族财富是原罪的印象。

刚刚去世的第三代族长戴维·洛克菲勒被估算身家32亿美元,他也承诺,将自己过半财产捐赠给慈善事业。

据悉,洛克菲勒家族的信托本金自动传给受益人的子女,委托人把资产注入信托之后,即在法律上完全失去该资产的所有权以及控制权。

受益人在30岁之前只能获得分红收益,不能动用本金,30岁之后可以动用本金,但要信托委员会同意。

这种机制使遗产始终是一个整体,家族企业既不会因为分家而变小或终止,也不会因为代代传递而被逐渐分割成若干个部分,可以发挥规模优势,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洛克菲勒家族兄弟合影,1967

此外,约翰还打破家族企业的“子承父业”弊病,退休时并未让儿子接班,而是让基层员工出身的阿奇博尔德接任。

此后的洛克菲勒家族后代,只有能者才可以参与企业管理,凭自己实力担任一定的职务。这也就是为什么到了第三代,洛克菲勒家族仍能人才辈出,他们成为了美国副总统、大慈善家、风险投资业开创者、摩根大通银行董事长。

传记家Allan Nevins曾这样评价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的巨大财富不是从別人的贫困得来的。他不是像陨石那样的破坏一切而前进,而是经过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大胆冒险,在一个许多资产家都不敢踏入的新兴危险领域中冒险。他也有努力的员工,更有比过去美国工业家们更为睿智而有远见的计划。1894年,石油的商机并不比钢铁,银行,或铁路来得多。这位巨人聚集他的财富,又顾到別人的利益,这是最挑战我们传统认知的地方。我们有很多的证据显示,洛克菲勒一向会给竞争对手合理的补偿,可能是现金,可能是股票,再逼他们退出。一个公正的历史学家,应该认为洛克菲勒比卡内基对竞争者更为仁慈。我们可以得到这个结论:他的财富和其他同时代的巨富们相比,是最不肮脏的。

捐建北京协和医学院

洛克菲勒家族和中国的连接点,最著名的莫过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这也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海外单项拨款数目最大、时间延续最长的慈善援助项目。

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3年成立,首批捐资1亿美元,第二代继承人小约翰为基金会主席。老约翰一直想在中国办一所培养综合人才的大学,为此先后于1908、1914、1915年三次派员来华考察。

考察团队看到了在中国发展医学教育的迫切性,因此,1915年,基金会斥资20万美元购买了北京“协和医学堂”作为医学院校址,为符合“高标准”的规模,又以12.5万美元的价格另外购买了医学堂附近的豫亲王府。

起初,建造预算100万美元,至1919年底,建设学校费用竟已达750万美元。而超出的预算则要归因于小约翰的一句“不惜代价”。

1921年,学校建成开学,小约翰从美国乘坐轮船,在海上航行了一个多月后,赶到中国出席开学典礼。

此后,协和医学院培养出林巧稚、吴阶平、诸福堂等一批顶尖名医,在中国建立起了培养现代医学人才的体系。而这些中国现代医学精英,一人往往可开办一所甚至多所医院或学校,为日后中国现代医学发展打下了基础。

协和医学院成立之初,中国没有一所综合性大学能够达到协和期望的医预系水平。为此,洛克菲勒基金会斥资捐助13所综合性大学,以提高其教学水平,过程整整持续八年。这其中最大的资助对象是当时中国的世界级一流大学——燕京大学。

此后,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投入领域再度扩展,从与医学有关的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延伸至考古学、遗传学、农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他们曾援助清华大学成立生物系,并为清华大学生物馆的建造捐助了一半经费41250美元;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挖掘和研究项目,便是在其资助下完成。

1927年,中国地质调查研究所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分别代表中外双方签署了系统发掘周口店的协议,经费由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

心灵鸡汤洒遍世界

洛克菲勒家族掌控财富的秘诀、财富的和谐传承以及慈善事业的有条不紊,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和努力探寻的内容,所有的秘诀都指向两个字:管理。

因此,洛克菲勒家族给予世人的印象中,除了实体财富,还有精神财富——“心灵鸡汤。

如今世面上有大量有关洛克菲勒成功学、财富学等书籍,而最为著名的是《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而其自传也被翻译成多个语言版本,在世界各地流传。

洛克菲勒在86岁时,写下了这首短诗总结自己的一生

I was early taught to work as well as play,

My life has been one long, happy holiday;

Full of work and full of play,

I dropped the worry on the way,

And God was good to me everyday.

我从小就被教导既要娱乐也要工作,

我的人生就是一个悠长,愉快的假期;

全力工作,尽情玩乐,

我在旅途上放下了一切忧愁,

而上帝每天都善待着我。

洛克菲勒

最后,送你25句洛克菲勒鸡汤

1、在商界或在生活中,利润很重要。

“利润的诱惑催生出就业机会、创造出财富,并且以其他任何社会或经济体系无法做到的方式给予人们力量。”

2.离婚及从政的代价都很昂贵。

“一位家庭顾问曾经说:对于洛克菲勒家族成员来说代价最高昂的两件事情,一是竞选公职,二是离婚。”

3.在工作中,赚钱并且交朋友。

“祖父与他的商业合伙人建立了牢固的友谊。在为数不多地听他提到自己的商业生涯时,他谈到他们在一起很快乐,尽管他们的工作艰苦而且漫长。”

4.一个老板总比两个老板好。

“联席首席执行官这种安排很少取得预期效果,因为这种安排反映出一种让人不舒服的妥协。”

5.走出办公室。

“我拜访过的银行客户遍及美国50个州中的42个……出席了大约1万场商务餐会(如果算上我在纽约出席的商务餐会,那么次数就更多了),并且参加了数以千计的客户拜访和客户会议。”

6.尽可能多地外出走访,越远越好。

“我坐飞机累加起来的航空里程已经超过500万英里(相当于环球旅行200圈)……我在大通银行(Chase)工作的35年期间,走访过103个国家;这包括去法国41次,去英国37次以及去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广泛走访3次。”

7.去吧,和朋友做生意。

“我坚信,最成功的商业交往是基于信任、谅解和忠诚这些对密切的个人友谊同样至关重要的品质。”

8.支持资本主义。

“没有人应该对赚钱感到内疚。”

9.资本主义将需要政府和市场齐心合力。

“仅仅依靠政府或市场来解决所有问题并消除所有弊病似乎总是更加脱离实际而不现实。”

10.如果你感到不快,那么就给你选区里的国会议员写信。

“我认为,身处我这个职位的人应该能够向国会议员和政府当局表达自己的看法。当然所有其他社会群体也可以随意表达他们的关切。

11.好的姓氏可以开启机会之门。

“拥有洛克菲勒这个姓氏可以是一个优势……我更容易用电话联系上大人物。”

12.然而也会关闭其他机会之门。

“但也意味着人们会以更加怀疑、更嘲讽的态度看你。这意味着他们认为你取得的任何成就都是由于你的名字,而不是自己做事的结果。

13.而且,是的,仇恨者会仇恨。

“出类拔萃的人,即便只是出色一点点,脸皮厚也是非常重要的。”

14.当父亲会让你对自己有新的认识。

“我自己当上父亲并且从这个角色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之后,我对我父亲的习性和缺陷就更加同情了。你尽力了。”

15.支持家人。

“祖父和他的合伙人都是凶狠的竞争者,但他们只不过是在遵从他们那个时代的普遍商业习惯。

16.不,真的:支持你的家人。

“我不常公开参与纳尔逊(Nelson)的竞选活动,但当他来到我的地盘上时,我觉得我有兄弟义务与他一起露面。”

17.不过,家人最能制造意外。

“当我们第一次听说纳尔逊与女星哈皮(Happy)有染时,我们都震惊了。经常是这样,最亲近的人最后知道真相。

18.找到一个兴趣爱好

“在我小时候,我选修了一门自然课,爱上了甲虫。每当我旅行时,我总会在口袋里放一个罐子。甲虫很容易采集,因为它们有坚壳,而且很容易养。”

19.在生活中,异性的确相吸。

“虽然我和我夫人很喜欢在一起,但我们也有各自追求的不同的兴趣爱好。这是我们长久以来婚姻非常幸福的关键。”

20.量入为出。

“宽松的信贷政策很可能会导致大量投机和过度扩张的现象。”

21.在生活中拥抱冒险。

“当我的弟弟劳伦斯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时,他的合租者换得很快,他告诉我,他相信任何事情都可以尝试一次……后来他成了非常成功的风险投资人。他对非常规想法的兴趣从来没有减弱。”

22.而且找到一位好老师。

“我毕生都对历史感兴趣,这得归功于我读六年级时候的老师艾尔米纳纳·勒克(ElminaLucke),是她把往昔的历史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23.接受外国文化。

“虽然我的父母觉得他们的孩子应该先了解自己的国家,但他们认为,让我们了解欧洲文化和文明同样重要。”

24.此外,别有任何遗憾。

“祖父从来没有向我的父亲、他的孙子或其他任何人发出后悔的叹气声。他相信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Oil)能造福于社会。”

25.创建持久价值。

“从商的部分乐趣在于……超越自我的持久性以及价值。”

尽管“腰缠万贯”,戴维·洛克菲勒并不看重自己的财富。

洛克菲勒家族成员在一起, 2016.

David Rockefeller 和她太太Margaret 1987.

来源:华人瞰世界(ID:abcmedia)、纽约时报、《世界第一慈善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慈善百年》、荆楚网-楚天金报 综合《新京报》《新快报》《中国慈善家》《文汇报》《福布斯中文版》、新华社报道

声明:本文不代表塔木德富豪会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我愿意以我全部的科技换取跟苏格拉底待一个下午

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重构思维方式,AI+时代,读互联网思想(wanging0123)!

联系方式:投稿及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